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立场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袁熙也曾经尝试刺杀过柯比能,他先后派过检事府几波人过去了,人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反馈过来的信息,则清一色是找不到机会。

这固然是因为检事府探子几乎都是汉人,本来就在关外受到的监视和注意更多,更重要的原因是柯比能此人极为谨慎小心。

袁熙猜测,后世曹魏之所以能刺杀柯比能成功,除去当时曹魏和柯比能关系不错,且柯比能已经年老精力不济之外,有很大一部分运气因素,毕竟历史上刺杀无数,能成功的寥寥无几。

而现在的柯比能正当壮年,无论是头脑还是体力都处于巅峰,这种情况下让其上当很难,而袁熙也不可能等到其年老再动手,所以只能寻找适合当前的办法。

至于和鲜卑大军决战,则是没有其他选择的最后做法,至于晋国要死多少人,就很难测算了。

于是袁熙目前只能寄希望于贾诩孙权能不能给自己些惊喜,但目前看来,是不太靠谱的。

不过好在对于鲜卑部落的袭击,已经造成了中鲜卑极大的恐慌,关外胡人已经数百年没有经验到卫霍带来的直接抄家的恐惧了,如今晋军远超其认知的破坏力,让鲜卑南部地区完全变成了灾区,就像之前其入关后对汉人聚居地做的那样。

这些事情传回蓟城后,绝大部分人还是拍手称快的,这些都是饱受鲜卑荼毒的幽州本地人士,自然是大大出了一口恶气。

但也有少部分人颇有微词,觉得晋国应该行王道之路,如今以蛮夷之举对付蛮夷,是自降身份,对天子声名有损。

如今这些人联合上表,请求袁熙停止对鲜卑的掠夺和杀戮,应该以怀柔政策为主,方显天朝上国气度。

袁熙看着几份奏表,感觉索然无味,随手丢在一边,有一卷正好丢在誊写摘要的步练师脚边。

她捡起来一看,便知道这里的腐朽之言引起了袁熙不快,便笑道:“这卷怎么写?”

“邴原管宁诸人劝陛下行王道之策,怀柔万方,行仁义之举于鲜卑各族,以招贤服远,天下咸为之归?”

“帝观之恚怒,掷简于地?”

袁熙被逗笑了,说道:“前一句很好,后一句就不要了。”

“邴原管宁腐儒,虽然心地不坏,但是其秉持的道理,更偏向于古儒中的今儒。”

步练师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疑惑道:“这种说法,妾首次听闻,这是怎么界定的?”

袁熙出声道:“你知道袁氏是研究孟氏易的吧?”

步练师点了点头,“妾听叔父讲过,天下的各大家族都掌握了一两本经学的解释权,如果没有的话,就算不上豪门士族了。”

袁熙道:“这就是了,士族就是靠这个招揽门生门徒的,然后举荐他们做官,培养自己家族的关系网,上到控制朝堂的袁氏杨氏,下到控制村县的地方豪强,皆是如此。”

步练师出声道:“妾至今想不通是如何做到的,按道理不过是只是一本经学而已啊。”

袁熙出声道:“这便是话语权的重要性了。”

“要追溯的话,上古儒学经历了很多动荡,最明显的分界点,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喜法家而恶儒家,所以对儒家大力打压,虽然他坑杀的儒生并不多,但对于儒家的压制是很明显的,很多儒学典籍或被毁,或被藏了起来,那个时期,儒家可以算是断代了的。”

“而高祖立朝之后,为了扫清六国贵族的影响力,便一直在寻找能宣称汉朝正当性的典籍和论据,于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皇权开始利用儒术这套东西,来证明汉朝的天命所归,以加强皇权的统治。”

“但这套儒术夹杂了太多为刘姓宗室背书的私货,其实已经和上古儒家完全是两种学说了。”

“比如君君臣臣,仁义礼智信,以孝治国,孔子是黑帝之子,皇帝是上天之子,天人感应,人的代表就是皇帝,诸如此类,都是这个时期造出来的。”

步练师惊讶道:“妾知道举孝廉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原来源出于此。”

袁熙笑道:“确实,这些言论,不过是既得利益者把持话语权的工具罢了。”

“就像汉武帝提的这套学说,强化了皇权,弱化了士族话语权,于是民间开始发掘出上古的儒学典籍。”

“结果这一发掘,便出了问题,里面儒学古籍和汉武儒术,完全对不上号,里面说孔子是普通人,皇帝也是不是天子,孟子还说过君为轻,更没有皇权神授。”

“自此两边论战就没停过,那时候起,汉武儒术被称为今文经学,后来发掘的上古儒学古籍一派,被称为古文经学。”

“本来这古文经学,是士族用来对抗皇权,形成制衡的工具,但中间却出了一个叛徒。”

步练师道:“谁?”

袁熙说道:“王莽。”

“王莽篡汉之前,一直是古文经学的拥趸,所以他也得到了多数士族的反对,于是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他很容易便篡汉成功。”

“然而他登基后,却是做了些自绝于士族的事情。”

步练师忍不住一脸期待道:“什么事情?”

袁熙却是对窗外笑道:“外面听了好久了,不进来吗?”

闻言在外面站了好一会的蔡昭姬端着茶盘走了进来,她笑道:“妾刚收到南面寄来的新茶,想着过来给陛下尝尝,又不忍打扰了两位兴致,故站了些时候。”

步练师忙起身接过茶盘,给袁熙和蔡昭姬倒上,方才再给自己。

袁熙观看茶叶通体碧绿,入口生香,便出声道:“这茶叶,似乎是江东的?”

蔡昭姬点头道:“是会稽郡的蔡夫人寄来的,妾和她有些远亲,妾倒是奇怪,她不直接寄给大王,却绕了这么个圈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看到步练师射来的玩味目光,袁熙知道两人之间的奸情还是个秘密,内宅之中,也只有步练师知道,不由咳嗽了一声,岔开话头道:“那边气候虽然潮湿,但确实是适合茶叶种植,将来无论是士族买卖,亦或是远洋贸易,都是上好的商品。”

蔡昭姬道:“确实,之前这些年,糜夫人的商队也带回来几种茶叶,妾觉得口味比之前好了不少,据说这次的茶叶,也是农官栽培的。”

袁熙点头道:“选种育种,是改善农业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时间长了些,最快也要几年,几十上百年的也有。”

“其利润自然不如随时交易的商业来的高,却是造福后代的举动,即使是亏钱投入,也是值得的。”

三人说了会话,步练师却想着刚才的话头,看到她一脸期待的样子,袁熙笑道:“我品品茶,后面的历史,昭姬修史比我清楚,让她来讲吧。”

蔡昭姬放下茶碗,笑道:“那妾便补充几句。”

“王莽篡汉之后,在古文经学之中找到了周制关于井田制的做法,便着手推行土地收归皇朝,陛下称之为土地国有化。”

步练师微笑道:“这比喻倒是恰当。”

蔡昭姬叹道:“但此举却是动了士族根本,要他们的地,等于要他们命,于是他们群起造反,转而支持光武帝,最后王莽落败,古文经学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这一来,光武自然是支持今文经学的,于是又拿回了汉武帝那一套,而士族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又倒向了今文经学。”

袁熙冷笑道:“所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什么原则的,只不过哪边给的好处大,便倒向哪边而已。”

步练师这才多少明白了为什么袁熙不愿意搭理那些儒生大家了,不禁心中苦笑,心道陛下也是出身于士族,怕算是个异类了。

蔡昭姬继续道:“但古文经学已经在民间流传甚广,根本无法扑灭,远的不说,太平要术之中,其实就有古文经学的反皇权的言论。”

“光武之后的皇帝,为了防止第二个王莽出现,便想出了个折中之策,便提出了今古融合之策,以求在皇权和士族之间取得平衡。”

“这是皇权向士族合作妥协之策,自然得到了士族的支持,于是士族开始划分地盘,将经学的解释权瓜分,并和皇权打成了共生。”

“这件事情,最终在某位大儒手中形成了一套统一体系,算是大功告成。”

步练师道:“谁?”

蔡昭姬道:“扶风马氏,大儒马融。”

步练师啊了一声,“就是那个出了汉明帝皇后的马氏?”

蔡昭姬道:“正是。”

“其实我说这件事情,也是想劝谏陛下,对于扶风马氏,乃至马超一族,还是要谨慎啊。”

汉明帝是刘秀儿子,他的皇后,便是扶风马氏出身的伏波将军的马援的女儿。

这也是为什么马腾马超即使在凉州作乱,朝中还是有不少人支持同情的原因,说到底是祖上积德。

袁熙听了,沉声道:“我明白,所以我没有把马超逼上绝路。”

“毕竟马融和我袁氏,还有着一层关系。”

步练师今天算是知道了不少秘辛,她忍不住道:“什么关系?”

蔡昭姬叹道:“马融的弟子卢植,是袁氏的谋士军师,虽然时间尚短,但名义上也是袁氏诸子,包括陛下的座师。”

“有这层关系在,陛下若是对马氏赶尽杀绝,也会被天下人非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