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二章:大夫首战(二)国本之战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邘子聒噪”

又有一人跳出来呵斥他,“我父,卫之大将孔婴齐,曾为先君后军主帅。随君出征,战没于荧泽,兵败被杀,为国捐躯,可算是外战而死。

我敢说卫国敢战之士比你们邘国只多不少,但如今我国疲弊,百废待兴,诸君自有谨慎的道理,何能轻言战事,徒惹争端。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夫还有邘国之家可回,我等若败,又有何地可去”

说这话之人乃是已故的卫国后军将,大夫孔婴齐的儿子孔达,同样同样的子承父爵,国君继位后以父亲战没之功,被封为大夫。

如今乃是公子辟疆一系,手下收拢了些残兵,在如今缺兵少将的卫国,算是颇有实力。他也不同意轻启战事,理由也很简单,如今借居漕邑,若起战事,再有一败,这流亡的卫国朝廷也就真的完了。

这话于正如何能不明白,如今的卫国君臣因为手中的筹码太少,却是连上牌桌的勇气都没有了。

于正却是言道:“孔婴齐大夫没于军阵,小子亦是钦佩。前番令尊孔婴齐大夫之战,为的是护土,如今要与漕邑之战,为的是护民。护土护民在某看来,两者同样重要。

且漕邑大夫赶客之意甚明,即便当做不知拖延下去,又能抵得多久。今日他一计不成,明日便会又生一计。”

只是终究于正一人之说有些位卑言轻了,其余士大夫们中多是不同意的,就连私交甚好的弘毅大夫也是犹豫,此刻端坐于自己的位置上,不发一言。

士大夫们的理由就是一切都准备得还不充分,但你要问他们何时才能真正准备好,才能真正去复兴卫国,他们又说不清了。

华龙滑大夫见场中于正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心中窃喜,更是借机生事,起身对着公子辟疆说道:“公子容禀,既然士大夫们有了公议,不如就先行这和漕抚内之策。而于正大夫又素有高义之名,在外营之中声望鼎盛,不如这安抚镇压之事就交给他去办吧,相信定能让人满意。”

闻言,其余士大夫也一并点头,以在外营中的声望而言,这镇抚之事于正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正听了心中却是叫苦不迭,若真接下这事,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一些声望,岂不是要前功尽弃。

于正心中甚急,却是赶忙出列奏道:“公子,臣下愿帅本部人马出战漕邑,让世人也知我卫国亦有壮士。”

卫国士大夫们对着于正一口一个“邘国小子”,于正自己却总是口称“我卫国”,毕竟在他国为臣,不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能轻易融入进去的。

谁想此时公子辟疆却于主座上说道:

“若是一味退让,只怕日后那漕邑众人见我等卫人软弱可欺,便会更加得寸进尺。

今掠我数百人,明又掠我数百人,我国如今地步又能经得起漕邑几次掠夺呢

而且如今我国势弱,则更应示强于外。今年诸侯间的正朔之礼,也不见几个使臣来往。诸侯各国如此轻我,正该演武示强一番。

若要用武,选狄人太强,败则立有倾覆之祸;而周边盗匪太弱,胜又不足喜,漕邑大夫却是最好的对手。”

公子辟疆丝毫不提于正,听着皆是中正为国之言,实际上却是完全站在了于正这一边。

如此一说,亲近于他的众大夫们亦改了言辞,纷纷称是,而那几个先前言辞激烈反对的,此时抹不开颜面,但也都明智地选择了闭口不言。

上大夫石祁子聆听了许久,此刻也不再沉默,出言道:“大打固不可,国力不许;退让亦不可,为人所轻。不如二策取其中,不可国战但可做大夫之争。”

众大夫闻其言,便知晓了他的打算:打还是要打,但是要控制其规模。不可成为曹卫两国间的国战,若是国战,以卫国如今的衰弱军力,战则必败,所以只能是大夫之争。

大夫作为封君,有自己的领地、臣民和军队,故而相互间也会有领土、仇怨等各种争端。

大夫间的战争虽然不多,但历来也不是没有。其规模对于现在的卫国来说却是正好,几十乘战车、千人左右的战事,以卫国如今的情况也能勉强应付。

众人又是反复计议多时,终究公子辟疆一派的人多些,口舌之争更有利,而且这折中之策确有可取之处,最后便慢慢形成了卫国君臣共同的决议,宁速大夫等人最后也同意了此策。

如此,公子辟疆一锤定音:“好,此事便算议定了。既然于正大夫请战,那便算上你一份,只是大夫军中皆是步徙,却是不能做这主将。”

得,还是看不清于正的军伍。只见公子辟疆扫视了下首众人,最后看向了弘毅大夫,言道:

“弘毅大夫,你与于正大夫向来亲善,便由你做主将帮衬一二,想必漕邑众人也说不出什么。

另外各家大夫再援助他二人一些兵马,毕竟此战关乎我卫国的国本,还请诸位放下间隙,尽心出力,为我卫国赢回一些时间。”

公子辟疆从座位上起身,对着众士大夫们抱拳行了庄重一礼。

众士大夫见此也纷纷离开座位,对着公子辟疆郑重回礼:公子圣明,吾等世受卫国国恩,愿为卫国效死。

如此,以弘毅大夫为主将,统帅战车,于正为副将,统帅步徙,又有各士大夫之家援助了些兵马。于是继卫懿公大败失国后,如今一支新的卫国军队正得以渐渐重新组建起来。

看着慢慢成形的军队,虽然只有战车三十乘,步徙七百余人,但是无论公子辟疆还是士大夫们见了都是激动不已,几次三番前来探望。

毕竟这是真正属于卫国的军队,一兵一卒、一马一车都是各家抠搜家底资助出来的,承担着卫国复兴的重任。

虽然无论装备还是人员上都比不上在旁边驻守的三千齐国军队,但是卫国自己的子弟兵看着就是格外亲切,哪里都好。

对卫国来说,虽然打着大夫之争的名头,但是内里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国本之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3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