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0章:诸侯之路(九)北境邬氏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挑选了治政的正副邑守,布置好衡雍的防务和后,于正又率领黑山大军马不停蹄向着家乡邘邑再度进发。

一路上先后攻下了沿途的扈邑、暴邑两地,止步于邬邑城下。

暴邑和邬邑曾经也都是单独的国家,只是在春秋初年先后被郑国所吞并。

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建立了暴国,称为暴辛公。春秋时暴国并入郑国,其国民以原国名为姓,称暴姓。

而邬国乃是郐人后裔子孙所建,春秋初期,邬国都被郑国所吞并,成为了郑国的一个邑。邬国后裔子孙以故国名为氏,称邬氏。

这些国家面积都不大,原是宗周畿内的小方国。郑国东迁后,先后都为郑国所灭,有的子孙后裔已完全沦为庶人,有的则仍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臣服于郑。

邬邑如今的统治者便是邬氏后裔,与邘氏一样都是郑国的附庸,相比于郑国的公族大夫,这些后收服的“外臣”自是备受猜疑的,地位远不如朝堂上的臣子。

于正在邘邑之时就感受过这种区别对待,所以此次在攻打邬邑之前,他先遣了使者入城规劝邬氏,希望邬氏能弃暗投明,使邬邑免于战火。

“邘氏使者,于正大夫麾下上士,元锐见过邬氏家主及各位士大夫。”

外交方面,由礼宾司的主官元锐亲自出使,足见于正对此行的重视。然而邬氏却并不知晓此人,只当做一般的使者对待。

“使者免礼。”邬氏家主抬手示意,又明知故问道:“不知邬氏何辜,邘氏却起大军来侵犯我邬邑地界”

“邘氏、邬氏本是近邻,此番我军乃是为帮助近邻而来。”元锐毫不脸红地冷静回道,又说:

“邬家主,邬氏、邘氏乃至暴氏都曾是周天子所分封的独立一国,爵位甚至还在郑国的伯爵之上。但郑国以武力相吞,使各家相继失国,沦为郑的附庸。

然而郑国不仅提防有加,日常赋邑更是沉重不堪。如今我家主君专为各家复土而来,使各家能逃离郑国的掌控,岂不是天下美事。”

大厅之上,黑山使者元锐对着邬氏家主、家老等众人不断劝说着,又用手示意了一下身边的男子,说道:

“此人便是暴氏家主之子,暴氏在我们的帮助下,如今已经重新掌控暴邑,我黑山军入暴邑后情况如何,家主也尽可问他。”

“暴柏见过邬氏大夫。”男子拱手行礼。继而沿着使者的话继续说道:“黑山军入我暴邑后的确与民无犯,只是处理了一些心向郑国的负隅顽抗之徒,可称仁义之师。”

邬氏家主见此,仍心存疑虑,担忧问道:“于正大夫可有什么条件,是否要我家像暴氏一样交出质子”

“不错,这是双方合作的应有之意。”元锐大咧咧承认了,显然也是对自家军力极有信心才有如此态度。

闻言,一旁的邬氏家老有些愠怒,却也没当场发作出来,心中却道“人心不古”。

上古时代,质子这种事情是没有的,直到西周都是这样。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仪,诸侯间以义相支持,盟誓以相救,大家都团结在周天子周围,有事找天子调解。

直到东周春秋初期,周平王东迁后威信大降,又因为宠信虢公忌父,想撤掉郑庄公的卿士之职,于是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开始恶化。

郑庄公为了控制周平王而强迫周平王把王世子姬狐送到郑国做人质,同时郑庄公将自己的儿子忽送到周朝做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

它是中国历史第一次人质互换事件,开创了人质外交之先例。

邬氏自是有嫡子在郑国为质的,听说邘氏也提出此议,众人脸色确不好看,毕竟在他们的感官上,邘氏和邬氏几乎是一个级别的,凭啥要派出质子啊。

即便要派,也该是双方互相交质才对,然而看使者的意思,显然并无此意。

“此事,还请使者让我等商量商量,再给使者答复可好”终究还是邬氏家主更有理智,知道在城外的于正大军不是好惹的。

“还请家主快些商量,临行前主君曾告知在下,若是两个时辰后还没有结果,不论在下和暴氏公子在不在城内,大军都要开始攻城了。”使者催促道。

“自然,自然,还请使者稍歇。”

邬氏家主让仆隶带使者们去房间稍歇后,邬氏的几个大人物便在堂上商议起来,可以说这事关系到邬氏家族的未来。

“如今郑国受齐国所率诸侯联军攻打,自顾不暇。邘氏的公子于正率领麾下大军攻打我邬邑,现下该何去何从啊诸位都是我邬氏重要子弟,且都来议议。”

邬氏家主率先发问,若是平常事务他可一言而决,然此事关系邬邑生死,关系邬氏子弟性命,他也不能独断了。

“二弟,你先来说说。”

被点名之人也不推脱,侃侃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大哥,其实邘氏使者的话也不无道理,我邬国本也是独立一国,郑国强我们便为其臣属求活,如今郑国衰弱,我们又何必继续为郑国卖命,正可以趁此良机独立出来。”

话音刚落,便有反对意见。

“不可,我听说楚国已经答应出兵,此战胜负犹未可知。且郑强而邘弱,郑国虽有一时小挫,但大体实力仍在,此时得罪郑国恐怕会被猛烈报复,到时候我邬邑仍免不了兵灾。”

家老老成持重,认为不可轻易背叛郑国,心中仍是畏郑如虎。

“若是郑国来讨,我们与邘氏、暴氏等北境各邑结成联盟互保便是,郑国此次即便能逼退诸侯联军,必然也会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未必能集合起讨叛大军来。而我们则可以趁这时间招兵买马,修缮城池。”

“邘氏也未必可靠,让我们委质一事便看得出来,这位于正大夫也是野心勃勃之辈,俨然把我们看作附庸对待。”家老显然对此事仍耿耿于怀。

“然而便如家老所言,郑国强而邘氏弱,两弱相合以抗强,既然邘氏还有求于咱,必然不会逼迫太甚,至少要比在郑国统治下要好许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0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