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5章 连锁反应?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西域的事虽然被刘荣理智的暂且搁置,但河西,刘荣却也是按捺不住胸中激动,暗下盘算了起来。

说起来,在这场汉匈河套战役之前,汉家西北边墙与匈奴人交界的部分,其地形非常特殊。

——河套东侧、南侧,是汉家的北地、陇右、上、代等郡;

河套以北,是匈奴慕南;

西,则是以祁连山脉为依托的河西地。

至于河套以南?

怎么说呢……

河套之所以叫‘河套’——之所以能让黄河绕出半个大圆,将河套除南面外的其他方向包的严严实实,就是因为河套地区的地势,比周边都要高出不少。

而河套的高地势,又恰恰是源自于衍生出河套地区的:黄土高原。

也就是说,河套及周边地区的地势,基本就是:河套南边是高原,河套本身也是高原向北侧衍生出来的一块凸起部分;

就像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河套地区除了南接高原,其他三面,都是地势明显比河套更低的草原、平原。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过去,从来都没人敢幻想有朝一日,汉家能在不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前提下,轻轻松松得将河套拿下。

——哪怕是在热武器横行的后世新时代,从低地势向高地势发起冲击,也依旧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

自更别提如今,尚还处于青铜时代末期、钢铁时代初期的冷兵器时代了。

毫不夸张的说:在飞机大炮、钢铁洪流肆虐蓝星之前,河套的拥有者,始终可以对北面的幕南、西边的河西,以及东侧的汉家边郡,保持居高临下的战略威慑。

在过去,汉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将边墙防务的大半重心,都集中在西北沿线,即北地、陇右及上、代(郡)一线。

至于东北沿线,则直接丢给了燕、代、赵三个戍边王去操心。

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那场险些颠覆了汉家宗庙社稷,甚至是差点就让神州陆沉的外族入侵战争,也同样在告诉全天下的汉人:谁有河套,谁就能随时动手,自高而下,出其不意!

而现在,河套为汉家所有了。

形式,已经彻彻底底的扭转。

——过去,匈奴人捏着河套这块宝地,春、夏、秋三季可以放牧,冬天还可以在温暖的河套过冬;

与此同时,匈奴人还能通过河套的地理优势,对东侧的汉边保持战略威慑,并不费一兵一族,时刻保持对河西地区的掌控。

但随着河套易主,曾为匈奴人所有的一切优势,都已经转变为了汉家的。

你的河套很不错;

但现在,是我的河套了……

“有了河套,西北边墙,如北地、陇右、上、代等郡,便算是压力骤减。”

“反倒是匈奴人的河西、幕南,要时刻处于我汉家的活力范围之内;”

“只要想,我汉家便随时可以兵出河套,或北上踏足幕南,或西进染指河西。”

“——有高阙作为屏障,幕南,匈奴人倒是暂时不用太担心。”

“但河西嘛~”

“嘿;”

“河西和河套之间,可没有第二個高阙啊……”

看着那张在短短几年内,就已经被自己摩挲出些许淡黄色的巨大堪舆,刘荣的嘴角上,也不由得流露出一抹由衷的笑意。

对于匈奴这个政权,或者说是特殊整体,刘荣自然是了解极深。

用一个较为形象的参照物来举例:如今的匈奴,就像是完全遵从丛林法则,尚未从原始、野蛮发展到文明阶段的宗周。

没错;

宗周。

就像是周天子名义上为天下王,实则却有八百诸侯各自为政,乃至于彼此攻伐。

周天子可以征召各路诸侯勤王,如今的匈奴单于庭也一样——要打仗了才会调动各部兵马,平日里根本管都不用管,任他们天南地北,自生自灭。

周天子凭借朝贡体系,来维持对各路诸侯的掌控,匈奴单于庭亦然——以每年一次的蹛林大会,来作为匈奴各部与单于庭之间的纽带,并以朝贡彰显单于庭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唯一不同的点在于:宗周再怎么着,也是一个文明。

周天子压制诸侯,并不需要完全仰仗武力,而是可以用礼制、道德去进行压制。

就好比说你,是宗周时期的一位诸侯;

你就算再怎么野心勃勃,再怎么兵强马壮,也还是不敢明着对周天子说:你这天下,该寡人坐坐啦!

别说是明着造反了——便是自称为王,都是宗周各路诸侯小心翼翼试探百十年,才最终通过‘相王’的方式得以成行。

何谓‘相王’?

即:相互尊王。

好比你是一个诸侯,想称王;

你和另一个诸侯关系不错,知道他也想称王;

于是你俩一合计:哎呀~

王这个东西,自己尊自己,多少有些没脸没皮啊~

而且说出去,吃相也多少有些难看了。

要不,咱俩相王吧!

我尊你为王,伱尊我为王!

这样别人问起来,我们也能说:哎呀~

我不想做王的~

还不是那个谁谁谁,非要尊我为王……

那他都尊我为王了,我作为好朋友,总不能真把他当臣子、当地位比我低贱的人吧?

所以,为了能和他以平等的身份相处,我也只能尊他为王了……

这,也恰恰是刘荣认知中,如今的匈奴单于庭、如今的草原,与曾经的宗周列国、曾经的中原唯一不同的地方。

——华夏人要脸,讲礼义廉耻,将忠孝道德、人伦孝悌。

哪怕周天子已经暗弱,甚至很可能已经虚弱到一触即溃的程度,大家也不会直接发兵推翻周王室;

而是会小心翼翼的通过‘相王’的方式,来先把自己的地位,拉到和周天子隐约平齐的位置。

没错;

周天子号‘天子’,实则却并不称皇、帝,而是称:周王。

诸侯相王,等于说是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为自己及后代子孙,赢得了一个和周天子平齐的理论政治地位。

——你是周王,我是秦王,他是齐王;

大家都是王,没道理我们就非得听你的啊?

咳咳,那么既然大家都是王了,那咱们俩打一架,应该也不能算是谋反了吧?

顶多就是王和王、国和国之间打了一仗罢了。

既然是打仗,那我一不小心把你灭了,也不是那么无法理解诶的事了吧……

看看;

这就是华夏人含蓄、委婉的文化,在那个时代最直接的体现。

——连造反,连取而代之,都要一步步去试探、去蚕食;

但在草原上,尤其是在匈奴单于庭的统治下,事情却是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

单于庭对草原的统治,最多有二成,是源自于刻意营造的君权神话,以及宗教信仰;

余下八成,全都是武力压制!

只有武德昌盛,军事实力强大的单于庭——只有能一挑全草原的单于庭,才能保持对草原的绝对统治!

甚至即便是这样,也只是避免了硬碰硬的军事政变,却反而加剧了各部族发动刺杀政变的积极性。

简单来说吗,就是草原各部之所以服单于庭,之所以愿意接受单于庭的通知、之所以愿意亲吻历代匈奴单于的脚趾,以献上自己所有的忠诚,唯一的原因是:打不过。

打不过,所以臣服;

但正所谓,哪有小孩儿天天哭,哪有打架天天输。

总有一天,单于庭也会像每一个华夏王朝,乃至于每一个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上的政权一样,迎来自己的下坡路。

到了那一天,草原不说是群起而反‘暴匈奴’吧,也起码是:匈奴失其鹿,游牧之民共逐之。

事实上,都不用等到匈奴单于庭,暗弱到周天子那等程度的一天。

就说眼下;

失去河套的匈奴单于庭,已经因为无法从河套——从已经为汉家所有的河套,对河西地区保持战略威慑,而逐渐失去河西地区的掌控了。

当然了,和宗周之时,各路诸侯小心翼翼试探,一点点蚕食一样;

依旧和幕南地区、和大草原接壤的河西地区,并不会就此一夜之间跳反,明着反抗匈奴单于庭。

但对单于庭威信的臣服,必然会因此而开始逐步削减。

类似听调不听宣啊,臣服不纳贡啊之类,也必然会在肉眼可见的将来,成为河西各部对待匈奴单于庭的日常。

而这,也恰恰是匈奴——这一人类历史上极其特殊,且绝无仅有的松散游牧部落联盟政体,所独有的特性。

这个特性,说不上是好是坏;

在单于庭强大的时候,这个特性,保证了单于庭对草原的绝对统治,保证了匈奴单于庭对草原各部的绝对威信。

但在单于庭羸弱——甚至仅仅只是稍显颓势的时候,这又成了敲响单于庭、单于本人丧葬的罪魁祸首。

就像是狼群;

雄性成员们足够强大,自然是让狼群再也不用担心猎物不够多、食物不够吃。

在狼王足够强大、足够压制族群内部的雄性成员时,这个狼群必然是无比强大的。

可一旦狼王显露出老态,族群内部的每一个雄性成员,都会对狼王发起癫狂的攻击。

更可怕的是:狼群的狼王老去,仅仅只是会诞生一位新的狼王;

待新的狼王诞生,狼群就又将从混乱重归秩序。

但人类不会;

草原上的游牧之民更不会。

他们会说:我做不了这个狼群的狼王,那我就脱离狼群,自立为王!

更何况在如今的草原,匈奴单于庭——匈奴单于这个‘狼王’统治下的各部头人,本身就是各自部族毋庸置疑的狼王。

至于单于,与其说是狼王,倒不如说是百兽之王。

一如如今的大草原、匈奴单于庭,被汉家私下称之为:百蛮大国;

而单于,便是这百蛮大国的百蛮之王……

“要想确保河西不失,军臣就必须对河西动武!”

“——至少要动一次!”

“屠几个部族,杀鸡儆猴,以血立威,才能让河西各部安分几年。”

“但如今的匈奴单于庭,还有余力在河西杀鸡儆猴,以血立威吗?”

喃喃自语着,刘荣不由又是自顾自摇头一笑。

——去年年末这一场河套-马邑战役,事实上并没有对匈奴人的有生力量,造成太过明显的打击。

尤其是在河套战场,匈奴人根本就没死多少战士!

呃,如果抛开匈奴人,从此失去了河套,外加那十几二十个部族的事实不谈的话……

一场两面开打的战役,匈奴人实际上的伤亡人数,很可能和去年年初,那场由匈奴右贤王伊稚斜主导的朝那之战差不多。

单论军事实力,匈奴人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若是想,匈奴单于庭完全可以,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对河西地区的军事行动,来延长自己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期限。

但汉家夺得河套最值得高兴,同时,也最让匈奴人坐立难安的,并不是这场战争中的损失;

而是有了河套之后,汉家发动的下一场对匈战役,将极大可能让匈奴人,遭受无法想象的巨大损失。

比如河西;

比如高阙;

比如,高阙身后的幕南,以及匈奴人部署在幕南的政治中心:龙城……

“开春之后,军臣~”

“嘿;”

“顶多也就是在高阙叫嚣一阵,而后便又是派使团来长安,对朕许愿。”

“至于之后么……”

···

“嗯……”

“我汉家拿不下高阙,他军臣,也夺不回河套。”

“两家大抵会在博望-高阙一线隔大河而相望、对峙,直到其中一方懈怠。”

“——军臣老贼,是断然无心,去搭理河西那些上蹿下跳的部族的。”

“说不定此刻,军臣就在期盼朕能一鼓作气,将博望一线的军队调往河西,好给他军臣可乘之机呢……”

想到这里,刘荣的嘴角之上,只油然生出一抹令人脊背发寒的讥讽笑意。

“但朕手里,可不止这点军队啊……”

“博望一线的北地方面军,可远远不是朕的全部家底……”

···

“嘿,嘿嘿……”

···

“葵…夏雀啊;”

“去把中郎卫青唤来。”

“——淮阴兵书,这也看了个把月了;”

“朕,得好生考校一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9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