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0章 去吧,去吧……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

“卫子夫……”

···

“倒是个聪明的。”

未央宫,椒房殿。

听身边的椒房殿大长秋,说起‘卫中郎’替姐姐卫子夫给自己带的话,皇后曹淑面呈思虑之色,片刻之后,又无奈的含笑摇了摇头。

作为平阳侯府的贵女——尤其还是上一代平阳侯的血脉、当代平阳侯的幼妹,曹淑在侯府内的地位,虽比不上曹氏嫡系男丁,但也绝非卫子夫这样的奴生子、还处在‘练习期’的姬妾所能碰瓷。

说句坦诚的话:在侯府出生、长大,一直到册封入宫,为汉皇后,曹淑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其实压根儿就没见到过卫子夫。

兴许碰到过,或是目光从卫子夫的身上飘扫过;

但曹淑不记得了。

对于这个名为‘卫子夫’的小歌姬、奴生子,曹淑至今都没有半点印象。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天子荣对卫子夫的青睐、偏爱,曹淑脑海里蹦出来的,都不是类似‘凭什么?’‘她也配?’之类的质疑或牢骚;

而是没有半点阴阳怪气,满含着诚挚的:卫子夫是谁?

前些时日,兄长曹寿来探望自己时,委婉的提及此事,曹淑才知道了卫子夫并非‘外人’,而恰恰是自己自幼成长的平阳侯府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歌姬。

——而且还未成年,没到婚娶的年纪;

一开始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曹淑心里当然也有些牢骚。

陛下口口声声‘皇后还年幼’‘生育不稳妥’之类,结果到头来,还找了个比自己还年幼的?

偏偏还是和曹淑同出平阳侯府,却仅仅只是奴生歌姬的卫子夫?

若说心里没有不舒服、不觉得这是天子荣在羞辱自己,那就是曹淑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尤其是在听说当今刘荣,连卫子夫的三个弟弟都宠爱有加——把十岁上下的哥儿仨都接进了宫,还允许最年长的卫青自由出入石渠阁后,曹淑心中,更曾生出过一阵极为强烈的屈辱感。

欺人太甚!

风风光光把侯府嫡出的贵女接近椒房宫,到头来,却拿侯府的奴生歌姬来羞辱自己的皇后!

便是说破天去,这件事儿,刘荣也绝对占不着半点理。

不过后来,冷静下来之后的曹淑,便也逐渐释然了。

事实上,早在还没有和‘椒房’二字扯上瓜葛,还只是平阳侯府众多嫡出女子之一的侯府贵女时,曹淑就已经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了大致的预判。

——作为侯府嫡女,曹淑这一生,必定是没资格追求‘爱情’的。

左右不过是和如今汉家,某个同样曾经显赫,却也同样淡退出朝堂中心的功侯家族联姻。

而后,自然就是以当家主母的身份,容忍,甚至主动充实自家夫君的后院,以完成‘开枝散叶’的宗族使命。

只是后来,意外被选定为当今刘荣的皇后,让曹淑下意识淡忘了自己曾经,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加入另外一家侯府,和嫁入未央宫,

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与其他彻侯家族联姻,还是嫁入未央、入主椒房,曹淑的命运,都是给某位大人物做发妻正室;

既做了正室——尤其还是这个时代的正室,那就得有容忍姬妾的觉悟。

即便这个迎娶曹淑的‘大人物’,从原本预想中的侯爵、侯世子,变成了如今的当今天子,也依旧无法改变这一点。

这样一来,曹淑的思路,也就被捋的通顺无比了。

——作为皇后,曹淑或早或晚,总是要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天子荣四处留情,后宫逐渐充实的现实。

既然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未央宫中,会多出许许多多‘姐妹’;

那么,相较于那些脾性不一,且出身大概率不会比曹淑差太多的后宫姬嫔,和曹淑同属平阳侯府,又是奴生、奴籍,与曹淑有一层主仆关系的卫子夫,更让曹淑容易接受一些。

起码日后有了事,有这么一层主仆关系在,卫子夫无论如何,也不敢跟曹淑玩儿什么落井下石、妖媚争宠之类的把戏。

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卫子夫是否足够聪明,是否能够想明白这一点——明白在这皇宫之中,皇后曹淑,就是自己最大,同时也是唯一的靠山、人脉。

现在看来,这一点担忧,似乎也显得有些不大必要了。

卫子夫,显然足够聪明。

甚至聪明的有些过头,让曹淑心中,莫名生出了些别样的担忧……

“那卫青——卫中郎,可还在殿外候着?”

思虑良久,曹淑终是轻启朱唇,悠悠发出一问;

得知卫青确实在殿外等候,便让人将卫青给召进了椒房。

按理来说,曹淑贵为皇后,坐镇椒房,除了母族亲长外,不大方便接见没有血缘关系的男性。

不过好在卫青年纪足够小,同时又是曹淑在平阳侯府的‘故人’;

以侯府嫡女的身份,见一见侯府曾经的小奴仆——再加上有卫子夫这么一层关系作为桥梁,也就没什么好避讳的了。

“你,就是卫青?”

这是卫青第一次踏足椒房殿。

准确的说,在这个时代,除了皇后的亲长、子女,以及当朝天子,基本没人有这个机会,能看看传说中的椒房,究竟长得一副什么样子。

一走进椒房,卫青就嗅到了殿室内,那若有似无得椒泥香。

——椒房殿,顾名思义,说的就是皇后居所,需要以椒、香等合泥搅拌,再涂在墙壁之上。

只是此时的卫青,并不敢抬头看看那涂有椒泥的墙壁,究竟长得一副什么模样……

“奴,参见皇后……”

“贱名污了皇后的耳,死罪……”

嗯?

只轻描淡写的两句应答,却让曹淑下意识挑起了眉角,心中对卫子夫、卫青这一家子,也生出一阵极为浓厚的兴趣。

——姐姐卫子夫,一个奴生歌姬,得当朝天子青睐,却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第一时间来向皇后低头;

弟弟卫青也不差!

照理来说,卫青虽还年幼,又是奴生子的出身,但毕竟已经被当今刘荣任为郎官,又宠爱有加;

见了皇后曹淑,不卑不亢自称一声‘臣’‘末将’,也没人能挑出理来。

可卫青却自称‘奴’;

便当是在提醒曹淑:俺们并非完全没关系,好歹也是同出平阳侯府……

很显然,这一声‘奴’的自称,是卫青在和曹淑攀关系。

可紧接着,又是一句恰到好处的‘参见皇后’,即全了君臣之礼,又攀关系攀的恰到好处,完全没有过火。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曹淑当即做出判断:卫青这年纪轻轻的郎官,也同样是个人物!

于是,曹淑不可避免的,就好奇起卫子夫、卫青这一大家子。

——莫说这么一家子奴仆、奴生子了;

便是尚冠里寻常的彻侯家族,一代子侄十数人,乃至数十人,能出一个拿的准轻重的男丁,都是羡煞旁人的事!

便是男丁凋敝,出个能拿主意、能看明白事儿的女儿,那也是能保家族二十年不衰的大幸。

就拿曹淑出生的平阳侯府来说——自打初代平阳懿侯薨故至今,平阳侯曹氏家族,再也没有出过哪怕一个能独当一面、撑起侯府的男性子侄。

便是女性,也只是在太宗皇帝年间出过一位,却也只是十几岁开始主了平阳侯府三五年,到了年纪便嫁了出去,平白便宜了同样开始走下坡路的酂侯一族。

到了曹淑这一代,若非曹淑入了椒房,平阳侯家族的彻底衰败,说不定就是这一二十年间的事。

这,就显得卫子夫、卫青这两个连‘农户子弟’都不是——出生就是地狱开局的奴仆家庭,却能显露如此天资的姐弟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了。

既然来了兴趣,曹淑自便扯着闲聊的幌子,同卫青拉起了‘家常’。

不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同时,也是为了了解一下日后,在这硕大后宫中的盟友,究竟出生于怎样的一个家庭……

“禀皇后。”

“奴除了老母、阿姊,另有兄一、姊二、弟二。”

“——母亲卫媪,仍为平阳侯府侍妾;”

“长兄卫长君,为侯世子骑从;”

“姊卫君孺、卫少儿、卫子夫,皆为平阳侯府歌姬。

“弟卫步、卫广,本为侯府童仆,蒙陛下信重,用为中郎,于奴同居宫中,以习读兵法韬略……”

一番简单的家族背景介绍,无疑又让曹淑找到了一个关键点。

——兵法韬略!

尤其还是石渠阁的兵法韬略!

要知道汉石渠阁,是太祖高皇帝当年‘先入咸阳’时,萧相国从秦石渠阁中竭尽全力,所保留下来的典籍、文档来充实。

虽然残卷、残章数不胜数,且至今都还没有整理完成,但至少兵书库存,石渠阁是如今天下最全、最完整的。

从留侯张良圯上受书,自黄石公手中得授的《太公兵法》,即兵书《六韬》;

到淮阴侯韩信所留,虽为吕太后毁去了半部,却又意外被寻回的一整部《淮阴兵书》,即《兵法三篇》。

再到后世人眼中的‘屠龙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凡是时至今日,都还没有失传、绝版的华夏军事典籍,石渠阁都有全天下留存最完整的拓本!

而卫青、卫步、卫广三兄弟,却得了当今天子刘荣应允,自由出入石渠阁,查阅这些随便拿出一本,都足以让天下人抢破脑袋的兵法……

要知道就连寻常皇子,都无法得到如此许可;

太子储君有意研读,都还得每每上奏请准——获准一回看一回,每要看一回,便再奏请一回。

“陛下,这是想要以外戚掌兵……”

如是想着,曹淑面上却是不显山不露水,只带着邻家姐姐般温和的笑容,示意卫青继续说下去。

见曹淑如此反应,卫青心下也不由的稍安。

看样子,皇后似乎并没有因为姐姐‘争宠’,而对姐姐,连带着这一大家子怀恨在心?

如是安下心,卫青说起自己的身世,也就愈发坦荡起来。

“母亲为侯府侍妾,早年多以美色侍奉侯府贵客。”

“故我兄弟姊妹七人,皆不知生父何人。”

“——便是知,亦不敢坏了规矩,贸然寻上门去。”

“倒是奴,前两年被生父接回了府,却又不为嫡出兄弟、姊妹所喜,非打即骂,日夜不休。”

“若非托了阿姊……”

“哦不;”

“若非托了皇后的福,被陛下召入宫中,怕是至今都还在生父家中,为奴为婢……”

如是一番话,虽是没有出乎曹淑的预料,却也让曹淑暗暗为这一家子感到了些许揪心。

——一家八口,除去一个专供平阳侯府待客的侍妾,便是足足七个奴生子!

从这兄弟姐妹七人如今的身份,也不难看出这样的家庭,在贵族府上的结局。

男性,多为少主仆从,或随少主建功立业,以命为少主杀出一条康庄大道;

或以气力换得果腹,穷其一生,都在繁重的体力活中蹉跎。

至于女性,就更直白了——貌美些,便为歌舞女姬,将来被某个客人看上了,就大大方方送出去,全当是人情往来;

外貌普通些,如那卫媪,便直接作为侍妾,招待温饱思淫欲的客人。

平日里,却也做些洒扫、东厨的粗活。

了解到这些,曹淑心中已经有了大致推断。

——这一大家子,包括眼前的卫青在内,都是在侯府艰难生存,故而早熟、早慧的苦命人。

与此同时,至少卫子夫、卫青姐弟俩,又都是拿的稳轻重、看得透利害的聪明人。

这姐弟俩如此,其他几人,也大抵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么一家子至今,都还属于母族:平阳侯府的奴仆……

“或当真可为我所用……”

有了想法,家常也扯完了,曹淑也终于接过话头,为今日这场看似寻常的史诗级会面,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哪日出了宫,便给你三姊带个话。”

“——既是得了陛下宠爱,便在侯府好生将养着身子,免得日后入了宫,无福为国开枝散叶。”

“平日里出入、起居,也都多避讳些,莫沾了污名,徒惹陛下不喜。”

···

“陛下的意思,是我还年幼了些,怎也得明年才能承恩。”

“待我身怀六甲,陛下身边,总要有个体己人照看。”

“——约莫就是明后两年了罢;”

“到时,我会亲自同兄长禀明,自侯府遴妙龄女,进为滕妾,与我同居椒房。”

“你兄弟日后在宫中,也可不时来椒房坐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6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