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9章 臣,等着家上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监国太子休沐!

对于长安朝野内外而言,这无疑是个新鲜事儿。

不单是因为太子监国,本就是不常有的事、监国太子和百官朝臣一样,每隔五日休沐一日,也同样是稀罕事;

而是由于今日,是刘荣太子监国以来——这近三年以来,第一次给自己放了假。

“许是因为梁王骤然薨故,太子要去安抚一下东宫?”

——很快便有人将刘荣主动休沐,和梁王刘武病故、东宫太后震怒联系在了一起;

“过往三年,也确实是辛劳家上……”

——自也有人将过去三年,刘荣太子监国,处理朝政的辛苦看在眼里。

“未必不是去上林?”

“听说少府在博望苑那边,又捣鼓出了个新玩意儿;”

“说是叫个什么,水车?”

——还有人,认为刘荣是想要借此机会,前往自己的太子私苑考察一下工作,顺便放松放松。

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刘荣很可能会兼顾到方方面面。

梁王薨故,东宫太后那边,刘荣肯定会安抚——至少是走上一趟;

难得休沐,刘荣也会起得晚一些、睡得早一些,权当是休息休息,养养精神;

至于上林,刘荣也会忙里偷闲,即便只是匆匆去看一眼,也肯定会走上一遭。

只是刘荣最终的选择,却是大大出乎朝野内外预料的同时,让所有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

·

·

·

“家上……”

“咳咳咳……”

“家上,不该来的……”

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的章台街,靠近未央宫一侧,便是尚冠里所在的地方。

而刘荣出现在了尚冠里最靠外区域的故安侯府。

见到刘荣亲自前来,申屠嘉自是心下一暖;

但很快,便苦笑摇头,开始‘批评’起刘荣来。

“臣……”

“呃……”

“臣………”

不管怎么说,刘荣终究还是来了,申屠嘉就算不认为刘荣该来,也还是不得不试着撑起身。

好在刘荣此来,也并非是为了摆监国太子架子——申屠嘉才刚使劲,刘荣便赶忙上前,将老丞相又轻轻压回了榻上。

又闻言安抚一番,总算是让老家伙踏实躺下,刘荣才悠悠发出一声长叹,将唏嘘感怀的目光,撒向一旁躬立着的故安侯世子:申屠蔑。

“侯世子,当也是年过半百了吧?”

刘荣语带感怀的一问,却见发须花白,满脸苍老之态——看上去,甚至比老爹申屠嘉都还要跟老迈些侯世子申屠蔑,咧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强笑。

“承蒙家上挂念;”

“老臣今年,五十有七……”

此言一出,屋内本就无比沉寂的氛围,便彻底陷入漫长的宁静之中。

故安侯申屠嘉,于秦末之时从太祖高皇帝,至今,已经做了五十多年的‘汉臣’;

七十好几的年纪,侯世子年过半百,也是能预料到的事。

只不过,一個行将就木的侯爷申屠嘉,外加一个比申屠嘉都还萎靡、都还老迈的侯世子申屠蔑,却衬的本就‘垂垂老矣’的故安侯府,更多了几分日暮西山的沉闷。

——不出意外的话,申屠嘉离世之后,袭爵的侯世子申屠蔑,也大概率撑不了几年。

短短几年的时间,故安侯国从爷爷辈的申屠嘉传到孙子辈,申屠嘉在丞相任上留下的政治遗产,也将随着这短时间内的两次爵位传袭,而迅速被岁月冲淡。

更何况申屠嘉任丞相期间,相比起为家族积攒下的政治遗产,反倒是结下的仇家更多些。

若刘荣不仔细护着,怕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故安侯一脉,便要在肉眼可见的几年之内泯然众人……

“老丞相,可还有什么未尽得愿望,是孤帮得上忙的?”

“——但说无妨。”

“就算孤办不到,想必父皇也会看在老丞相鞠躬尽瘁,更为太子太师的份上,给老丞相这份尊荣。”

看着申屠嘉如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卧榻老人那般,疲惫的翻动着眼皮,时不时还望向自己,露出一个稍显局促的笑容,刘荣心下,已是沉重到了极点。

——过去这小半个月的时间里,申屠嘉一直都在深度昏迷状态。

前来诊治的太医们,更是直接对侯世子申屠蔑下了病危通知书: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行针强行唤醒老太师,对你们做下最后的交代。

但老太医没说出来的后半句话是:行针强行唤醒过后,再度陷入昏迷的申屠嘉,便再也醒不过来了……

不知是刘荣运气好,还是冥冥中,真的有所为‘龙气’之类的东西——刘荣来到故安侯府前不久,申屠嘉便主动转醒了。

从关东——从故安侯国日夜兼程赶回长安的侯世子申屠蔑,以及故安侯府一众男女老少,无疑是为此而感到了些许心安;

但从一旁老太医那低眉顺眼、唉声叹气的模样,刘荣便不难判断出:这,或许是自己这一生,最后一次看到清醒状态下的老丞相了……

“臣……”

“呃………”

···

“臣,别无所求;”

“只是…”

“只是过去这些年……”

试着开口说些什么,申屠嘉却怎都提不起劲,无奈便将求助的目光,撒向卧榻旁的侯世子申屠蔑。

看明白老爷子这个眼神的含义,老世子也只垂泪发出一声长叹,将请示的目光朝刘荣投去。

便见刘荣深吸一口气,终是无比沉重的点下头,旋即便目不斜视的看着太医们,在申屠嘉脑袋上扎下了一针又一针。

直到这个时候,故安侯府上空,才被一阵低沉哀婉的啜泣声所占据……

“世子,节哀。”

对于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刘荣别无他法。

唯一能做到的,便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申屠嘉最后的遗愿;

并在申屠嘉离开这个人世间后,尽可能保故安侯一脉周全。

对此,申屠蔑显然心中有数,有心开口回绝,却也是碍于场合,便不置可否的叹息着低下头,颤巍巍抹去了脸上的浊泪。

卧榻之上,经过太医们一通忙活,申屠嘉也终于悠悠转醒。

——准确的说,是‘满血复活’。

至少自先帝驾崩以来,刘荣还没见过申屠嘉这般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的模样。

只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是回光返照。

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臣,别无所求。”

很显然,申屠嘉也同样明白这一点,说起话来,也是主打一个言简意赅。

“只是过去这些年,臣一直在用封国产出和俸禄,供养太祖高皇帝年间,跟随臣南征北讨,以致伤残不能自理的将士。”

“——故安侯国食邑五百户,岁得封国租税,为粟五千石;”

“丞相秩禄万石,实俸粟四千石。”

“靠着这九千石粮食,臣勉强养活了那数百残兵,外加我故安侯府上上下下。”

···

“臣之后,世子袭爵,没了丞相/太师那四千石俸米,是断养不活那数百残兵的。”

“便以此事相托,希望家上,看在师生一场的情谊,不要薄待了臣那些苦命的弟兄。”

“——他们吃的不多;”

“每人每月一石粟,再每年给些碎布片,便可以吃饱穿暖,以颐养天年……”

“咳咳咳咳咳!”

几句话说出口,申屠嘉便是一阵剧烈咳嗽不止,却是根本不让人浪费时间搀扶,只猛地甩开侯世子探出来的手;

待侯世子好不容易稳住身形,才又伸手指向侯世子,再度望向刘荣道:“臣不屑子,蔑;”

“为人木讷、平庸,绝不可担当重任。”

“世子袭爵之后,望家上遣世子就国,以封国租税,养活侯府宗族上下足矣。”

“——无论到了怎般地步,家上都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对世子另眼相看,乃至以要事相托!”

“不是臣凉薄,担心家族被家上所牵连;”

“实在是不想让无能的后辈子孙,耽误了家上——乃至宗庙、社稷的大事……”

又是语速极快的一番话,申屠嘉已是双眼圆瞪,面色涨红,明显是在强撑着;

而在御榻前,不等刘荣做出反应,侯世子申屠蔑便已是颤巍巍侧过身,当着申屠嘉的面,对刘荣跪地一叩首。

“臣,德薄才浅……”

“有心效君,无奈力不从心。”

“万请家上恕罪……”

看着眼前,比自己的父辈都还大半辈——年纪甚至都和刘荣的祖父、先帝差不多大的侯世子申屠蔑,正颤巍巍向自己跪地叩首,说着这样一番令人揪心的话,刘荣只一阵动容。

却见卧榻之上,申屠嘉粗重急促的鼻息,终于归于寻常稍许,却不知是由于看到申屠蔑的反应才安下心来,还是交代完了挂念的事,于是了无牵挂。

随着呼吸逐渐平缓,申屠嘉本涨红的面色,也肉眼可见的恢复到了往日里,那略显老态,却也无比硬朗的模样。

只是申屠嘉并没有力气继续撑起身子,而是在老太医的搀扶下,缓缓躺回了卧榻之上。

“梁王的事,臣,听说了……”

沉声一语,将刘荣的思绪打断,待刘荣赶忙上前在卧榻边坐下身,申屠嘉才笑着对刘荣一点头。

“家上,知道该怎么做。”

“——家上,不会在这样的事上犯错的。”

“如何应对太后——陛下,或许是这人世间,最熟于此道者。”

“家上若是学到了,那便大胆用在太后身上;”

“若是没学到,又或是没学全,也大可袖手旁观,看着陛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直到这时——从走进故安侯府的大门,一直到现在,刘荣除了向侯世子申屠蔑问了句年岁之外,便再也没有说过哪怕一句话。

更是都没同卧榻病重,行将亡故的申屠嘉,打上一声招呼。

——不是刘荣不愿意说;

而是刘荣想说,却怎么都说不出来。

每每想要开口——开的明明是口,却总是不等话语从口中说出,便是泪水抢先从眼眶滑落。

感觉到语调中的哽咽,刘荣便只得将话咽回去,强自调整着情绪,试图将眼泪憋回去;

感觉差不多了,再清一清嗓;

明明不再哽咽了,刚要开口,却又是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老丞相……”

“老师……”

到了这个份上,刘荣索性也不再往回憋了——就这般带着哽咽、带着哭腔,总算是同申屠嘉打过了招呼。

便见卧榻之上,申屠嘉自顾自将脑袋回正,怔怔望向屋内顶部的衡量,愣愣出神许久;

久到一旁的太医们,都开始怀疑起申屠嘉是否咽了气,申屠嘉那透着满满怪异的低沉语调,才再次在屋内响起。

“陛下为了扶保家上,特设太子三师。”

“如今,臣要去见先帝了;”

“窦婴德、才皆佳,怎奈出身窦氏一族——即无法在太后面前,为家上争取到什么,也无法凭借自己的存在,缓和家上和东宫的关系。”

“而周亚夫……”

···

“以周亚夫为相,是臣卸任之时,向陛下举荐的。”

“——这个人,臣举荐错了。”

“识人不明的罪责,臣不敢不认。”

“只是不单一个丞相之位——就连太子太保,他周亚夫,也是德不配位……”

说的刘荣泪眼朦胧,更是蹲在卧榻边沿,紧紧握起了申屠嘉的手,申屠嘉才终于再一次——才终于最后一次,将目光落到了刘荣身上。

“家上,不再需要太子三师了。”

“——臣之后,家上一定要劝陛下,不设太子太师;”

“若是能寻得合适的机会,顺便把周亚夫的太子太保,也给罢黜了吧。”

“留一个太子太傅窦婴,权当是在太子宫和东宫之间,留一座桥梁……”

···

“家上,是臣这辈子见过的太子储君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无论是高皇帝年间的孝惠皇帝、孝惠晚年的少帝刘恭——更或是先帝年间的陛下;”

“得家上,乃我汉家万世之幸···”

···

“臣……”

“呃……”

“臣………”

“——老师!”

见申屠嘉状态不对,刘荣当即从地上弹将而起,本能的想要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眼下,自己还能做什么。

就这么焦急万分的呆立原地,仍有申屠嘉紧握住自己的手,对自己挤出一个死气沉沉,又强加上了一抹温和的灿烂笑容。

“臣,先去了……”

“臣,等着家上……”

“等着家上,去向先帝、陛下邀功···”

···

“若臣到了地底下,也能得高皇帝封个彻侯之爵,家上也不用多打听——便寻冥槽地府的故安侯府便是……”

“臣必扫榻以待,与陛下把酒言欢……”

···

“不醉不归……”

“家上,还欠老臣一碗酒呢……”

“宫酿紫金醇……”

“高皇帝亲自埋下的……”

“好喝极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2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