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零三章:楚又伐郑(三)士族子侄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邘邑各士族让年轻的后辈子侄出仕于正,这一卫国的分支小宗,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对主宗无能的失望表现。

大宗小宗的关系,大宗是树干,小宗是枝丫。所以在朝堂上,大宗是君,小宗是臣;在宗族事务中,大宗是族长,小宗是附属。

然而,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宗小宗的地位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晋国曲沃代翼后,晋国的小宗便篡夺了大宗的权利地位,一跃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也算是“下克上”的一种。

邘邑士族们如此表现,国君尚还能持重,不发一言,作为嫡长子的邘成却坐不住了,要知道于正也是嫡子,嫡次子也是享有一定继承权的。若是国内的士大夫们都纷纷倒向了于正,那他这个储君的位置自然也就坐不稳了。

邘成倒也聪明,在手下门客的建议下,却是来了个苦情计,先行向国君哭诉,言说自己不如公子正贤明,主动请求国君立嫡次子于正为太子。

这种退位让贤之事在历史上不是没有,相反,还是流传各国的美谈之一,远的便有吴国建立者太伯奔吴之事。

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武王分封,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其二为吴国。

近的便是最近宋国之事,宋国太子兹甫宋襄公还有个庶兄目夷,素有贤明,于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这两件事都被传为美谈,于是邘成也来学这一套,当然他不是有心让贤,而是知道以父亲守成执礼的性格,肯定不会违背如今的嫡长子继承制。

果然,国君闻言心中耸动,明白了此事所产生的恶劣影响。邘国本就势弱,若臣子有了二心,加上诸子争位,那国之将亡矣。

于是,国君好生安慰了太子邘成一番,再次对着臣下们重申了他的太子之位。并且带着族人正式敬告了宗庙,将于正小宗的身份记录在册,算是明确了两支的地位。

这可是一招狠棋,明确了于正小宗身份后,他就失去了继承的权利,今后只是邘氏在卫国的小宗而已。即便将来邘成身故,国君之位也有大宗邘成的子孙们来继承,却轮不到小宗的头上。

若是将来于正仗着兵强马壮,要以小宗来夺大位,行晋国曲沃代翼一样之事,那也难免世上舆论菲菲,背上个忤逆的名声,需得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洗刷干净。

这样一番行动下来,家臣们自也明白了国君维护嫡长的心思,再有什么想法也收敛了不少,纷纷再次向太子邘成靠拢。国君见此也很得意,自己成功避免了邘邑的分裂风波。

至于之前,随着使团投效到于正手下的那些士族后辈,也就决定不再追究了,毕竟只是十来个年轻人,若是没有家族的后续援助,能济什么大事。

当然,这一切,远在黑山的于正是不知道的,他还颇有兴致地接待了这些邘邑的年轻人。其中,西门家和计家也再次加大了对于正的投资,分别又派来了两位年轻子侄。

“启禀主君,这是我二叔家的儿子,我的四弟计侨,今年十六岁,通文墨,懂算法,乃是我计家的麒麟儿。”计察颇有荣焉地介绍道。

“好,计侨,你就跟着计察好好学习,等将来立了功劳我再收你为家臣。这是我黑山的规矩,无功不赏,你可有异议。”

于正坐于主位上提点着年轻的后辈,为他们安排各自的职司。本是个走过场的环节,结果这个叫计侨的年轻人还真的有“异议”。

“启禀主君,侨这几日在黑山四处闲逛,感觉黑山之上风俗大异邘邑,虽然黑山新立,但民众皆有欢悦之色,一切欣欣向荣。侨好奇其因,这几日四处探查,终于在祭祀广场找到了答案。那六尊刑鼎,虽有违先王礼制,但能察民情、辨错失,使民有所归。所以侨愿随着监察司的樊围学习,将来也成为一个体察民情,为民伸冤之人。”

计侨这人年纪虽不大,倒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见此,于正倒也并无不可,只有一旁被驳了的计察神色有些难看。

“便如你所愿。”于正答应下来,年轻人有职业理想是好事,需要鼓励。

“谢过主君。”

计侨答谢行礼后,退下到族兄计察的后面端坐。

“启禀主君,这是我们西门家派来的子侄,乃是我一母同胞的三弟,西门庆。”西门吉领着弟弟西门庆向前见礼道。

“濮”于正差点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等等,你说他叫什么”

“回禀主君,舍弟西门庆。”西门吉再一次郑重答道,心中好奇主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叫西门吉,他的弟弟叫西门庆,很奇怪吗

“没事,没事,西门庆,这名字起得不错。”于正擦了擦嘴角,找着说辞。心中想着,好在现在不是宋朝,要不然我还真不敢用你。

“西门庆啊,你是愿意跟着你哥西门吉在军中历练呢,还是跟计侨一样另有打算。”于正再次问道。

“回禀主君,我不愿学我哥打打杀杀,愿去计察大人的手下学习。”

计察闻言神色一喜,转头看向身后的计侨,那意思是,瞧见没,有人还上敢着来我这呢。

“庆闻计察大人手下有一文艺营,庆甚感兴趣,愿往学习。”西门庆对着计察谄媚地笑道。

所谓的文艺营,乃是最近刚从辎重营分离出来的一个单位,主要是逢年过节,满足军中娱乐需求,活跃气氛之用。当然,此营之中女性很多。

“得,不管是什么朝代,你西门庆还是这么专一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63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