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8章 贵使,莫不是在消遣朕?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贵使,莫不是在消遣朕?”

很可惜,呼延且当满怀侥幸心理的美梦,在和刘荣打过照面之后,连片刻瞬间都没撑住,就被刘荣一声嗤笑所击碎。

“今岁开春,到明年秋后。”

“——去掉你‘大匈奴’不喜用兵的冬天,这,可就是两年时间了。”

“我汉家两年不主动出击,换来的,却只是你‘大匈奴’在两年之后,未必履行的诺言?”

说着,刘荣不由又是嘿然一笑,顺势从座位上起身,含笑负手,在呼延且当晦暗不明的目光注视下来回踱起步。

来来回回走了好一会儿,走的呼延且当都有些呼吸不顺畅了,刘荣才呵笑着侧过身,再度望向呼延且当那张阴晴不定的面庞。

“既然今日,是一场‘被盖在毡毯下’的会晤,那朕,便也不拐弯抹角了。”

“——贵主单于意欲西进,究竟是何图谋,着实不算难猜。”

“待贵主单于西进功成,挟镇世之大势重归幕南,只怕届时,便又是战火骤燃,汉匈大战了吧?”

“或许在西域、在大宛,乃至更西之地,贵主单于能得到许多东西,能让游牧之民比今日强大许多。”

“到了那时,只怕就不再是匈奴使团入朝请见,和亲割土以求和;”

“便是贵使本人,怕也是要跨上战马,挥舞着胡刀,砍向我汉家的将士?”

将呼延且当的小心思一语点破,刘荣特意停顿了一下,给了呼延且当充分的思考时间。

待呼延且当深吸一口气,做出一副‘既然皇帝陛下如此直言不讳,那我也不拐弯抹角了’的架势之后,刘荣才坐回了上首御榻。

也正是随着刘荣的身躯,落在御榻之上的那一刻,一股莫名而来的威仪直扑呼延且当面门。

那一刻,呼延且当就感觉自己面前的,是比自己效忠的匈奴单于,都还要更加伟岸的一道神躯……

“朕早有言:匈奴人,没有资格在我汉家的面前说,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同我汉家交涉!”

“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乃至五十年前,你们就没有这个资格。”

“同样的,二十年、三十年后,乃至百年千年之后,你们也同样不会有这个资格。”

“如今的状况,是你们匈奴人需要和平,而不是我汉家。”

“恰恰相反:我汉家的军中将士,无不是对武勋、首级,保持着极致的饥渴。”

“——河套战役之后,我汉家的军队之所以没有攻上高阙,并非朕满足于河套一隅。”

“更并非我汉家的军队疲惫、思乡。”

“恰恰相反——若非朕极力压制,只怕如今,我汉家的先锋部队,已经游弋在贵国‘都城’:龙城附近了。”

这一番话,刘荣看似是什么拐弯抹角,什么都没说,实则,却是将汉家如今的立场明明白白的摆上了台面。

——想求和?

——那就跪下!

——注意你的身份!

还是那句话;

汉家并不介意以和平作为筹码,从匈奴人手中得到一些东西。

换句话说,只要条件足够让汉家满意,汉家完全能接受未来两到三年,不再对草原——不再对匈奴人掌控的区域,进行下一步大规模军事行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家,真的需要、渴望,又或是更愿意这么做。

若是条件不足够吸引人,那汉家完全可以做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和匈奴人过去这几十年,驰掠汉北边墙的逻辑一样:谈判桌上你不给,我就在战场上取!

诚然,在谈判中提出‘河西’这个异想天开的条件,刘荣多少有点漫天要价的嫌疑;

但有一句话,刘荣却没掺和半点水分。

——河西,就算匈奴人不给,汉家也肯定是要取的!

谈判桌上确实不大可能谈下来;

但战场上打下来的决心,刘荣有。

而且有很多!

打下来的能力,汉家的军队也有。

与其说,刘荣在谈判桌上‘不再提河西’,是知道自己太过分,才自觉地把这个条件移除出本次外交谈判的内容,倒不如说是刘荣知道匈奴人不会答应;

所以,刘荣已经把‘得到河西’这一事项,从外交途径中移除,挪到了战争途径的战略目标而已。

而方才这番话,刘荣也完全没有说谎。

——河套战役结束之后,刘荣收到最多的,便是河套驻军将士联名呈上的请愿书。

其上内容千篇一律:请陛下颁诏,使我大军北渡大河,马踏龙城!

虽然刘荣最终做出‘暂时在河套稳住阵脚’的决策,是因为刘荣认为时机未到,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刘荣也确实是在刻意压着军中的将帅们。

很显然,呼延且当也明白这一点。

事实上,根本不用刘荣开口说,呼延且当就知道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河套战役之后,匈奴人为什么不反扑?

就算不反扑,就此认下‘失去河套’的客观现实,匈奴人又为何不直接将战略重心西移,转而还要拖此一举,特意派使团来和汉家求和?

难道秦关高阙,就真的那么不值得信任,有高阙镇守幕南门户,匈奴单于庭就真的那么放不下心?

事实上,恰恰相反。

时至今日,别说是匈奴人了,就连汉家都没有哪怕一个人——包括天子刘荣在内,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案。

便是那些怜悯上奏,主动请缨的军中将帅,也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臣等必定效死阵前,不破高阙誓不为人’之类。

只是刘荣要的,不是让几十万大军在高阙磕个头破血流,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体,面对高阙以北严阵以待的匈奴幕南主力。

事实上,对于未来必将爆发的那场幕南之战,刘荣始终有着明确、清晰地认知。

——高阙,仅仅只是幕南的门户。

高阙之战,仅仅只是幕南之战的开端。

攻破高阙,在大河以北站稳脚跟,绝对说不上是在幕南战役中,占据了战略优势;

准确的说,高阙,是汉家能否开启幕南战役的先决条件。

攻破高阙,为大军在大河以北找到一个能驻足、能稳住阵脚的战略支撑点,汉军将士才有可能展望幕南,将幕南纳入自己的战略覆盖范围。

而在那之前——在高阙为汉家所有之前,汉匈双方所有的战斗,都必定,也只能集中爆发在高阙。

作为守城战专家,没人比汉家、比华夏军队更清楚:一处依山傍水——以山脉为基、河流为屏障的关隘,究竟有多大的攻取难度。

汉家内陆也有这样一座雄关,同样是以山为基,以大河为屏障。

世人形容那处关隘,用的字眼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没错;

那座关隘,正是如今汉室公认的第一雄关,汉室关中大本营的东门户:函谷关。

也就是说,在想到什么行之有效的巧妙方式,又或是具备对匈奴人的绝对兵力、战力优势之前,死磕高阙,对汉家绝非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这一切,都只是刘荣所看到的。

包括呼延且当在内的草原游牧之民,看到的却是在高阙以南,隔大河相望的河套地区,汉军将士并没有因为河套战役的结束,而有丝毫松懈。

每日辰时,汉军将士于河沿跑操拉练时的口号声,甚至能隐约传到河对岸的高阙!

呼延且当能被任命为赴汉使团正使,自然是对汉家有着一定的了解。

呼延且当大概记得,这样的做法,被汉人称之为:执干戚舞……

“所以,皇帝陛下的意思,是我主单于在开拔西进之前?”

呼延且当满含疑虑的一问,却见刘荣漫不经心的微微点下头。

“朕曾听闻,商人之间交易货物,讲的就是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自更应该如此了。”

“遥想过往这些年,我汉家每每与匈奴和亲,又何曾对贵主单于,或是历代先单于说:和亲陪嫁过两年再送过去?”

“——若真这么做了,只怕是消息都还没送到单于庭,单于庭的主力大军,就已经出现在我汉家的北境了吧?”

“事实上,即便没这么做,我汉家也屡屡经历了这样的事。”

“和亲条约才刚签订,墨迹未干,贵主单于吃到肚子里的好处都还没隔夜,我汉家的北境,就已经迎来了又一批游牧之民的侵染。”

“真要是翻开账本,朕要和贵主单于算的账,只怕是……”

又明里暗里言语威胁了一番,再佯装镇定的喝了口茶。

刻意沉默了片刻,刘荣才最终,摆明了自己的底线。

“陪嫁公主,朕不置可否——送不送嫁皆可。”

“若送来,朕便好生安置在后宫,不送,朕也绝不会因此,而觉得我汉家亏了。”

“——左右不过一胡女,朕还不至于那般荤素不忌。”

“但作为陪嫁的东海地,必须要在今年秋天来临之前,尽数为我汉家所有!”

“朕知道那鲜卑、乌恒二山,有被贵先主冒顿单于流放的东胡余孽。”

“而且他们已经因地而名,各位鲜卑、乌恒二部。”

“今年夏天,我汉军会派军队,接管贵主单于割让的东海千里之土。”

“希望贵主单于能派遣使者,去知会鲜卑、乌恒二部:从今往后,此二部,以及东海千里之土,皆为我汉家所有。”

刘荣的目的依旧明确:东海!

准确的说,是大致涵盖后世东北三省的辽阔土地。

这片土地,对于如今的汉家而言,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太冷了~

这片土地,现在还是太过寒冷,即便是那为后世人都为之垂涎的黑土地,也无一例外的都是冻土。

但刘荣看重的——至少是短期内看重的,却并非这块土地的实用价值;

而是拥有了这块土地之后,汉家在东北版图的地缘政治格局,会出现一个极为微妙的变化。

现如今,东海为匈奴人所有,汉家和朝鲜半岛接壤的区域,仅限于燕国东北版图,那不过上百里长度的鸭绿江。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朝鲜半岛与亚欧大陆的接连出,并不完全是汉室版图。

——靠北侧的一大半,如今都属于匈奴人,靠南侧的一小半,才属于如今汉室的燕国。

可若是东海易主,汉家将版图扩张到鲜卑、乌恒二山以北成百上千里,那情况可就大有不同了。

届时,朝鲜报道与大陆板块连接的位置,将完全被汉家的版图所覆盖!

任何人想要进出朝鲜半岛,都必须通过汉家的同意,并且还要通过汉家的领土!

用版图,外加三面临海的半岛地形,硬生生把朝鲜半岛‘包围’——这才是刘荣短期内,对东海这片土地所寄予的厚望。

至于东北那片黑土地,就只能等后世子孙、等华夏文明有了开发的能力,再去享受黑土地为农耕文明所带来的特殊加成。

某种角度上来讲,也算是刘荣给华夏后世子孙,留下的一笔不菲遗产了……

“朕的底线已经明确,便也不需要继续谈下去了。”

“——朕已经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已经没有了哪怕半点退让的空间。”

“就这个条件,若是愿意接受,就请贵主单于尽快履行,我汉家得到想要的东西后,自然会履行承诺。”

“若是不接受,那也没必要继续磋商,贵主单于也不用去西方,欺负那些可怜的小国家了——便在长城脚下,我汉匈两家,再摆开架势打上个三五年。”

“反正朕手里兵多将广,府库又充盈的实在有些存不下了。”

“征战几年,把府库储存稍微消耗一小,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刘荣话音落下,呼延且当的面色彻底黯淡下去。

呼延且当知道,刘荣依旧没撒谎。

——汉家的府库,真的充盈到了钱粮没地方存放,串钱的麻绳腐烂坏死、致使钱币散落于库房中,却没人顾得上搭理;储存的粮食大批大批的坏事,却根本抽不出人手去倾倒入河流的地步。

刘荣说,打一场为期三五年的国战,消耗一波库存,固然有吹牛皮的意味在其中。

但呼延且当确定的是:如果汉匈双方之间,真的打了一场为期三五年的战争,那这场对于汉家而言,还真就是刘荣所说的那样——不过是清一清库存而已,根本伤不到汉家的根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