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6章:诸侯之路(五)衡雍之围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西门大人,衡雍邑就在前方了”一名亲兵指着远处一座隐约的城池喊道。

西门吉收到了于正要他带领前军攻打衡雍邑的命令,这个命令使他十分振奋,他本就是跟着于正出邘邑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邘人之一,如今能带大军返回,甚至帮助邘国从郑国的手中独立出来,他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兴奋。

这是每一个邘人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兴复邘国,重建诸侯之业。

西门吉点点头,回头喝令道:“全军加快速度今晚我们便在衡雍邑城外扎营。”

“是”

众人加快了行军速度,激起滚滚烟尘,向着郑国的衡雍邑而去。

来到城下,士兵们自是安营扎寨,或是准备防御的营垒,或是开始生火做饭。而西门吉则带领着手下几名将领、谋士,先行围着衡雍邑察探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攻城做些准备。

“衡雍”又叫“垣雍”,“垣”是城墙,“雍”是雍塞的意思,也就是说此地是郑国北境一处十分重要的城塞之一。城高墙厚,城邑规模也比一般的小邑要大上许多。

西门吉等人骑着马远远绕城一周,对衡雍邑的城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后,这才打马回营,商议攻城对策。很明显,若是强攻,以衡雍的城防,只怕他们要付出不少的代价。

此时的衡雍城内,也正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衡雍邑不是第一次遭遇兵灾,但是这么空虚的衡雍邑还是第一次,上到士大夫,下到国庶皆面露忧色。

诸侯联军在霸主齐侯的带领下,从宋、卫两个方向进攻,打得郑国军队连连后退,堪堪守住了新密至新郑一线。

国都危急,郑君自是向各地的大夫城邑不断求援,北境本来并未遭受攻击,所以北境各邑都抽调了不少的兵马前往国都支援。

谁想,一支万人左右的军队突然从卫境跨过黄河,对着北境各邑发起了猛烈的侵攻。北境数邑应对不及,接连沦陷,如今这支军队更是兵临衡雍重地,若是衡雍一下,恐怕北境更无多少抵挡力量。

郑国已向楚国、晋国以及王室求援,奈何楚国路远,集合大军前来也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晋国和周王室则因为虢、虞二国之事而矛盾大增,虢君是周王的卿士,灭虢实在令王室颜面大失。

虢君如今正在洛邑集合军队呢,想要借助周天子的帮助,重新夺回虢国。

周天子则被晋国一番骚操作弄得急火攻心,却是大病一场,再无多少心力参与到政事中去。见诸侯们如此作为,他匡扶周室之心被狠狠泼了凉水,如今已是彻底熄灭了。

天下纷乱不止,王室也只能随波逐流,在齐、晋、楚等强国的征战中尽量保存自己。

所以除了楚国明确答应会出兵之外,郑国已经再争取不到什么其它外援了。然而楚国在南,即便前来相救,也只能先救援郑国南方的城邑。对于处于北方的衡雍来说,却是爱莫能助。

衡雍邑的城主府,这里已经被临时辟为军衙,四周站满了数百新征召来的军伍,看上去军容整齐,戒备森严,实际上真上了战场却不一定能抵什么事。

军衙外的拴马桩上拴着数十匹军马,十几名甲士正甲胄齐全地匆匆走了进来。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他们被邑大夫请来相商军情。

前几日,城外来了一支三千人左右装备精良的军队,大家都认为这已经是主力了,谁想今日又来了一支三千人左右同样装备精良的军队。也就是说,如今衡雍城外却聚集起六千人的军势来,而且都是披甲执锐之人。

虽然与新密城外,齐侯所率诸侯联军的数万大军不能比,但是对于衡雍邑来说这六千人已经是大军了。要知道,抽调了援军后的衡雍邑可只有数百的国人军伍,虽再次临时征召了城内的国庶,如今也只有千余人左右。

而且因为青铜兵的缺乏,所以不少人还拿着木制、石制的武器。而城外的军势,似乎人人都有甲胄,连铜、铁武器也是人手一把。这意味着城外军势可不只是八千普通步徙而已,这是实打实的八千甲士啊。

“邑大夫,已经确认了,军中能装备如此多铁制武器的,也只有自己能产铁炼兵的那位卫国于正大夫了。

只是不知他为何不随诸侯联军一起行动,而是从北境进攻我等城邑”

邑大夫则似乎猜到了点什么,言道:“他的意图嘛,恐怕不是替齐国伐郑这么简单,或许是要从我郑国手中兴复邘国也不一定。

毕竟他也姓于,身上留着邘叔的血。兴复祖宗社稷,重建家门荣光,是每一个宗族子弟的理想。”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和他谈谈,毕竟衡雍不是邘国故地,何必在此打死打生。”

衡雍邑大夫微一沉吟,却是摇头否决道:“只怕对方不会这么想,毕竟若是我们衡雍不下,敌方大军虽然可以绕行,继续向邘邑进发,但是一旦受挫,其后路便容易被我们堵死。

于正也是老于军伍之人了,恐怕不会犯这种错误,势必要保证后路和粮道的安全。”

闻听此言,众人再次议论起来,大堂内一片窃窃私语声,邑大夫摆摆手,示意有话要说,大堂内这才又安静下来。

只见邑大夫对着众人深鞠一躬,郑重地说道:“我等士族世受郑国之恩,如今也该是回报的时候了。

邘氏小儿妄想复国,未免太不把我郑国的士大夫放在眼里了。今日便要让他看看,郑国虽衰,亦是中原大国,不可轻辱。

我等死守衡雍,即便为郑国而亡,国君也必当记住我等之功,他日,必叫邘氏宗族流干子弟之血,灭其家庙社稷。”

众人闻言亦沉声应道:“愿为郑国而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4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