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章:治政黑山(九)定之方中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情报司的人员已经进一步扩充到了一百人左右,汇报的工作主要分成两部分。

一是整个黑山地区的情报:

弘毅大夫的山下邑近来收留了不少流民,加之从漕邑接来的军属,如今也有了四千余人的规模。

作为黑山的门户,于正非常重视此地的作用。他将工匠营出产的纸张都放到了山下邑中交易,如此商人不要再辛苦上山,弘毅大夫也能因为商旅往来,而得到不少的实惠。

公子康的“康邑”,这几月来也有不少心向故君戴公之人前来投靠,人数突破了三千余人。与石城邑、山下邑互通有无,日子也还过得去。

这两家与于正算是友好势力,也知道了于正搞出了“铁”之事,甚至在军伍操练和农田生产中见识到了铁器。但是于正仍对此仍持谨慎态度,拒绝了两家开放铁器贸易的请求。

另外黑山地区还有些其余的山寨,态度首鼠两端,既不愿投降失去自主权,也不愿交恶,大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情报司正在抓紧刺探敌情,为下一轮的剿匪攻势做准备。

总体来说,于正以一邑八寨之地,已经在黑山地区占稳了脚跟,接下来只是逐步蚕食的问题。

二是卫国朝堂的情报:

卫国已经正式迁都楚丘,并且在曹、宋两国的帮助下,正在全力营建修、缮楚丘的城墙。

新任卫君姬辟疆确有治政的才能,对外积极结交华夏诸侯,引以为援;对内则是劝农耕桑,大力发展经济,如今卫国朝堂的政局也已经稳定了下来。

姬辟疆以执政成绩来彰显他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无疑是一记高招。

在他的治理下,卫国的国力稍有恢复,多数士大夫也对新君的表现持肯定态度,之前弑君篡位的恶劣影响正在不断消减。

说来也奇怪,于正一直想投靠卫文公姬辟疆借势发展,却一直不能如意,反而屡次各自巧合地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如今更和弘毅大夫和公子康二人,结成了游离于卫国朝堂的铁三角,却是绝无再次投效的可能了。

不过,如今的黑山正处于实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至少维持明面上的和平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于正听完卫国朝堂的情况,皱着眉头思考了下,便言道:

“还有一个多月,正朔佳节又要到了,我们也该给国君送些节礼了,维持下做臣子的礼节,也显示我方不愿得罪的态度。”

众家臣闻言皆点头称是,又共同商量了一些合适的节礼。

于正看着整理出来的礼单,稍微删减增补了几样,就将此单递给了家臣元锐,对他说道:

“此事,就由你们礼宾司负责,你亲自出使一趟。另外,我还有一诗要赠给国君,烦请子锋帮忙传达。”

元锐连忙称是,又取来纸笔,准备记录主君的佳作。

只听于正神情专注地吟道: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于正本人自没有那么好的文采,这却是他盗的诗经里夸赞卫文公的一首诗,名曰定之方公晚年的赞诗,所以此刻他大胆地拿来用了,不会被人发现抄袭之虞。

定之方公姬辟疆迁都楚丘,营建宫室,务材训农,授方任能,使得卫国逐渐强盛之事,夸赞他是为中兴之君。

于正此时借花谢佛,也是表达一种外交的善意。

底下的家臣们还第一次知道,自家主君原来在诗歌一道也有所精通,连连称赞此诗的绝妙。

更有人拍马屁说,“卫君于楚丘定之方中,而主君于黑山也是定之方中,主君的功绩可不比国君要差。”

于正闻听此言,淡淡一笑,却是没有放在心上。

六司皆汇报完毕后,他作了总结性发言,对着众人说道:

“诸君这些时日辛苦了,如今我家各方面事业都蒸蒸日上,这离不开诸君的共同努力。正,在此感谢大家这一年的辛勤付出”

于正向着众人微微躬身行礼。

众人忙回礼道:“全赖主君信赖,我等才有今天的士人荣光,今后定当为主家继续竭力奉公,死而后已。”

于正微笑着点头表示认同众人的努力。又继续开口说道:

“如今只有一事尚不能达到预期,还需要诸君一起参详下。关于铁的产量一直不能有所提高之事,不知诸位可有什么良方之策”

于正的话刚说完,左林便当先出来请罪。

“主君,高炉炼铁每月倒是能出铁水千斤,然而锻打、铸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目前咱们的劳力十分紧缺,臣”

左林小心地诉着苦,额头上冷汗直冒。

计察作为文官之首,此时也出列帮他分说道:“是啊,主君。采矿、运输,以及对铁矿石进行彻底的粉碎,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壮劳力,营中调出一千二百人已是极限,实在是安排不过来了。”

这一千二百人各有分工安排,四百人负责采矿,一百人负责运输搬卸,两百人负责粉碎,一百人负责高炉炼铁,三百人负责锻打,剩余一百多人则负责最后的铸造工作。

“寨中壮妇可有闲余”于正又问道。

众人皆是摇头。黑山的妇女虽多,但是家中活计也多啊。

农忙时,她们既要照顾家中的田地,又要照顾家中的小孩。等冬日空闲了,也还要缝缝补补,织个布啥的。特别是北方天气寒冷,冬天家里总要烤火吧,所以这砍材又成为了她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计察觉得自己主君把主意打到她们的身上,实在是有些打错了,他一一做了汇报。并且还举了“寨中多数家庭每日只开火一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情况的严重性。

原来,因为大家都实在是太忙了,所以许多家庭每天只愿做一顿晚饭,只是量会多做些。其它时候,则是吃剩饭做成的饭团,加以烤热食用,以此来节省做饭的时间。

“这也不行啊,饭总是要好好吃的。”于正叹道。

他心中思索着其它办法,想着后世是怎么解放劳动力的。别说,还真叫他理出了一些思路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89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