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1章 吞金兽!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又是程不识?”

消息传出,无论是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贵戚,还是坊间百姓,都是如出一辙的反应。

又是程不识?

又让他捞这么大一个便宜?

咋你天子荣,是没别的像样点的心腹了?

就非得逮着个逼程不识无脑提拔?

特么潜邸从龙之功再大,也不是你这么玩儿的吧?

——这倒是朝堂内外,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让韩颓当担任汉家第一支纯骑军:朔方都尉,这肯定没得说的——当今汉室,除了韩颓当,几乎找不出第二个能玩儿转骑兵集群的将军了。

从外朝的反应也能看出来,对于韩颓当这个新鲜出炉的朔方都尉,大家伙服气也好,不服也罢,总归是没人有那个心思去争。

但程不识的河西都尉,作为和飞狐军,以及过往的细柳营那般,包含全兵种的综合作战部队,能担任将领的人,朝堂内外还是有一些的。

准确的说,凡是个像样点的将军,如栾布、郦寄之类,都是可以担任这支军队的主将的。

至于程不识?

年轻倒是年轻,但打仗实在是不好看;

若只是单纯的不好看,那倒也没什么——军队,向来都是全天下最现实、最讲究效率的地方。

只要能打赢,也没人太在意仗打的漂不漂亮。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仗打的难看,是源自于你程不识实在是太过于保守、太过于没有进取心上进心啊!

是,你程不识带的兵是不会打败仗没错;

但这么些年,也没见你程不识打过一场漂亮的胜仗啊?

听听——河西都尉!

单从部队番号就不难猜测:这支部队最神圣、最艰巨的使命,就是为日后的河西之战做准备!

而河西之战,和刚刚结束不久的河套战役一样,是一场毋庸置疑的由汉室主动发起,并旨在夺取河西地区,以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战争。

程不识,能打这种主动出击、开疆拓土的战争?

他没这个能力晓得伐……

在刘荣大致放出口风,并隐晦表示‘此时已经定下’之后,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幅反应。

就连那些和程不识私交不错的友人,都难免忧心忡忡的叹息着说一句:博望侯~

能行吗……

刘荣却是没解释太多。

刘荣也不需要给出过多的解释。

原因很简单;

朔方都尉、河西都尉——两支常备野战军,前者以五个超编校尉,共计一万人组成,全军上下皆骑兵。

无论是按照草原上的惯例,还是汉家骑兵部队建设标准,这一万骑兵光是战马,就需要足足三万匹!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

除了一人三马所需的三万匹战马,其余各式军械,如弓弩箭矢、刀剑戈矛,轻重甲胄,以及最为关键的高昂维护成本。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支骑都尉,单就是组建起来,就需要至少十万万钱!

这还没把战马算在内!

若是按照战马一匹,市场价动辄十数万,乃至数十万钱算——哪怕是按平均二十万钱一匹来算,三万匹战马,价值就将直逼六十万万钱!

显而易见,这么一支骑都尉,几乎完全就是用钱堆出来的。

价值六十万万钱的三万匹战马,外加近十万万钱的格式军械,还仅仅只是启动资金。

在这支部队建设完成后,每一年的维护成本——包括战士们的粮、饷,马匹的饲料及药物各式后勤物资,还需要三到四万万钱。

这是韩颓当的朔方都尉。

至于程不识的河西都尉,倒没有朔方都尉那般‘昂贵’,却也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照抄飞狐军的八校,且每一校皆超编制两千人的河西都尉,将拥有足足一万六千人的编制。

虽然不像朔方都尉那般,需要三万匹——价值足足六十万万钱的战马来列装,但全兵种八校当中的轻骑校尉、弓骑校尉,总计四千人,也依旧需要足足一万两千匹战马。

单就是这一万两千匹马,价值便高达二十五万万钱以上!

再加上各兵种所需的巨盾、甲胄、刀剑戈矛、弓弩等等各式军械;

毕竟编制人数高达一万六千,比起朔方都尉一万兵士那‘十万万以内’的军械物资成本,河西都尉所需列装的军械成本,也将高达十五万万钱。

加在一起,便是四十万万钱的启动资金,外加每年不低于二万万钱的维护成本。

这么一算账,也就难怪后世有那一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俗谚了。

——朔方都尉骑兵一万,河西都尉各兵种一万六千!

——满共不过两万六千兵马,建设成本却高达一百一十万万钱!

之后的维护成本,更是高达每年五万万钱以上!

要知道如今汉室,民七百余万户,近三千万口,少府内帑一年的口赋收入,也才不过十二万万钱!

即便加上相府国库的农税,长安朝堂中央一整年的财政收入,也绝不超过四十万万钱!

汉室——一个华夏统一封建王朝,一整年的中央财政收入,甚至都不够组建一支万人编制的骑兵!

固然,这其中,有汉室轻徭薄税,农税减半、口赋减免三分之二,以及马匹奇缺,导致马匹价格高涨的因素在其中。

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也不难看出:这两支常备野战军,无论是从最开始的组建,还是后续的维护、供养,都和相府国库——和朝堂没什么关系。

一百一十万万钱的启动资金,需要相府国库拿出将近四年的全部农税收入!

后续每年五万万钱以上的供养成本,更是让相府做梦都要直呼:养不起,根本养不起!

其实,太祖高皇帝当年,之所以只设立一个飞狐军,而非三四五六七八个常备野战军,也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封建时代,农耕文明供养脱产职业军人的成本,绝非简单的‘多少百姓对应一名军人’。

就拿自有汉以来便存在至今的飞狐都尉举例。

当年,飞狐都尉组建起来的时候,太祖高皇帝给调了一万匹战场缴获的战马,同时也是汉家能拿出来的几乎所有战马。

至于武器军械之类,也都是尽可能挑好的给,尽可能把这支边墙唯一常备野战军武装到牙齿。

战马有了,武器军械也有了,剩下的,便是后续维护成本——也就是后勤物资了。

针对战马,太祖高皇帝保留了《秦律》当中的刍藁税;

即:凡汉室之民,除了要缴纳十五分之一的粮食收成作为农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作为口赋外,还要根据耕地面积,缴纳刍藁税。

刍藁税的税率,为每顷田,即每百亩,缴纳干草、秸秆各三石。

这样一来,长安朝堂中央,就不用为战马饲料成本而头疼;

剩下的粮饷——粮食由相府国库从收取的农税中调拨军粮,军饷,则由少府内帑从收入的口赋中,拨出一部分作为饷钱。

相府国库、少府内帑合力,外加一个刍藁税,汉家才艰难肩负起了飞狐八校,这一万六千兵士、上万匹战马的供养。

时至今日,相府国库依旧要从每年拨出四十万石,总价值高达一千五百万钱的军粮,以及上百万石干草、秸秆,外加各式豆类乃至鸡蛋、盐,总价值超过五千万钱的饲料,用于供给飞狐军。

与此同时,少府内帑每年也要拿出八千万钱,来作为飞狐将士的基本补贴。

——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五千钱,每个月四百多钱,能买回来十来石粟,刚好能养活一家老小三五口人。

加起来,相府国库、少府内帑每年调拨给飞狐军的钱粮物资,价值便在一万万五千万钱左右。

但一个飞狐军,已经是由相府国库、少府内帑合力在供养了!

哪怕现如今,相府国库、少府内帑都早已不是开国时,穷的能跑耗子的状况,但至少相府国库的财政状况,至今都还是捉襟见肘的状态。

开国时,国库、内帑都没钱,自然是能省则省;

后来有钱了,内帑倒是能存钱。

但国库的钱——也就是每年的农税收入,别说是省下来、存下来一点了,一年到头来能别倒欠外债,便已然是上苍保佑!

没办法,相比起少府内帑‘供养两宫’的职责,相府国库即要承担起官员俸禄、政府运转,还要承担起一切琐碎的公共支出。

什么修条路啊~

挖条渠啊~

乃至于在尚冠里,为某位新得封的侯爵兴建宅邸,都需要相府国库来承担。

时至今日,相府国库年入农税数千万石粮、数百万石刍藁,折钱不到三十万万钱;

单就是飞狐军那六千五百万,便要花去相府超过百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让国库再挤出百分之二,来供养程不识的河西都尉——更或是每年挤出百分之五,来供养韩颓当的朔方骑都尉?

这话,只要刘荣敢说,丞相就敢当场死给刘荣看!

所以,显而易见:朔方都尉、河西都尉这两支常备野战军,无论是一百一十万万钱的启动资金,还是后续每年五万万钱以上的维护成本,都由刘荣的个人钱包——少府内帑来承担。

对于少府内帑来说,这笔支出确实很大;

但也没到‘承担不起’的程度。

托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的福——相较于原本历史缺了一截的文景之治,为刘荣留下了单存款便超过二百万万,各式粮草物资更不计其数的充盈家底。

当然了,如果只有这二百万万钱,以及不计其数的各式物资,哪怕现任少府石奋是个受气包,也绝不可能或者让刘荣拿出内帑一半以上的存款,去组件这两支常备野战军。

事实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刘荣太子监国开始,少府内帑的存款,就在以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暴涨。

——先是粮食官营!

虽然刘荣早早定下‘粮吃不炒’的大基调,再三声明粮食官营是为了民生而非盈利,但少府为了确保不亏损而留下的些许容错率,也还是让少府内帑经年累月之下,赚到了不少利润。

关中民近二百万户,千万余口!

每年的粮食消耗量,在两万万石以上!

哪怕每石赚一钱,少府内帑都能赚到两万万钱!

再加上刘荣搞出来的宿麦,让少府早先低价储存的宿麦——每一石宿麦,都赚到了不低于三十钱的利润……

方方面面算下来,少府内帑如今的存款——铜钱或许只有三百万万;

但其余各式物资,无论是粟、麦储存,还是各式物资、军械……

毫不夸张的说:一百一十万万钱的建设成本,对于如今的少府而言,顶多也就是被脸上被蒙了一拳。

什么意思?

稍微有点懵,多少有点疼,却绝对算不上伤筋动骨。

最主要的是,这一百一十万万钱,并不是要少府直接拿这么多现金出来,而是价值一百一十万万钱而已。

其中的大头:朔方都尉三万匹战马、河西都尉一万两千匹战马——总价值八十五万万钱的马匹,根本不用少府掏腰包!

去年的河套战役,汉家缴获的战马及牛羊牧畜,虽然都还养在河套,但归属权早就被刘荣划给了少府内帑。

都不用少府费尽心思去调——直接开个证明,让韩颓当、程不识二人到了河套之后,就近领便是!

剩下的二十五万万钱,也都是各式军械物资。

少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物资——尤其不缺军械。

从库存的军械中,挑选一批好一些的,给出去就得了。

至于后续的粮、饷以及饲料——饲料没的说,肯定还是得拿国库收上来的刍藁作为大头,少府再补充一些豆类、鸡蛋、盐等。

少府这部分,花费也不会太大。

至于粮、饷,军粮就用宿麦粉——反正当今刘荣说了:宿麦这东西存不久,可劲儿造;

饷钱,就按飞狐军的标准,每人每年五千钱,朔方都尉、河西都尉两万六千人马,也不过每年一万万三千万钱。

这点钱,少府掏得起!

更何况这一万万三千万钱,也未必就非得给现钱。

——换成粮食行不行?

——少府出产的农具要不要?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连这一万万三千万钱,少府也可以替换成‘价值这么些钱的物资’。

而价值一万万三千万钱的物资,少府自己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恐怕连一半都用不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