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五章:治政黑山(十四)红颜歧路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山中各寨,张灯结彩,又是一年正朔佳节。

于正交代端木容,从各国商人处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用来卖给黑山民众,让他们过个好节。也因此,铁钱的流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大婶子,自从狄人入侵以来,大伙都忙着逃难,真是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啊。”一个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少妇打量着周围的布置,和身边之人说着体己话。

“是啊,不过好在那挨千刀的狄人也遭了报应,听说国君在齐国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狄人,很是收复了一些地方。”大婶也八卦着自己听到的消息。

“真的那国君什么时候能派兵去收复我们那儿啊,让我们也能回家,在外漂泊太久了可真想家乡。”少妇说着,引出了她的些许愁情,有些伤感。

“那可说不好啊,齐国不帮忙,光靠咱们的卫国兵,估计可悬,不然早两年也不会输的那么惨了。

要我说啊,这黑山不也挺好的嘛,何必非要想家。主君给咱们分田地,又教咱们耕作之法,而且家里有丁壮的,无论是当兵还是做工还都有禄米可拿,每个人都能吃饱咯。”大婶笑呵呵开导着。

“是啊,大婶子你说的对,能吃饱比啥都强。关键是不用去应付之前那些永远服不完的劳役、兵役,早些年就是在役上死了也是白死。”

“谁说不是呢,还是现在好。”大婶赞同地点头说道。

“翠红、刘婶正忙着呢”迎面走来一人,看她穿着颇为体面,而且衣服上所绘禽兽颇有威仪。

“呦,这不是咱们的女乡宰来了嘛,来来来,快坐,快坐。”大婶赶往起身让出一坐,招呼着女乡宰看座。

“不了,我还有事要忙呢,我今天过来就是通知下大家。”女乡宰摆手拒绝了好意。

“今年一年大家都辛苦了,所以主君要在黑山的石城邑中办了个叫什么联欢晚会的,请了戏班子、杂耍等,给大家热闹热闹,放松放松。

像你们这样的军功之家,若是有闲,都可以前去凑个热闹。一般的小民可就难了,毕竟算上石城邑以及外个照顾。”

女乡宰带着笑颜,热情洋溢地给二人介绍着。

“那感情好啊,有免费大戏看,傻子才不去看呢。主君有心了,乡宰你放心,咱们一定去。你刘婶我啊最爱凑热闹了,呵呵”刘婶满口答应下来。

“行,那你们忙着吧,我还要去通知一下家呢。”女乡宰招呼完了二人,便向下家军属之家走去。

等陪着笑脸把女乡宰给送走了,两人八卦的嘴脸则又开始了,甚至评论起女乡宰来。

“瞧见没,神气不。”刘婶望着背影,对着她指指点点地说道,

“听说这衣裳,可是用齐国商人那买的齐国上好的纨布,做成的统一官服。这一套可值不少钱呢,可比咱身上这扎人的粗布麻衣要舒适多了。”

“是神气不过你说自古这女主外男主内,她比她家那口子强上这么多,她男人能受得了不”少妇翠红对着刘婶念叨着,眼里却透漏出羡慕的目光。

“有啥受不了的,每月都能往家领回那么多禄米和铁钱,一个女的都抵好几个男的了,这样的娘子谁不要啊。要我说就是她再找个小的,我估计都不难,哈哈”刘婶一把年纪,却最能说些荤的素的。

“那她屋里放两个男人不得打起来啊”

二人聊着这等闲篇往后可就越发不正经了。

黑山一邑八寨,女多男少,于正特别优容,在年底的考核评比之中,特别命布政司提拔了一正三副四位女乡宰,这在黑山上可好是引发了一场非议。

有的家臣埋怨刚刚上位接替计察,担任布政司主官的端木容只知道阿谀主君,不知规劝,致使牝鸡司晨。端木容心中也暗暗叫苦,可作为属下,还是帮着于正抗下了大部分的非议之词,乖乖做了替罪羊。

于正今天在自己的城主府内召开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家臣会议。

家臣之中又多出了一位,便是特别提拔的卧牛寨女乡宰。于正本有心将她收为家臣,正式提拔为“士”,只是考虑到此时的礼教和家臣们的反对意见,这才决定缓缓图之。

今日先是以商讨联欢会之名,让她出席旁听,先让其他家臣们适应起来再说,之后再找机会正式收录。

女乡宰牛爱花此刻虽敬陪末座,有职无爵,但心中仍是非常感激和满意的。她看到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妇女相夫教子、整日困顿于家中的康庄大道。虽然此路必然要遭受巨大非议,但她仍心生向往。

此刻,牛爱花正认真着听着家臣们的发言,不时也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上几笔。归功于“干部扫盲培训班”的大力开展,如今她也算是半个文化人了。

“元锐,你来说说。”

前面的家臣都说得差不多了,于正又点了礼宾司主官元锐的名,牛爱花赶忙把眼光看过去。

“启禀主君,臣此次的楚丘之旅非常成功,圆满地完成了亲善卫廷的目的。

尤其是主君的定之方采斐然,甚得国君的喜欢,几位大夫也是夸赞连连。有主君一诗,此行确实襄助不少。”

元锐出使了一趟卫国,奉于正之命,给国君和石、宁二位上卿大夫送去正朔节礼。

“石祁子大夫还私下把我叫到一旁,嘱咐我说,主君借诗来主动修好国君之举,比多少礼物都有用。传扬出去对国君的名声最为有利,正是国君迫切需要的。”

于正听完此话脸微微一红,毕竟他是从诗经中抄来的此诗,赢得众人的夸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于正赶忙出言转移话题:“此次出使,卫国朝堂可还有其它事情值得汇报”

“国君准备明年在黄河边修建五鹿城,奈何国库空虚,所以正在向各位大夫之家募捐。咱们黑山既然实行亲善的政策,最好也要适当出一些为好。”元锐想了想,建议道。

“善,此事你可与端木容二人商量着办。”

端木容此人待人处事相较计察来说更圆滑一些,所有事务都能井井有条。于正心中默默给了他“八面玲珑”的评价。

“还有一事”元锐前面还侃侃而谈,这回却变得有些支支吾吾起来。

“何事”于正好奇追问。

“国君为了争取姻亲宋国的帮助,决定替宋国缓和边境的压力,决定要与陈国联姻”

“诸侯联姻本就平常,如何这般支吾。”

于正其实早已从情报司手中得知了国君的此项意图,因而并不觉得稀奇,反奇怪元锐的表现。

“卫国公室如今只有许国夫人一个公女,且早已嫁为人妇。所以,国君为了此次联姻,却是将许国夫人身边宗女中最年轻的姬春认作了干妹,特意收进了公室。此次联姻便是她”

说到此处,元锐抬眼去看自己的主君,见他神色并无太大异样,这才忐忑地继续说道:

“此次联姻便是由她嫁给陈国的现任国君。”

家臣中有知道此段往事的,闻言也皆抬眼望向主君,去瞧他的神色。

“陈国国君在位多少年了”于正突然问道。

元锐小心回道:“陈侯在位已三十四年了。”

公元前659年,即陈宣公三十四年。

于正已有所料,然而闻听此言仍是心中一颤。

陈国如今的国君,就是那位逼死太子御寇,又逼走陈完的昏君。

在位三十四年,也就是说陈侯如今至少已有五十之数了。而姬春也就刚二十出头的年纪,却要这么嫁给一个糟老头子。

甚至,按此时的习俗,很多国家至今还保留着殉葬的传统。也就是说,等国君身死,姬妾是要陪葬的。而以陈侯的年纪,或许只有十来年好活了。

墨子节葬下: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舆马女乐皆具。

“哦,姬春姑娘可可有何言语”于正故作镇定地问道。

诚然,他并不喜欢姬春,但想着她向自己告白时的羞涩,得到答案后又梨花带雨逃走的那些场景,念及她如今就要嫁给一个糟老头了,仍有些难受。

也许是男儿也多情吧,总觉得属于自己的东西突然被夺走的感觉。

元锐略微叹了口气,这才带着几分惋惜说道:“姬春姑娘年前已经由孙子仲大夫带着前往了陈国。临行前倒是留下了一诗。”

“何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元锐将此诗完整地诵读出来,前面四句,描写了一个宗室女子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

大家都留在国内筑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大夫,去陈国联姻,缓和陈、宋两国的关系,不允许我回家,我真忧心忡忡。

在座之人闻之皆面色有邑,即位姬春的无奈,又为她的情深所感。

而于正听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句时,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诗经中的这首击鼓竟然是她写的,原来自己不太在意的感情,对方却爱得那么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话,为啥读来,还有些心痛。

作者题外话:今日仍然六千字更新,但为求章节完整性,放在两章里了,不分三章了,特此说明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5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