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29章:齐楚纷争(八)无妄之灾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这场楚国的攻伐战打得虎头蛇尾,齐国得了面子,楚国得了里子,只有各家诸侯陪着白忙活了一场。这场战争也让人看到了,齐国虽富,霸主虽强,却终究不是万能的。

虽然看似取得了胜利,但是霸主的威望不升反降,特别是与楚国临近的几国因为担心楚国报复,颇有些微词。

于正带着手下随波逐流地参与了一场齐楚争锋,却没想到史书上的大胜是这样草草结尾的。从初时的惊讶,到如今回过神来,也能琢磨出点其它意味来。

类比后世他喜欢看的三国,蜀国平南蛮,吴国征百越,面对的还是分裂的蛮夷部落,也是就近发兵,稳扎稳打,历经千辛万苦才逐渐平定的。更何况如今诸侯联军面对的是统一的楚国,又是劳师远征,后勤根本跟不上,所以徒耗人力、物力却不能建功,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的。

召陵之盟既定,诸侯联军便要开始撤退,江黄两国离得近,率军自去了不提,其余各国也要原路返回,还是如先前般要先经过陈国,再经由宋国回国。

结果,陈国不乐意了。之前联军来的时候,总体各家的粮秣还算充足,所以大军过处军纪较好。如今各家粮秣不足,又在楚国收获稀少,难免会军纪败坏,甚至荼毒地方。

所以,陈国在诸侯廷议上对于东方各国军队的归途提出了其它意见。

陈国大夫辕涛涂袁姓始祖出列奏道:“齐侯容禀,我诸侯联军兵势强盛,兵容雄壮,如今既已让楚国屈服,不若再借由东海之道归国,观兵东夷各国,使之也一并臣服,如此岂非一举两得。”

齐侯好大喜功,闻言确有心动。毕竟好不容易才拉起了这十万诸侯联军,就此解散未免有点太可惜了,既已压服了楚蛮不如再顺势压服东夷,如此天下蛮夷皆服齐国之威,岂不省事许多。

陈国大夫辕涛涂为自己国家考虑,认为若是任由诸侯联军经过陈国,不仅要出大量的“东道”,而且难免会有乱军侵扰当地的国庶,于陈国大为不利。于是他前一日先行劝说了郑国大夫申侯,与他商量,建议齐桓公沿东海回国。

郑国大夫申侯想到若是借由陈国回国,十万大军的粮秣不是个小数目,到时陈国不济,必然也要郑国出一起东道接济一番,如此确实划不来,因而也同意下来,答应会帮忙劝说。

如今陈国大夫辕涛涂已然建言,但是郑国大夫申侯却不为所动。申侯毕竟老道,他见主座上的齐侯虽然意动,但齐相管仲却是脸色阴沉,因而也没急着开口附和。

“各国国君、诸位大夫,尔等以为如何”

管仲制止了齐侯欲要同意的举动,反而对着下首诸人询问道。

于正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多少也能猜测出一些陈国大夫的心思,陈国大夫为国内民众考虑,建议大军绕道回国,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对于卫国而言,若是绕道东海,那路程却是太过遥远了,也只要齐、鲁两国还算顺路。

齐国大夫管仲一脸不悦之色,见他如此,下首众人自然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见并未有其它国家的大夫出言相帮,管仲以为只是陈国大夫辕涛涂一人之计,便对着他出言训斥道:

“好个陈国大夫,汝心中只有你们陈国一国利益,却置周王室、置诸侯联军于何地。

你建议大军往东海而去,虽然东海有徐国等国心向周室,或许能支援一二,但淮夷之众不弱楚蛮,如此岂不是又陷大军于泥淖之中。

大军粮秣无依,兵无战心,稍有不慎,便有全军倾覆的危险。

汝为小利而害大义,为陈国方便而陷害其它诸国,陈国大夫其心可诛也。”

齐侯闻言顿时也明白了过来,这个辕涛涂哪里存的好心,所谓的“陈兵东海,武耀东夷”不过是个借口,他真正的意图是不想诸侯联军就食陈国罢了。

“来人,将此居心叵测之人拿下”

霸主的威严岂是可以轻易受辱的,齐侯知道自己被戏弄,当即便招呼大帐外的卫士将他抓捕起来,丝毫不顾及他乃是别国的大夫。

其余与会的国君、大夫们见此也是面露不忍,只是齐侯如今在气头上,为免波及己国,却是不好在此时相劝。

“齐侯恕罪,下臣并未此意”辕涛涂当廷喊起冤来,又对着人群中的郑国大夫申侯喊话道:“申侯大夫,且救我一救”

这下,立马便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郑国大夫申侯的身上,申侯顿时冷汗直冒,却是主动出列撇清关系道:

“下臣及我国国君皆同意大军借道郑、陈之间返回,鄙国愿尽东道之谊,为大军供给粮秣。”

齐侯闻辕涛涂求救之言,已心知二人私下可能有所勾结,但是此事确实不宜牵涉过多,强逼它国东道说出去也不好听。既然郑国大夫已然认怂,同意出东道的粮秣,那么不仅不能处罚他,反过来还得好言安抚几句。

齐侯自带威严地言道:“还是郑国大夫深明大义,怪不得天子能将虎牢之地授予郑国,以后郑国也得为周王室守好门户才是。”

辕涛涂见此还要多言,齐相管仲却是一挥手,便让齐国卫士将他捂住嘴巴托了下去。

于正今日也算见识到了齐国君臣的霸道,陈国好歹是入盟之国,却一点脸面也不留,别国的大夫说抓就抓。

打着大义的旗号,实际就是强逼两国出东道而已。这搁后世,就是明明一起吃饭,却非逼着别人付钱的行为。

于正本以为此事接下来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场战事。齐国以陈国不敬为由,竟然要率兵讨伐陈国。

或许是讨伐楚国多少失了些霸主的面子,如今连陈国都敢跳出来了,所以此次齐国便要拿陈国开刀,重新树立霸主的威信。

宋陈本就有龌龊,宋国自是第一个举手同意的,见实力最强的两个大国达成共识,其余诸国也只能相从。

结果,大军刚刚开拔,许国的国君姜新臣却是病没在了军中。

或许是因为太过劳累,或许是在楚国就染了疫,也或许是见大国行事愈发霸道,日夜心忧自己小国的处境,总之许国国君就这么没了。

刚行军就丧了一国之君,这在迷信的周人看来此次伐陈却有些不详了,于是齐侯和管仲为了挽回军心,却是对许君进行了风光大葬。

许国不过是男爵,但是管仲却举出周礼,将他按着侯爵的规格下葬。

因为许君姜新臣是没于军中,而联军打得又是“尊王攘夷”的旗号,所以也勉强算是没于王事。

而根据周礼,若是诸侯是在入朝的时候死的,葬礼便要加一等,若是为天子作战而死的,那么葬礼便可加二等,所以能以“侯”的规格下葬。

这是告诉众人,跟随齐国的,便是死后也能得到殊荣;而若是违背齐国的,便要立马率兵征讨。

于正心中思咐,这玩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啊。

姜新臣死后谥号为“穆”,也就是许穆公。布德执义曰“穆”,总体来说因为算没于王事,所以得了个美谥。自然,从此许穆夫人便彻底成了孀居的寡妇了。

因着许君姜新臣的丧事,特别是以侯的规格下葬,礼仪繁多耗时也久,所以齐侯不得不解散了诸侯联军,只约定待今年秋收之后,再来集合诸侯联军一起征讨陈国。

如此,倒是给陈国一丝喘息之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61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