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5章:诸侯之路(四)虎有余威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车辚辚马萧萧,于正率领四千常备军、四千农兵从共邑出征,只留下两千军势留守,可谓是倾巢而出,也足以见得他对此次军事行动的重视。

因为此次的目的是为了匡复邘国,所以其余两家黑山联军倒是并未出动,这也是于正放心只留两千军势看家的原因,也算是对黑山同盟的信任。

官道上,一队轻骑兵正风驰电掣般地疾奔而来,明显是有重要军情要向中军汇报。轻骑兵作为军中的新兵种,如今主要是用来传递情报,还未大规模投入到战阵中去。

后世一直以为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才开始构建遍及全国的驰道,并且广设驿站邮亭,构成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交通体系。其实三代时期就有这样的建设了,夏朝初年大禹经启大道、以通九州便有先例。

西周开始营建的“周道”和“周行”,更是经过数百年的建设,以宗周和成周两座都城为核心,向外建设联系各诸侯国都城的官道。

周武王灭商后,除都城镐京外,还根据周公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邑,以便控制东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为了有效加强镐京和洛邑两地的联系,周武王便在两地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称为“周道”。并以洛邑为中心,向东、向北、向南、向东南又修建成等级不同的、呈辐射状的道路。

周礼疏中说:“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

周朝对道路交通的修筑非常重视。在道路修筑上同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当时的道路根据宽度和质量分为五级:一曰“径”,是小路;二曰“畛”,是田间道路;三曰“涂”,是间宽轨即一辆车;四曰“道”,即间隔更大的地域间宽平的交通干道;五曰“路”,是比道更高级的道路,一般是从王都通向诸侯国的交通大动脉。

此次伐郑,为减少大军旅途劳顿之苦,于正便是让大军行的官道,堂堂正正出击,这样行进速度也会快上许多。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事中,也正是这一完善的道路体系让大规模的行军和动员成为可能,让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变得更为激烈。

“报,诸侯联军大胜,如今正围密邑。”

轻骑兵们一路飞奔,在中军帐前这才下马,将诸侯联军动向的情报交由情报司主官施展,再由施展面呈汇报给于正。

“主君,诸侯联军最新战报到了”

施展不敢耽误,直接入内禀报,于正正在跟几个重要家臣开会,闻言立马言道:“此处无外人,你念就是。”

施展这才将刚已看过一遍的军情密信再次打开,当众念了出来:

“齐侯已率六国诸侯联军正式攻略郑地,郑国不敌,主动收缩兵力,导致东境大部城邑都已沦陷。如今诸侯联军正包围着郑国的密邑,跟郑国守军对峙之中。

另外,南面的许国攻略郑国南境也有所进展,收复了一些疆土。”

于正赶紧对着郑国的地形舆图,找到了密邑所在,却是在郑国的腹心之地,便是离郑国国都新郑邑今河南新郑也不算远。

密邑,因为是郑国新修建的城邑,所以又称“新密”今河南新密。新郑,因郑国东迁,西边的旧地原有一郑邑,所以东边便自然成了新郑邑。

“诸侯联军为何止步于密邑不前,可是粮草有所短缺”于正问道。

情报司人员对郑国各地的历史和地理等都早有做过收集,因而施展能脱口而出地回答于正这个问题:

“启禀主君,这却与密邑的历史有关。西周分封时曾建立了姬姓密国,春秋时,密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的附庸。

密国是以密山为名,又南邻洧水河,因为地理位置险峻,所以郑国在此新建了关隘城邑。也因为是新城,所以城墙高耸坚固,暂时抵挡住了诸侯联军的攻势。”

于正一边听着汇报,一边就着地图推演着形势:

“诸侯联军春季出兵,刚入夏季便推进到了郑国的腹地密邑,进展不可谓不顺利。如今既阻于关隘,怕是要有一段的相持期。

既如此,趁着郑国大军被联军所牵制,我们也可出兵了。”

密邑离郑国的国都新郑邑也并不算远,若是密邑被攻克,诸侯联军便能趁势包围郑国国都新郑,到时候郑国亡国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郑国来说,形势已是万分危急,所以于正认为郑国在此危亡之时还会留上一手,此时便是有十分力气也都全用上了,各地城邑必然空虚,正给他攻取的机会。

家臣们也都同意于正的决定,此次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说自东周以来,郑国还从未这么虚弱过。平常都是郑国欺压别的小国,什么时候被别国攻到过国都附近。

“元锐,礼宾司的出使情况如何,可有什么收获”于正又问道。

元锐出列奏道:“邘邑中,礼宾司已派出使者联系过,邘邑不少士大夫皆有相从之心,只等我大军一到,他们便会倒戈相向。只是”

“只是什么”于正坦率问道。

“只是主君的父亲邘君,似乎颇有些犹豫,担心即便邘国能独立一时,将来等郑国回过神来,恐怕会给邘国带来更大的劫难,甚至宗庙倾覆”

“怎么,你们没跟他说齐国会给与邘国独立保证吗”

“自是说了的。”元锐答道。

“只是邘君说齐国远而郑国近,郑兵朝发夕至,即便又再好的保证也起不到实际作用。再说齐郑也未尝没有再度交好的可能,到时候即便郑国从庶支小宗中扶持一个亲郑之人继位,便也算给齐侯面子了。”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齐国保证了独立,但郑国也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对郑国来说,在周边小国更换一个亲郑的邘君是轻而易举的,到时候邘君的人头只能是白白落地。

“到时我会派兵协防邘国的。”

“邘君似乎也担心这个”

于正有些无语,他有些帮邘国振作,但他的国君父亲非要摆烂,更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

“另外,我们的姻亲国燕国似乎也并不愿意出兵得罪郑国,同样也畏惧郑国日后的报复。”

因为与燕姞关系的僵持,燕姞手下自有不少为其抱屈的侍女,也向于正坦白了燕姞真正的身份,她不是简单的宗女而是国君的女儿,燕国真正的公女。

于正为求得燕国的援军,也稍稍缓和了与燕姞的关系,以换得自己老丈人的出兵,然而仍然事与愿违。

于正有些感叹:“郑国虽然逐渐没落了,但是昔日之威仍在,周边的小国仍不敢得罪它,就是怕它以后报复。”

虎死有余威,更何况郑国如今也只能算是一支病虎,余威仍在。郑国的疆域和人口摆在那里,也许哪一天就能再度崛起呢,所以周边的小国也不敢得罪太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29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