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前四百五十四章 控局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杜夫人正在收拾笔墨,闻言手停了一下,说道:“陛下又说笑了,要真如陛下所说,只怕现在天下根本不会变成这样吧?”

袁熙被逗笑了,“诸位夫人之中,你是最早认识我的那几个,自然见过我当年起家的样子。”

“目前这种形势,不是我说一个人就能一力促成的,不过多少是一直在向着这方向努力就是了。”

杜夫人轻声道:“天下很多人都认为陛下无所不能,但其实陛下胜过其他人的,是这么多年都亲力亲为,自律自省,妾一直看着,自然是知道陛下有多么努力,并不是单纯靠什么运气亦或运气才走到这一步的。”

袁熙听了,思绪似乎回到了很多年之前,“咱们能最早相见的时候,我记得是在濮阳城吧?”

“那个时候温侯差遣你过来试探我虚实,却被吕夫人误会是我向温侯讨要你,结果冲过来找我算账,当时她拳头重得很,要是打实了,我怕是没有日后了。”

杜夫人也是被勾起了回忆,忍不住扑哧一笑,“吕夫人当时年轻气盛,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冲劲,如今已经沉稳多了。”

袁熙叹道:“是啊,十几年过去,她变化很大,那个性子跳脱,意气风发的少女,似乎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这几次我回来,她和我说话见面和其他夫人一样,似乎和我生分了不少,怕是在怪我和她相见日少吧。”

杜夫人犹豫了一下,才出声道:“陛下怕是误会了,吕夫人绝对不是这么想的。”

“她曾经和妾提过,说前些年她一直陪着陛下南征北战,两人相处的时间远胜皇后,她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吕夫人觉得,陛下身边不断有新人旧人轮换,且又难得回来,她已经占用了太多陛下的时间,也该留些机会给别人了。”

“所以之后她才专心教子,和陛下少了相见的机会,只是因为给其他人和陛下相处的机会。”

袁熙听了怔住,过了一会才道:“既然如此,她为何不当面向我说?”

杜夫人轻声道:“陛下,你已经走得太高了,我们有时候离陛下越来越远,深知现在的陛下,是天下人的天子,又哪里敢缠着陛下呢?”

袁熙听了,心中越发不是滋味,他把杜夫人拉到怀里,“朕年少荒唐,只是遇到一个,便爱一个,之后却没有好好照料你们,把你们留在这里,一去就是几年,我虽然没有愧对天下人,却是对不住你们啊。”

杜夫人依偎在袁熙怀里,低声道:“妾等能和陛下相遇,是妾的福分。”

“当初若不是陛下援手,妾如今会有什么遭遇,实在是不敢想象。”

杜夫人自当初被抛弃,又差点被人强娶,好不容易在麴义帮助下逃到幽州,并州那边的家人早已经在战乱中全部离散,无法归乡,若没有袁熙庇护,只怕也不知道颠沛流离到何处了。

袁熙想起麴义,黯然道:“朕最早的大将便是德州,但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过几天你叫上玲绮,咱们一起去城外拜祭他吧。”

杜夫人应了,想起麴义墓旁,就是吕布夫妇的坟茔,心道自己这一生,除了陛下之外,就是和吕氏一家牵涉最深,也许这就是命运奇妙之处吧。

日子一天过去,幽州的原野被春风拂绿,又借着夏日的阳光染上了五颜六色的斑驳,在秋风中呈现出一片金黄,家家户户都涌了出来,迎接又是一年的好收成。

他们秋天收获的不仅有粮食,还有已经种植逐渐铺开规模的棉花。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杂交育种,幽州终于是筛选出了几种兼顾产量质量的棉种,开始在其他地区试验耕种。

棉花种植适宜的地区,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的气候,这样长出的棉花纤维长而结实,质量更佳,所以最适合的地区,是黄河流域以北,尤其是以并州凉州最佳。

棉花作为后世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经济作物,相比丝麻有着巨大的产量优势,而且从轧种到纺线支部的一系列环节中,都可以对相关的工具器械进行改良,而每一次改良,都能大大促进棉纺业的飞跃。

纺织出的棉布配合棉花,让百姓的御寒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配合煤炭等燃料的开采,让幽州从饱受严寒折磨的边地,变为了能够安然过冬的耕种大州。

如今单单幽州从事棉花种植的民户已经达到了十万户以上,以前北方种麻,南方养蚕,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如今都大量改种棉花去了。

而从事棉纺工业的工匠,也有上万人,其中上千人在袁熙的支持下,还在不断改良纺线织布机械,为的就是有一天能配合蒸汽机,形成大规模成型的纺织工业。

这个构想,可能在几十年甚至百年内,都不会有大的突破,但一旦成功,便是对整个世界的降维打击,到时候华夏对外贸易的倚仗,不仅有铁器瓷器这些大杀器,更有棉布这种超前世界数百上千年的产品,到时候远洋贸易一旦打好路线,便是一路横推。

袁熙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后世所传的发明家马钧的下落,他曾经派人去凉州并州的扶风马氏居住地寻找,但最后都是无功而返,最初时候袁熙还颇为遗憾,心道若是有马钧相助,晋国的技术革新,会达到什么地步?

但最近这几年,随着义学之中,扫盲成功后识字掌握数术的工匠增多,袁熙赫然发现,晋国的工艺制造发明,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随着一件件的器械以远超以往速度的被发明改良出来,袁熙这才醒悟过来,自己正在不知不觉,推动着民智开化,而这第一步,就体现在技术工艺的改进上。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科技,而是少科学而偏技术,如今前者依靠袁熙推广的数理化教学从小教学,短期内虽看不到效果,而后者却是有深厚的历史积累的,很多工匠依靠流传下来的技术,其实早有革新进步的能力,但是欠缺关键的敲门砖,便是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准。

如今袁熙的义学,却是在逐渐补足这个短板,随着工匠们逐渐开悟,他们本来就有实践经验,只欠东风,诸多发明开始呈现井喷的局面。

袁熙赫然发现,多一个少一个马钧,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成千上万的工匠,每天都在实践之中不断领悟进步,这形成的一股合力大势,已经不是一两个天才人物所能比的上的了。

之后民智不断开化,便不断有发明涌现,即使没有马钧,也有牛钧朱钧,时代的大潮,已经无人可以阻挡了。

袁熙越发感叹,若是没有战乱灾祸,以华夏百姓的聪明勤劳程度,怕是最适合种田搞发明的,而如今本来饱受边地祸乱的幽州,能走到如今的地步,是和袁熙的对外政策是分不开的。

幽州如今的长城有两道,一道是秦长城,做为物理上的防御,而另外一道,则是无形的长城,便是经过这些年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幽州在冀州青州等地支援下,始终保持着足够应付关外胡人的轮战兵员,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关外胡人,已经被晋国搞得四分五裂,自顾不暇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晋国推出的所谓的各族联合的北上拓荒团。

这个所谓的拓荒团,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看似松散,但实际上架构经过了严格设计的联盟,和后世的议会极为相似。

其中以晋国为主导,吸纳了包括乌桓高句丽乃至匈奴鲜卑在内的各族代表,其中每个势力都有投票权,遇到大事的时候,各族便投票表决,也需要服从表决结果。

随着加入的部族势力越来越多,这个所谓的联盟实力也越来越大,其背后有相当一部分资产都是晋国提供,包括里面大都是晋国的盟友,所以袁熙能在其中掌控局势,主导事态发展。

而这个联盟影响也在日渐增大,其甚至能开始影响草原部族族长的更替,甚至是萨满亦或宗教国师的任命。

尤其对于上一代逝世,没来得及找到继承人的萨满,联盟还推出了金瓶掣签的办法,因为过程公平,草原部族开始大规模采用这种方式。

这些做派,自然是袁熙在后面做推手,袁熙自己不会在晋国内部搞这一套,但放在晋国之外的地方,这套东西却异常有效。

这个看似松散的联盟,内部确却有着极为严谨的行为逻辑,其一方面不断在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从地域和文化上,彻底阻隔了东西鲜卑的交流融合,反而开始渐渐在文化将两者吸纳同化。

作为东西鲜卑的领头人,步度根和素利自然不可能能一点都看不出,但如今他们能出的牌已经不多了,鲜卑部族已经失去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其必然会被更为先进的华夏文化吸纳融合。

在幽州处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的同时,被特意控制在西南一隅的魏国和汉南国,却已经打得伤痕累累,国力不增反降,但却都无法抽身跳出。

如今两边的国主,得知晋国的现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忧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3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