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5章 又一个冉冉升起的外戚!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

上林博望苑,苑西校场。

随着军官们抑扬顿挫的呼号声,以及羽林、虎贲将士的震天吼叫声,硕大的校场之内,旋即便飞起漫天飞尘。

将士们着胄不着甲,身上一件单薄玄衣,下身一条玄色长裤,由脏赤色布条束住裤腿;

脚下的怪异布靴,更是被从身上不断淌下的汗水,灌了个半满。

但将士们的精气神,却完全没有被头顶上的大太阳,以及燥热的天气所影响。

每踏出一步,便是一声地动山摇,让整个校场,都被一股扑鼻的肃杀之气所充斥。

「强军之姿啊~」

「就算日后上了战场,这万人当中,无一人挥的动剑、刺的出枪――单就是这气势,也足以让强敌退避三舍了……」

「陛下,真乃生而知之也!」

「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明明一天都不曾在行伍间待过,却能手把手练出这么一支强军!」

将台之上,已经加官为上林令的外戚栗仓,看着校场内的漫天土尘,听着将士们震耳欲聋的冲天吼杀,面上竟是一抹骄傲之色。

――就连那本就挺直的腰杆,也不由自主的更直了三分!

而在栗仓身旁,受栗仓之邀前来,却始终没能猜透栗仓意欲何为的宗正刘辟强,此刻却是一副疑神疑鬼的模样,就好似生怕一不留神,便被栗仓给坑了。

照理来说,作为当朝九卿,刘辟强本不该与外戚走的太近。

尤其是栗仓这种太后家族核心成员的外戚,更是应该多多避讳,以免落人口实。

但相较于其他九卿――尤其是那几位手握实权者,如内史、少府等,刘辟强这个九卿,还稍微有点特殊。

作为宗正,刘辟强理论上的职责,就是以刘氏大家长、宗亲长者的身份,来做主处理刘氏内部的事务。

比如为公主考察驸马啊~

为公子考察正妻啊~

再比如,调节旁支宗亲之间的茅盾,又或是宗亲子弟欺压百姓,都需要宗正这个"族老"出面解决。

听起来权利不小,就好像凡是刘氏内部的事宜,都是宗正拍板做主;

但实际上,老刘家的大家长,按长幼有东宫太后,按君臣尊卑有未央宫的天子。

再加上刘氏宗亲,也并非只有宗正这么一个德高望重者――甚至绝大多数时候,宗正都并非刘氏年纪最大、威望最高的那一个。

换而言之,刘氏大家长所应有的实际权力,就算是轮,都轮不到宗正的头上。

――明面上,大家长是东宫太后!

实际上,真要是关系到宗庙、社稷的重大事件,即便是东宫太后乃至太皇太后,也都得和未央宫的天子商量。

商量出结果了,再由天子卖东宫一个面子,由东宫出面象征性的做主拍板。

如此说来,宗正作为九卿,秩中二千石,更有宗亲身份加权,实际上,却是和奉常、典客同一级别的清水衙门。

事儿确实不少;

但权力基本没有。

但凡遇上点大事儿,那也不外乎是宗正卿在未央、长乐两宫来回跑,最后再根据两宫的指导意见,来进行具体操作。

这就使得

宗正这个职位,看上去威风八面,甚至成为了民间百姓心目中,几乎毫无争议的九卿之首,但实际上,却是几乎无法参与到朝堂大政中来的边缘人物。

再加上自太祖高皇帝时起,汉家的宗正,便基本被太祖刘邦唯一的弟弟:楚元王刘交一脉所把持,都快成了楚元王世家有实无名的世袭职务了!

这更使得本就没什么权力、本就处于朝堂权利中心边缘的宗正卿,彻底成为了朝堂上的一个怪胎。

――人人都敬着,捧着;

但真有啥大事儿,却根本没人在意宗正的意见。

若是宗正有事儿找上门,给面子的,或许还会推诿扯皮一番,再好声好气给人送走;

不给面子的,更直接就称病不见――只要不当面骂起来,怎么都好说!

毕竟人家是刘氏宗亲,还是"长者",稍微给点面子,别让人家太难堪就得了。

却也仅限于此。

宗正的面子,在朝堂内外的含金量,也就仅限于此了。

时至今日,朝堂内外甚至开始有人说:汉家的宗正,和史官没啥区别。

主打一个事事知情,事事在场,事事见证;

但也只能知情、在场、见证,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九卿职位之上,刘辟强当然很尴尬。

但作为"世袭宗正"的楚元王世家一员,刘辟强自然也从父、祖,以及出身于楚元王家族的历任宗正卿那里,得到了独属于楚元王世家的生存智慧。

――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

――不该掺和的事,坚决不掺和!

以及:不该得罪的人,坚决不得罪……

在刘辟强看来,什么削藩啊,打仗啊,册立皇储、册封太后之类,便都是自己"不该管"的事。

东西两宫之争、朝堂权谋之争等等,则是自己"不该掺和"的事。

而栗仓,便大概是自己"不该得罪"的人了。

――太后族侄!

――上林苑令!

――虎贲校尉!

――外戚门面!

事实上,栗仓这么多重身份,但凡少任意一个,刘辟强都不至于觉得栗仓小小一个外戚,就已经是自己"不该得罪"的存在。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

太后族侄,什么概念?

当今窦太皇太后,在还是"太后"的时候,便有一个赫赫有名的族侄。

而这个窦太后族侄,如今在正式场合觐见天子荣,嘴上赞拜的是:御史大夫魏其侯臣窦婴……

另外,刘辟强还得到一些小道消息,说窦婴为御史大夫,恰恰是为日后任丞相而熬履历。

而如今的栗仓,也同样是当朝栗太后的族侄。

家族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让刘辟强根本无法排除栗仓=第二个窦婴的可能性。

此其一。

其二,上林苑令。

众所周知,上林苑,是汉家唯一一处独属于皇家,理论上不对外开放,实际上也只允许特困户佃租皇田耕种的皇家园林。

从某种意义上讲,少府内帑是皇帝的钱袋子,那上林苑,是皇帝的后花园。

少府令在汉天子心中是个什么分量,但凡是个混过官场,知道少府是个什么玩意儿的人,都不可能不明白。

上林苑也一样。

虽然没有少府令那般位高权重,又得天子信任,

但也还是具备最基本的条件:天子足够的信任。

当然了,单只是一个得天子信重,从而官拜上林苑令的比二千石,也依旧无法让刘辟强如此谨慎。

可栗仓这个上林苑令,却和汉家过去任何一任都不同。

――首先,栗仓这个上林苑令,是从当今天子荣的太子私苑:博望苑令提上来的。

太子私苑的苑令,是个什么存在?

先孝景皇帝的太子私苑:思贤苑的苑令,是郎中令周仁的第一副手。

虽然不知道这个挂职"郎中令坐丞"的副手具体负责什么,但朝堂内外心里都门儿清:相比起周仁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位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人的神秘人,才是先帝最锐利的眼睛。

而如今的栗仓,便和那位至今都下落不明,却依旧保留职务的郎中令左臣一样,曾做过天子在储君时期的太子私苑苑令。

而且,栗仓还很年轻。

不到三十岁的比二千石!

自有汉至今,凡五十余载,这个年纪的比二千石有几个?

两个手就数得过来!

这就意味着栗仓,前途不可限量;

哪怕熬资历,都能熬到至少九卿的位置。

而外戚充任汉九卿,众所周知,大都是要先恩封为侯的……

再往下看,曾经的博望苑令,兼虎贲校尉栗仓,至今都还保留着对当今亲军:虎贲校尉部的统辖权!

虽然这个统辖权更具象征意义,日后正要虎贲校尉上了战场,栗仓也大概率只能挂个名,指挥权要交到专业人士,如其他的将帅手中,但这个背景,却是如今汉家最为关键的政治履历。

――军方背景!

且不提这能为栗仓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单就是日后,刘荣想要在某些要害位置任人唯亲,重用栗仓,外朝都无法找出什么像样的理由去阻止。

没办法啊!

人家连汉官最关键的政治履历:军方背景都有!

曾经,从不曾在军队中混过的外戚窦婴,尚且能背靠太后,一朝获任为大将军;

更何况是有军方履历,尤其还是天子两部亲军之一的统帅的栗仓?

最后,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栗仓,是当朝太后的家族――栗氏外戚当代子弟中,最杰出,同时也是唯一杰出的那一个!

还是那句话:先帝是,彼时的窦氏外戚,也有这么一个杰出的子弟;

后来,那人做了大将军、封了魏其侯,如今更是官拜御史大夫,正式开启了担任丞相的倒计时……

以上四条,栗仓但凡不具备其中任何一条,刘辟强这个宗正,都能说服自己少和栗仓往来,甚至将栗仓直接归类为家训第二条中的"不该掺和"的人!

但栗仓同时具备了这四条。

如今长安,已经有人开始拿栗仓,和曾经的窦婴去比了。

不比不知道,越比,朝堂内外便越是心惊肉跳。

――军方背景,栗仓有,彼时的窦婴没有;

――天子信重,栗仓有,不是的窦婴勉强有,或者说是不完全有。

官场资历,栗仓好歹做了三年的博望苑令,近一年的上林苑令,外加四年的虎贲校尉;

而窦婴在吴楚七国之乱爆发,被先帝拜为大将军之前,仅仅只是一个还没有落到实处的太子詹事,即家令。

最要命的是:如今已经官居亚相,且有朝一日必定会被拜相的窦婴,甚至都不是窦氏外戚的嫡系子弟!

而栗仓,却是栗氏外戚一族的宗主:栗贲的嫡长子!

按照过

往惯例,作为当朝栗太后的兄长,栗贲大概率要被恩封为侯――就像是当年的南皮侯窦长君、章武侯窦广国那样。

这就意味着如今的栗仓,抛开一切个人成就、身份不说,也已经是个板上钉钉的侯世子。

这就很恐怖了!

一个外戚侯世子,自己也能干,有成绩、有资历,甚至还有军方背景!

最夸张的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个老爹即将获封为侯,自己也有能力另外封侯,且完全有希望在文治、武功方面再努努力的外戚子弟,才刚二十五六!

若非当今刘荣已经及冠,且政治水平还算合格,朝堂内外怕是早就要有人跳出来,说栗仓"复为吕泽、薄昭之流",乃至于"复为吕氏"了。

这么一个人,刘辟强基本能断定,是自己绝对不能得罪的。

非但自己这个宗正不能得罪,就连身后的整个楚元王家族,也万万得罪不得。

――楚元王家族,也已经今非昔比了~

尤其是在出了楚王刘戊这么个极品逆贼之后,还能牢牢把控世袭的宗正一职,在长安朝堂保留基本的政治影响力,已然是有赖先祖:楚元王刘交的三分薄面。

只是刘辟强到现在都还想不明白:栗仓找上自己,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自己一个宗正,也没法帮栗仓这么个外戚,在什么地方开后门、送人情啊……

「陛下大婚,皇后入主椒房,想来不日,太医令便会传出喜讯。」

「却不知,陛下于过往数月,留宿于弓高侯、平阳侯――又诸多朝臣功侯、百官贵戚府上;」

「照理来说,当还是幸了三二女的……」

刘辟强皱眉沉思之际,栗仓佯做淡定的一番嘀咕,也总算是解开了刘辟强心中的疑惑。

――除了解决内部矛盾,以及刘氏宗亲子弟在外惹下的祸事,宗正还有一个职责,便是修刘氏族谱。

毕竟这也算是家族的头等大事嘛;

而修族谱一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又是确保嫡系的血脉,无一错漏的被记录在族谱之上。

换而言之:天子去了哪儿,留宿谁家,推了哪个妹子,都在宗正的监控范围之内。

在天子心血来潮临幸某女之后,宗正更是要立即跟进,为那个获得临幸的女人记录档案,并密切关注该女子未来十个月的身体状况及变化。

也就是说,栗仓今日找刘辟强,便是想要旁敲侧击的打听打听:当今天子荣临幸的那百八十个女人,有没有哪个肚子有动静……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