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48章:两大联盟(三)首止盟约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此次首止会盟不同于先前与楚国的召陵之盟,因为有着提前的准备,经齐、卫两国工匠的共同努力,场地得以修建得十分宏伟,所以在仪式规模上也远比召陵之时要更加隆重。

诸侯们陆续到来,花了近一月的时间才集合了八大诸侯以及王世子,此次会盟之人这才全部到齐。

卫国作为东道主,自要承担一应人员的吃住事宜,而且来宾们都是诸侯和士大夫为主,所以在规格上还不能太低,这对刚有些复兴的卫国可谓是笔不小的开支。

宁速大夫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居中协调各家诸侯,于正同样作为卫国的大夫也是跟着多有出力,特别是一些仪式的准备工作,于正也是忙前忙后。

首先,要在会盟的地方挖一个方形的大坑,然后诸侯们会在坑边把牛、羊、马等“牺牲”宰了取血,再将牺牲的左耳割下来放在玉盘子里备用,剩下的牛羊尸体就扔在坑里,招待鬼神享用。

牛是牺牲中最顶级的,所以大型盟会一定会用到牛牺献祭。一般来讲,盟会中地位最高的人负责割耳朵,所以一般我们又称盟主为“执牛耳”者。

商代时也有用人牲献祭的,但太残忍,周代时很少用了,不过人牲在春秋时期也并未完全废止,仍在一些偏远地区时有出现。

之前数次会盟,“执牛耳”者都是霸主齐侯,不过这次乃是为王世子撑腰,八位诸侯都是以臣子的礼仪参见,甘居下位的,所以齐侯特地将“执牛耳”的荣誉让给了王世子姬郑。

“请王世子献祭牛牺,割牛耳待用。”

于是姬郑在众诸侯的见证下,兴致勃勃地去宰牛割耳,向着天神和祖先献祭一番。

王世子姬郑近些年在周王室屡受排挤,有眼色的臣子都在积极向惠后和王子带靠拢,这还是姬郑第一次得到这么大的重视,所以难免喜形于色。

看在诸侯们眼里,则认为姬郑明显城府不够,将来恐怕难成大器。不过一个不强势的周天子,也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也乐得忽悠他。

宰牛割耳后便是取牲血,取的牲血要拿陶罐等容器装好,用于在盟会的时候书写盟约,称为“血盟”。

盟书写好后,每人再微饮血,将牲血涂抹在嘴唇上,称为“歃血”。

歃血完毕,便要有盟主带领着大家一起大声向着鬼神、祖先敬告此次会盟定下的盟誓。

之前为表尊敬,齐侯将执牛耳之举让给了王世子姬郑,如今这个带头盟誓的行为齐侯却不能再让,毕竟他是霸主,要确保自己的地位不能动摇。

随着齐侯朗读管仲早已起草好的盟誓内容,众诸侯们也跟着一一表态,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支持王世子姬郑继位,不接受王室的乱举。

这个盟誓既是对周王室而言的,也是对所有华夏诸侯国的表态,嫡长子拥有财产和政治继承权,其权利不可侵犯。此时家国一体,继承可涵盖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等。

诸侯们统一盟誓完后,最后再依照惯例说两句“如违此誓天诛地灭”之类的狠话,完了就将盟书的正本一般为玉石所制放在坑里的牺牲上面,填土埋好见20世纪考古发掘的山西“侯马盟书”,供鬼神时刻监督检查谁违约就惩罚谁。

盟书的副本则由参加盟会的诸侯带回本国,放在宗庙里好好收藏起来,由太史保管。

负责监督盟约的“各路神仙”包括:司慎、司盟二天神;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由此可见周代人的祖灵信仰与天神崇拜还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拥有一整套完备的宗教体系。

这种风气直到儒家等人本主义思想盛行天下的时候,才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从重神惧鬼到人文关怀,这是历史的进步。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于正所不能认同的,好在如今他的孩子还年幼,暂时还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王世子姬郑倒是很满意这次盟会,有了霸主齐侯和其他七家诸侯的盟誓之证,从今以后他再不是孤立无援的孤家寡人了,如今他的背后有着一支实力强大的军事联盟集团为之撑腰,足以另他父王再好好思量一番继承人选。

姬郑感到自己登上天子之位的机会大增,心情大好,又留下来与诸侯们饮宴了数天,共同庆祝此次盟会的顺利进行。筵席之上,他更是信口开河地对着众诸侯们许下了很多承诺,虽皆是酒醉之言,但也难免被有心人当真利用。

与诸侯宴饮之后,为了彰显自己这位王世子的礼贤下士,引得各国士大夫阶层更广泛的支持,姬郑还宴请了一同前来与会的各国大夫,于正自也在受邀之列。

盟会之后,王世子姬郑又在首止住了一段时间,想走,但他心里仍有顾忌,一怕久劳诸国,人心生怨,二怕他爹周惠王起疑心。

齐桓公则劝说道:“你留的时间越长,越显得诸侯拥戴,你的位置愈加稳固。”

姬郑一想也有道理,既然已然得罪了父王,不如先看看情况如何再做打算,事情总要发酵一番再说。

就这样,世子郑在首止逗留到了八月。

周天子见王世子姬郑迟迟不归,还与诸侯们在首止盟会,果然很不爽。王后陈妫又时常吹枕头风,天子内心越加不安起来,他也怕王世子在齐侯的支持下把他赶下王位。

不过因为齐国过于强大,天子拿齐桓公毫无办法,明知道齐侯姜小白是在为世子郑树立党羽,也不敢下旨申斥,毕竟齐侯打的是维护“礼制”的名头。

不过这不代表周天子便要彻底认栽,由着齐国君臣来把持王室的废立,周王室虽若,但毕竟有着天子的大义名分,也是有一些诸侯支持的,因而也想与齐侯掰掰手腕。

周天子立马便想起了去年齐国会和诸侯联军伐楚无功而还之事,认为如今之世,能和强大齐国抗衡的也只有南方的楚国了。于是周天子便想着联合楚国来制衡齐国,势必不能让齐国一家独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