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一章:整军备战(五)招兵测试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见周围人群渐渐围拢了上来,越聚越多,于正索性便现场做起大型宣讲来:

“我所需者,需得是勤勉刻苦之人。每日操练不能懈怠,日常值守不能疏忽,诸君可否满足”

“满足,满足。”周围人群大声应道:“大夫放心,我等捕鱼之人不说都是,十之八九总不会少。”

“是啊,大夫看我,每天天不亮就来了,就为在河里占个好位置。”

“我也是”

于正对着大家点点头,表示认同此话。“恩,今日我所亲见,诸位确实皆是辛碌勤勉之辈。”

的确,懒惰懈怠、不能吃苦之人多不会在此,这是来之前就知道的。

“再者,我所需者,需得是悍卒也,不能贪生怕死。来日两军交战,当正面受戮,而不能背部受创。如此者,还有多少人啊”于正又高声问道。

四周人群思索了一会,这回却没那么热烈了。人群中有人反问道:“是否真如大人前番所言,家中也可得安置”

这是后面来的人,只是听前面人转述说家中也有所养,但仍不放心,还想亲自再听于正当面说上一遍。

于正无奈笑笑,却也能理解,毕竟是身家性命托付之事,此乃人之常情。作为家中顶梁柱,自然要兼顾老弱,对家人负责。

于正换了语气,却是庄严肃穆地承诺道:“凡来我营中当兵,一是要保障你们吃饱穿暖,不然如何能狠狠操练你们。二是不仅你们自己可以吃穿无忧,每月还有固定薪俸发放,以供你们养家糊口。”

这就是于正的承诺,超越这个时代的承诺。

春秋的兵役制要求领民们义务为领主做战,不仅没有薪水拿,甚至连武器等都要自带,往往拿着自家的石镐木棒就被赶上了战场。遇到刻薄的领主,有时食物也不够吃,还要自备一些。这就是此时的主流农兵。

所以当兵还能领薪俸一事简直是闻所未闻,众人听了无不有些激动,但又有些不敢相信,这简直可以堪比甲士老爷们的待遇了。

甲士们大多来自国人和士族家庭,也是义务承担领主的兵役,但他们家中有领主赏赐的田地,可以供养家人无忧。

“贵人此话可是当真”人群惊喜地问道。

“自然。”于正依旧是庄重地对着人群许下诺言。

脱产的职业士兵是时代趋势,农兵是没有前途的。黄巾再多也打不过汉帝国的官军,于正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

“当兵若能自己吃饱,那此地不怕死愿相从者,当有十之二三。若还能供养家庭,此大夫之大恩也,不怕死者愿相从者,当有十之七八。”

最早拜见,如今处于最内围于正边上的大汉率先激动地说道。

“善如此,你自己可愿从军,奉我为主。”于正直直盯着他,不容他眼神中有半分犹疑作假。

“拜见主君”男子立即跪而下拜。莞尔还嫌不够,他又激动地喊道:“愿为主君效死。”

“好,壮士可有名姓年岁几何”于正又细细问道。

“贱民未有姓,小名东山,今年二十有五。”

一旁的西门吉见了,便从包裹里拿出竹简和毛笔,立马记录起来:“新兵姓名东山,二十五岁,家只一女,卫国朝歌人士”

因计察外出采购军粮不在营中,而武事又以西门吉为主,故而此次他干脆直接自己负责所有军籍的记录事宜。

“先前从事何业谋生”西门吉负责任地将新兵东山的信息一一记录在案,有不清楚的便直接开口询问。

“我等也不怕死,愿于贵人为兵,还请贵人收录”

周围之人见东山被收录,他们听说了于正开出的优越条件,顿时也有不少渴望入营当兵的,这些人纷纷涌上前来。

“还请贵人收我,我不怕死,宁死不饥,愿当兵去。”有人挤不进来,在外围焦急地大声喊道。

“宁死不饥”四字,却是让于正听了去。他心有感概,却是登上高地,对着众人喊道:

“愿从某之军者,只有两条要求,一是不怕苦累,能听命令;二是不惧生死,勇于兵事。正已备下粮食满仓,更有肉糜之粟,欢迎宁死不饥的壮士们前来投效。

考核合格者,入伍即有钱粮发放,此曰安家粮,之后每月还有薪俸发放,足可以养家糊口。

大丈夫,死则死矣,何故一顿饱食都无。愿食肉而死者,可来从军。”

“对,宁死不饥,吾等愿食肉而死。”人群发出呼喊之声,此起彼伏。

于正这番煽动性的发言却是非常成功,人群轰动。漕河两岸口耳相传,争相前来从军。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最后几乎整个难民营地都震动了,纷纷前来参与入伍测试,或是来看热闹的。

于正制定的选兵标准有三条,分为三轮测试:

第一轮测试是体格测试,相当于后世的体检。是凡入伍者,需身体健全,无明显疾病,且身高不得低于七尺。

此时一尺约合后世的23厘米,所以七尺男儿大约161厘米的身高。毕竟贫民们吃的差,身高普遍要比贵族们矮上一些,却是不能用后世的标准。

为此于正还特地命人制作了一条七尺长的“等身杖”,凡高于杖者留,低于杖者去。这条测试最是简单方便,合格者便发给刻有“一轮合格”的木牌,持此木牌可参与二轮测试。

二轮测试便要看力气和耐力了,此轮测试采用的是负重拉练的方式。扛起一块重20斤的的木头,负重跑上5公里,到达目的地后还能拉开一石弓射上三箭便算合格。合格者发放刻有“二轮合格”的木牌,参与三试。

当然因为此轮需耗费参试者不少力气,所以即便淘汰之人也能得一顿饱饭,用来安抚民心。

三轮测试是心理测试,比的是服从性。于正命人准备了泥潭、火坑、高空独木桥等项目。

测试者需要匍匐过泥潭、赤脚走火坑、高空走独木下有绳网防护。特别是后两项,根据测试者犹疑的时间,便能一定程度看出其心理素质和服从性如何。

三轮测试完毕,于正取成绩最好的前一百名进行正式招录,合格者当即发放安家钱粮。家属们也会得以妥善安置。

考虑到参试者拖家带口的确实很多,于正便考虑在军营旁一里外再另辟一营,曰军属营。这样家眷的安危可以得到军营的时刻保护,军营中训练的士卒们也能看到家眷营的情况,更安心训练。每十五日,军中定例还放假一天,更可回家探望。

至于原来于正军营中收留的那三十多名步徙,并七名赐“义”姓的属下,此次也将一同参与测试。合格者留下,不合格的降为辅兵或并入匠营。

他们毕竟训练了一些时日,而且平日里的吃食也不曾短缺,所以倒是留下了不少,足有十五名步徙和四名义姓属下得以留下。不合格者则都被调去入了计察的辎重营和匠营之中,做了妥善安置。

特别是三名跟随于正最久的义姓国人。他们忠诚度够高,昔日评定册上也有些功劳,自不能太过亏待,却可以任命管事一类职务,辅佐计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000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