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8章:诸侯之路(二十七)贤人荐才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卑贱氓隶之人井奚拜见于正大夫,感谢大夫千里营救之恩”

井奚,也就是日后的百里奚在情报司的援救下,终于成功逃出了楚国,来到了于正军中。为此,情报司人员还在秦人的狠厉追击下折损了四人,这才摆脱掉秦国眼线。

“使不得,井奚大夫快快请起。”

于正连忙上前亲自将他扶起,见他衣衫褴褛,头发散乱,脸色更是说不出的苍老和憔悴,立马出言关心道:“大夫一路上辛苦了”

“亡国罪人,奴隶之身,哪里还当得大夫之称。还请大人莫要再以旧时称谓相称,真真愧煞我也。”百里奚连连摇头,只是不敢以平等的身份相称。

本来像他们这种贵族间的初次见面,一般是要沐浴更衣,换上礼服的,以显示对对方的重视和礼数。

但如今于正面临兵危战凶的局面,急需一位谋主来为他出谋划策,所以却是顾不得许多,听闻百里奚已经到了,当即全套甲胄在身也不管了,飞奔赶来相见。

不过看见百里奚整个人萎靡不振的状态,于正这才发觉自己的不妥之处,立马开口致歉道:“却是在下唐突了,大夫旅途劳顿,本应好好休息一番的,是正冒昧打扰了。”

“哪里哪里,要不是大夫派出手下冒死营救,我又哪能逃出升天,怕是要死在楚国了。大夫对我有活命之恩啊,请再受在下一拜。”

百里奚说着便又要行礼,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对于正更是执奴仆之礼。

见此,于正稍稍安心了些,看样子此人的锐气果真磨去不少,那招录他或许也会容易一些。

于是,又叙了些关心之语后,于正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邀请他出仕自己的请求。

“井奚大夫若能出仕在下,余必当待为座上之宾,但有所言无不遵从。

目下余虽只是大夫之爵,但亦有志夺取邘国的诸侯爵位,到时必为大夫复爵,分封家邑,荣华与共。”

于正说的很直白,无外乎是“画大饼”和封功尚爵的那一套。说完后又有些忐忑地看向百里奚,怕从他嘴里听到拒绝的话语。

果然,百里奚一个劲地摇头道:“不,不,不大夫的好意心领了,只是我不过是个亡国的罪人,哪敢再参与朝政,害人害己。

若是大夫看中,我愿为大夫鞍前马后,做一家中老奴,有口饭吃便已足矣。”

百里奚的话让于正有些错愕,好似拒绝了又好似没拒绝,拒绝出仕,但愿为奴仆

难道是此次成为奴隶的经历对他打击太大了磨去他锐气的同时也磨去了他胸中之志,只想一心慢慢等死。

若是真成为这样的老人,那耗时耗力地带他来此可谓是得不偿失,于正如今府中可不缺少干粗活的仆隶。

事实也正是如此,先前成为晋国公女的媵臣时他还心有不甘,这才中途逃走。只是在楚国的这些天,却彻底让他认清了命运,明白了自己的“志大才疏”、“自以为是”。

而那份为人奴隶的耻辱,与畜生同槽而食的经历,更是让他几乎失去生而为人的所有尊严。

于正见此赶忙劝道:“大夫何出此言,先前虞国之事,乃是虞君不听君之谏言才有亡国之事,实非大夫之错,大夫何必将所有过错归结于己。

至于为奴的那些经历,岂不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匹夫。”

百里奚眼前一亮,他遍读典籍,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励志”的话,很显然并不是竹简书和铭鼎上所记载的。

莫非是出自眼前这位年轻的大夫之口此人有如此才学

于正态度诚恳地坚决邀请,甚至口不择言地连几百年后孔夫子的话都搬出来了,可惜还是不能打动百里奚。

早几十年前,他确实是这么做的,但他如今已经年老,岁月和挫折共同消磨了他。被追问急了,他却是又向于正推荐了另一个贤人。

“若论有才能,我有一好友蹇叔,倒是个非常有才能之人,不仅有识人之明,还有识势之智。可惜他性情高洁,没有宠辱之争,没有名利之夺,是位乐于农耕的隐士。我可以给您地址,以报答大夫的搭救之恩,至于他愿不愿意来出仕,我却不能保证。”

百里奚怕于正不信,便讲起了他和蹇叔相识相交的故事,以此证明蹇叔之才。

昔日,百里奚在家乡找不到出头之日,只能在壮年时离妻别子,远走他乡,希望能够找一个施展一生才学和抱负的地方。他先后游历了齐国和周都洛阳,然而处处得不到赏识和录用。

流落到宋国的时候,百里奚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只得沿街乞讨。在铚邑乞食的时候,他遇见了蹇叔。蹇叔见百里奚相貌奇伟,与谈时事,百里奚应对如流,遂对百里奚刮目相看,顿时起了怜爱之心,将百里奚收留在自己家中。两人宏论崇议,惺惺相惜,结为知己。

百里奚一心求官,蹇叔便在这方面为其提了不少建议和忠告。

当时齐国的公子无知杀了襄公,自立为君,悬榜招贤纳士。于是百里奚想去投奔齐君无知,却被蹇叔劝阻了。

蹇叔说:“襄公之子出亡在外,无知名位不正,终必无成。”

于是百里奚打消了应召的念头,后来齐君无知果然被雍廪等人杀害。姜小白在鲍叔牙保护下抢先回国,夺取了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便清除了无知的旧党,而百里奚由于听从了蹇叔的劝告而免去了这次灾难。

不久,百里奚听说周釐王的弟弟王子颓喜欢斗牛,凡给他养牛的人都能得到优厚的待遇和丰厚的报酬,就准备到国都洛邑,想通过养牛来接近和投靠他。

临行时,蹇叔告诫道:“丈夫不可轻失身于人。仕而弃之,则不忠,与同患难,则不智。此行弟其慎之”

王子颓逐渐了解了百里奚的才能后,决定重用他。这时蹇叔来到了洛邑,二人一起去见王子颓。回到住处,蹇叔对百里奚说:“王子颓志大而才疏,他所信任和使用的人多是态度卑贱之徒和善于讨好之辈,此人不可依靠,不如趁早离开这儿。”

后来王子颓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又免于一难。

蹇叔的识人之明和识势之智从这两件事便可见一般,智商值似乎远在百里奚之上,于正对于这样的人才当然是非常渴求的。

然而蹇叔毕竟还要千里迢迢去请,结果如何也未可知,而百里奚则近在咫尺,这才是于正最快能使用的。而且其能位列“秦五子”之一,其贤能程度也是无可置疑的,只不过有些人却是大器晚成罢了。

于正相信历史的判断,所以比颓废的百里奚本人更相信他。

“大夫何必轻贱自身,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啊。难道要让他们有个做奴隶的先祖吗

大夫的妻儿,我也早已打听清楚住处了,已命人去接了,到时你们一家便能团聚。大夫也当顾念一下他们。”

于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却是抬出了百里奚的妻儿。即便百里奚本人再无念想,他又岂能不为妻儿考虑,若是有个奴隶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只怕也要被打上相应的标签。

人活着总要有些负担,那是责任也是幸福。

此言一出,百里奚内心终于有些耸动。

他当年壮年离家,本就亏欠妻儿甚多,一直是妻子在抄持着生计,养育着儿子,若说他还有什么最放不下的,便是妻儿了。

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述,蹇叔是蹇姓氏族的始祖,这也是有关蹇姓的单纯而又惟一的源流。蹇叔的蹇字本是它的名字。其后人也就以祖名蹇为姓,称为蹇氏,世代相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3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