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1章 请太子主持大局!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在刘荣的印象中,天子启并不是个健谈的人。

至少在平日里,天子启除了间歇性的阴阳怪气综合征,便总是遵循能少说一个字,便绝不多说一句话的原则。

绝大多数情况下,天子启想要表达什么,也根本不需要开口去说——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够让身边人领悟来自天子的授意。

但这一天,天子启却说了很多很多。

从太祖高皇帝,说到孝惠皇帝,再到前、后少帝,乃至先帝及自己;

从萧何萧相国、曹参曹丞相,到后来的王陵、陈平,以及周勃、灌婴;

从吕太后,到张皇后,再到薄太后、窦太后……

说到最后,老农们都已不知何时起身离开,老树根下,竟只剩下天子启和刘荣父子二人。

见老爷子喋喋不休,丝毫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刘荣也不便开口打断,只得听着。

只是听着听着,刘荣便隐约察觉出不对了。

“如今天下,有人说我汉家的大患,是北蛮匈奴;”

“还有人说,是关东的宗亲诸侯、南方的百越割据。”

“甚至还有人——也就是鲁地那些個腐儒,居然说只要恢复了周时的井田制,便可以解决天下的所有问题?”

“至于法家,则认为只要杀光天下的儒生、商贾及游侠,便可以海内升平,天下,得安……”

正听天子启回忆过去听得出神,见天子启冷不丁又说起这些,刘荣也不由得循声抬眸;

以为天子启是要考校自己——特意留白让自己作答,却见天子启对自己咧嘴一笑,而后便自问自答般,继续往下说道:“这些话,天下谁人说都行。”

“无论是北蛮匈奴,还是南方百越——无论是关东诸侯、地方豪强,还是鲁地的腐儒、法家的酷吏;”

“左右都是我汉家日后,要循序革除的弊病,不过先后而已;”

“任天下人将这些当做‘头等大患’,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旁人说归说,我汉家的天子,却必须心里有数……”

···

“哈~”

“自有汉以来,凡五十余载;”

“——异姓诸侯王,由太祖高皇帝依序拔除。”

“诸侯宗藩,也为朕侥幸剔去了爪牙。”

“北方匈奴,说是数十万控弦之精锐骑士,但太祖高皇帝、先太宗孝文皇帝,也不是没和匈奴人摆开架势,真刀真枪的打过。”

“我汉家解决掉匈奴人,不过是时间问题——长则百十年,短则半甲子,总归是能让我汉家的军纛,插到草原腹地的。”

“至于南方百越,也绝非我汉家无力武力收复,而仅仅只是武力收复得不偿失,在北方匈奴虎视眈眈的前提下,武力平定岭南百越,多少有些不值当罢了……”

天子启一番感慨,刘荣也不由得暗下点头,对天子启这番话深以为然。

后世人常说:历代皆因弱灭,唯汉独以强亡。

这里的‘强’,指的不单是汉家武德充沛、国力昌盛,也指汉祚得立于废墟之中,立国于乱世之间。

春秋战国数百年战火,虽由始皇嬴政短暂按下暂停键,但不久后的秦末乱世,却来得比春秋战国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更加猛烈。

神州大陆无处不在战火纷争、水深火热之中。

终汉祚得立,却也是内忧外患——凡是能出现在封建王朝的弊病、隐患,就没有哪怕一项,是没有出现在汉家、出现在这个新兴封建政权身上的。

内部,异姓诸侯割据、刘氏宗藩不恭,地方豪强坐大、游侠匪盗丛聚;

社会秩序混乱、治安状况糟糕,遍地残垣断壁、遍地饥殍残骸。

民生凋敝,经济崩溃,生产力极尽低下、社会矛盾极尽尖锐,生产环境极尽恶劣!

外部,北方游牧民族连年侵扰,甚至屡屡大举犯边,边墙糜烂;

甚至就连都城长安,都曾一度进入匈奴兵峰的火力范围之内!

南方百越割据,依凭五岭天险时安时反,反复无常;

荆吴、长沙湿瘴遍地,沼池遍野,得之不能治,失之不能安……

和国祚初立时的汉家相比,后世那些王朝所经历的所谓‘内忧外患’,就好比小孩子过家家!

凡是人类能凭借想象力,想象到的封建王朝可能遭遇的困难、隐患,汉家就没有任何一项是能幸免的。

这,才是刘汉‘独因强亡’真正的根源所在。

——汉家的‘强’,不是强在巅峰时期有多么强大;

真要说起来,后世的盛唐富宋,以及铁血朱明,都比两汉四百余年的任意时期要强许多。

汉家的‘强’,强在这个屡屡达到巅峰,甚至再三回光返照的封建王朝,几乎是从废墟——从深渊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是汉家历代帝王筚路蓝缕,恨不能一块砖、一片瓦,从万丈深渊底部,一尺尺、一寸寸垒砌起这为后世人传颂千年,甚至以王朝名称,作为诸夏主体民族名称的王朝。

后世的王朝,或是平地起高楼,或是浅坑筑地基;

而汉家,却是从万丈深渊底部建立起来,并最终耸立云端的逆天政权。

汉家——尤其是国祚初立时期的汉家,遭遇到的困境、困难随便单拎出来一个,放在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堪称亡国之忧!

但自太祖高皇帝刘邦开始,汉家一代代帝王剥丝抽茧,带领着这个自废墟、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政权,解决了这一个又一个稍有不慎,便动辄会亡国灭种的巨大隐患。

时至今日,汉家初显强盛之态,却也还有很长的路。

汉家解决了许多‘亡国之忧’,却也还有更多的‘亡国之忧’,需要天子启之后的后世之君去解决。

北方匈奴,南方百越;

关东宗藩,地方豪强;

贪官污吏,匪寇恶霸;

以及……

“朕,从来都不觉得北方匈奴、南方百越,又或是关东宗藩、地方豪强,是可以动摇我汉家的心腹大患。”

“——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隐患,确实可能动摇我汉家的根基;”

“但我汉家的天子,是能处理好这一切的。”

“处理不好这一切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我汉家的天子的。”

刘荣正思虑间,便闻天子启悠悠一语,将刘荣的思绪拉回眼前;

循声抬眸——再次循着天子启的声线看去,刘荣便看见皇帝老爹的面容,不知何时已挂上病态的惨白。

不等刘荣关切起身,便见天子启面色陡然一肃!

“外戚!”

“外戚之患,是我汉家的天子,唯一无法完全处理好的心腹大患!”

···

“自太祖高皇帝时起,我汉家的外戚,便屡屡成为了动摇宗庙社稷之根本,乃至诸夏兴衰的不稳定因素!”

“——英明神武如太祖高皇帝,不惜对自己的妻兄下死手,于代地设计取了吕泽性命,却终无法规避吕后乱权、诸吕乱政!”

“至今都还为天下人所缅怀——至今都还为天下人尊奉为‘再世圣人’的先帝,纵是能为母舅设下灵堂,将薄昭逼死,却也还是难免为朕,留下了一位薄皇后。”

“先帝,已经是很好的处理了外戚之患。”

“至少没让薄氏一族,成为朕这一朝的心腹大患。”

“但薄氏死而未僵之时,窦氏一族,便成了我汉家的又一大患……”

天子启这番话,刘荣几乎没怎么听进去。

不等天子启说完,刘荣就已经起身上前,神情满是忧虑的自后背扶着老爷子,作势要扶天子启回行宫。

但天子启却是不管不顾,深深凝望向刘荣目光深处;

而后道出一句话,却是让刘荣如遭雷击般,当场愣在了原地。

“朕,就是今明两日了……”

“不想在未央宫——在那密不透风的宫墙里合眼,才丢下朝堂,来了思贤苑……”

刘荣愣神的功夫,不知从哪冒出一位位老态龙钟的太医,手忙脚乱的将天子启从地上扶起;

而在刘荣回过神之后,却只看到天子启被人群遮挡的模糊背影。

——天子启被太医、禁卫们团团围起,刘荣本不该看到天子启;

哪怕是天子启的衣角,刘荣都本不该看到。

但刘荣却分明看见:天子启那满含期翼的目光,透过人群直勾勾落在了自己身上。

明明嘈乱纷杂,刘荣却也清楚地听见天子启,在昏迷前对自己道出的最后一句话。

“母族外戚……”

“公子……”

“之罪………”

···

“母族……”

“外戚…………”

·

·

·

·

·

“参片!”

···

“银针!”

···

“汤药灌不下去!”

“——这可如何是好?!”

半个时辰之后,上林思贤苑,天子行宫。

天子启气若悬丝的平躺于御榻之上,双眼微微睁开一条缝,似乎是将殿内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却根本无力驱动身体,乃至动一下手指。

御榻边沿,太医在内围了一圈,禁卫于外围了一圈;

分明一切都有条不紊,但从殿内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太医们慌乱的面色仲,却又随时都能感受到一股纷乱。

中尉郅都背对御榻,昂首挺胸,单手扶在腰间剑柄之上,用力做出一副凶神恶煞的神情,却也难掩那红润的眼眶;

工人们脚步碎乱的进进出出,将太医们的指令悉数完成,却也无不带上了哭腔。

刘荣,很懵。

神情木然的跪在御榻前不远处,刘荣面上神情,只说不出的迷茫。

——怎么会?

怎么会这么快?

明明已经在劝着、养着,替老爷子分担着起了不少;

怎会……

“母后……”

“母后来了吗……”

沉闷而又哀婉的氛围,终随着天子启有气无力的一声轻喃,而彻底化作一阵悲痛。

几乎是在天子启开口的瞬间,太医令便立刻附身附耳,待听清天子启口中所言,又赶忙直起身望向郅都——望向那道背对着御榻的伟岸背影。

“陛下,在问太后的行程。”

老太医沙哑一语,却引得郅都赶忙抬手抹了把泪,而后才回身一拱手;

走上前,于御榻前蹲下身,用了不知多大的力气,才将闷在胸口的那句话,哽咽着说了出来。

“太、太后说……”

“——太后说:帝杀吾子;”

“何可见也……”

“太后,不愿见陛下……”

说完这几句话,郅都便紧咬着牙槽,猛地低下头,将满脸泪痕藏在了天子启看不见的角度。

而在御榻之上,天子启却是愣神许久,终苦笑着轻呼出一口气。

“母后,还是不愿意醒来啊……”

···

“母后……”

“母后………”

梦呓般轻微的几声轻喃,就好似是耗尽了天子启最后的力气——接连几声‘母后’出口,天子启便沉沉逼上了双眼。

又过了许久,天子启才再度悠悠转醒,侧过头,费力的睁开双眼,望向跪在御榻前泣不成声的郅都。

“拟诏……”

“长安戒严,武库戒严,两宫戒严……”

“着、着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岑迈,内史田叔;”

“呃……”

“还有周亚夫,郦寄,韩颓当等——速至上林面圣……”

“朕,要托孤……”

···

“再把皇后、栗姬找来;”

“朕,有话要对她们说……”

“还有太子……”

“还有母后……”

“母后……”

···

“替朕瞧着些……”

“母后若来,便唤醒朕……”

“朕,想再见见母后……”

言罢,天子启终是再也无力抬起沉重的眼皮,再度闭上了眼。

片刻之后,老太医满脸凝重的起身,越过郅都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身影,来到了刘荣面前。

“禀家上。”

“陛下,当就是在今夜了……”

此言一出,殿内原本还低沉、憋闷的啜泣声,当即就夹杂上了几道哀痛不能自已的哭嚎。

殿门外,更是肉眼可见的聚集起了一层又一层宫人婢女,层层跪倒在殿门外,对着天子启的方向叩首匍匐。

而在御榻前,郅都也好似是被太医令所点醒,赶忙止住哭声,就势跪着回过身,对刘荣含泪一拱手。

“陛下弥留,太后远在长安;”

“请、请太子主持大局!”

“——请家上主持大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1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