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三章:整军备战(七)筹措军费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在这个商品经济还不算太发达的春秋时代,粮食才是民间最硬的通货。所以步徙们的薪俸也全都是以粮食的形式来结算发放的。

按照于正招兵时的承诺,入伍即可领取一次性的入伍补贴,当时于正定的安家费是粮食三石。

春秋时代各国的度量衡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于正采用的是此时各国商人间较为通用的计量方法“石”。同样的,西方国家秦国的“一石”和东方国家齐鲁的“一石”,重量也不完全一样,这就只能因地就宜了。目前山东各国的“一石”约合后世的60斤左右1,所以三石粮食也就是一百八十斤左右。

当然此时的粮食以豆、粟类为主,而且发放时也是不脱壳。民以麸壳为食,乃是常态,饥荒所致,却不是为了追求后世的健康杂粮。

步徙每月的薪俸,于正跟家臣们细细商量后也制定了具体的发放标准:普通步徙每月领粮食四石,伍长每月领粮食六石,两司马每月领粮食十石,卒长每月领粮食二十石。

这样,普通步徙每月的四石折合下来大约是一个月二百四十斤粮食。看着不少,但一来这些粮食都是带着壳的;二来此时食物缺少荤腥,一个成年人只吃主食,一顿便能吃上两三斤;三来这是要养活一个四五口之家的一月口粮。

所以这个标准在于正看来有点低了,不过西门吉等家臣却一致说这已经不少了,他们给出了此时的一种算法。

步徙薪俸每月为四石,一年就是四十年劳作百亩之田约合后世33亩,年节好时也不过收获百石左右的粮食2,灾荒之年更不用说了。

就这么点粮食还要上交一成左右给诸侯奉公,四成左右给领主赋税,剩下大约50石的粮食却要养活整整一家。所以每到灾荒之年必定会饿死人,因为即便是之前的丰年他们也根本存不下多少粮食。

而如今于正军中步徙们的薪俸,按照普通士兵每月四石粮食来算,一年便有四十个农夫家庭交完税后一年的收获了。而且步徙自己的口粮还是在行伍中解决,这又省下了一大笔粮食。

手下几个家臣们都说这薪俸已经很高了,足以让步徙们感恩、卖命。又劝他说:营中的粮秣本就不多,不如先紧后松,也不至于后续缺粮招至怨言。

考虑到如今春秋时代的生产力确实低下,既无高产粮种,也无化肥,耕作方式也十分落后,亩产确实很低,所以薪资水平自然也不能以后世的标准论之。

于正思索后也就同意了目前的薪俸方案,毕竟这已经比绝大多数士大夫们都要大方了,吸引力应该足够。

另外,从臣子们口中得知了此时每户大致的产粮情况后,于正心中不免也暗暗换算了起来。

他获封食邑两百户,每户可耕百亩之田,可产粮食100石左右,两百户就是两万石。按日本战国的说法,也就是说他目前可算是拥有2万石食高的一方领主了。

当然想象很美好,现实是目前他的这一切都还在狄人的手中。自己不但收不到任务粮食的赋税,还要补贴许多出去。

总是这么入不敷出当然不行,于正作为后世穿越之人,他当然也有自己的赚钱方法,只不过目前来说进展并不顺利。

于正发明的简易牙刷,也曾让匠营制作了一批。作为刚推出的新兴玩意,于正给出的定价并不低,所以目前也就贵人们和有钱的商贾们会用一下,穷人们自是用不起的。

他也联系了几支来往的商队去各国行销。但是一来是还未真正打开市场,整体接受度有限;二是受限于路途难行,商队回款太慢。所以目前带来的收益虽有一些,却远不够支出。

另外牙刷的制作毕竟简单,日后被仿制的可能性也很大。

不过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至少卫国的大多数贵族们都开始用上牙刷了,每次廷议之时大家的口气清新了很多。

再有,于正自也考虑过穿越者们常用来发家致富的两大法宝:玻璃和肥皂。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有技术壁垒的,春秋时代的人肯定是不能轻易仿制的。但是这壁垒却同样也阻挡了于正。

他是个语文老师,化学他却是不会的。以前高中时是学过化学,但这两样东西的配方他也没在课本上看到过啊。

原材料是知道一些的。比如玻璃是从土里来的,这于正知道。但是是用哪种土呢,随便什么土都可以吗其中又加入了什么原料呢

很明显光靠加热来烧制是肯定不行的,最多只能变成陶还有砖。

陶和砖也能成为商品,但是曹国都邑陶丘城里的陶器又便宜又好,他却是竞争不过的。砖是烧制了一些,被公子辟疆低价采购拿去筑城了,但还是让他赚到了一些小钱钱。

肥皂听说是用动物油脂加草木灰制成的,这于正也知道,可是他试了之后同样发现不行。两者混合在一起,就成了脏兮兮的一坨,看着就脏,指望这样的卖相去赚钱而且于正亲自去试了,也确实没有啥清洁效果。

还不如此时人们从皂荚树上采下来的皂荚呢,至少于正本人更愿意用后者,而且还不用花钱。更何况大量的动物油脂他也没地方去买啊。

再有,改良酒也失败了,因为粮食根本不够吃,更不用说拿去酿酒了。就连那些味道寡淡的酒都是贵族们的珍藏品,只有在筵席上才能偶尔喝一次。

火药则是因为此时连最基础的原始火药都还没发明出来,所以他没法进行比例改良。

所有这些跨时代的赚钱产品几乎都失败了,难道这就是文科生穿越者的悲哀

当然这些都失败了也不要紧,他正在秘密准备其它东西,不过至少要有了自己的食邑再说,这才不担心技术会泄露出去。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时的商品经济仍旧很不发达。除了贵族手里有点余钱之外,国人和庶人们能吃饱就很不错了,根本没有太大消费能力。所以商品的目标客群是明确的,就是贵族,走薄利多销的大众路线必然会导致失败。

既然眼下赚钱能力缺缺,那就只能省着点用咯。啊,养了两百步徙,根本省不下来,那没办法,只能疯狂地典当东西了。

“主君,这是姬春姑娘新送来的白玉璧。”

“她干嘛要送我白玉啊看样子品相还不错嘛。定是知道我最近缺钱,来人,给我拿去当了换粮”

作者题外话:注1:一石到底有多重百度了下很多答案,有说30斤的,有说60斤的,有说120斤的。

最后查到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有一件铁质秦权,上面的铭文显示这枚铁权的重量是秦时的一石dan重。根据权身上的诏书铭文显示,这件秦权应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专门铸造的标准秦石权。

研究发现秦时的一石120斤,大约只相当于现代的60斤左右,就像秦时的一寸只有今天的22厘米一样,当年的度量衡与我们使用的度量衡还有一些差别。

所以本文将采用一石大约现代六十斤的数据。

注2:管子轻重甲:“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

1钟10釜,1釜4区,1区4豆,1豆4升,升粟300。大致换算下来,齐国百亩产粟20锺也就是大约100石左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90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