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1章 撑犁天的意志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在距离河套数百里的幕南大草原,幕南各部头人正商量着,要不要给汉匈边境,那些个耳熟能详的‘老朋友’一点惊喜,又或是小小的震撼。

而在匈奴这个松散游牧部落联合体的政治中心:龙城,军臣所在的匈奴单于大帐,却是另外一副景象。

——每年五月,举行于龙城的蹛林大会,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角逐之后,终于落下帷幕。

和过往每一年一样:经过一年一度的蹛林大会,许多部族凭借本部勇士,在各个项目的杰出表现,获得了更多、更好的草场。

当然了,这也是由于过去这几年,草原的气候状况实在有些不算好,许多部族被大自然优胜略汰,以至于完全消失在草原之上。

狼少了,即便肉也同样不多,但总归是能让活下来的狼,吃的更饱一些。

再者,匈奴单于庭在每年五月的蹛林大会上,许诺,或者说是‘敕封’给草原各部的草场、资源,也并非是直接嚼碎了给人塞嘴里;

而是和宗周分封一样,拿个大地图就是画。

——呐,这儿这儿,还有那儿那儿,单于庭都给你们部落了!

什么?

你说这块儿草场有主了?

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单于庭为你们部落,提供除派遣兵力、调用物资等实际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打的下来,那块儿地就是单于庭——就是撑犁天赐予你们部落的;

打不下来,那也只能怪你自己不够强大。

可话虽如此,即便‘得到’的草场是在地图上,而非实际上,各部头人也都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究其原因,也和宗周分封一般无二。

——诚然,各部落‘得到’的草场,大都不是无主之土;

要想将这些名义上的领地,实打实的吃进肚子里,各部族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投入许多包括但不限于兵力、物资,以及时间等成本。

但只要打下来了,除非再被更强大的部落抢走,那这片土地,就将世世代代属于这个部落!

单于庭的背书,虽然无法避免这块土地,将来也还是会面临强大部落的征讨,但起码不会引来单于庭的觊觎,乃至武力征讨。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为了保持某一片区域的势力平衡,单于庭甚至可能为某个正在遭受攻打的部族,提供外交,乃至军事途径的支援!

考虑到此间种种,各部头人面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一场蹛林大会,让幕南、幕北各部,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单于庭自然也有自己的收获。

——在蹛林大会上,各部族‘得到’新领土、草场的方式,是通过派出本部勇士,参加骑射、搏跤等项目,并取得好成绩。

而这些帮助部族取得佳绩、赢得草场的勇士们,便是单于庭的收获。

在长城以南,汉家有一手‘广迁天下豪杰入关,以实关中、以固国本’的国策,来保证汉家的基本盘:关中,常年维持对关外——尤其是关东地区的人才虹吸;

这一举措,保证了汉家的关中,始终拥有更多的人才,始终汇聚着更多的财富。

草原之民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显然无法采取类似的举措。

但和汉家的‘在世圣人’——汉太宗孝文皇帝一样,匈奴在几十年前,也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单于。

老上稽粥单于。

在这位雄才大略的单于统治下,匈奴帝国完成了冒顿单于没能彻底达成的战略目的:彻底扫除月氏人,达成草原的绝对统一,并彻底走上了鼎盛时期。

也正是在老上单于手中,匈奴这个松散游牧联盟政体,也开始拥有一些能帮助匈奴人,走上‘帝国’之路的国策。

其中最令人赞叹的一项,便是每年五月举行于龙城,且由单于庭直接筹措、举办的蹛林大会。

在老上单于之前,草原上的蹛林大会,并非是大型政治集会,而更像是一个传统节日。

——每年五月,草原各部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随便一个日子,于部族内部举行蹛林大会。

部族内部的勇士们彼此切磋武艺,较量射术、骑术,并以此赢得在部族内部的话语权。

对于在这种部族内部的蹛林大会中,取得佳绩的本部勇士,头人们也往往会非常大方,并将那些自己看中的勇士,纳入自己的亲军精锐。

这,也正是草原威名赫赫的‘射雕者’之由来。

所谓射雕者,便是在蹛林大会上的骑射一项拔得头筹,并在随后的表演环节挽弓扬天,成功击落天上雄鹰的射术大师。

凭借这样的方式,草原上的各部族都能时刻保证:部族内的男性,无论是孩童还是少年,向往的都永远是强大的武力。

是在蹛林大会上技惊四座,一鸣惊人,并跻身亲军行列,为头人效忠。

老上单于自然清楚,这是匈奴,乃至整个游牧文明强大的根基。

但老上单于也清楚地认识到:这样的蹛林大会——这种举行于各部族内部的蹛林大会,只能让各部族强大自身,却无法让匈奴强大。

或者应该说:各部族的强大,只能让匈奴间接的政体强大,却无法让单于庭直接强大起来。

于是,老上单于便决定:将原本举行于各部族内部的蹛林大会,改为每年五月,草原各部派出勇士,统一在龙城举行。

如此一来,那些在蹛林大会上表现出色、表现出高超战斗技巧的勇士,就将不再是各部头人的亲卫精锐,而是可以被单于庭纳入本部,成为直属于单于庭的精锐武装。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蹛林大会改制之前,单于庭平均每年,会发生至少五场针对单于发动的刺杀、政变!

虽然冒顿单于、老上单于,最终都并非被政变推翻,但那段岁月,单于庭堪称是风声鹤唳,永远都维持着精神紧绷的状态,生怕一不小心,就要被某个‘得撑犁天眷顾’的狂徒所血洗。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两点。

其一:作为草原的最高统治单位,单于庭和草原各部之间,只存在极致纯粹的统治,以及上下从属关系。

单于庭无条件统治着草原,并合法拥有草原上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牛羊牧畜、草场水源——一切存在于草原的活物、死物。

对于单于庭,各部族需要按年进献牛羊牧畜,以及妙龄少女;

作为回报,各部族能得到的,却仅仅是单于庭的庇护。

更准确的说,是单于庭不会攻打这些献上忠诚的部族。

对于后世人而言,这种从属关系可谓一目了然。

——这不就是黑社会收保护费嘛!

说是保护费,保护的却不是你被别人欺负,而是你交了保护费,这帮黑社会就不欺负你了。

这种关系,自然算不上有多和谐,更说不上被统治者有多么甘心。

只要有机会,被统治者想的自然是脱离,甚至是取而代之。

所以在当时——在蹛林大会还没有改制时,各部族对单于庭的态度,类似于狼群内部的雄性,对待狼王的态度。

——只要有机会,我必搞你!

输了就输了,大不了就是个死,甚至很可能都不用死!

可一旦赢了,我可就是新狼王了……

利益没有捆绑,或者说是利益不一致,是那个年代,单于庭长年累月无法放松戒备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便是相较于如今,当时的单于庭,在面对草原其他部族时,并没有绝对压倒性的军事优势。

众所周知,匈奴,本只是一个栖息于草原于中原交界处的小部族,凭借秦末纷乱得以强盛,并最终掀翻了草原霸主东胡、新贵月氏,从而得以统一草原。

但在统一草原之后,匈奴人和过去每一个草原霸主一样,并没有强制将所有游牧之民都化为‘匈奴人’,而是允许草原各部保留了过去的文化、信仰,乃至部族名称。

——东胡通知草原时,楼烦、折兰、白羊等部,便已经存在;

匈奴击败东胡,成为草原新霸主之后,楼烦、折兰等过去就存在的部族,依旧存在于草原之上。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这些部族,过去效忠东胡王廷,如今效忠匈奴单于庭。

除此之外,歌照唱,舞照跳,拜着过去的神,居住在过去的土地之上,仅仅只是换了个能随时一声令下,便调动大半个草原的‘主人’而已。

这就导致匈奴这个政权,成为了极为松散的部落联盟制整体。

——你打东胡人的时候,我楼烦、折兰、白羊各部,都派兵帮你,你乌泱泱十几二十万骑兵,好似是强的一批;

但等仗打完了,大家伙儿跪下喊一声‘撑犁孤涂’,就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再一瞧新的草原霸主:匈奴部?

好家伙——草原霸主的名号震天响,合着就四十万人啊?

是;

草原上,再没有比你匈奴本部更强大的部族了。

但你匈奴本部再强,也没强到能以一己之力,就对付所有其他部族的地步吧?

别说是以一敌百了——随便三五个大部族联合起来,你匈奴本部就得脊背发凉,霸主之座不保!

过去,冒顿单于威压草原,大家伙不敢动;

现在的老上单于,行,咱们也惹不起。

以后呢?

等出个草包单于,你看草原上,会冒出来多少想做霸主,过一把单于瘾的部族头人?

军事实力——直属军事实力的欠缺,或者说是无法对草原其余各部达成压倒性优势,是过去的单于庭,始终身陷政变、刺杀等动荡之中的第二个原因。

而老上单于改制蹛林大会之后,一切都变了。

——通过蹛林大会,匈奴各部除了想单于庭奉上忠诚、献上牛羊牧畜,也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恩惠。

虽然是名义上的恩惠,但也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单于庭和各部族之间的关系,也从过去的单纯黑社会收保护费,逐渐转变为更像中原封建王朝的地方向中央缴纳税收的模式。

而单于庭通过蹛林大会,也开始名正言顺的从各部族,源源不断的获得优质兵源。

在过去,各部族都各自举行蹛林大会,并各自得到优秀兵源;

匈奴单于庭本部,也只能从本部得到杰出勇士。

但老上单于改制之后,凡是草原上的游牧之民,每一个部族中最杰出的勇士,都永远只有‘加入单于庭本部’这一个宿命。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各部族无法再通过蹛林大会选拔杰出者,并以此强大自身;

单于庭却可以通过蹛林大会,将所有部族最优秀的一批人汇集起来,并使其成为单于庭镇压草原、统治草原的武装支撑。

不得不说,作为游牧民族的接触领导者,匈奴老上稽粥单于,当的上‘政治家’的称赞。

而今年,单于庭在蹛林大会上选拔出的新鲜血液,却迎来了和过往年景截然不同的命运。

“撑犁天降下了旨意!”

“今年的蹛林大会,撑犁天为我大匈奴的撑犁孤涂,降下了十八名不死不灭、战无不胜,誓死效忠大匈奴、誓死忠心于撑犁天的勇士!”

“他们,会帮助我大匈奴,永生永世的将汉人——将狡诈、卑劣的汉人踩在脚下!”

“在他们回到撑犁天的怀抱之后,他们会去天国……”

祭祀台下,无数人虔诚的匍匐在地,为祭坛上的单于:军臣,献上自己所有的忠诚。

而在祭坛之上,军臣则在几名年迈祭祀众星拱月下,神情庄严的将目光,投向身前不远处的数百粗壮大汉。

此刻,这数百大汉面色涨红,鼻息粗重,看向军臣的目光中,满是掩饰不下的狂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匈奴,是个政教合一的游牧政体。

作为政权最高领导者的匈奴单于,往往也是匈奴国教:原教旨萨满教的最高宗教领袖。

在草原,单于的命令,不单是草原共主的指令,同样也是撑犁孤涂,即‘天神之子’的意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既是草原人皇的诏谕,也是撑犁天神的法旨。

现在,撑犁天的儿子、大匈奴的单于说:这数百人当中,有十八人,是撑犁天专门从天国降下,帮助大匈奴击败汉人的;

那么,就肯定有这么十八个人!

只是这十八人,究竟是谁;

这数百人当中,究竟是哪十八人,有如此荣耀的身份,并能在英勇战死之后,重新回到撑犁天的怀抱,去往天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1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