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论战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众人定睛看时,见到发话的人却是杨修。

有些人暗自发笑,心道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这是憋不住,又跳出来表现了?

而且在场这么多老人没说话,轮得到你一个小小主簿表现?

上次妄自揣测曹操心思,还没给你教训吗?

当即有人出声道:“如今邺城乃是中原第一紧要处,即使将所有兵力投入冀州,都不嫌多,这时候还分兵,岂不是让晋军各个击破?”

面对质疑,杨修正色道:“非也,兵法云,一奇一正之谓道,奇正不测之谓神,堂堂正正对战固然是王道,但兵无常势,善用惑敌之策,也有助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想问诸位,相较于明公,凶虎的长处在于何处?”

众人多有不屑,心道就会卖关子,用得着你来考较我们?

谁不知道你心思,万一我们说错,你便会在明公面前讽刺打压我们吧?

有这种想法的,多是颍川系士人,盖因世子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双方都在明争暗斗,互相拆台,杨修作为明牌支持曹植的主力,如今抛出一个意义不明的问题,自然会让对立支持曹丕的官员们心生警惕。

而且这个问题绝对是有坑的,凶虎高于曹操的地方,真若说了出来,难道不会惹曹操不高兴吗?

所以杨修这话问出来后,将堂上的人说也不是,不说也尴尬,场面马上僵住了。

当即有人冷哼道:“明公乃是天下雄才,小小凶虎,岂能比之?”

“杨主簿妄自菲薄,非议主公,该当何罪?”

众人定睛一看,见发话的乃是杜袭。

杜袭是颍川是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也是颍川派的得力干将。

平心而论,杨修平时为什么敢那么跳,是因为杨家和袁氏一样同为四世三公,甚至三公比袁氏还多一個,在汉末这种极为看重家世背景的时代,杨修作为曹植派的喉舌出来说话,别人要其对抗,多少是有些底气不足的。

颍川派作为应对,弄出来的急先锋,却是家世一般的杜袭。

杜家自然不如杨家背景深厚,但杜家有一点很出名,就是杜袭的曾祖和祖父,都以脾气刚正不阿出名。

这说白了就是脾气臭,喜欢顶撞人,尤其是杜袭祖父杜根,是个狠人。

他曾公开反对邓太后摄政被下令当庭仗杀,尸体弃于东门,但杜根没被当场打死,苏醒过来只得装死,邓太后派人来检查时,杜根一动不动躺了三天,身上创伤化脓,眼眶生了蛆,太后以为他死透了,不再管他,杜根才得以逃脱。

之后邓氏倒台,汉安帝昭告天下为杜根平反,才发现杜根没四,自此杜根名声大噪,成为不畏强权的士族楷模。

有了这样的家族名声,加上杜袭本身也有才能,所以理所当然被捧为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之后杜袭投靠曹操,便成了颍川派中极为活跃的角色。

如今他站出来公然对抗杨修,也是依靠家学渊源,凸显自己刚直的一面,他这话一出,颍川派中有些人心里暗暗叫好,心道有场好戏看了。

但包括钟繇荀攸在内,却是微微皱眉,在他们看来,杜袭不看场合,做的有些过了。

现在是曹操征求众人想法,抵御最大最危险的外敌凶虎的时候,而杜袭的用意一眼可明,便是为了争夺世子造势,这是内部私事,大敌当前不一致对外,这合适吗?

看杨修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早就料算到了这种事情,对方挖了坑,你杜袭就往里跳,脑子呢?

属下心里想什么,最为明白的就是魏王,你们颍川派这些个小丑行径,他看在眼里,会对颍川派怎么想?

荀攸当即对身边另外一人使了个颜色,那人会意,出列道:“杨主簿这个问题提的极好。”

“这是此战之关键,杨主簿一言切中要害,不亏有谋主之才。”

这就是连讽刺带捧杀了,众人看时,见说话的是同为颍川四大名士的赵俨。

赵俨自幼熟读经史,观察敏锐,性格练达,他如今开口称赞曹植派,场上的颍川派都是若有所思,一时间安静下来。

赵俨却是一副胸怀坦荡的样子,侃侃而谈起来。

“在俨看来,凶虎所长者,一是其兵士多为北地出身,性格残忍,战阵凶悍,不易对付。”

“二是幽并富产盐铁,兵甲器械充足。”

“三是其商路众多,财货粮食储备富余,可以长期顽抗。”

“此三者虽有些麻烦,但皆是歪门邪道,掩盖不了其反贼的身份,如今大王匡扶汉室,奉诏讨逆,凶虎虽狠,但迟早会败于大义名分之下。”

众人听了,纷纷出言赞同,杨修见了,心中叹息一声,心道颍川派果然是能人辈出,自己有意歪的坑,对方轻轻跳过,完全没有上当。

而且颍川四大名士中,杜袭赵俨还算是其中比较一般的,另外两个是辛毗陈群,那才是大麻烦,而且除了四大名士,颍川派人才济济,几乎都站到了曹丕那一边。

而相比之下,自己这边的曹植派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杨修出声道:“赵司空掾说的没错,凶虎最麻烦的地方,在于其储备极多的粮食辎重。”

“补给乃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情,若不限制凶虎的这个长处,我们在冀州的大军,很有可能会先于凶虎断粮,那时候就麻烦了。”

众人神色凝重,杨修说到了点子上,两军正面对战,在双方都不犯大错误的前提下,坚持更久的一方,自然更有可能取得胜利。

而在这点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营这边自然是不如袁熙的,曹操这几年在关中兖州涸泽而渔,为了攻取一地,时常征发大军,虽然最后都取得了胜利,但花费的财货粮食,是个极为可怕的数字。

反而袁熙那边,似乎很注重曹营士人不屑为之的商业,而且这几年打仗动用的兵力远比曹操要少,储备底蕴自然要比曹营深得多。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付袁熙这种对手,是不能打消耗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所有的优势兵力,在短时间内一决胜负。

曹操也是这么做的,如今曹营投入的兵力,算上还没赶到战场,亦或刚被征发兵役的,将会超过了二十万之数!

这么多兵力,当然是要速战速决的,但曹营这边怎么也没有想到,从来不暴兵的袁熙,这次确实上来就拿出了和曹营相若的兵力对抗。

这无疑是早就做好了打长期战的准备,压力便来到了曹操一方,因为维持如此多的兵力,曹操是耗不起的。

所以曹营现在倒挺乐意和袁熙对攻填人头进去,双方兵力对耗,曹营也能减少些许压力,但这治标不治本,因为袁熙军也在死兵,他本来储备就比曹操多,怎么算也比曹营坚持的久。

而杨修就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直接当堂指了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至今没有说话的原因,因为这确实说中了他的心病。

颍川派此时也反应过来,杨修明面上还真就在就事论事,差点把众人绕到坑里去!

于是众人当即纷纷出言附和,同时很多人心里微微做酸,这倒让杨修一派抢到了先机!

杨修趁势道:“所以要取得胜机,就必须要要凶虎的补给线切断,下官以为,其最紧要处,当属青州!”

“青州尤其是黄县码头,依靠起水运线路,转运来自青徐江淮的粮食军器,占了凶虎后勤过半比例,有这条线在,击败凶虎的难度何止增加一倍!”

“而若是占领青州,甚至不用占领,只要破坏青州境内的黄淮水运路线,就能大大压制凶虎的粮食后勤补给,逼其只能从幽州调集粮食。”

“如此一来,其只要开始断粮,必然会陷入惊慌失措的境地!”

“在修看来,凶虎从未打过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不知道这么多人缺粮的可怕,所以对此并没有警惕,也没有重点防守青州,也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

杨修这个主意确实找准了当前战事极为关键的切入点,不仅曹植这一派的官员齐声附和,连荀攸钟繇也是出言赞同。

曹操微微颔首,他深深定了杨修一看,看得杨修心中一跳,不自己移开视线,低下头去。

曹操出声道:“德祖没让我失望,你们其他人,要好好思量思量,这时候该做什么了。”

颍川派众人心头皆是一跳,都知道曹操这话意有所指,而其中最为明白的钟繇等人,知道曹操确实实在借机敲打。

因为颍川派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其中有些人行事开始嚣张起来,私下还引起了一些曹氏族人的不满。

前些日子因为鸡肋之事,很多人认为喜欢猜忌的曹操要严惩杨修,但之后是轻轻放下,当时荀攸还有所不解,私下去问钟繇。

钟繇答道:“眼下我们拥立二公子,看似是比杨修哪一派势力大的多,但也更容易受到主公猜忌。”

“主公为了平衡,必然还要留着杨修,相反我们则是要谨慎行事,不要做的太过明显,不然会招致杀身之祸啊。”

荀攸收回思绪,心道势大势弱,都是主公一言而决,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3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