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变化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鲁肃看完军情之后,闭目思索了好长时间,才出声道:“不一样。”

袁熙饶有兴趣道:“怎么不一样?”

鲁肃回道:“肃当时对孙侯所提的二分天下策略,是在公瑾的战略上提炼而成的。”

“但我们两人,其分歧也不尽相同,当初公瑾谋略的,是取得江东后再取荆州,最后全取益州,和北方的曹操成隔江对峙之势。”

“然而公瑾去世后,天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彼时我看出陛下有力压曹魏之势,北方中原的正在演变成晋国压过魏国,魏国往关中益州退守的形势。”

“所以我后来提出的,是三分天下的策略。”

“陛下占有幽冀青徐,曹魏占关中凉州益州,而争夺会集中在荆州一带。”

“当时我向吴侯建议,当尽速取得荆州,虽然在晋魏两国环伺下,吴国未必能竟全功,但只要拿到南郡襄阳这汉水以南的地区,和晋魏三分荆州,从而在天下形成三足鼎力之势。”

“这样吴国便能占据北上的伏牛山通道,若是中原有变,便能及时北上江淮,扩张吴国地盘。”

“至于益州,彼时已经被曹魏所得,吴国翻山越岭,逆流而上作战实在不利,便不做考虑。”

袁熙听了,赞道:“子敬先生思路清晰,把握的度也刚刚好,不愧为当世一流谋士。”

鲁肃面有愧色,“但这个打算,却只是纸上谈兵,我没有想到陛下用兵如神,短短几年内不仅将曹魏打出了冀州,将其压制到了雒阳一带,从而为发兵南下攻打创造了时机。”

“我更没有想到,彼时吴国越过了汉南国的底线,因为张飞被刺杀,刘备举全国之力为其复仇,和吴国惨烈一战之下,两边有生力量覆灭殆尽。”

袁熙点头道:“我也没有预料到,听说孙权当时派人刺杀张飞,并没有告诉你和张昭等人。”

鲁肃叹道:“确实如此,不然我和子布说什么也要阻止孙侯。”

“这种行为,实在是不怎么光彩,当时孙侯也是在两国夹攻之下无计可施,才出此下策吧。”

袁熙点头道:“所以说吴国之灭,全都是他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话说回来,为什么子敬觉得司马懿想法会有所不同?”

鲁肃说道:“如今天下局势,确实表面看上去像是三足鼎立,但其中两足,只能说勉强支撑。”

“如今魏国和汉南就是联手,也无法赢过晋国,所以汉南那边其实已经放弃了武力和晋国对抗,而这么一来,汉南和魏国也再也没有了联手的可能。”

“而处在司马懿的位置,他既然无法维持三方均势,那也没有必要和汉南死拼,毕竟就是灭了汉南,晋国一样会趁机发兵,攻打早已经疲惫不堪的魏国。”

“而魏国现在面对晋国在汉中到成都的攻势,显然已经是力不从心,毕竟司马懿再厉害,也凭空变不出兵马来,如今的益州在连年战争中,早就打空了。”

“所以他现在想做的,便是尽量削减汉南国的威胁的同时,找到足以拖延的兵力,那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南中以南的南诏部落。”

“但南蛮部落极为凶残难驯,魏国在保持两面作战的同时,已经没有余力对付南蛮了。”

“所以他一定会先摆出和晋国谈和的姿态,同时想办法暗地搞垮汉南,在暂时去除两面威胁的同时,才好对南蛮动手。”

“这样的做法极为隐蔽,才能迷惑陛下,为此他肯定不会明面上攻打汉南,若是采用阴招,例如离间汉南君臣关系。”

“若汉南内部生乱,司马懿便有可趁之机,这也是为什么他主动放弃攻打江陵,将大军重新调回白帝城的原因,便是为了让汉南放松警惕。”

“表面上看,魏国是因为子龙将领的攻势不得不放弃麦城战线,但实际上,司马懿只怕是将拳头收了回去,再伺机打出,目的为了取得最大的战果。”

“他想从益州打出去,必然要先占据荆州,才能之后进取交州江东,这也是存续魏国最好的办法了。”

听了鲁肃的话,袁熙的思路也瞬间清晰了起来,不由赞道:“还是子敬看得明白。”

“司马懿这些年越发难缠,有他在魏国坐镇,始终是个心腹大患啊。”

他不由想起,后世司马懿子嗣用同样的手段逼迫曹魏禅让,建立了晋国,但这个时代晋国的名号已经被自己占了,司马懿即使想要造反立国,也还能改个别的国号了吧?

他出声道:“子敬觉得,魏国能离间汉南君臣吗?”

鲁肃出声道:“汉南其实问题很大,其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看不到出路。”

“本来他们目标是要承汉,结果前汉天子来了晋国。”

“而汉南立国时,依靠的是刘关张三家的紧密联系,而张氏女郎如今却成了晋国的太子妃,这对其官员的震动是非常大的。”

“一直跟随刘备的老资历部属且不说,出身荆益的新官员,只怕心里也有了些别的想法了。”

“毕竟晋国这艘大船正劈波斩浪,而汉南那艘小船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沉没。”

“陛下让太子迎娶张氏女郎,真是一着妙棋,这个离间计,可是相当高明,让汉南那边可是吃了个大大的哑巴亏啊。”

袁熙苦笑起来,关于这件事情,可以说鲁肃猜对了,但也猜错了。

当时杨修提出的离间汉南国的切入点,正是张家的夏侯氏。

不过当时杨修提出的,是利用夏侯渊的关系,让张家和夏侯氏同其他两家产生猜忌,从而破坏刘禅的选妃,进而影响汉南的一系列决策。

当时袁熙思虑过后,却是暂时没有采取这个方案,因为他觉得这种做法,对于夏侯氏来有些说不过去,堂堂晋国用这样的手段对付一个寡妇,实在有些丢人了。

杨修看到袁熙态度,也没有再坚持,毕竟他心里也没有必然成功的把握,他提出意见,也只不过考虑到多种可能性进行的尝试而已,并不会影响天下大势。

但袁熙和杨修却是没有想到,夏侯氏因为对选妃不满,心血来潮把张氏女郎送到北地暂避,阴差阳错让张氏结识了袁叡,反而成就了一段姻缘。

而这段联姻虽然拉近了晋国和汉南关系,也同时让汉南内部开始产生分歧,变相达到了杨修的初衷,可以说是歪打正着了。

如今这段曲折,袁熙也不好向鲁肃过多解释,只得道:“那子敬认为,如何应对魏国的做法?”

鲁肃出声道:“其实在肃看来,晋国如今大势已成,只要按部就班推进就行,司马懿再厉害,也不过只有一人,他还能变出千军万马来?”

“陛下为什么会如此担心呢?”

袁熙叹道:“就像子敬说的,一个人再厉害,也是难以力挽狂澜。”

“但相对的,他虽然不能成事,但破坏力却是不容小觑,如果他铁了心玉石俱焚,拿着益州陪葬,甚至是逃往天竺,便有可能征发益州甚至南蛮青壮,亦或挑动两者相攻,让益州陷入大乱。”

“彼时我即使派兵拿下成都,面对的也是阵亡数十万青壮,被破坏成白地的益州,之后平息骚乱,重建当地所需要的成本,是无法估计的。”

“所以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防止司马懿狗急跳墙,将他的这个想法在实施之前扼杀在襁褓之中,自是最好。”

鲁肃心道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如今司马懿掌控魏国军政大权,他想做什么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晋国再强大,也要打进成都才行,何况我只是个谋士,又不是神仙,哪有什么神机妙策?

袁熙看到鲁肃面有难色,知道自己提的要求有些过分,便笑道:“是我想的提多了,不过子敬已经给我提醒足够多,我已经想好怎么给孔明伯言写信,提醒他们应对魏国可能采取的行动了。”

“子敬便先回去休息,公与一直身体不好,我希望将来子敬能担起他的角色来。”

鲁肃听了,赶紧拜谢离开,袁熙却是当天就写了两封信,分别给诸葛亮和陆逊发去。

彼时给陆逊的信件送到江淮的时候,陆逊却是不在麦城前线,而是带着自己的夫人刘氏,一起到了汉南国的长沙郡。

陆逊的本意,是通过自己夫人刘氏去刘备墓前祭拜的机会,和刘禅见面拉近关系,毕竟两边有亲,将来若是能不动刀兵就能让汉南归附晋国,那自然是大功一件。

不过对于这种想法,他的参军蒋钦心内觉得颇不现实,他向陆逊建言,说两国现在虽为盟友,陆逊身为晋国都督,却去见汉南国主,陛下那边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多想。

陆逊出声道:“公奕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主公是猜疑很重的孙侯,我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但陛下自我幼时,便力排众议,任用还不到年满十五的我,到现在十几年里,都是对我信任有加,陛下用人不疑,我也坦荡处之”

“何况我之前也发书保知陛下,只是情势紧迫,等不到陛下回书,才提前赶来长沙,以防事态恶化。”

蒋钦不解道:“如今正是冬日,魏军罢兵,何来恶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9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