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6章:诸侯之路(十五)进退维谷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敖氏之战算是给于正泼了一盆冷水,郑国立国两百年,焉能没有忠心耿耿的家族,而自己的人望也远没有到让所有人都折服的程度。

骄兵必败的道理于正不是不懂,但实际行事中却往往会被眼前的胜利给遮蔽了双眼,将这个道理抛之脑后。

如今。经过黑山军的猛烈激战,虽然攻下了敖氏前堡,但其价值却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若是放弃,那死伤的这数百士卒算是白白浪费了,于正心中有愧,但若要坚守,甚至以此为据点继续展开攻击,则无疑是个好日持久之事,不符合整体的战略和利益。

终于,于正一狠心,命令手下们将好不容易攻克下来的前堡给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算是给敖氏一个血的教训,然后放归了俘虏的老弱,便继续向着邘邑的方向进发。

只是这些浪费的宝贵时间焉能没有代价,很快,情报司就传来郑国的情报。

因为许国被围,许君派出数波使者求援,所以齐国如今已经带领着诸侯联军奔赴了许国,要去找楚国交战,如今郑国新密之围已解。

就像之前齐国伐楚失了面子,最后要在陈国身上找补回来一样,如今郑国也失了面子,没实力找齐国和诸侯联军找补回来,因而便急于从于正这个软柿子身上找回一些大国的体面。

正好,之前郑国全国各邑的军队都已经集中在国都附近,因而郑君这次直接从中分拨了两万大军,由他的弟弟公子元率领前去北境平定于正的入侵。至于其它军队,则仍需留守国都,以防备诸侯联军有可能的回马枪。

闻听消息,于正立马召开了军议,直截了当地向众家臣问计:

“各位,郑国起兵两万,急行而来,如今我军进退维谷,还需各位商议个主意出来。”

于正会说进退维谷,也是有原因的:

下了敖山往西,其实离邘邑的路程已经不远,只是中间仍有一二城邑相阻。怕就怕这一二城邑再如敖氏一般死命相抗,导致黑山军困顿城下,那么很可能就会被郑国的平叛军追上来。到时候前有城邑,后有追兵,甚至会被郑国大军给包围起来。

西门吉沉吟后率先发言道:“主君,邘邑已经不远,不如我们再加把劲,途中的那两座城邑都不是山城,想必不会难攻,应该耽误不了几天。

如此我们以最快的时间赶到邘邑,到时便到了我们自家的地盘,我们可以从容守城,民众也会支援我们。”

他的意思是仍旧按照原定战略行进,先到邘邑再打防守战。

元锐听完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主君不可,不说大军一路需要连续攻城,必会导致士卒疲敝,便是到了邘邑又能如何

礼宾司也曾接待过不少邘邑的使者,邑中疲敝之事千真万确,若我们这七千余人若进了邘邑,即便是能固守城邑又能如何,邑中粮草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的人咬马嚼。到时候后路被断,我军被围在邘邑,再想突围可就难了。”

“臣下复议。”计察出列附和,也称邘邑不可守也。

他又道:“臣以为当退入邬邑,邬邑城池坚固,正好以逸待劳等待郑军前来。而且邬邑靠近黄河,可以用船只运输粮秣,可保我军中不受缺粮之苦。”

不少家臣闻听此议也是连连点头,邬邑是不战而下的,所以城墙最是完善,以七八千人固守,只要粮草不缺,即便郑国两万人来功也不一定能打的下来。

“只是邘邑”西门吉毕竟是邘邑出身,心忧故土,怕郑国会对邘邑出手,甚至会引来报复性的屠戮行为,所以有些担心。

计察却补充道:“我也是邘邑出身,邘邑也是我的父母之邦,只是如今一切当以大局为重。

而且邘邑毕竟没有实际参与这次行动,如今城头还挂着郑国旗帜呢,虽然郑国日后难免会多加提防,但是目下对郑军来说,我们这支军队才是他们首要要消灭目标。

所以邘邑似危实安,短期内倒不要担心。”

于正看着侃侃而谈的计察,知道他向来是不以谋略为长,而以勤勉和忠诚得用的,所以今日这番言行想必是出自他那位丑门客之谋,看样子此人倒是个谋臣。

“可惜了”于正想到他被火毁去的面容,有些替他惋惜,不然如西门吉的门客共皓一般,出任个邑守也是可以的。

于正对待家臣们手下豢养门客之事一直有些矛盾心里。一方面,这些门客确实很好地辅佐了家臣,让他们进益不少;另一方面,门客争相投入家臣手下,这却不是于正想要看到的人才流动方向。

作为集权者,他当然希望天下人才都为自己所用,成为人才的唯一效忠对象。

虽然间接也能得到他们的效忠,但是区别还是有的。家臣的家臣不是我的家臣,这是主张私恩大于皇恩的表现。

再者,即便如共皓一般已经被提拔为于正的直臣,出任了地方邑守,但他曾出仕西门吉的这段历史是永远无法被抹去的,他身上始终会打有“西门家”旧吏这个标签。

这无形中会使家臣们形成以某人为中心的党派势力,毕竟面对昔日的旧主,若完全不顾往日的主仆情谊,在这个时代反而是会被人议论为失德的。

如今于正是一面同意了家臣豢养门客制度的存在,另一面又在加强防范,特别是嘱咐情报司也注重这一块工作的监视。

真正的人才制度,得等于正成为一国之主,有稳固的地盘和大量优秀人才后,才能走上体制化的道理。

如今黑山上的教育制度,几年下来也只完成了基础教育的阶段,还提供不了他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68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