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章:夫人归宁(二)礼义之辩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我等安坐而得食,实在心中有愧。然贵人所赐不敢辞也,故而奉上近日所猎狐皮一件以示感谢。”计察被于正派来道谢。他家以计算为长,不像其他士人需常常操练武艺,故而长得颇为白净,看上去更人畜无害一些,正适合这样的场合。

那礼物也是经过挑选,乃是一件杂色的狐皮。动物毛皮向来以纯色为贵,所以这件杂色的狐皮只算略有些价值,也符合他们落魄甲士的形象。

计察向女侍递上礼物,又借机询问道:“落难之时一饭之恩也重,车中贵人可否方便告知名姓,山高水长总有报答之时。”

“有礼了。”女侍双手接过送来的礼物,又请示车内贵人,车内答曰:“可”。于是女侍这才将贵人的身份姓名如实相告。

计察得了准信,开心地告辞出来,对着于正回报道:“公子,打听到了,车中贵人乃是曾经卫国的女公子,卫昭伯之女,如今的许国夫人。”

“许国如今是哪位国君当政啊”于正自不可能对华夏所有诸侯国的历史都了如指掌,也只有那些霸主国家和一些有成语故事的大事有些印象。

不过他虽不知,手下的西门吉却是知道的,正好解答了于正所问。“如今的许男乃是从郑国手中复国的姜新臣。”

西门氏毕竟是世代士族,家中对各国局势也略知一二。这许国国君姜新臣,年轻时可是从强郑国手中重新复国的角色,作为同样与郑国有仇的邘国,邑中有人知晓他的事迹也是正常。而且这样有能力的,能保祖宗社稷的诸侯,也常常是家族长辈们拿来教导子孙的典范。

“竟然是她。”

于正想起来她是谁了,这车中贵人还真不是无名之辈,相反在华夏的历史上甚至比她丈夫还要有名。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于正对她更是有些了解。

许男姜新臣死后,谥号“许穆公”1,他的夫人自然就被后世称为“许穆夫人”。

而“许穆夫人”之所以会被后世铭记,则是因为在后世流传的诗经中大多诗作的作者都已不可考,却独独有数篇诗篇记录有她的名字,有竹竿、泉水等诗传世。

更有千古名篇载驰,令她成为了华夏文学史上第一位见于记载的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于正自然学过载驰,看见诗歌的作者如今就在眼前,他自是想亲自见上一见的。但他也知像此等贵妇人是不会轻易抛头露面,而且刚才已派计察谢过了赐食之恩,如今自己再去却没什么合适的理由,太过刻意。

而且即使自己真的贸贸然前去拜见,以如今的身份地位估计也见不到贵人真容,多半是由侍女居中传话。

礼记:“介绍而传命。”春秋时传递宾主之言的人就叫“介”,不同阶层或男女之别时就会用到,这是原身脑海中从小受到的礼仪教育。

虽然礼教如此,可于正想要一见的心却还是热烈,就像来了这个时代不去见下齐桓、宋襄、晋文,未免太过可惜了。

正犹豫之际,却从西边又急驶而来几架马车,车上一众甲士虽是风尘仆仆,却仍执戈以待,一来便与许穆夫人的车队起了纷争。

许穆夫人明显知道他们是为何而来,见对方兵甲齐备,知道此行恐怕已不能善了。因而也顾不得许多礼仪,竟主动撩开车帘挺身而出,与来人对峙起来,言辞间颇为犀利。

于正见有此机会,好奇心大盛,自是匆匆走上前去,于车后角落处暗自观察。虽仍看不清模样,却能见到一个苗条清丽的白色背影,正有理有据地争辩着。

于正听了几句,便也知道了何事,这却是诗经中载驰一诗的由来。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但现场亲临,这真实的氛围感却又是另一回事。

原来许穆夫人此行属于无诏归国,却是失了许国和国君的脸面。故而许国派出三位大夫连日来上演了一出三追夫人的好戏,从许国一直追到了郑国。眼看着马车即将步入曹国,终于国君下了严令,无论如何都要把她带回去。

然而许穆夫人虽外表看着柔软,内心却是个十足的刚烈女子,见许国大夫誓不罢休,索性说出了决绝之言。于正立于车后,却是听得仔细:

“我之夫君,许国国君,年少便有英武之名,曾于强郑手中收复旧土,复兴许国社稷,天下诸侯人皆称道。

然今日的许国,君臣皆无进取之心,国君事事求稳。卫国危难,我数次觐见求援,国君推说国弱兵微、地处偏远,只是不允。

见姻亲之国危难而不救,失周礼联姻之本意,此为无礼也;

见华夏诸侯陷于戎狄而不伐,失诸侯相救之大义,此为无义也。

如此无礼、无义之人,姬淇虽不贤,亦不愿再为其夫人,为天下所笑。

大夫请回吧,今日姬淇正式归宁,从此我只为卫国女公子,再不是你们许国的夫人。”

许穆夫人,不,按她的说法是如今的卫国女公子姬淇名不可考,作者冠以朝歌淇水之名,对着劝说她返回许国的大夫如此决绝地说道。

好嘛,这是要休夫的节奏,也不知这时的礼教允不允许,于正心中暗自敬佩。

许国大夫闻言心中如何能不激愤万千,只是碍于身份,七分怒火压了三分,却见他道:“夫人,夫人卫国如今全境陷于戎狄,岂是你一个妇人可救。再者局势兵危战凶,若夫人有什么不测,国君如何能安。”

许穆夫人却是悲怆道:“许国虽安乐,却难安心自居,卫国虽凶险,却是父母之国,终不忍弃。”

“夫人,国君不是无道之君,往日待夫人如何,夫人您也心知肚明,众女侍们也皆知晓。锦衣玉食不曾短缺,恩爱荣宠不曾变心。如今国君思念夫人成疾,还请夫人回许国照顾,以全夫妻之义。至于援卫一事,且容大夫们再行商议。”大夫愈发加重了语气说道,他这次是奉了死命的,也别管言辞激不激烈,失不失礼了。见夫人还是如此坚决的态度,说不得最后就得动手。

许穆夫人见他举出往日实例,以夫妻情义相逼;又说国君有疾,侍疾乃人妻本分。这是见自己以“义”和“礼”的角度相责,他也从“义”和“礼”的角度相逼,最后对援卫一事还是惯常的“托”字一诀。

“若只寻常夫妇,新臣待我确实可称恩义,成婚十数年来,连我身边的陪嫁姬妾都不曾沾染,此恩我不敢忘也。

然我为卫国公女,他为许国之君,我二人的结合岂是寻常夫妻可比,乃是堂堂正正诸侯之婚。

诸侯之婚,守望相助,此为大义。舍诸侯大义取夫妻小义,大夫不知劝诫国君,却来追我这归宁之女,大谬也。”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却是将刚才大夫所言尽皆驳了,完胜一番。

其实许穆夫人对国君对她的好当然感念,只是大义在前,即使被人埋怨、误解也顾不得许多了。她顿了顿,复而又说道:

“许国乃男爵小国,方圆不过三十余里,又处中原腹地,四周大国环绕,郑楚皆有意也。小国生存之道,内修德政,外结姻亲、同盟以为援。

若是见姻亲之国强盛,则四时节礼不断,见姻亲之国危难,却观望不救,大失诸侯信义也,此自毁长城之举。如此,谁敢与许国盟,它日许国有难,又指望谁来相救。”

作者题外话:注1:许穆公年轻的时候确实也是英武之人,公元前712年,郑国攻破许国国都,拥立了傀儡许桓公,尽收许地。这场攻城战还诞生了个成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的是在进攻许国国都的时候,郑国的公孙子都背后射杀了颖叔考之事。

而后直到公元前697年,当时的郑国发生内乱,当时还是公子的姜新臣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了许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02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