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六章:治政黑山(十五)在祀在戎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男子不能守土安邦,却要女子远嫁联姻换取和平,实乃耻辱。

史书记载,于正在此次家臣会议上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四不警言”,用来告诫后世子孙执政时四件绝不能做的事。被后人编在太祖祖训一书之中,世代流传,“四不警言”也成了后世王朝的规范之一。

“太祖祖训:凡我子孙后裔,不可和亲、不可赔款、不可割地、不可纳贡。”

后世野史,多有杂家猎奇列艳,为了吸引眼球,却是将于正和姬春二人之事瞎编乱造,写得缠绵悱恻。特别是那些女频作者,将二人描绘成一对热恋的痴男怨女,由于朝堂压力而被迫分开,此后姬春在陈国郁郁寡欢,而于正为报这夺妻之恨,奋起发展,终成一番大业。

这却是后来小说家的事了。

此时此刻,在石城邑内的大广场之上,正朔节前最大规模的一次祭祀,也正在拉开序幕。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可是一件和战争同等重要的大事。

周人迷信,认为成功的祭祀,可以消除领地中的疫疾,保佑粮食丰收,甚至庇佑国运昌盛,所以祭祀之事万万马虎不得。

此次大祭,由礼宾司负责布置,由布政司提供钱粮,花了不少工夫,这才将巨大的祭台布置得庄重威压,熠熠不凡。

于正也深知这时代的民众、士人皆十分迷信鬼神,对此他也不敢大意,所以今日特地穿着华丽的祭服,披着纯白的羽裘,腰佩白玉环,手持祭祀玉圭,打扮得十分正式。

一邑八寨能来的人也都来了,密密麻麻围着祭台站了好几圈,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涌着往前挤着,想要观看于正大夫的祭祀之礼。好在有渠仰带着步徙维持着秩序,这才没有生乱。

手下家臣们就幸运多了,祭台一侧的空地上专门给他们预留了位置。待于正主祭完成后,他们也要跟着一起助祭。值得一提的是,四位女性的正副乡宰也一起出现在了祭祀大典之上,引来人群的指指点点。

几位善乐的乐师吹起管笙,敲起钟鼓,更有之前从狄人处缴获来的编钟也被击打着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音,给现场平添了几分肃穆气氛。连嘈杂的人群也在编钟低沉、庄重的钟鸣声中渐渐安静下来。

巫祝也是从找的,平常最多只主持过寨子中的乡野小祭祀,为一位大夫做祭祀倒是尚属首次,今日他显得有些紧张。

戴上了狰狞的桃木傩面,他带着手下几人开始舞蹈、吟唱起来,动作夸张,宛如唱戏一般,说着听不懂的神神叨叨之语。

只见他突然对着火把喷出一口酒来,现场瞬间燃起一把大火,引得人群连连惊叹。

“吉时已到,大夫献礼”

于正大步上前,按着指引来到祭案之前。

这时,一旁的几名侍从底下牵上来一只小羊羔,一头小牛犊,以及一只小猪仔。羊、牛、豕乃是祭品中的三牲,它们便是今日的祭品。

于正提着一把一尺多长的青铜短剑上前,将其对着三牲的喉咙一一宰杀了,并倒提三牲,将三牲之血全数流入祭台大地之中。

古时人们相信,血是有灵魂的,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祭品。血能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死亡,随着血液的流失,灵魂也会逐渐脱离肉体,所以古人认为血是灵魂的象征。

随着三牲之血不断渗入土地之中,好似真被快速吸干了一样。巫祝也在一旁对众人大声宣示道:“快看啊,上苍已经接受了我们的献祭,来年必将消弭灾祸,赐下福瑞。”

同时,笙箫和钟鼓的演奏也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伴随着新的乐曲进入了,巫祝几人的动作也越发的癫狂,他在祭台上不住地跳着旋舞,用来取悦神明。

周围围观的民众见此,也在乐师的乐声之中,挥舞着高举的双手,一起跟着巫祝舞动起来,随着乐曲的节点变化,向着祭台方向不断行了几个大礼。

如此,在血祭和愉神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骤了占卜问吉。

人们在祭祀后都会向神主占卜,借以预测未来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求事无巨细,有问来岁收成的,有问战争吉凶的,诸如此类。卜筮的用途达二十余种,其中有卜财、卜居、卜岁、卜天、卜徙等。

尚书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于正自不用求什么“天下大同”,但作为石城邑的大夫,黑山的一方小领主,为领地问一下吉凶,用以安定一下民心还是很有必要的。

侍从取来早已准备好的卜筮甲骨,递给于正。传说占卜用龟甲乃是最为灵验的,但有些地方若没有龟甲,也可以用牛的肩胛骨、甚至动物的骨头代替。

于正手中所拿的却正是正宗的龟甲之骨,其上已经事先刻录了所问之事的铭文。

于正双手捧着这块刻满铭文的卜筮甲骨,虔诚地走到祭台中央的火盆之前,连续躬身行了三礼,之后便大声问道:“小子求问上苍,明年我黑山对狄用兵,收复失地之事,吉或不吉”

说着便将卜筮甲骨掷入火盆之中,让它在熊熊烈火中燃烧,将求问之事带给上苍。甲骨烧灼到一定程度,薄细的骨甲便会发出噼噼啪啪的断裂脆响,形成一道道规则不一的裂痕。

巫祝就是根据这些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以此来辨解神灵意愿。

火焰熊熊燃烧,又在巫祝的吟唱声中渐渐熄灭,一块通红的龟甲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于正依旧一脸恭敬地站在祭台中央,虽然他作为这件事的导演,已经知道了占卜的结果,想必巫祝为了小命着想也不敢惹什么幺蛾子。所以,他只需要静静欣赏巫祝的演技即可。

巫祝将火盆中的龟甲取出,细细辨认着其上的纹路,确认着神意。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

巫祝站在祭台中央,将龟甲高高举过头顶,对着伸长脖子等待结果的民众们高声宣布道:

“占辞已出上上大吉”

围观的众人顿时欢呼雀跃起来,为这上上大吉的结果再次载歌载舞地庆祝起来。只有于正目睹这一切,露出了不为人察觉的浅笑,但很快就被他掩饰下去了。

鬼神一事,他是不信的,不过很多时候,当科学道理说服不了国庶时,或许助一下神威,事情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想到前些时日铁钱的闹剧,于正心中渐渐明悟了一些。治人之术,不是你高高在上,自以为掌握着真理,底下人就一定会景从的。很多时候,你还是得从底下人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视角行事,这样,反而能够收获奇效。

真理只有在众人接受的前提下才是真理。

便如后世公司的管理,牛逼的海外留学博士生很多时候不一定比得上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更有管理艺术。

同时,于正借着今日的祭祀与卜筮,向着家臣、步徙和民众们宣布了一件大事:来年开春,黑山军便要主动出击,与狄人作战,收复更多的国土。

看民众今日的反应,特别是卜筮大吉之后的表现,众人对此显得非常有信心,这便是于正借着此次大祭最想要的结果。

于正心满意足地看了巫祝一眼,巫祝却猛地一惊,心中不停祈祷道:“希望我今日的表现能令大夫满意,保下我家中妻儿的性命。”

今日,施展情报司的手下便有几人正盯着巫祝的家人,确保他能听话地做个好演员。

主君祭祀和卜筮之后便是家臣们的祭祀,只见他们一一上前,祭祀上苍,祈求福佑。然而等到四名女乡宰上前祭祀的时候,人群中还是发出了非常响亮的唏嘘之声。

“下去吧,别惹怒了神明”

“这谁家的婆娘,也不管好,来这丢人现眼”

人群之中,反倒是那些同样身为女性的婶子、大娘们骂得最为响亮不堪。

一名女副乡宰见状有些胆怯,眼中泛着泪花便要后退。

为首的乡宰牛爱花见状却是一把拉住了她,在她耳边轻声言语道:“你这一退,以后我们黑山便再无女性治政的可能了。你觉得有有压力,可你又是否知道主君是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让我们今天上台的你对得起主君吗”

“把你的眼泪憋回去,跟我一起上台。记住主君说过的那句话,女人也顶半边天。”

于是,在众人的不断嘲笑声中,四位女性乡宰虽然走得艰难、走得缓慢,但还是一步一步,脚步坚定地走上了祭台。

底下妇女们的谩骂之声还在继续,但角落里一位妇女手中牵着的小女孩突然发出稚嫩的童声,对着她的母亲说道:“阿母,阿母,囡囡长大了也要跟她们一样风光。”

小女孩的的眼光带着别样的熠熠神采。

巫祝继续跳着愉神之舞,见女乡宰上台,悄悄对着火盆撒了一把不知什么的粉末,顿时火光冲天,便如火焰在舞蹈一般。

巫祝见此,故作惊讶地大声言道:“看啊,上苍很高兴,已经接受了她们的祭祀。”

人群中传来惊讶的声音,甚至怀疑巫祝做鬼。巫祝则全然不顾,只是看向一边的于正,见他对着自己满意地点头,心中这才石头落地:看来家里的妻儿是保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32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