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9章 老兵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作为汉家于上林苑设立的第一座太子私苑,思贤苑对汉家日后的太子储君,无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榜样效应。

旁的不说:单就是现在,刘荣博望苑内部的程设,便几乎是完全照搬天子启的思贤苑。

——刘荣的博望苑,以一处太子行宫,或者说是太子‘别居’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出各类建筑区;

如秘密作坊:鲁班苑;

演武之地:校场;

又比如刘荣专门建造出来,用于收容英烈后人,供这些英烈遗孤学习、生活的区域等等。

而天子启的思贤苑,也是类似的布局——以太子行宫为核心,向四方扩散出一片片用途各异的建筑区。

只是比起刘荣这动辄鲁班苑、校场,又或是收容英烈遗孤的‘福利院’,天子启的思贤苑,作用相对更纯粹一些。

——早在当年,下令设立上林思贤苑的时候,先帝就已经给出定论:思贤苑,是供太子储君招待宾客、结交天下豪杰,并安置那些短期内不便安排职务的门客、属从的地方。

思贤苑这个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曾几何时,太子启的思贤苑,也可谓是人头攒动;

不知有多少地方郡县的青年才俊,带着满腔抱负来到长安,用尽自己毕生,乃至家族世世代代积攒下的人脉,才得以踏足思贤苑之内,成为太子启的编外储备干部。

只不过,时移境迁,沧海桑田。

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哪怕是从‘太子启’变成‘天子启’开始算,也已经过去了六年多时间。

如今的思贤苑,已经见不到那些空有满腔抱负,却始终得不到天子启重用,故而郁郁寡欢的郡国才俊了。

早在天子启承继大统,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依旧没有从思贤苑调用几个‘门客’的时候,思贤苑内的郡国‘名士’们,就已经心灰意冷的整点起行囊,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现在,思贤苑只有本就佃租于此,且明显有些赖着不想走的佃农;

再有,便是曾隶属于天子启的太子亲卫,却又因种种原因而卸甲还乡,于思贤苑佃租农田度日的老兵。

这些老兵,是天子启的私兵。

而且是原始股!

刘荣原以为,天子启对这些老兵、对这些潜邸心腹不闻不问,是因为天子启刻薄寡恩;

却不曾想:直到这一日——直到天子启莫名其妙的跟着刘荣,前后脚也来到了上林苑,刘荣才终于意识到老爹天子启,似乎并非自己认知中的、纯粹‘刻薄寡恩’的帝王。

至少天子启的‘刻薄寡恩’,很少会用在错的地方……

“今年收成还不错?”

“看你们这几个老不死的,一个個油光满面——家中儿孙,当是没少孝敬酒、肉之类?”

上林思贤苑,太子行宫外不远处,一片明显有些特殊的田野边沿。

三五老兵,或者说老农,正一脸惬意的躺靠在老树根下,完全没有因为天子、太子当面,而流露出哪怕半点惶恐之一。

对此,天子启显然也是习以为常,只大咧咧走上前,满不在乎的在田埂上一屁股坐下来;

开口发出一问,却是惹得一旁的刘荣面色不由一滞。

——刘荣,已经有段日子,没从老爷子脸上,见到如此纯粹、纯粹到不掺杂丝毫虚伪的纯真笑意了。

“嗨~”

“哪来的什么酒啊,肉的。”

“——家里那些个混小子,一年到头就那么千八百石的俸禄,俺们几个老东西能顿顿吃上汤面、麦饼,就已然是祖坟冒了青烟。”

“也就是陛下,三不五时颁诏大哺,又是赐爵,又是赐酒肉布帛,俺们才能沾上那么点荤腥。”

“若不然,怕是到了蹬腿儿喽,俺们都吃不上三牲血食,沾不上荤腥咧~”

对于天子启明显有些不符合自身身份的戏谑发问,老农们也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连身子都没从身后的老树根下抬起分毫;

就好像此刻,坐在他们不远处的,并非是汉家的天子和储君,而是他们亲眼看着,甚至是手把手拉扯长大的后生晚辈!

天子启的反应,也和老农们大差不差——一副笑意盈盈的模样,丝毫看不出半点穆穆天子之容,反倒像是个来农家乐度假的土财主;

老农们随口两句话,当即就让这位天下第一号土财主笑的见牙不见眼,完全看不出半点天子威仪。

眼前这幅场景,无疑是让刘荣惊掉了下巴。

惊诧之余,也不忘从老爷子和老农们仅有的几句交谈当中,迅速提炼出重要信息。

——家里的混小子,‘也就’千八百石的俸禄!

这意味着此刻,正同天子启谈笑风生的老农们,不单自身是老兵、是天子启潜邸时期的亲卫,就连他们家中的子侄后代,如今也同样是官身。

具体多大的官,也不难猜。

如今长安,三公九卿加在一起,满共十一位‘中二千石’及以上级别的高官(太尉不常设);

自中二千石往下,便是丞相长吏、御史中丞,中尉、中郎将、备盗贼都尉,以及长乐、未央各宫门卫,南、北两军将校等——共计不超过八十人,在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之列。

换而言之:整个长安中枢,通俗意义上的‘二千石’,顶破天去也不过百。

再往下,便是千石了。

三公丞令,九卿监令、副手,以及有司属衙主官长吏,南北两军中层将官,宫中郎官、中郎群体,便属于千石之列。

但这里的千石,仅仅只是‘千石’的级别,实际俸禄却是按照千石、比千石,各为年俸九百六十石、七百二十石不等。

‘千八百石’,几乎可以直接理解为:这些老农家中子侄,是千石,而非‘比千石’。

看上去只差半级,但只要了解如今汉家的官职,便不难知道:千石,意味着不是九卿衙门的副手,便是隶属九卿的部门主官;

而比千石,却是连一个像样点的部门长吏都够不到——要知道汉家如今,稍微大一点的县,县令都得是千石!

比千石,放到那些稍微大点的县,连县令都做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做个县尉。

再结合老农们‘潜邸老兵’的身份,他们家中,那些年俸‘不过千八百石’的子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不是宫里的禁中郎官,便是南北两军的中层将官!

再反过来看:单只是个‘潜邸老兵’——尤其还是退役的太子亲卫的身份,便能将子侄后人托到千石以上的位置,这些老农的身份、与天子启之间的关系,恐怕也绝非刘荣此刻所目睹的这么简单。

天子启接下来的话,也无疑印证了刘荣的猜测。

“过来,见见叔伯们。”

天子启轻飘飘一语,却惹得刘荣心下大震!

不动声色的走上前去,乖乖拱起手,又不知该如何称呼;

才刚讲试探的目光移向身旁,便见天子启满是洒然的笑着一仰身。

“瘸腿那个,你李叔。”

“——先帝从代国带来长安的元从。”

“当年,先帝入未央宫时,有诸吕余孽暴起而出,你李叔奋不顾身,以一敌十!”

“一剑让人在腿上刺了个对穿,愣是眼皮都没眨一下,拖着瘸腿追出去足有十余里,将刺客悉数斩杀。”

···

“嗨呀~”

“——落了个残身,可是苦了朕呐~”

“先帝一句嘱托,这老不死的,就吃了朕大半辈子。”

“这都要入了土了,还得朕看顾着,把这老不死家里的混小子,有一个算一个,都给编入北军。”

“他家老大,如今当是在博望苑,替太子操演那支孤儿军?”

一听这句话,刘荣面上当即涌出一抹郑重,赶忙对那瘸腿老农一拱手。

“竟是李校尉家中亲长当面!”

刘荣郑重其事的一拜,老李头却是满不在乎的一摆手,只象征性的对刘荣一咧嘴。

“俺家那小子,没少让太子操心吧?”

“说是练兵,整日整日的不着家,说好了的亲事,也不知道回来瞧上一眼。”

“若太子殿下得闲,可得替俺好好说说那混小子,啊?”

老李头侃侃而谈,刘荣却是小鸡啄米式点头,愣是连腰都不敢彻底挺直。

原以为开头就是王炸,不料天子启下一句话,当即让刘荣本就弯曲的摇杆,又肉眼可见的再躬下几分。

“你令伯。”

“——先帝就藩代国之时,太祖高皇帝赐给先帝的亲卫。”

“数数年头~”

“也有个四十多,快五十年了吧?”

天子启第二句话说出口,刘荣便已经拱起手,将上半身六十度弯了下去。

那老者却是呵呵笑着点了点头,便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唉~”

“日子过的快哟~”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分封先帝,让俺跟着先帝去晋阳就藩的时候,先帝才刚六岁——才刚解下头顶上的总角辫?”

“嘿;”

“一眨眼的功夫,先帝没了,陛下老了;”

“连先帝的孙儿——太祖高皇帝的曾孙,这都到了该加冠的年纪……”

老者唏嘘感叹,刘荣小心赔笑;

天子启却是云淡风轻的将身子彻底往后一仰,顺势将手肘趁在身后的泥地上,悠悠开口道:“他家小子,倒是有出息。”

“——先帝亲任飞狐都尉,当朝车骑将军,坊间人称京观屠:令勉是也!”

“个老不正经的,还好意思说‘不过千八百石’的俸禄;”

“合着朕中二千石的秩禄、将印,都没揣在你家小子兜里?”

天子启此言一出,那令姓老农当即嘿嘿憨笑起来,丝毫不为自己的‘胡言乱语’而感到羞愧。

而在一旁,刘荣深深弓腰拱手,心下却已是惊起了滔天骇浪。

——飞狐都尉令勉!

——京观将军!

试问当今汉室,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或许对于后世人而言,飞狐都尉、飞狐军,又或是京观将军、令勉等字眼,都多少有些陌生。

但这绝不是因为这支部队、这个人不够重要,而恰恰是因为这支部队——这支长城防线的救火队员太过重要,所以才在当今汉室,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显得有些过于神秘。

就这么说吧;

刘荣太子监国三年,至今都还不知道这支飞狐都尉部,究竟驻扎在飞狐径的具体什么地方、飞狐都尉令勉长了个什么模样、朝堂调动这支飞狐都尉,是通过什么方式!

刘荣对飞狐都尉、对令勉的了解,和如今汉家的每一个汉人一样。

——只知道飞狐都尉,是先太宗孝文皇帝专门设立,作为长城防线机动力量的常备野战军;

只知道在北墙出现重大防线漏洞时,这支机动力量会神出鬼没的从天而降,出现在战场将防线漏洞补上,顺带将匈奴人杀个丢盔卸甲,并将斩获的匈奴首级铸造成京观。

只知道飞狐都尉令勉,酷爱铸造京观;

只知道自先帝前元四年至今,令勉都一直在飞狐径驻军,除了先帝和当今天子启,再没有第三个人,见到过成为飞狐都尉后的令勉……

“京观屠的父亲,居然也在思贤苑?”

“瞧这架势,分明还是父皇的嫡系!”

短暂的惊诧之后,刘荣便也释然了。

——飞狐都尉,可以说是汉家唯一一支只听令于天子本人,哪怕太后当面,都绝不可能调动的常备野战武装!

这支部队,除了肩负着整条北方防线的安稳,也同样肩负着在必要时,成为天子拱卫力量的重担。

这样一支部队——这样一支身系国运的部队,再怎么神秘,也丝毫不为过。

而这支掌控在天子本人手里的部队,和天子启之间的关系再如何亲密,也完全是题中应有之理……

“瞧这架势,陛下的意思,是让俺家那混小子见见太子?”

短暂的沉默之后,令老爷子开了口;

却见天子启满是坦然的点点头,似笑非笑的瞥了眼刘荣,便对几位老农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是时候啦~”

“再晚些,朕怕是就只能靠托梦,才能让令勉认这小子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