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五章:黑山革新(二)思想工作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送走了心存疑虑的西门吉、端木容二人,于正又把冷落了一段时间的计察给找了来。

经过观察,于正发现计察被贬后虽然常常闭门不出,但是也无多少怨怼之言,而且做事依旧认真负责。

于正突然要再次启用计察,是因为他发现原来忠诚也可以算是能力的一种。

有的人,你要用他的力;有的人,你要用他的智;有的人,则要用他的忠。

计察闻听主君半夜相召,同样情绪激动,心里想着: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主君不会忘记我。赶忙让下人更衣备车,片刻不敢耽搁就赶来了。

于正将“授田新制”之事,复又对着计察原样说了一遍。

言道:此事毕竟损害的是新晋士人们的利益,若是由上位提出,未免就显得身为主君的于正太刻薄了些。所以此事最好是要由下位的“士人”们自己主动提出,如此上面再加以推动,这样才显得更合情合理。

于正交给计察的任务就是,让他去做新晋升士人们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放弃一部分利益,主动促成“授田新制”的提出和推行。

“这思想工作自然是不好做的,不然我也不会想到你,不知子肃可有信心啊”于正问道,故意装出很看重他,要对之委以重任的样子。

计察正愁没法将功补过呢,闻言却是立马回道:“主君放心,察必当尽心竭力完成此事。”

计察在城主府内答应的爽快一回到家就犯了难,不知该如何推进。

却是将手下豢养的两名门客叫了进来,毕竟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一起商量下,或许能有什么好的主意。

门客制度,最早就是起源于此时,也就是春秋时代,之后鼎盛于战国时期。

门客可以看作是权贵家里豢养的帮闲或办事之人,他们通过依附某个主子,将自身“工具化”,达成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

计察从前掌管民事,之后负责辎重,所以豢养了两个懂些计算之道的门客帮助他料理公务,核对账本,叫做“小计”。也因二人懂些文墨之道,所以也能时常给他出出主意。

二人的待遇要比奴仆们好上许多,不仅不用干杂务,每月还领着固定的薪俸,可以养家糊口。又因为一直在计察府中服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利,所以地位还比一般的步徙和平民要略高些,可视作介于“士”和“平民”之间,相当于“游士”虽然并无这个阶级。

此时各国间的战争兼并愈发剧烈,不少国家社稷覆灭,民众流离。国内的公族、士族们一下子失去了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失去了土地,成为了平民或者奴隶,这就为门客这个群体的壮大提供了来源,他们成了“文化游民”。

门客在列国贵人间奔走,选取门庭投靠,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观。朝秦暮楚也不以为耻,奉行“良禽择木而栖”,“合则留,不合则去”的观点,倒是有点像后世打工人的前身。

直到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四海归一之后,门客别无选择,就只能争相讨好一个主子了。没有了选择自由的门客,便再也矜持不起了来,争相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开始了内卷之路。

两名门客闻听了计察转述的于正之言,心中皆暗暗惊讶,这是要一改“周室的分封之美”,建立一套自己的军功授田制度,于正大夫似乎潜藏着不小的野心啊。

三人就此讨论了半天,最后,两名门客倒是一人给出了一个意见,提供给计察参考。

一人说:“有一必有二,恩主如今掌管军中辎重,平常也有交好的兵卒,不如先花些工夫和代价突破一人,再让他领头,给众人起典范作用。”

计察听了连连点头,先从交好之人下手,确实是最可行的方法,只是这是先易后难之策,越到后面越难说动。

另一人则道:“众人心中想着上,结果只得中,自然会心生不满。反之,若是他们以为只有下,结果能得中,自然会心中欢喜。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中,但是因为预期不一样,对待结果的心态便也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让这些新晋士人们以为自己只有下可得,那么他们之后自然会满意主君的赏赐了。”

这计倒是更高明些,前期压低大家的预期,最后得到的东西只要能超过预期,众人的心里就能够满意。

“这计不错,可是具体怎么执行呢”计察开始蓄须了,他摸着自己不多的小胡子问道。

“恩主不妨扮演这个坏人,故意向主君进言,说因为此次需要晋升的士人太多了,山中开垦的土地不够,恳请主君酌情暂时剥夺一些人的爵位,日后再升。如此,人人担心都只自己此次能不能晋升,对于封赏田地之事反倒不那么在意了,只要有得晋升就已心满意足。”

“此事必定闹得沸沸扬扬,到时候只怕又闹出事来,要吃主君挂落。”计察有些犹豫言道。

门客却说:“只要恩主常在君心,配合主君演好这一场戏,面子上不好看一些又有何妨。他日,必定得能主君再次重用。”

计察心中思咐,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做好主君的鹰犬爪牙,又何惜一些羽毛。

于是之后的几日,先是等待晋升的士人中出了一名道德典范,说要为主君尽忠,军中的俸禄已经足够养家糊口了,因而主动推辞了关于田地的封赏。

而后,掌管辎重的计察大夫也向主君进言,说是黑山地贫,此次晋升的士人实在太多了,一时间开辟不出那么多田地,恳请主君酌情收回一部分“士”的任命,只封功劳最大的几人,其他人放放再说。

这回,那些即将晋升的“士”人们却是真的慌了,纷纷出门打探情况,互相间串联起来。

结果,众人商量之后,还是觉得先把“士”的爵位拿到手再说,成了士,就摆脱了国庶阶级,成为了真正的人上人,可谓是真正的光宗耀祖。田地嘛,日后再考虑也不迟。

因而他们纷纷联名上书于正,请求可以先不要田地,只希望尽快能得到封赏。

于是,三日后,于正一边贬斥了计察的无状,将他罚俸三月,一方面给大家主持了集体晋升“士”的仪式,发下了任命状和士人衣冠。不仅爵位有了,而且该封赏的田地也还在。

只是要一体纳粮,也不能蓄奴了。虽然有点小遗憾,但是大家得到这份失而复得的奖励,总体还是很满意的,连连感谢主君的仁义。自然,又把计察骂了个狗血淋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61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