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17章 得陇望蜀?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在河套平原,或者说是未来的汉属朔方郡,北地方面军众将帅,无不适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头,准备迎接即将抵达高阙的匈奴单于庭主力。

虽然局势没有栾布所说的那么糟糕——在汉家有所防备的情况下,匈奴人不大可能顺顺利利南出高阙,渡过大河,并谋求夺回河南地;

但有一句话,栾布说的完全没毛病。

——今年入冬之前,只要大河以北、高阙以内的匈奴人,无法踏足河南地、踏足汉家的‘朔方郡’,那等来年开春,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河南地这个地名存在了。

无论是华夏中原,还是草原,乃至西域、西方,都再也不会有人说:东方有大河,于草原、丝国边界改流而围河套,为成匈奴河南地;

而是会说:丝国有大河,于北境折道而围河套,乃丝国朔方郡,天赐养马之地也……

华夏民族的胃口一向很好。

凡是吃下肚的领土,从来都不会出现消化不良。

只需要一个冬天;

只需要从今年冬十一月,到来年春二月——这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曾经的河套、河南地,就能彻底被汉家消化,成为朔方郡!

而这,意味着只要朔方郡顺利设立,那此战,凡北地方面军将帅,有一个算一个,都能带着一个‘开疆拓土之功’班师回朝!

且不论是过去旧有的军功核算机制,还是当今刘荣搞出来的军功核算改制方案——只要不是难缠傻缺弄出来的制度,这开疆拓土之功,都绝不可能排在功勋榜第二位。

要知道华夏文明,就连对帝王功勋的评判标准,都是以开国为功至高!

何谓开国?

不就是从零开始,以鲸吞天下为结果的天花板级‘开疆拓土’嘛?

帝王如此,武人、军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什么先登陷阵,什么斩将夺旗,那都不过是个人勇武的体现;

真正能成为毋庸置疑,让全天下人信服的‘功之至高’的,永远都是开疆拓土四个字。

现在,这么一份泼天的大功,已经被北地方面军吃下了肚;

接下来的这个冬天,只要北地方面军‘把嘴闭紧’,不让匈奴人把这泼天大功,从大家伙儿嘴里抠出来,那这事儿就算成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栾布如此郑重其事,也不是没有道理。

——真正要紧的,不是回援的单于庭主力多么来势汹汹,对北地方面军来说有多么棘手;

而是这个功劳,实在是太大太大;

为了将这泼天大功稳稳吃下,并彻底消化,北地方面军再怎么谨慎,也丝毫不为过。

事实上,战事发展到这个地步,北地方面军还能打起如此程度的精神头、还能抱有如此郑重其事的态度,战争的最终走向,基本就已经注定了。

——回援的单于庭主力,几乎不可能在今年冬天之前,在汉军将士众志成城、万分戒备的前提下,重新渡过高阙南侧的大河,再度踏上河南地!

最后一战,大概率会是一场非常魔幻的逆向关防战。

即:匈奴人占据着易守难攻,将大半个幕南护在身后的高阙,却满脑子都想着出击、渡河,攻到大河对岸,攻入河南地;

而汉军将士则在高阙外,与高阙隔大河而向往,却根本无心渡河、攻关,而是满脑子想着怎么把匈奴人堵在河对岸、堵在高阙,怎么把试图渡河的匈奴人击退,或是推进大河里流走。

原本应该为高阙提供天然屏障的大河,将在这场战争中,成为汉家唯一可以依凭的天险,以及地形优势。

只是过程再怎么魔幻,结局,都是八九不离十了。

——匈奴人,真的丢掉了河套。

能否重新夺回,就要看汉家是否会犯傻,犯下不可饶恕的重大战略失误;

再或者,就是天降陨石之类,把汉军北地方面军砸个元气大伤,乃至于‘不敢和天意作对’之类。

众所周知,类似这样的好运气,向来都属于华夏民族。

匈奴人与其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还不如好好想想明年开始,该如何调整对汉家的战略态势,以免进一步陷入更大的劣势地位……

战争还没结束,在长安的刘荣,却已经是暗下长松了一口气。

作为汉家的主宰,华夏文明的掌事人,此战,刘荣的压力也不可谓不大。

好在一切都进展顺利,不出意外,刘荣将得到战前,自己预想中想要得到的一切。

包括河南地;

包括对河西地区、幕南地区的直接战略威慑;

还有北方北墙的边防压力减缓、刘荣威仪大盛等等——好处数之不尽。

只是在经历最开始的喜悦,以及那如释重负般的唏嘘之后,刘荣很快便重新打起了精神。

而在冷静下来之后,刘荣却意外和远在关外的五弟:江都王刘非,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默契。

——兄弟二人相隔数千里,却想到了一起。

“休屠部……”

“休屠泽……”

···

“再往西,便是居廷泽,还有张掖、酒泉一代。”

“更西,便是西域……”

大刀阔斧得蹲坐在矮阶之上,看着矮阶下,稍稍沉入地下的模拟沙盘;

目光缓缓从那块‘几’字形河套地区西移,刘荣终是站起身,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每走出一步,便有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小旗帜,被刘荣插入只有山川河流、草原旷野的推演沙盘之上。

“河套的楼烦、白羊二部,以后大抵只能栖息于幕南。”

“河道以西,即河西,距离河套最近,同时也是实力最强、兵力最盛的,首属休屠泽的休屠部。”

“——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啊……”

“若是不拔了休屠部,我汉家的朔方郡,又如何能安心养马,为我汉家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战马呢?”

···

“只是休屠泽,是在河西啊……”

“若是要谋休屠……”

“提前开启河西战役?”

一时间,刘荣不由得陷入沉思。

早在还不是天子——乃至还不是太子,更甚至连皇子都不是,仅仅只是太宗朝皇孙的时候,刘荣对汉家的未来,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大致规划。

对外部,刘荣断定历史上,汉武大帝先小后大,最后再料理最终boss:匈奴的闯关顺序,是形势所迫,绝非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刘荣当然也想过,要不要先把南方的百越——尤其是赵佗,还有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西南方向的西南夷都先给解决掉;

而后,甚至再进一步,在和匈奴人开打之前,先和西域各国,乃至于乌孙人取得联络。

做完这一切,再纠集整个已知世界的全部力量,围殴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以图一战定乾坤。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政治阅历、战略目光的一同增长,刘荣很快就发现:历史上,汉武大帝之所以这么做,并非这么做是对的,而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的汉武大帝,并没有第二种选择。

——在即位之初,汉武大帝一手建元新政,将自己和东宫窦太皇太后多年积攒的情谊,一举败坏了个干干净净,最终还是软饭硬吃,由阿娇皇后,以及丈母娘馆陶主刘嫖出面,才看看保住了皇位。

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汉武大帝都处于东宫窦老太后的防备,以及严密监视之下。

于是,根本无力主政——甚至根本无力插手国家大事的汉武大帝,只能在上林苑吃喝玩乐,游猎练兵,捏了好多年泥巴。

好不容易熬到老太后驾崩,朝堂内外却依旧是暗流涌动,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发动一场针对匈奴人的全面战争。

于是,为了一步步争夺话语权,同时也是为了逐渐构建自己的势力、班底,汉武大帝不得不从小怪开始刷起。

刷到最后,终于有能力,也有那个话语权,发动对匈奴人的全面战争了,匈奴人却也成为了整个已知世界,唯一没有被汉家搞定的最终大boss……

刘荣不止一次想过,也始终坚信:相比起历史上,汉武大帝高开低走,而后再负重逆袭,刘荣的政治处境,不知好了多少倍。

所以,刘荣根本不需要像历史上的汉武大帝那般,考虑‘皇祖母让不让朕打匈奴人’‘武统百越是不是动静太大了’‘谋求朝鲜是不是风险太高了’之类。

刘荣只需要想:怎么做,对汉家而言利益最大,性价比最高。

经过再三深思熟虑,刘荣最终得出结论:在自己这一朝,汉家的对外战略,不该是先小后大,闯关刷怪式排序;

而是应该先大后小,拿匈奴人先开刀!

至于原因,举个非常浅显的例子,就能可见一斑。

——今年年初,汉家在北地,和匈奴人打了一场不算太大的战役;

汉家也说不上有多大的胜利果实,又或是明显的战略优势,仅仅只是守住了朝那塞,击退了匈奴人的进攻。

结果战争结束不到一个月,东北的朝鲜半岛,西南的百夷、南方的百越,无不争相上书,请求入朝长安觐见!

至于关东宗亲诸侯,那就更不用提了;

原本还嘀嘀咕咕,满腹牢骚,寄希望于先孝景皇帝的死,能让那摞厚厚的《削藩策》一起带到地底下的关东宗亲诸侯,更是一时间集体失声。

仅仅只是‘守住了匈奴人正在攻打的城池’,就让汉家在这些内外番薯,都上演了前倨后恭的名场面;

刘荣实在无法想象来年春天,河套易手、汉家主动出塞,夺去了匈奴人领土的消息传到这些地方,会给这些内外藩属国的王爷们,带来多大的震撼。

而这,也恰恰是刘荣决定先大后小,先解决匈奴人,再去料理那些小趴菜的核心缘由。

——匈奴人,就是这个时代,整个已知世界的实力标杆!

敢对匈奴人龇牙,你就肯定是个强国!

能抗住匈奴人的攻略,那你肯定是汉家!

若是能反攻草原,把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

这就好比在后世,你把白头鹰的毛给扒光了,让他成了你的走地鸡;

你看蓝星上,还有谁敢对你龇牙?

一样的道理——若刘荣决心先把匈奴人放在一边,转而去料理周边这些小趴菜,那匈奴人上蹿下跳、从中作梗不说,就连这些小趴菜自己,也会因为匈奴人的存在,而生出莫名的蜜汁自信。

你汉家再牛逼,还能牛的过匈奴?

嘿!

就知道欺软怕硬,有本事去草原,找匈奴人打啊!

有本事你别走!

我匈奴大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从背后捅你腰子了!

到时候,看是我求你退兵,还是你求我放你回去……

可若是反过来,像如今这般,拿匈奴人先开刀,一切就都会变得十分简单。

——匈奴牛逼是不?

——我给他揍了!

——非但揍了,还揍得连他妈都认不出来,赶去欧洲做劳什子上帝之鞭了!

咋?

诸位还有什么话,要跟我汉某人说?

可以说匈奴,就等于这个时代,摆在汉家面前的唯一boss;

其余的小趴菜,无论是南方百越,还是朝鲜半岛,亦或是西南百夷、西域列国,都不过是这个boss附属的小怪。

只要boss倒了,这些小怪根本用不着汉家动手,自然而然就会软软的跪下来,成为汉家随意蹂躏的橡皮泥。

刘荣敢打包票!

当汉军攻破龙城,彻底踏碎匈奴人在幕南的统治,达成‘幕南无王廷’的成就时,南越赵佗即便再怎么不甘心,也会第一时间上书长安,请求内附!

因为赵佗一定会感知到:幕南无王廷之后,汉家的首要战略目标,就会成为岭南的百越之首。

所以,刘荣从即位那一日起,思路就十分清晰——就是要干匈奴!

干死匈奴,能解决如今汉室一多半的问题!

而整个干死匈奴的过程,在刘荣原本的预想中,大致分为四步。

第一步:打一仗,让匈奴人攻不进汉家的土地,让朝堂内外树立起信心。

这一步,年初的北地朝那一战,算是基本达成目标。

第二步,便是谋夺河套。

历代先祖、三皇五帝庇佑——这一步目标,也即将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成为现实。

第三步,则是发动河西战役,夺取河西地区,打通中原与西域的通道,为第四步——合西域、乌孙之力,合围匈奴的伟大战略目标做准备。

只是在刘荣原本的设想中,这第三、第四步,都需要‘那二位’来操刀;

甚至就连第二步:谋夺河套,也是刘荣为了换取战略空间,为‘那二位’争取足够的发育时间,而做出的决断……

“要不要等呢……”

“要不要,再等等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6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