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6章:内外之政(六)铁器走私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布政司、兵备司之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工备司。

工备司主官左林战战兢兢地起身,从怀,看了一眼主君,便低头汇报起来。

攻下百泉、共邑之后,有了充足的人手补充,工备司最近的各项产量都稳步上升,而且随着水车、风车,乃至水力锻造机的拖入使用,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效率都有极大的提升。

铁制兵器的存量已经达到了富余的程度,除了装备军队外,工备司的仓库中仍有两千左右的存货,可以随时弥补日常训练的损耗,也可以用来装备新军。

铁甲上也再次铸造了近两百件左右,不过因为铁甲武卒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过高,所以目前铁甲武卒的人数只扩充了一百人,合计三百余人,想要进一步再往上扩充却有些难度。

另外在铁制农具方面,登记入库制度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确实极为不便。特别是夏天时节,农夫们为了避暑,习惯早出晚归地干活,但是借用农具的时间却又集中在白天,晚上便是统一的入库清点,这个时间差让农夫们抱怨不已。

于是工备司在请示后,便实行了实名认购制度。即农夫可以实名购买某件铁制农具,农具上便会刻有农夫的名字,归属权也是他的了。但因为铁器的对外限制仍在,所以农夫负有对铁器的保管义务,禁止对外流通,否则可能会面临泄密罪的惩处。

这样一来,铁制农具就能真正为民庶们自身所有了,再不用担心每日一借一还的繁琐步骤。另外,铁制农具的交易也可以极大地推动黑山内部铁钱的流通。

不过,虽然是实名认购制度,每件农具上都刻上了购买者的名字,但是黑山上还是时有发生铁制农具失窃、丢失案件。

监察司最近成功破获了一起铁农具盗窃案,成功打掉了一伙专门收集铁器的犯罪团伙。该团伙以外来商队的商人高某为首,纠集附近村寨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偷盗他人铁农具,然后偷偷运出黑山地界,再高价卖给其它国家,获利丰厚。

虽然商人高某已被羁押在案,犯罪团伙在监察司的严厉打击下宣告覆灭,但是因为有着高额利润的趋势,这类铁制农具失窃案仍时有发生。

更为恶劣的是,据高某交代,截止案发之时,经由此团伙经受流传出去的铁制农具至少有两百斤左右,而且买家来源很广,卫国人、鲁国人甚至齐国人都有。也就是说黑山有铁的消息很可能已经传播出去了,甚至已经引起各国朝堂上层人物的注意。

在工备司汇报之时,监察司主官不讲情面地中途打断,汇报了相关情况,指责工备司对铁制农具的管理不力,致使铁器流传出去。

这还没完,情报司也适时地出来补充道:

“情报司接监察司案件情况后,当即配合展开了调查。情况确实如监察司所说一般,我们情报司的人员在卫、鲁、齐、曹等国的黑市都发现了我们黑山铁器的身影。而且据探子的可靠情报,部分铁器已经进入了当权的卿大夫之家,目前尚不知他们会作何反应。”

工备司主官左林在一旁听到两司一起联合参他,是坐立难安、冷汗直流。监察司、情报司两家都来指责他工备司对铁器的管理不力,导致黑山最大的秘密泄露,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这指责,他轻则去官,重则入狱。

左林自问对工备司的工作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却仍时不时地有纰漏,他自感自身的无能,赶紧下拜向于正请罪。

“左林办事不力,愿受惩处”

“臣端木容臣牛爱花,也愿受惩处”

出了这一档子事,管理着商队的端木容自然也难辞其咎,而且布政司及各地的乡宰没有管理好地方,致使出现贼盗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牛爱花也跟着请罪。

谁想于正却主动替他们开脱道:“此事非君等之过。”

“将铁制农具彻底推向民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是我的决定,工备司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又缺少执法权,确实管理不了那么多民间铁器。

至于布政司确有失察之责,但也不是主要的原因。

铁器能不断流出黑山,一切都是利益的暗流在驱动。有个名人曾说过,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

铁器之利又何止三倍,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从事铁器走私。”

家臣中当即便有人出言问道:“此真乃至理名言,不知是前代那位名人”

“不是前代,是后世的名人。”于正打着哈哈就搪塞过去了:“具体是谁我也忘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家臣们瞬间七嘴八舌起来,有说要加大打击力度,加重处罚的,也有说要废除实名认购制,重新改回统一入库登记的。

于正有些犹豫,不知要听哪一方的意见,却是布政司的端木容不再俯首请罪,语出惊人,提供了一条不一样的思路。

“主君,臣以为赌不如疏。因为铁器走私案而把黑山民间搞得沸沸扬扬,甚至重新收回铁器,乃是大失人心之举。

如今我们黑山坐拥四邑,常备军五千,更有数百铁甲武卒,实力上早已今时不同往日了,已有足够自保之力。

所以臣下认为,要打击铁器的走私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进一步放开对铁器的管制,将走私变成官营事业,如此将贩卖铁器的暴力收归我们黑山所有。

将仓库中库存的铁器换回我们急需的物资,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举。”

端木容毕竟是商人出身,他能有此见解也并不让人惊讶,甚至让人轻视。马上便有其他家臣出来反驳他道:“铁钱是我黑山立军治政的根本,如何可把这等利器送人,商人果然贪鄙。”

端木容闻听嘲讽也是毫不退缩,言辞激烈地回道:

“铁器自然非常重要,但是如今我黑山铁器的生产已经出现盈余。刚才工备司的汇报你们也都听到了。府库尚有两千件兵器,铁甲也有富余,农具也有少量富余。

这些东西堆在仓库里,便是再是神兵利器,也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而以此却能换回我们黑山所需之物,快速强大自身。”

于正眼前一亮,“去库存。”

“是啊,将多余的铁器放在仓库里,除了吃灰,每月还要定期的保养,防止它们生锈。

闲置的铁器产生不了多少实际价值,但若是把铁器流通出去,相信立马就能换回大量的物资,甚至重要的战略资源。

如今黑山也算是小有实力,再将什么东西都藏着掖着,反不是快速发展之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6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