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九章:侵攻复土(十九)家臣会议

书名:春秋最强野心家 作者:安妥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7

于正浚邑招贤的场面可谓盛况空前,有文采之士见之,便诗兴大发,特意为此事赋诗一首,名曰干旄,赞扬了卫国大夫浚邑访贤一事。诗曰: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1

于正却是从手下口中闻听了此诗,当场便被雷得有些震惊和无语。自己这是继清人和载驰之后,又无意中见证了诗经中干旄一诗的诞生

难道这就是自己作为后世语文老师的穿越福利

不过前两次,他是作为清人和载驰两诗的旁观者,如今这首干旄,他确是实打实的主角,说明他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过后世解读此诗,仍旧颇有争议,一派说这是“卫文公来到浚邑招贤纳士的场景”;另一派则说这是“曾任卫国大夫的于正的访贤之事”,两派争论不休。

此次招贤纳士,算上于正提拔的三名军伍之“士”和六名纳贤之“士”,于正的家臣团又再一次壮大了,一下子达到了十四名之多。

不是于正不重视军伍之“士”,而是招贤之事只能偶尔为之,但军伍之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记功体系,通过积功的方式能不断涌现新的“士”人。

于是,于正便在浚邑的城主府中,再一次召开了全体家臣大会。

“参见主君”

十四名家臣恭敬地下拜行礼道,这场面倒也有些小壮观,不免让于正心中暗暗得意。

”诸君请起”于正装腔作势地言道。

众人起身入座。

武臣之中,还是以西门吉为首,上次他虽然出言拂了于正的意,但毕竟是自己从邘邑带出来的老臣子,放在清朝也算得上是“潜邸之臣”了,却是还要再给个机会的。

所以于正只是言语上敲打了他一番,实际却并未做出任何处罚,以免让手下人做出错误判断,使得西门吉在管理步徙的时候不好服众。

文臣之中,仍以计察为首,如今又添了端木容作为辅助。于正见这端木容颇有商才,便命他负责掌管军中商旅诸事。

如今匠营出产,有牙刷、纸张等物,需要对接各地的商人,将这些产品行销各国,推向贵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军中非常重要的一笔军费收入。

之前计察负责的时侯,事务太多,根本管不过来,只能等商人们主动上门来进货。如今有了端木容专人负责此事,想必军中的贸易收入也能更上一层楼。

于正也曾细细问起端木容的家世,他言自己祖上确乃鬻熊之后,西周末,祖上端木舒一支,随平王东迁而来,仍仕于周。后来家族中仕途渐渐断绝,便有族人开始以经商为生,游商各国,也在暗中谋求着出仕。

听完他的家世,于正便很怀疑他这一支会不会就是后世孔子的得意弟子,被称为“孔门十贤”的端木赐的先祖,起源和来历都十分相似。

端木赐,字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经济之才,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

大年初五迎财神,其中一路“西南财神”便是这端木赐。

端木赐只赚该赚之财,为他人留有生路、财路,他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尤其是儒商们所推崇。“端木遗风”便是指他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因而被民间尊为财神。

带着这样的期望,于正可是对这端木容寄予了格外厚望,你可是财神爷的爷爷的爷爷,就等着你来给我发家致富呢。

其他人,黢黑黢黑的左氏两父子在家臣团中也是非常的显眼。

父亲老实木讷,第一次来参加军议,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动也不敢动,深怕出错。而儿子活泼好动,不时地东张西望,同样第一次来参加军议,看啥都觉得新鲜。

于正好心出言道:“左濮,你既然已经为我家臣,却是当行冠礼了,不可再做这小儿打扮。”

此时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到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时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仪式。男行“加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冠。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

按礼制,男子是二十而冠,但是特殊情况却是可以提前加冠的,比如周文王十二岁而冠,周成王十五岁而冠,只要有合理的理由,或者家族内男子稀缺,无人理事,却是可以提前加冠的。

加了冠,就代表男子正式成年了,有了参政议政的资格,也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相当于古代雅典的“公民”资格,不过东方叫做“国人”。

于正想了想,吩咐端木容道:“端木容,此事便交由你来负责,为左濮筹办像样的加冠仪式。”

“是,主君。”端木赐道。作为出仕后的第一项任务,他自然马虎不得。

“谢主君。”左濮道。他年纪虽小,心却敞亮,知道自己家世浅薄,所以主君特地遣了端木赐来相帮,给自己一个像样的“加冠”仪式。

这是一件会议前的题外话,接下来便是正式议事的环节。

元锐率先出言道:“主君,弘毅大夫派人传来了消息,卫军已汇合宋、曹联军出兵北上,不过却不是我们浚邑方向,而是蒲邑今河南长垣,子路曾为卫国蒲邑宰方向,我们似乎被人虚晃了一枪。”

众人闻言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军与浚邑的狄人对峙了十数天,却久不见双方的援兵前来相助,原来这浚邑根本不是主攻方向。双方如今在蒲邑、匡邑一带打得火热,根本无暇顾及浚邑这一支偏师的情况。

于正不知道,这却是华龙滑大夫使得阴招,这人总时不时地跳出来阴你一下,可谓恶心至极。

可无奈国君如今对他宠幸有加,他向国君建言:“既然于正大夫想要带兵先行,不如让他去攻打浚邑,如此在声东击西计策的基础上,再来一次声东击西,必能将狄人军队调动得团团转,使其摸不清我军的实际状况。”

国君闻听有理,虽然内心感到不好意思,却还是将于正给卖了。

好在,狄人在诸侯联军中似乎也布有暗探,一切都早已被他们所知悉,却是并没有上当。不然,于正可真应付不来这许多狄军。

作者题外话:注1:鄘风干旄是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叙述了卫国官吏带着布帛良马,树起招贤大旗,到浚邑访问贤才的景况。

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039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