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章:夫人归宁(三)冒失援手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毕竟是卫国才女,后世典范,又有如此战略眼光,她从诸侯之婚一直说到许国的生存之道。若是此时女子能够从政,以她的才能,一国大夫之位自是不在话下。”于正心中暗暗称赞道。因二人相辩话语传来有些时断时续,他为听清复又上前了几步。

徐国大夫此时脸色铁青,许穆夫人这话却是说他们这些大夫不知规劝国君,没有尽到臣子本分,分明是奸臣、弄臣一流。

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又如何肯罢休,因而也是厉声斥道:“夫人,周礼先王之制曰: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夫人也是姬姓后人,难道忘了周公所制祖宗礼法不曾。”

这是抬出了祖宗的宗法礼制,按许穆夫人的情况,如果国内的父母皆已亡故,国君夫人是不能亲自再归宁的,遇国丧也只能派遣大夫前往代为吊唁。许国大夫这话是说:你说我们没尽到臣子本分,可你自己分明才是不尊礼法、不守妇道之人。

“尊礼岂能泥古不化”许穆夫人实在有些恼怒这些人的愚顽,真的既愚蠢又顽固。见实在说不通什么,夫人也只能无奈地叹息道:“也罢,大夫不要再说了,许人怨我、尤我,姬淇尽皆受着便是。

国君使诸位大夫三追于我,第一次是我刚驾车打算离开许国的时候,那位大夫尚且能好言劝我,我说我要去卫国吊唁。

第二次是我离开许国刚入郑国的时候,又有大夫追上劝我,我说我要回归生我养我的父母之国卫国。

第三次就是今日,换成了您这位许国最善领兵的大夫,又有二十宫廷甲士相随,想是国君已对大夫有所交待。也好,就让姬淇见识一下当年英武果决的许国国君。

只是今日姬淇仍然要说,谁也不能阻挡我回卫国,活着,便随马车走进卫国;死了,尸身也要归葬在卫国,这便是姬淇如今的心意。大夫拔剑吧”

徐国大夫满脸胀得通红,右手已按在配剑之处,口中怒道:“夫人,你真的想好了吗许国只有病故的夫人,没有无礼归宁的夫人。”

这便是明目张胆地出言威胁了,随从的二十甲士闻言瞬间散开,将许穆夫人的几辆马车围在中间,只等大夫一声令下,便真要刀兵相见。

许穆夫人车队中不过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宗女,护卫的几个随从也不过是昔日陪嫁的匠人,却是没有多少反抗之力。见此场面,皆有些慌乱,拿眼去看许穆夫人,等着她的决断。

只是许穆夫人却是心意决绝,她并不怕死,只是想到今日即使死了,也未必能如自己所愿,自己的尸身怕还是会被大夫带回许国去,心中不禁悲鸣。她用嘶哑的嗓音歌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1

于正作为后世的一位语文老师,听得诗经中这篇著名诗篇载驰朗朗出口,哪里还能把持得住。却是持戈在手,径直前往二人之间,不自觉地护卫起许穆夫人来。

他本就已离得不远,因而一阵热血上涌的功夫,还没等他冷静下来便已来到了两队之间,自是引来两方人员的注意。

西门吉和计察见了也是一惊,虽不明知其意,但想自家公子断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必然是有了新的谋划,因而也急走几步,随之上前护卫。

于是场上两股人马剑拨弩张地对峙起来,双发各执兵器,寸步不让。

一边是许国大夫及其带来的甲士。因为要在郑国穿州越县,所以许国大夫不敢多带兵马,生怕郑国各邑误会,身边只有二十甲士相随。虽然郑许关系如今已恢复许多,但两国往日的龌龊毕竟不是说解就解。

一边是许穆夫人一方。除了众多姬姓宗女,只有五名男性随从。如今因于正这一动,却是突然多了十名甲士相助,不过人数和武力上仍处于下风。

计察跟在于正身后心中思量了几番,却是自以为猜中了公子的心思:“是了,此乃现任卫君的妹妹,公子此番救援她,必能得卫君的欣喜。”

车中的宗女们却是心中感叹:恩义啊,只因区区糕点之恩,竟在许国甲士的刀剑下以命相护,真是天下一等一的义气之人。

在这样的滤镜加持之下,宗女们看于正的样貌都不自觉有了层滤镜美颜,只觉雄武了许多。

不说众人心中是如何想法,于正此时的内心却是真心实意地叫苦不迭起来:“糟糕,听了载驰一诗,后世语文老师的状态瞬间附体,一不小心就跳了出来要保护这原作者。

太冲动了,现在怎么办啊要动手,明显自己这一方打不过啊。难道自己等人好不容易凑齐了兵甲,却要在这全军覆没”

这会儿他冷静下来了,不用说的确有些后怕了,可是众兄弟皆已上前,看着气氛,退是退不了。

许穆夫人也没想到这人如此忠义之人,因而也是毫不吝啬对着于正夸赞道:“君,真义士也。”

好吧,能当原作者一句夸赞,心中还是美的。形势如此,于正也只好继续嘴硬,顺着话接口道:

“如夫人所言,卫许姻亲之国,许不救卫,失信也;夫人乃许国夫人,大夫以下犯上刀剑相胁,失礼也。人无信无礼不立,国君大夫亦然。

正虽一介寒士,素来亦知忠义,自是看不得如此无信无礼之事。刀剑虽在前,义之所在,千万人吾往亦。”

于正把口号喊得响亮,怎么着也要装一回x不是,说不定周围不知情的人还真能被他的大义感动到。

他故意把这几句话说得很大声,让四周其他受了许穆夫人恩义的人听到,希望能有人站出来,好歹人多力量大啊。如果实在打不赢,跑起来也更方便不是。

结果还真有人挺身而出,几名来自卫国的甲士最先起身,他们听闻车中之人是曾经的卫国女公子,今日又受了她的恩惠,觉得责无旁贷。

接着起身的是几位郑国清邑的溃卒,却是听了于正的关于国君失信之言,有些感触。他们自己就是被国君失信害的,因而觉得说得太好了,国君就不能说了吗因而也是出来义气相帮。

如此一来,两边甲士的人数却是差不多了,甚至许穆夫人一方还要多上一两人。然而这时四周的百姓也一起围拢了过来,毕竟他们才是受了夫人真正活命大恩的,又是卫人难民居多。

虽手中无兵,身上无甲,却是丝毫不惧,口中慨慨言道:“夫人活命之恩,我等无以为报,愿护夫人归国。”

难民们七嘴八舌,为恩情,也为公义。

“送俺们卫国的公女归国”

“对,许国的夫人不当也罢”

“往日俺们卫国强大的时候上赶着巴结,如今俺们落难了,就这样对待,许国人真不是东西。”

“反正这郑国的城邑也进不去,不如跟着夫人一起归国”

“卫国人回卫国”

群情汹汹,原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作者题外话:希望大家多多收藏,这是段不错的历史,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9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