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27章:齐楚纷争(六)廷中相辩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诸侯联军攻破蔡国,之后又陈兵楚境,以楚国不尊王室的名义相责。

楚王见诸侯联军势大,为避锋芒,派了亲信大夫屈完出使联军,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是和是战。

屈氏,便是从公族熊氏中衍生出的小宗,乃是与国同休的关系,此次出使自然不可能不尽心竭力,当即坐着马车赶来径地。

楚国遣使求见,齐国为示公正,不愿私下与楚国达成什么协议,特别是江、黄等小国,最怕大国私下交易把他们给卖了,所以齐侯特意召开了诸侯大会,在公开场合接见屈完。

大帐之中,齐侯自是坐于主座尊位,身后则是管仲、鲍叔牙等齐国大夫。其下,十路诸侯则是分列两侧而坐,各有尊卑顺序,诸侯身后也是几位各自的大夫相随。

于正也跟随着卫侯姬辟疆一起出席了此会,低调地坐于自己位子之上不发一言,心中倒是满怀期待地欲要见证一个历史成语的诞生。

他作为后世之人,能参与到成语典故之中,也是与有荣焉的感觉。

齐侯怡怡然入座,由着一旁服侍的侍从之人整理了仪容,待他衣冠整整,这才对近侍言道:“可以了,竖刁,你去宣使者觐见吧。”

“是”

那名被唤为竖刁的齐国寺人,这才昂首挺胸,朝着外帐高声朗道:“宣楚国大夫屈完入内觐见”

寺人便是阉人,貂乃是齐国宦官,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颇受齐侯宠信,此次能随驾服侍,可见其常在君心。

貂虽然是个寺人,但是其声若洪钟,看身材也是强壮有力之人,若不是一身宦官的打扮,倒一点也看不出其是个阉人。

为照顾后宫女眷方便,寺人在各国宫廷皆有所豢养,其他诸侯大夫都早已见怪不怪,对于一个低贱的寺人浑然不放在眼里,甚至轻蔑地称呼为竖刁,竖是对奴隶的称呼。

而于正在知道了他的名字之后,却是对其多看了几眼,如果记忆中所记不错的话,这个阉竖便是日后作乱,将霸主齐桓公活活饿死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个竖刁可是位狠人,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竟自行阉割入宫服侍,这不得不让于正想起了后世明代的魏忠贤。果然自宫之人,都是心志远超常人,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连自己的身体也好不爱惜。

竖刁因身份低贱,常年受人轻视,稍有地位的士大夫们都不拿正眼去瞧他,此刻竟也敏锐感觉到席间的一股注视目光。心中好奇看去却是个不认识的卫国大夫。

“此人为何这般眼神看我难道我今日有什么不妥之处”

竖刁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向着席间这位年轻的卫国大夫报以一个善意的点头示意。

于正见自己这般打量人家被当事人发现了,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转头过来不再盯着人家看,做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心中却在暗咐:“忠臣良将有忠臣良将的用法,奸臣也有奸臣的用法。如今齐侯如日中天,而竖刁能受齐侯宠幸可见是个机灵的,自己不妨趁着如今他还未彻底发迹之时,跟他打好关系,说不定便有能用到的时候。”

于正再不是初来此时空那个单纯之人了,经过世事历练,如今他结交别人,却也时时思咐着此人能不能为我所用,缺少了待人的真心。

自然,以利相和,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心。连曾经的至交好友弘毅大夫,因为理念相左,如今也只能称为半个朋友。

此时他还意识不到,在称“孤”道“寡”的道路上行的越远,他也会愈发的感到“孤寡”。

楚国大夫屈完在寺人的唱宣声中,缓步入内,目不斜视,对着主座上的齐侯不卑不亢行礼道:

“楚国大夫屈完,拜见齐侯。”

“免礼。”齐侯微微摆手,又以威严之色责问道:“大夫此来,可是为楚国请降而来”

屈完却是嘲讽一笑,用轻佻的语气言道:

“非也,非也。我家大王有一言求问齐侯,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楚国不知何罪,竟劳得齐侯汇集十国之师远征”

于正席间眼神一亮,果然,成语来了,“风马牛不相及”便是在此次会面上诞生的成语。

其意是说:我们两国相隔甚远,即便是马、牛急驰飞奔,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以此来形容距离遥远,后也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齐侯则是换了怒言大声训斥道:“寡人远征贵国,乃是因为贵君不尊周室、僭越称王、侵吞邻国,以及侵犯郑国。以此四罪,寡人当亲执楚君,献于周室。”

屈完却是不为齐侯的高声言语所折,辩驳道:“我国蛮夷也,不与华夏之号谥,而王为加位,自尊尔。”

这意思是,你们不是说我们楚国是蛮夷嘛,是的,我们认了,我们就是蛮夷。既然是蛮夷,那么称号与华夏有所不同又有什么奇怪的,王号就是我们自称的,不是那周天子的称号,而是蛮夷的蛮王称号,这怎么能说我们僭越呢。

对其余两项指控的罪名,屈完更是不屑一顾,言道:

“齐国初封之地不过五十里,又是如何变得如今这般广阔的呢齐侯即位之初,便侵吞了谭国,谭君至今还流亡在莒。请齐国先复兴纪、杞、谭等国,到时我家国君自会复兴权、邓、申、息等国。”

屈完一副淡然的模样,提议让齐国先把吞并之地重新割让出去,楚国再有样学样便是,如果齐国的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来要求楚国呢。

闻言,其余各家诸侯们坐于座位之上,或是脸色凝重,思虑着自家小国的生存之道,或是见齐国吃瘪而心中暗爽的:俗话说打人不打脸,也只有楚国的蛮子才敢这么当面拆穿、指责齐国的虚伪。

管仲见此,却是立马又找好了另一个理由,起身出列对曰:

“既然你们楚国承认自己是蛮夷,那么我们此次便是替周王室讨伐蛮夷。

当年便是因为楚蛮作乱,导致周昭王南征未归,如今我家国君率领众诸侯伐楚,便是要尽当年昭王未完成之事。”

这说的是当年周昭王为了继续扩大周朝的疆域,同时攫取长江中游地区丰富的铜矿资源,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便亲率王师和曾国、邓国、鄂国等诸侯大军南征虎方、楚蛮和扬越等部落。

昭王三次南征皆大胜,战败的楚公逆钦蚍进献“赤金九万钧”。山西晋国墓地出土的楚公逆钟铭文载“多擒,钦蚍内乡赤金九万钧”。

昭王得到了大量青铜,班师回程途中渡汉水之时,却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太重,导致渡桥承受不住而突然垮塌了。昭王落入汉水之中,溺水而死。

于正心中暗暗为管仲鼓掌,这招借力打力使得妙,既然楚国自认为是蛮夷,那么我们诸侯联军便是继承昭王遗志,讨伐蛮夷,这总没有错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0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