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四章:治政黑山(十三)楚人伐郑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为挽救铁钱的信誉,于正宣布敞开粮食的供应与兑换,并让乡宰一级一级通知下去,告诉大家公库中的粮食十分充足,不用担心用铁钱买不到粮食的问题。

为了让更多人相信,他还让端木容联系了齐国的商人车队,演了一场大戏。让商队载着黑山司库中的粮食趁着黑夜悄悄出山,再在白天大摇大摆的进来,故意表演了一次大宗的粮食交易给民众看。

如此,粮食的挤兑风潮才稍稍平息。

不过限粮政策虽只实行了三天就被终止,但还是不可避免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民众心中对铁钱的不信任感有增无减。

经此一事后,于正也知道推行铁钱之事再急切不得,只能通过时间,慢慢让民众接受铁钱的价值,重新建立起铁钱的信任体系来。

另一方面,于正不得不再次感慨自己身边人才的稀少,这次闹剧,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的用人之过。

于正之前给计察的评价一直都是“中人之才”,不过因为他的勤勉态度和手下的确无人可用的现状,才逐渐扶持这位“老臣子”上位。谁知这一次竟惹下这么大的麻烦,差点就让黑山的“铁钱体系”破产了。

可哪里又有管仲这样的经济之才呢人才始终是限制黑山发展的一大障碍。

虽然黑山如今推行的教育体质可以持续培养人才,但毕竟还是见效太慢,至少需要“十年之功”,才会有新一代人才长成,于正哪里等得。

故而他只能寄希望于施展的情报司,又给其补充了一些精干力量,派往各国查探消息,不论是人才还是政局的情报,都是多多益善。

于是华夏诸国的各项情报,不断以公文的形式出现在了于正的案头。于正特地关注了各国间的几场战争:

首先是鲁国,鲁国与莒国终究还是在边境上实实在在地干了一仗。

之前因为庆父逃难在莒国,所以鲁国的执政上卿季友派人出使莒国,承诺将给予边境数座城邑和钱粮无数的重利,只要莒国能杀了庆父,送回尸体。

莒国国君贪图鲁国的重贿,于是便下令驱逐了庆父。

庆父欲奔齐,齐国不纳,欲使人说和于鲁,鲁也不应。季友说:“若自裁,尚可为立后,不绝世祀。”于是庆父无处可去,只能被迫自杀。

庆父死后,莒国便派人前来鲁国索贿。鲁国君臣却说莒人并没有擒送庆父,庆父是在两国边境自杀的,不是莒国之功。这明显是赖账的说辞了,于是莒国国君气氛不过,两国为了这事便在边境干了一仗。

鲁国的季友借着国君赠予的“孟劳”宝刀,在阵前演武的单挑环节中,一举击杀了莒军的主将,导致莒军大溃,鲁国全胜而还。

鲁僖公亲自迎接季友凯旋归国,立之为上相,并赐费邑为其食邑。季友则提出自己和叔牙、庆父同为恒公之后,如今二人身死,而自己独享富贵心中有愧,要国君也赦免二人后代的罪责。

于正检阅公文,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后世被孔子极度厌恶的“鲁之三恒”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季季友后人季孙氏、孟庆父后人孟孙氏、叔叔牙后人叔孙氏三家,鼎足而立,并执鲁政,谓之“三桓”。

于正放下鲁国的情报,又拿起郑国的情报来,郑国如今正跟楚国打仗呢。

楚国原本只是一蛮夷小国,如今却也逐渐发展成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诸侯国的一方强国,甚至于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僭越称王。

于正想着楚国的发家史,心中不乏感叹,一个国家若要强盛,也就两三代君王足矣,从楚国国君的谥号就能看出其蓬勃发展之势。

楚武王“及通而霸,僭号曰武”,儿子楚文王承继了武王“欲观中国之政”的意愿,从丹阳迁都于郢,全力北进。

楚武王、楚文王二人首创郡县制,将灭掉国家的贵族迁出,直接直辖治理,使得国力蒸蒸日上。又取荆州以为根基,定襄阳以为门户,北向抗衡华夏。

历经楚武王、楚文王二世的“文武之治”,楚国也奠定了如今楚成王熊恽,能与齐、晋争霸的雄厚实力。

“七月,楚人伐郑。”

情报司传递的情报,以飞鸽传书,自然也写不了太多的字,不过于正还是从这简单的几字之中,结合脑海中的历史知识读出了一些信息。

第一,楚国开始全力向北争霸中原了。

因郑国所处的位置在中原的腹地,往后郑国却要真的倒霉了。接下来,郑国若亲中原,则会被楚国攻打,若亲楚国,则会被霸主齐国,以及之后想要争霸的宋、晋两国攻打。若是“朝秦暮楚”,更是会被几国轮流攻打。

郑国一倒霉,那于正的母国邘国就有了可乘之机。于正心中暗自计较着,想着到时能不能从中捞一杯羹,甚至摆脱郑国,重新光复邘国。

第二,此次楚国伐郑,郑国外强中干的实力算是彻底曝露在各国诸侯的眼前了,从此,郑国再不能吹牛说自己是一等的诸侯国了。

第三,于正记得历史上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楚国接下来会连续三年不间断地攻打郑国,大大消耗了郑国的国力。

有此三点,于正感到或许自己向郑国复仇的时机快要来了。

接下来是情报司呈送的关于齐国的情报。

齐国在今年接连“迁邢”、“存卫”、“定鲁”,帮助华夏三国安定了各自的江山社稷,风头可谓一时无二。

齐侯上替天子分忧,下帮诸侯解难,霸主地位愈发稳固。这不,刚帮卫国恢复了部分疆土,郑国因承受不住楚国的猛攻,又来求救了。

楚国此时在华夏诸国眼中可算蛮夷,齐侯既然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自然不能不救郑。故而先是派使臣调停,调停不行就要召集各国一起群殴楚国。

所以,如今的齐国上下正在忙着郑、楚之事呢。

接下来的情报便是卫国。

卫君没了齐国的帮助,独自应对狄人确实有些吃力。

于是一方面卫君姬辟疆决定要在黄河边上的五鹿之地河北大名县筑城,方便对抗狄人的兵峰,另一方面则再次向姻亲的宋国求援。

不过宋国却推说边境有陈国的压力,不欲多派兵马,如今两国正在协商之中。

作者题外话:三章连发,大家一起看更爽

有票的记得投一下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45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