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二章:草庐卫廷(一)初入营地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若不是那带路之人言之凿凿,说这正是卫君暂居之地,于正还以为自己是来到了后世的难民集中营呢。不,比之还远远不如,简直更加杂乱、肮脏。

营地门口,目之所见,临时搭建的几百间草庐、窝棚无序的排列着,各种破烂东西、稻草柴薪横七竖八地堆积着,给人无从下脚的感觉。

因为营地不大,人们的吃喝拉撒也全挤在一起,炊火之旁便有小孩在拉屎撒尿,味道极重。

营中人数也早已不只最初的五千余人了,卫境之人闻得新君在此即位,多有穿山过林前来投奔的,导致营地之中人数剧增,如今却是突破了万人大关。

营地内人口日多,问题也就越多。原本此地不过是曹国边境漕邑的一块边郊荒地,众人虽开辟出了一片空地驻扎、建屋,但周围山林毕竟长久荒芜,故而常有虎啸狼吟之声传来,惹得人心惶惶。

另外营地中的粮食供应也是大问题。卫君和诸大夫逃难而来,家中的巨额财货和堆积如山的粮秣却都便宜了狄人,如今却只能依靠着诸侯们的援助为生。

以齐国为首,齐国国内如今物阜民丰,兵强马壮。齐侯不仅让公子无亏率领三千兵甲戍卫,给刚建立的卫国小朝廷一丝喘息之机,又调来了大量粮秣、物资以供卫君和士大夫们度过难关。其余宋、鲁、曹等诸侯国同样援助了一些,不过因冬天大雪难行的缘故,有的已经送达有的却还没运抵。

齐国的物资主要囤聚在齐国公子无亏的军中,毕竟他统帅着三千兵甲,首要的便是保证自己军中粮草无虞。而且公子无亏觉得,齐国此番出人出物,养着卫国的士大夫们已是仁至义尽,却是没必要浪费物资连他们的子民也一道养了。不过耐不住卫国君臣几次三番的纠缠,他最终还是开放了每日的少许赈济,不过也只愿意以营中最初五千人的额度供应。

粮食不够,难民们只能自想它法。可如今正是寒冬时节,野菜难寻,林猎不多,唯一能提供些稳定食物来源的便是边上的漕河了。为了活着,难民们只得忍着严寒,不时下到漕河之中去捕鱼。为了给家人一口吃的,家中顶梁柱却下河冻死之事也时有发生。

车队在难民营中缓缓前行,不时便有人上来乞讨一口吃食。于正所见,这些勉强活着的人尽是面有土色,双目无光,甚至看见一切活物都有觊觎之心。若非三千齐军就驻扎在旁,每日不时巡逻,或许营中早已动乱。

许穆夫人见好不容易到了漕邑,家国的父老却是如此惨状,心中如何能够好受。当即命人卸下从许国带来的粮秣,开始原地赈灾起来,另一边则派侍从前往国君处通报自己归来的消息。

于正见此,只得安排手下甲士步徙们现场维持起秩序来,防止难民们蜂拥而上哄抢粮食,甚至发生踩踏事故。

“计察,你带人让他们排队,就像我这几日教你们操练地那样,排成四列纵队,有序领粮。”于正吩咐完计察,又对身边的西门吉说道:“西门吉,你带手下人马巡察队列,维持秩序,阻住插队、抢夺之事发生。”

“是,公子。”

手下二人得令赶紧带着各自的一“两”人马行动起来。果然,在武力“镇压”之下,施粮处总算是有了些秩序。

不过随着施粮的持续进行,见识了难民的各种惨状,计察、西门吉二人的心却在不断下沉:“来之前便知道卫国处境艰难,却不想艰困到如此地步。国君所在之地民众尚且如此熬命光景,这卫国真的还有复国的希望吗”

这是他们第一次对于正的做法有了疑虑,觉得他之前画下的大饼未免有些太想当然了。手下心腹之人尚且作如此之想,更遑论其他人了。

跟随许穆夫人车队而来的难民们自入营中便早已心凉了半截,同样暗自埋怨自己太过轻信,数日跋涉来投,却将妻儿老小反带入了困境。不少人已经起了离开此地,再去逃难的心思,毕竟四周野菜都被挖尽了,粮食又不够吃,自己等人又如何能活得下去。

不久,国君处得了消息,便有使臣奉命前来迎接。不是别人,正是从齐国请兵回来的卫公子辟疆,也就是许穆夫人最小的弟弟。

于正见了这位辟疆公子却是眼前一亮,其人虽身着素净布衣却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五官雅而不媚,略有几分俊秀之气。

“果然是亲姐弟啊,长得都这般好看。”

想起这家人的历史,于正心中暗自推测道:“看样子这两人必是遗传了母亲宣姜的美貌,只是可惜不能一见宣姜的容颜。”

宣姜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文姜的亲姐姐,说来这两姐妹都是天下绝色的美人,然而后世风评却都不好。因为姐妹俩一个祸乱了卫国,一个祸乱了鲁国,皆属于红颜祸水之类。

列女传里提到宣姜:“五世不宁,乱由姜起”,说卫国的五世之乱都是宣姜一人引起的。1

这样把所有过错都推在一个女人身上的做法,于正自然是不耻的,凭什么男人们自己不行最后却要女人来背锅。

于正读过春秋,看过东周列国志,文姜、宣姜二人也算是其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故而对卫国公室这段的家史也算熟悉。

“阿姊”公子辟疆对着这曾经最疼爱他的姐姐哽咽呼唤道。十二年不见,当年那位才色双绝的少女如今做了妇人打扮,却是没了当年的明艳之色,脸上多了些愁苦之情。

“辟疆”许穆夫人眼眶湿润地回应道。十二年不见,当年那位缠着自己的少年郎,如今也已长成了英气逼人的七尺男儿,再不是从前稚嫩模样。听说他还从齐国搬来了救兵,保证了卫室最后的生机。

姐弟俩相顾梗咽,明明都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却有不识眼色之人在旁出言打断:“夫人归宁,可是从许国带来了援助物资。”

一同前来迎接的华龙滑大夫见许穆夫人一来就散粮救济,以为是许国的援助物资到了,因而出言相问,也好做接收的安排。

闻听此言,许穆夫人却是面上大愧,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还是一旁的公子辟疆见微知著,见车队之中并无随行的许国大夫,护卫的甲士也皆衣甲破烂,猜想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故而公子辟疆却是立马接过话头,柔声言道:“此事先不急。阿姊,还是先随我去见过国君吧,二哥闻听你回来的消息也很高兴。”

公子辟疆大手一挥,示意众人让路,领着许穆夫人的车队缓缓穿过散乱的外围窝棚区,又穿过里面布防严整的齐军卫戍区,不一会儿便看见内里一些还算规整的草庐,成“品”状布局分布。

跟前面的窝棚区不同,这数十间草庐明显是用了大木做梁,规制得也很齐整,有些门口还站着戍卫的甲士。不用说也猜得到,这便是如今卫君和大夫们的营地所在了。

作者题外话:注1:宣姜本是齐国公女,本来要嫁的是当时的卫国太子伋。只是卫宣公是个荒淫之人,见儿媳妇长得漂亮起了歪心思,将儿子伋打发出去出使,自己却娶了儿媳妇。

而宣姜的哥哥齐襄公也是个跟自己的妹妹文姜私通的浑人,见此不以为怒,反而觉得妹妹提前做了卫国的国君夫人也挺好,反正是达到了诸侯联姻的目的。

之后宣姜与卫宣公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宣姜为了帮助公子朔继位,却害死了公子寿和太子伋两位有德之人,而后公子朔正式继位为卫惠公。不久卫国发动政变,卫人赶走了卫惠公,立了公子伋之弟黔牟为卫国国君。后来卫惠公从齐国搬兵,赶走了卫君黔牟,再次上台。

为了安抚卫国国人,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作主把妹妹宣姜改嫁给了故太子伋的弟弟公子硕也就是卫昭伯。

于是宣姜又跟她曾经的庶子卫昭伯生下三子二女:长子公子齐早亡、次子公子申、三子公子辟疆;长女宋桓夫人、二女许穆夫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9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