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养狼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提出这个驱虎吞狼之计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小吏,同时他还提出晋国要采取响应行动,不应该坐山观虎斗,而应该果断派人出关,占据中鲜卑留下的地盘,以免被东西鲜卑占了便宜。

这个说法最初提出来的时,是不被晋国朝堂官员所重视,因为当时袁熙提出的方略,乃是坐山观虎斗,让鲜卑内部自相残杀,而晋国此时介入草原事务,不仅会靡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会让步度根和素利等人有所警惕。

平心而论,这种忧虑确实有一定道理,毕竟晋国意图太过明显,本来互相厮杀的鲜卑部族,有可能休战联合,共同阻据晋军的渗透。

但如今草原形势趋于明朗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得多,让其内斗,已经收不到多大的效果,于是这个小吏的上书,被辛评等人重新翻了出来,再度放到了袁熙的桌案上。

袁熙正拿着这份表奏,和其他几位官员的奏表进行比对,他苦苦思索着,不时说几句话,一旁的曹节便赶紧记录下来。

袁熙内眷之中,负责记录整理文书的,曾多是蔡昭姬和曹宪,如今两女除了养育儿女外,皆有自己的事情,于是曹节便慢慢接手了这份工作。

如今曹节虽然名义上不是袁熙内眷,但众人都知道她呆在府中这么多年,也不可能嫁给别人了,其和袁熙之间,只差着一层没捅破的窗户纸而已。

袁熙对着这份奏表足足想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将可以改进的几个要点梳理明白,他从曹节手里接过竹简,准备下午便召集鲁肃等人商议,对晋国对外方向的政略进行方向性的修改。

他见曹节活动着手腕,出声道:“这些年来,辛苦你了。”

曹节心中一紧,出声道:“陛下这些年不在蓟城的时候居多,妾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袁熙说道:“有些时候,我们这些微小的事情,便是决定黎民苍生命运的大事。”

“这么多年我一步步走来,要不是周围人的帮助,也走不到今天,这里面,你的姐姐和你,都助我良多。”

曹节低着头,默默地摇了摇头,就听袁熙道:“其实你的心意,我是明白的,只是前些年我实在是无法抽身,也没有给你个交代。”

“我准备明日上朝,便封你为夫人,正式纳娶过门,你可愿意?”

曹节手指微微颤抖,抬头平视袁熙一眼,随即又低了下去,“妾……很愿意。”

她忍不住又抬头望了望袁熙的脸,发现对方盯着自己,连忙又把目光移开,最后还是鼓足勇气道:“妾可以抱一下陛下吗?”

袁熙微笑道:“自然可以。”

曹节站起来走了两步,却是绕到了袁熙背后,从后面抱住了袁熙腰背,袁熙忍不住笑道:“你这抱法,倒是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啊。”

曹节低声道:“因为妾最熟悉的,就是陛下的背影啊。”

“妾比姐姐小着几岁,妾看的最多的,就是陛下和姐姐,和其他夫人并肩而立的背影。”

“妾一直不敢上前,只敢从背后看着陛下,久而久之,妾似乎熟悉了这种感觉,面对陛下的时候,反而不习惯了。”

“这些年来,妾最害怕的,是陛下让妾嫁出去,甚至于每每于梦中惊醒,所以妾根本不敢和陛下多说话,唯恐噩梦成真。”

“久而久之,妾已经不敢正面看着陛下,生怕陛下说出妾最害怕的话来,这时候最让妾安心的,就是陛下的背影了,因为陛下背对妾的时候,是不会说话的。”

袁熙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些年来曹节见到自己就跑,只敢从远处看着自己,袁熙自然不会认为对方讨厌自己,只认为是害羞,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原因在。

他沉声道:“你放心,只要朕在世一天,都不会说出让你难过的话。”

曹节听了,忍不住眼眶湿了起来,用力点了点头。

听到身后的微微抽泣声,袁熙不自觉想到,当初在徐州遇到的那位少女,当初也是这么从背后抱着自己无声哭泣,如今却已经长眠于地下,生离死别,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啊。

如今不过十几年,自己就已经送走了孔氏和吴夫人,这种感觉真的很不想再有,曹节应该是自己纳娶的最后一位女子了吧?

次日上朝,除了向群臣宣布自己纳曹节为妃的消息之外,袁熙还将昨日自己集合鲁肃张昭,将修改后的关外战略,让百官进行讨论。

一众官员听完后,不禁面面相觑,因为这个计划想法极为新颖,重点便是从关外设置军镇。

这里面固然花费不少,但其全新的形制,却是承自唐朝,即引起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衰败的那个藩镇制度。

也只有袁熙知道,这东西若是反噬,能形成多么大的危害,所以他才如此谨慎。

而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控制藩镇的破坏力导向,将其从向南转到向北。

若要做到这些,便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往北的收益,要大于向南。

这也是群臣讨论的焦点,他们认为在草原上制造出这样一个可能会成为中原大患的未知事物,万一将来失控了怎么办?

而且往南侵略关内,明显比往漠北收益大得多,关内有富庶的土地,有人口有粮食,苦寒的北地有什么?

对此张昭向众臣解释道:“诸位想法看上去没错,却是忽略了一个细微的关节。”

“确切来说,一个势力,不是哪边富就去打哪里,而是从哪边得到的好处多,就去打哪里。”

“如今幽州在陛下治理下越发富庶,看上去确实劫掠收益大,但诸位也不要忘了,也要抢得到才行。”

“如今幽州布武,先后打败无数强敌,连鲜卑百万大军都铩羽而归,新兴的势力要积累多少年,才能比得上中鲜卑强盛之时?”

“而北面虽然苦寒,但越往北,越是茹毛饮血的部落,攻打起来却是容易的多。”

“只要往北打的收益损失比例,大于攻打关内的比例,各个部族,自然会选择往北。”

此时有官员出列道:“话虽如此,但臣在北地多年,深知关外胡人想法,他们大多觉得北面环境太过恶劣,没有什么油水,远不如向南抢一把大的来得实在。”

辛评出声道:“没错,所以我们要双管其下。”

“一方面加强关内布防,提高防御能力,对关外想要图谋不轨的胡人部族,继续采取高压报复政策,让其觉得无利可图。”

“当初卫霍就是打的匈奴远走大漠,漠北一带剩下来的匈奴部落分裂成南北匈奴,自此再形不成大患。”

“如今对付鲜卑也是如此,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全控制关外千里的缓冲带,让鲜卑即使形成威胁,也很难长途奔袭劫掠。”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帮助关外胡人发展能够在苦寒之地生活的技术。”

“比如地穴挖掘,平价出售保暖衣物,北地食物的处理种植,甚至提供一些相关技术,让其能够适应更加北部的生活。”

有官员问道:“北到哪里算北?”

鲁肃道:“按陛下的估算,大概是三千里左右。”

众人哗然,这都到哪里了?

只有袁熙本人知道,这大概是北纬十五度的纵向距离,这个距离,也是蓟城距离后世莫斯科的纬度差。

晋国最终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关外胡人越过西伯利亚寒带,达到那个还处于蛮荒的地域,和当地同化,开创一条新路。

羊衜出声道:“所以这个藩镇,其实就是个陷阱,能够将关外的人分为三类。”

“不愿意抢掠的,便会带着技术北迁,建设新的家园。”

“心向晋国的,便会投入关内,留发易服,变为汉人。”

“而剩下的想要获取藩镇封王的,是那批最渴望权利,也是最为危险的人。”

“他们争斗也罢,生出异心也罢,都属正常,毕竟之前也有檀石槐柯比能,这种人是永远消灭不掉的。”

“将其集中起来,固然有危险,但只要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便反过来促进晋国的危机感。”

“只要我们经济科技,军事武略强于对方,又有何惧,反而可以以这种外患促进晋国居安思危,不断前进。”

“陛下将其称之为,养狼。”

“养的不是虎,养虎为患,但如果养的是狼,晋国便有能力将其打死。”

“而狼找不到食物,只会一茬换一茬,新狼以老狼为食,永远强大不起来。”

“陛下最终的计划,就是这千里草原上,打造成一个近似于无人区的地方。”

“陛下认为,晋国的华夏子民,只要种地就行,游牧民族迟早会被时代淘汰,如果淘汰不掉,晋国就帮着淘汰。”

“关外存在的,只有牛羊就够了,不需要马背上的民族。”

众人听完后,这才恍然,陛下原来是这么想的,还真是决绝啊。

有人问道:“东西鲜卑那边,认为大鲜卑山是他们的的祖地,迟早会得知陛下的计划,他们会不会有所激烈的反应?”

众人听了,忍不住都把目光投向袁熙,袁熙微笑道:“我会换个方式,告诉他们到底怎么守祖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55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