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3章 这一次,是皇帝错了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纵容。

天子启用到的字眼,是纵容。

自先帝年间封王就藩以来,梁王刘武虽没犯下过什么大错,但类似擦边球、在红线附近反复横跳之类的的操作,却是与齐、赵等各家诸侯不逞多让。

就说当下,梁王刘武在睢阳城内的梁王宫,便基本是以长安未央宫为原型,按比例象征性缩小了一些,而后直接复刻出来的!

——未央宫宣室正殿以龙首山为基,梁王刘武的王宫正殿,也同样拔地而起十数丈!

——未央宫西北角有少府作室,睢阳梁王宫的西北角,也同样坐落着梁少府!

至于钟室、文档阁、水池、马厩之类,更是完全照搬长安未央宫的布局。

但凡换一个人这么做,又或是但凡换一个人做天子,那座睢阳梁王宫,便足以成为梁王刘武‘获罪于天’的铁证。

但在过去,别说是那座睢阳梁王宫了;

“儿想到了很多种可能。”

待刘荣上前,将木匣抱起,天子启才深吸一口气,再度遥望向殿门外,悠悠开口道:“明日,是储君册立大典。”

“派人去睢阳,若果真查出王宫内,有阿武的符信失窃,也好早日还阿武一个清白、还太后一个心安。”

“父皇和皇祖母,啥时候变这样了?”

“莫说是父皇——便是孙儿,乃至曾经的吴贼刘濞,恐怕也不会用如此拙劣的方式,来算计任何一个人。”

只深吸一口气,便自然地将话题岔开来。

和窦太后一样,并没有完全侧身面对母亲,而是同样正对着殿门方向。

当今天子启当年,便是由故薄太皇太后拉着手,相告于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神主牌前!

为此,天子启甚至给彼时的薄太后,付了一笔相当昂贵的出场费——以如今的薄皇后,为自己的太子妃。

“明日春耕。”

如此冷硬的措辞,饶是天子启这一侧的刘荣、窦太后那一侧的刘嫖,以及躲在御榻侧方十来步,努力扮演空气的老寺人,都是不由得一阵心惊肉跳。

——厉王次子:衡山王刘勃,移封济北王。

“皇祖母……”

“不要忘记自己,是我汉家的太后。”

···

“实在不行,便等等吧。”

“太后,三思。”

勉强耐下性子,又隐隐呛了母亲窦太后一句,天子启便也回过了身。

“见了皇祖母,才刚见过礼,甚至都还没坐下身、喝上一口水,皇祖母开口便说父皇栽赃陷害,想要迫害梁王叔……”

随后,才再小心翼翼道:“只是皇祖母所言,也确实是有些过了……”

——齐悼惠王刘肥第十子,因为被自己的郎中令卸了兵权,而没能参与进吴楚之乱的济北王刘志,移封淄川王。

对于天子启的冷言冷语,甚至是隐晦的威胁,窦太后却仍雷打不动的坐在那里,呆愣愣的注视着殿外。

诡异的宁静。

“袁盎,是个长者。”

便这样沉默了许久,御榻上,才终于再度响起天子启清冷淡漠,更隐约带着些阴戾的话语声。

“——我会以老友的身份,出于私交,给袁盎一些身后名。”

窦太后却好似已经接受,或者说是习惯了母子二人之间,这种连表面功夫都不做的疏离相处模式,只漠然发出一声轻叹。

便是梁王刘武的车驾、起居,以及出行队伍的规模,天子启都是非但不责备其‘逾矩’‘僭越’,反而还主动给梁王刘武配齐的。

“按照制度,太后当亲临高庙,执太子之手,以册立储君之事,相告于太祖高皇帝。”

但当这样一个‘宽宏大量’的帝王,也用上了纵容这样的字眼时,足以说明这件事,已经严重到了相当骇人的程度。

“但父皇带着孙儿,自上林急返长安,进了城门便直奔长乐;”

“毕竟任是谁,派死士去刺杀某人——尤其刺杀的是朝堂重臣,怕是想甩清关系都来不及,自更不可能在派去的刺客身上,留下自己的信物了。”

“老七常山,老八胶西,老九中山……”

“孙儿自认为没说错话。”

第一个木匣内,显然是分封天子启诸子为王的诏书。

说着,窦太后便唉声叹气的低下头去,抬手轻轻理了理衣袍下摆,完全没有了先前,那盛怒滔天的狰狞模样。

窦太后身侧,天子启也淡漠的点了点头,沉沉‘嗯’了一声,便也没了声音。

“父……”

站在御榻旁,眼观鼻、鼻观心,久久都没听到皇帝老爹、太后祖母的话语声,刘荣只瞧瞧斜眼一瞟;

见御榻上的母子二人,各带着愤恨侧身向外,明明是朝同一个方向坐着,却恨不能直接背对背,刘荣思虑再三,终还是试探性发出一声轻唤。

看出祖母面上愠怒丝毫不减,刘荣只悻悻收回手,却并没有就此彻底安静下来。

与其去面对冷血无情的皇帝儿子,窦太后还是决定忍着恶心,任由太子长孙在面前胡咧咧。

“老四鲁王,老五江都王……”

“太后挂念幼子之‘罪’,积忧成疾;”

“宗庙、社稷,不单是朕的;”

选即便是层层摞高的四只木匣,被老寺人抱到了御案前,又挨个放到了天子启面前。

“——这栽赃陷害的手段,实在是太过于拙劣了。”

“就这么明晃晃待在了每一个刺客身上,哪怕这是栽赃陷害,也着实太过拙劣了些?”

话说一半,天子启终还是没有将自己的推断道出口。

“也不说能瞒天过海,总还是能让皇帝费一番功夫的?”

却见御榻之上,天子启将身子坐的笔挺,神情阴郁的望向殿门外。

待听到刘荣最后得出‘就算是诬陷,这栽赃的手段也很拙劣’的结论,更是明显消了小半火气。

“皇帝又让我这个苦命的老寡妇,如何能分出心神,去主持太子的册立大典?”

“宗亲诸王的移封,还有诸皇子的分封事宜,太后当也有了成算?”

一個‘父’字轻呼出口,御榻上的天子启便猛然一抬头,面上阴戾之色,纵是刘荣都不免心底一颤!

直勾勾定了刘荣足有三息,天子启才不着痕迹的朝身后,坐在御榻另一侧的窦太后轻一摆头。

眼看窦太后的情绪冷静下来了些,天子启便也很快冷静了下来。

“但要说,如此拙劣的栽赃陷害,居然是出自父皇的手笔,孙儿,可就是八百个不信了……”

做不成母子,那就按君臣来处吧……

“不会是阿武的。”

“孙儿有多羡慕梁王叔,便也就有多心疼父皇。”

“田叔,是朝野内外公认,且无人不敬之、重之的长者。”

——御榻之上,母子二人目不斜视,齐身而坐,目光却没有哪怕片刻偏向彼此;

而在御榻两侧,刘荣和姑母刘嫖的目光,却是不由自主的对到了一起。

真要说起来,过去这些年‘纵容’梁王刘武纵容的最严重的,必属当今天子启。

看着天子启、刘荣父子离去的背影,刘嫖只本能的察觉到哪里不对。

此言一出,刘荣面色应声一紧,御榻另一侧的刘嫖,也是瞬间将眼球贼兮兮转了起来。

许是经历过一次调动兵马,险些血洗长乐的‘肆意妄为’;

在涉及刘荣储位的事上,天子启对窦太后的态度,也是一次比一次强硬。

“好歹也是先帝手把手,教了二十多年的储君。”

诡异;

其内容,朝堂早就有了结论,窦太后颁诏也不过是走个形式,天子启也只查看了一下移封诏书的内容有没有出入,便也将其收回了木匣中。

以一种好似通知的语气,给窦太后强调了一下明日,汉家朝堂中央的行程,天子启终于侧过头。

“——皇祖母护子心切,孙儿对梁王叔,很是羡慕。”

“若是有错漏,太后便补上着些。”

人数不算多,总共三人,涉及四个诸侯国;

只嘴上,仍是云淡风轻道:“没那个心思啊……”

三两句话的功夫,窦太后便在已经板上钉钉的储君太子一事上,再次增添了几分变数。

“我儿梁王,都快被扣上‘雇凶行刺九卿二千石’的罪名了;”

“——身后之事,该给的尊荣,儿会给。”

“甚至连晁错的门生故吏,乃至法家——儿都想到了。”

天子启话落,窦太后也仍是一副漠不关心状,只轻轻一抬手;

“只是……”

···

“说梁王叔蓄养死士,又或是重金雇凶,来长安刺杀朝堂重臣——尤其到了长安之后,第一个便将皇祖母私交甚笃的袁盎杀死,孙儿是一百个不信。”

本就正气头上,听闻刘荣这声小心翼翼的轻唤,循声睁开眼,也见到了刘荣那模糊的身影;

故作为难的稍沉吟片刻,才试探着开口道:“孙儿愚以为,这件事,当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

语带试探的一语道出口,刘荣双眼只一眨都不眨,死死盯在祖母窦太后的脸上,似是非常担心祖母再度暴怒。

也并未和老爷子有眼神交流,就好似门神般,绷着脸往那儿一战,便摆出一副再也不管这档子糟心事的架势。

···

“还有袁盎那边。”

“不会是阿武的……”

却是不等刘荣呼出一声‘孙儿告退’,便一言不发的朝着殿门外走去。

“好。”

“——等皇帝回了未央,我便找田叔入长乐,交代田叔往睢阳走一趟。”

刘荣眼神对着御榻上的母子俩一阵使眼色,御榻对侧的姑母刘嫖,却是讳莫如深的瞪了刘荣一眼,又急促的一摇头。

“便依太后所言。”

看出姑母刘嫖眼神中的含义,刘荣却是微一愣,旋即便自然的低下头去,切断了与姑母刘嫖的眼神交流。

“更是先太宗孝文皇帝,留给朕的。”

“失去了这样一个忠臣,是宗庙、社稷的悲哀。”

下意识一声轻呼,却见母亲也从榻上起了身;

拄着鸠杖,颤巍巍挺起腰,遥望向天子启离开的方向。

眼看着皇帝老爹和太后祖母,在御榻上坐出了‘同桌’的姿势,刘荣暗下也是一阵莞尔。

而是稍有些做作的伸长脖子,踮起脚尖,跨过祖母窦太后的身影,看向坐在御榻另一侧的皇帝老爹。

对于诏书上的内容,天子启面色不算好看,却也没开口多说什么,显然是忍着恶心认下了。

“母亲?”

“派人去睢阳查查吧。”

刘荣当即心下了然,小心翼翼的深吸一口气,鼓足了勇气,便自御榻后方绕到了另一侧,缓缓拱起手。

“就算不把自己当做是朕的母亲,太后也好歹不要忘记自己,是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

“儿就算是要算计谁,也不至于这般粗糙。”

两相全害,取其轻者。

初步得了成效,刘荣却并没有急于趁热打铁;

“倒也难为皇长子,为我儿梁王说了句公道话。”

这是礼制!

——左右不是第一回了;

“有田叔走这一趟,梁王的冤屈,也很快便能洗清了。”

给老爷子破个题,刘荣已经是有些僭越了;

后面的文章,就留给这对母子便是。

“——便是要杀谁,也总能将手尾收拾干净?”

“儿要带着太子和百官贵戚,一同去社稷举行亲耕礼,并祭祖告庙,让太子受百官纳拜。”

却见刘荣颇有些无奈的耸拉下肩,苦笑着对祖母一摊手。

旋即折回身,一板一眼的对御榻之上,呆若木鸡的母亲窦太后拱手一礼。

“再怎么说,也是当朝九卿,更先帝朝便显于朝堂的老臣,又与太后私交甚深。”

正是为了这‘迟则生变’四个字,天子启在几个月前,才会那般急切的派出祭礼官,让刘荣就地在新丰祭祖告庙,坐实自己的太子之名。

“——想到了吴、楚余孽,想到了齐系故旧;”

旋即便将身子转回来些,却并没有完全侧身向天子启,而是正对向殿门的方向,好好喃喃自语道:“我儿再不成器,这点城府总还是有的。”

那双混浊涣散的双眸,竟是闪过了一抹精光……

见到那专用于诏书的玄黑色木匣,天子启挨个将其打开,细细查阅起诏书上的内容。

还是不带丝毫感情,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公事公办’四个字的清冷口吻,也引得窦太后以同样淡漠的口吻,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只是那双深邃的双眸中,却已是不见丝毫子女对父母长亲的孺慕。

“老二河间王,老三临江王……”

嗯?

只一语,窦太后的眉头便猛地一皱,才刚压下的怒火,也当即有了再度爆燃的趋势。

“至于宗庙、社稷该给袁盎的,皇帝瞧着办便是了……”

但窦太后接下来的反应,确实不出刘荣所料:几乎是在听到刘荣说出的第一句话,听到‘没表面上这么简单时’,便肉眼可见的缓和了些。

却因为是移封,故而三封诏书,被单独装在了三只木匣中。

将来,也不定还有多少次。

对于这件事,天子启本就没什么好心虚的;

之所以如此愤怒,除了这件事本身确实够离谱,便是窦太后不问青红皂白,就说这是天子启在算计弟弟。

而眼下,刘荣获立为储已成既定事实,窦太后却……

招呼着刘荣走下御阶,正对殿门,背对着御榻方向,深吸一口气;

又颇有些古怪的安宁。

——这是规矩!

太后牵着储君的手,告诉汉家的老祖宗:这是汉家新的储君太子。

还能是什么时候?

不就是储君太子这事儿闹的……

许是刘荣打破了殿内——打破了母子二人之间的诡异氛围;

短暂的沉默之后,窦太后终是不冷不淡的开了口。

“宫里的亲蚕礼,则仍由皇后主持,栗姬从旁辅佐。”

“若是拟了诏书,便也不劳太后再派人送——朕这便顺路带走。”

虽然对母亲无条件信任弟弟、无条件怀疑自己仍有些不快,却也是有些麻木了。

“更何况梁王叔的玉符,是普天之下都再找不出第二个拥有者,几乎等同于‘如梁王亲临’的专属符信;”

下意识想要别过身,窦太后却又想起来:若是自己转身,那就要看向自己的大儿子……

“些许虚礼,皇帝,便莫再为难我这个瞎眼寡妇了。”

后续的事,也确实不需要刘荣再插手了。

将四只木匣重新摞起,对身旁的刘荣一摆手。

说完这句话,刘荣便再拜,旋即带着‘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爱咋咋地’的摆烂之色,从御榻后侧原路绕回了老爷子身旁。

——淮南厉王刘长第三子:庐江王刘赐,移封衡山王。

只是刘荣,甚至是一旁的刘嫖,都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于窦太后的胡搅蛮缠,甚至是‘居心叵测’,天子启非但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选择平淡的接受。

眼下,窦太后又闹这一出……

又若有所思的连道几声‘好’,天子启便漠然从榻上起身。

“——既然这些刺客身上,无不带着阿武的符信,那就算阿武和此事毫无干连,也总该是丢了些符信的。”

“老六长沙王……”

“小十胶东………”

——自上林急返,又直入长乐之后,第一次将目光落在了母亲窦太后身上。

——迟则生变。

再看了看其他几只木匣,却是没什么值得期待的。

“——这一次,是皇帝错了。”

“至少这一次,错的,是皇帝……”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6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