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0章 冗余的禁卫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内史、少府之外,存在于汉家三公九卿制当中的另外一个怪胎——或者说是另外几个部门所组成的怪胎,便是汉家颇有些冗杂的宿卫力量。

众所周知,汉九卿当中,便有两个职务与禁中宿卫直接相关:卫尉,以及郎中令。

而在九卿之外,还有一个虽无九卿之名,然权柄更甚于九卿的中尉,负责整座长安城的宿卫。

用更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便是以宣室殿的汉天子为中心,由内而外,分别有三道各自为政的宿卫系统——护卫天子左右的郎中令,宿卫未央宫的卫尉,以及保卫长安城的中尉。

三道保险,三个互不相干的系统,看似是最大限度确保了皇帝的人身安危,但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三个部门所履行的权责,都维持在高度重合的状态。

就拿当今刘荣来说:无论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还是由于汉家过往传统的原因,刘荣都很少‘挪窝’。

除了每五日一朝东宫长乐,以及隔三差五去上林苑视察外,刘荣别说是出长安城了——就连未央宫,刘荣都是不怎么出的。

而汉家现有的禁中宿卫体系,明确规定了郎中令、卫尉、中尉三个部门的职责。

——郎中令本人,理论上要无时不刻随侍天子左右,带领手下的宫中郎官,负责天子的安全,以及秘书、助力,乃至私人医生等工作。

也就是说,无论天子在哪儿——在未央宫趴窝还是出宫撒欢,郎中令都得片刻不离天子左右。

当然了,作为一个肉体凡胎,有家有室的人,郎中令显然也不可能真的一辈子都在汉天子身边,片刻不离。

可最起码,天子出行时,郎中令得确保自己在天子身边;

在天子趴窝未央宫时,郎中令也得保证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里,有一到两个时辰陪侍天子左右。

这是郎中令,汉天子身边的狗皮膏药,不受汉家任何官僚系统控制,直接向天子本人负责的‘个人武装护卫’力量。

而卫尉,又和郎中令呈现出极大的反差。

——郎中令,是天子在哪儿我在哪儿;

而卫尉却是无论天子在哪儿,我都只管皇宫。

刘荣记得小时候,宫中的老先生们为诸皇子授业时,曾以一个极度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郎中令和卫尉之间的关系。

说是一伙贼人,如果能在不破坏未央宫各宫门、各宫墙,不踏足未央宫任何一片土地的前提下,将未央宫内的汉天子凭空给掳走,那这件事,就和卫尉完全没有关系。

因为卫尉的责任,从来都不是保卫皇宫里的汉天子,而仅仅只是保卫皇宫而已。

虽然这个生动的例子稍有些夸张,但刘荣很清楚这话,基本可以算作是话糙理不糙。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个不管天子安危,只负责皇宫守卫的职务,是因为卫尉,本质上是外朝,或者说是国家为天子配备的护卫军统领。

郎中令是天子私人武装,贴身保镖;卫尉是国家配备的武装护卫——便是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三十多年前,自代地入继大统的太宗孝文皇帝,才会在即位之初,于未央宫的皇位上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卫尉是外朝为天子配备的禁中宿卫武装;

而当时的太宗孝文皇帝,纯粹就是陈平、周勃等老臣拉来充门面的泥塑雕像,根本无法插手外朝事务。

故而,太宗皇帝非但无法通过任命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卫尉,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掌控自己的护卫武装,反而还要被这个外朝所任命的卫尉,堵在皇宫里全方位无死角监视。

最终,万般无奈之下的太宗孝文皇帝,只能发明出一个‘卫将军’的职务,再任命自己从代国带来的心腹:宋昌担任这卫将军的职务;

再然后,便是卫将军宋昌,率领太宗皇帝从代国带来的班底亲卫,在未央宫中——在未央宫宫墙内、宣室殿殿门外的区域来回巡逻,才把宫墙上那一圈属于卫尉的武装,与宣室殿的太宗皇帝给隔开。

凭借这样的方式,太宗皇帝才终于在未央宫宣室殿,睡上了自入长安、继大位以来的第一个好觉。

而当时,太宗皇帝之所以不得已,发明这个‘卫将军’来守卫自己,一方面,是卫尉不受太宗皇帝掌控;

另外一方面,则是天子私人护卫武装:郎中令,也同样不受当时的太宗皇帝控制。

卫尉不受天子控制,还能勉强理解为:外朝势大,天子暗弱,还没能完全掌控朝堂。

但郎中令也不受天子控制,却足以说明当时,太宗皇帝所身处的境遇,究竟有多么糟糕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家的政坛上,才会有‘一朝天子未必一朝臣,但一朝天子必定各有一朝郎中令’的说法。

——天子直属禁军统领,换谁做了皇帝,不都得任命一个绝对信任的肱骨心腹?

倒是卫尉,历代汉天子都没有像对待郎中令那般,秉承‘非心腹不可任命’的原则,而仅仅只是尽可能任命性格敦厚、本分,同时又极具原则的本分人。

一来,是卫尉本身就与外朝脱不了干系,就算以心腹充任,也大概率会和外朝同流合污。

二来,便是以卫尉,与郎中令形成一个制衡关系。

——郎中令管天子的人身安全,卫尉管皇宫的守备、宿卫;

若是这两个人关系太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那被层层包围的汉天子,可就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了。

所以过去这些年,郎中令、卫尉这两个职务的任命,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大概模式为:先任命一个天子心腹担任郎中令;

然后再选出朝中,所有老实、本分,有原则的道德君子;

最后,从这些道德君子当中,选一个和郎中令最不对付、关系最差的人,担任卫尉。

如果找不到——如果满朝道德君子,都和已经定下的郎中令关系不错,那不好意思,郎中令换人,另外挑个天子心腹担任。

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从满朝道德君子当中,选一个和郎中令人选最不对付、关系最差的人担任卫尉。

饶是刘荣这个后世来客,也不得不赞叹:如果汉家的皇城宿卫武装,只有这两个部门相互制衡,那这绝对是相当高明的制度体系。

但事实上,汉家除了这两个九卿部门,还有至少另外两个非九卿部门,也同样负责都城长安的宿卫工作。

——先是中尉;

作为中郎将属衙的上官,以及长安治安、巡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尉的职权范围,主要在长安城非皇宫区域。

也就是除未央、长乐两宫,以及桂宫、高庙等区域以外的民居区。

但如果只有‘民居区治安巡逻’这一项职责,那中尉也完全不到和郎中令、卫尉职权重叠的程度。

想想也知道:如果真的只是个巡逻队长、派出所长,那中尉也不可能被称为‘不是九卿,更胜九卿’的非九卿衙门了。

答案是:中尉手里的权力当中,巡视长安街头、维护治安,仅仅只是最不起眼的一项。

除此之外,中尉下辖的中郎将属衙,还直接负责天子本人出行时的仪仗,以及圣驾保卫工作。

中郎将大家都知道——率领的中郎群体,是从天下各地的军中选拔出来,作为储备军官培养的国家级军事精英。

如今汉室的程不识、李广两位将军,便是这个群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中郎这个群体,在被朝堂中央召集到长安,并编为五官中郎将后,除了要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以及军事理论知识学习,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天子出行时,担任天子仪仗以及护卫。

——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储备军官、未来的将军们近距离沐浴天恩,对天子本人生出更多的认同感、亲切感;

也算是对这些青年才俊的小小奖赏和荣耀。

毕竟封建帝王,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充当仪仗,又或是担任亲卫的。

另外一方面,以优秀的军事储备人才,来充当天子仪仗、门脸,天子脸上也有光不是?

想想看,你坐在黄屋左纛之中,前有禁卒开路称警,侧有骑士陪侍随行,后有宫人举着各式礼器,好大的排场。

民众避退道路两侧,正为这盛大赞叹不已,却发现你的随行队伍中,出现了李广、程不识这种名震天下的人的身影!

而在你的天子卤薄当中,饶是这两个名震天下的民将,也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卒子……

凡事,就怕这么一对比。

你说你天下无敌,在没有参照的前提下,人们普遍不会有概念,只会麻木的认同。

但你如果说,你五秒打死泰森、十秒ko叶问,李小龙不是你三合之敌,施瓦辛格连你一拳都扛不住,那大家就都有画面了。

一样的道理——你说天子生而神圣,天上地下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大家根本没有概念;

但当李广、程不识给你充当亲卫,萧何、张良为你出谋划策,韩信扶你下车,周勃给你擦鞋,那大家有了参照之后,就能直观的明白:雾草,确实牛掰!

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军事储备人才来充当仪仗、护卫,也算是汉家除‘非壮丽无以重威’的长乐未央两宫之外,仅有的形象工程了。

再者,军事储备人才与天子长期近距离接触,也同样是相当大的机遇。

想当年,郅都得太宗孝文皇帝赏识,便是因为当时还只是个中郎的郅都,毫不怯场的制止了太宗皇帝以身涉险,从而得以平步青云。

李广得到重用,也同样是以中郎的身份,在某次陪同太宗皇帝出行游猎途中,展现出了超凡的个人武力,从而征服了太宗皇帝。

而先帝年间,中郎郅都并没有按照往常惯例,在结束中郎这个‘培训期’后外放为将,而是直接从中郎升任中郎将,也无疑是为汉家的中郎群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先河。

——中郎,不一定非得外放为将,走纯粹的武将路子;

只要有那个本事,完全可以向郅都这样,长留长安,先在朝堂站住脚跟,然后以更高的起点外放为将。

比如郅都,如果以曾经的中郎身份外放,那大概率是县尉或校尉起步;

可郅都先在长安做了中郎将,甚至一度差点被提拔为中尉,秩二千石!

于是,郅都外放直接做了雁门郡尉。

现如今,坊间也有传闻:雁门太守程不识可能调任朔方,郅都大概率要再次升官,担任雁门太守。

一郡太守,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国家柱石,封疆大吏了!

若是县尉、校尉起步,在军中得熬多少年、打下多少军功,才能到郡太守二千石的高度?

于是,如今的郅都,成为了中郎群体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

言归正传。

中尉下辖的中郎将,出于政治原因,需要负责天子出行时的仪仗和护卫工作;

这就使得掌控中郎将属衙的中尉,间接多出了一个‘护卫出行状态下的天子’的职责。

而这,显然和天子御用狗皮膏药:郎中令高度职权重叠。

——中尉:护卫出行状态下的天子;

——郎中令:护卫任何状态下的天子;

——卫尉:理论上只护卫皇宫,实际上,也要护卫在皇宫内的天子。

这就等于说,汉天子无论是在宫内还是宫外,都有起码两波互无关联的人马,负责天子的护卫工作。

这还没完。

三十多年前,太宗孝文皇帝扔出的回旋镖,在太宗皇帝驾崩之后,正中后世汉天子眉心。

——卫将军!

在当年,仅仅只是被太宗皇帝出于‘搞个嫡系护卫武装’的考虑,而临时搞出来的卫将军一职,在太宗皇帝进化为在世圣人·汉文帝之后,已经升格成了都城军区第一司令!

长安南、北两支禁军——南军为卫尉所掌控,宿卫皇宫,北军为中尉所掌控,拱卫长安;

而南北两军,外加掌控这两支禁军的卫尉、中尉,又同时被卫将军所管辖!

如果说三十多年前,卫将军‘卫’的是根基不稳、羽翼未丰的太宗孝文皇帝;

那如今,卫将军‘卫’的,却是整个长安——甚至是‘泛长安’地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7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