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零二章:楚又伐郑(二)宗家之请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楚国伐郑,以及晋国伐虢,这两场战争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便是两国借着侵略战争,欲要打通前往周王室雒邑的道路,也就是“上洛”。

自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事实上已经称霸诸侯后,其余有野心的大国也相继看到了周天子的作用。周王室虽然已经衰微,但毕竟是周朝的开创者,余威尚存。华夏诸侯祖上乃至皆受其分封之恩,更沿用着周礼的等级制度治理着国内,所以众诸侯表面上还得尊崇着天子。

这便给其它诸侯国的野心家们看到了一条霸主之路,楚国、晋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纷纷跟进。

春秋四小强,三强已经上场,现在也就秦国国力还稍弱。

楚国继去年伐郑之后,今天又再次伐郑,并且在大将斗章的带领下取得了大胜,接下来便等着诸侯霸主齐国的下一步反应了。

聃国作为郑的附属国参与了此战,结果连国君都被俘虏了,情况不可谓不惨。邘国同样也是郑的附属国,自也免不了被派了兵役,一番大战下来也是死伤惨重,如今邘邑之内十家倒有两三家带着丧的。

邘邑情况如此,不少人便想到了分出来在卫国的于正这一支小宗,听闻公子正在黑山治政,如今很是兴旺发达,手下分封了大量的士人,还连败狄人兵势,可谓兵强马壮。

于是,有的士大夫便据此建议了,希望国君能向公子正求援一二,无论是人力物力,如今的邘邑都是极度欠缺的。

有的士大夫则更激进,言道:郑国连遭楚国侵伐,此时正是郑国虚弱之时,不如召回公子正,让他率领军队重新恢复邘国的疆土,从郑独立出来,免得日日受郑人欺压。

还有的士大夫,则是考虑向西门家、计家学习,向公子正处派出一些年轻的后辈,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宗家和分家都要有后代出仕,如此至少能保住家名不灭。

于是,在楚人伐郑一个月后,黑山上迎来了邘邑本家的一支庞大使团队伍。议事厅内,于正带领手下家臣们,一起接见了宗家的使者。

“拜见公子”邘国使臣团对于正仍以公子相称,显得亲近些。

“诸位士大夫远来辛苦,你我本是一家,何须如此客气,快快请起,看座。”

于正仿佛见到了亲人一样,热情地招呼着众人坐下。

见众人虽然都穿着会见用的朝服,但是不少人身上的衣服明显破旧,知道众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此次怕不是来打黑山秋风来的,于正心中暗暗猜测道。

双方初次会面,先是闲话了一些家常,于正问候了自家国君父亲的情况,使团也表达了国君的慰问和祝好之意。如此,双方才渐渐进入主题。

“今秋,郑国又遭楚人侵伐,我们邘邑被郑君征召,也在此战中损失不少。如今邑内民生凋敝,国君怜民之苦,闻听公子在卫国功业鼎盛,家邑兴旺,还希望公子念在同宗之情,能够援助一二。”

果然,就是来打秋风的。

于正倒是能想象一些邘邑此战的情景。对郑国国君来说,虽然同样征召手下的领主们参战,但是也是有亲疏之别的。

比如郑国的叔詹、堵叔、师叔被合称为郑国“三良”,乃是国君的近臣,最得重用。近臣之后,便是郑国那些与国同修的公族和士族,他们世代仕郑,同样忠心可靠。

再之后,便是那些后来投靠来的士大夫和附属国,这些人关系最远,自然是被当做炮灰来使用。有点像日本战国时同心众和外样众的区别。

“宗家受郑人盘剥之苦,正在邘邑之时便早有体会,何况国君乃正之父亲,既然国君开口,正自无不从。”

于正满口答应,然而还不待邘邑的使者欢喜片刻,他却先一步愁眉紧锁地叫起苦来了。

“然而黑山不过是贫困山邑,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土地开垦艰难。粮食、军需等自产尚不足,还需依赖外购。之前一战,黑山军虽得胜利却也彻底激怒了狄人,现下狄人所控各邑对我黑山贸易的各国商队盘查日严,严禁粮食兵器等流入黑山。

诸位从邘邑而来,经过狄人的控制区,想必也应有此感受吧。我这黑山不过是表面繁荣,内里却亏虚的厉害,不过是以战养战罢了,哪里称得上强盛。

不过既然国君开口了,正作为人子,作为宗民,自无不从。总要从各处挤出一些援助物资来,只希望使者不要嫌少。”

于正长吁短叹地分析了一番黑山的情势,先行叫苦了一番,免得被敲诈太狠。他这一席话有真有假,倒不是完全胡诌。

“真”的是,自黑山联军夺下临虑邑之后,狄人眼见黑山势力日渐壮大,确实是对黑山实行了禁运政策,严查粮食、铜一类战略物资运往黑山。今年秋收的时候,狄人还发动了一波攻势,抢收了临虑邑城外平原地带的庄稼,想要以此来困死黑山联军。

假的是,狄人的行动确实对公子康的临虑邑和弘毅大夫的山下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破坏了两家的屯田行动。但对于正来说,他在黑山上借着铁器工具的帮助,已经开辟出了足够的农田,也远离狄人兵峰的侵扰,所以今年黑山之上的粮食是前所未有的丰收。足以满足整个黑山所有人的需求,甚至还有余力稍微援助下弘毅大夫和公子康两家。

而铜的封锁对黑山更是毫无作用,于正已经完全摈弃了青铜兵器,将库中所有的铜都铸造了邢鼎。如今的黑山军上下已经全部换装完成铁制兵器,甚至还在尝试铸造铁甲。按照一套铁甲六十来斤计算,黑山一个月可产铁甲十套,再给于正一些时间,一卒百人的铁甲重步兵也即将问世。

所以于正的叫苦是有真有假,他所说的封赏的情况都是真的,但是粮草兵备不足却是假的。

当然邘邑毕竟是于氏的本宗、宗家,于正也不能完全见死不救。他还是命计察清点出了一千石的粮食,以及一些黑山军淘汰下来的军资,比如木枪、藤甲一类,作为援助物资送给邘邑。

邘邑的使者见黑山也这么困难,公子正却仍然仗义疏财,提供了这许多的物资,心下也是很感动,连连称赞国君生了个好儿子,公子正贤德无双。

于是,使者押着粮草满意而归。不过,使臣团来时五十余人,回时却只剩下了四十人。留下的十余人,便是邘邑中的士族们加大对于正投资的表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03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