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底线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鲁肃张昭接令进宫,袁熙见面问道:“你们在江东的时候,有没有士族商人囤积居奇,当时你们是怎么应对的?”

两人听了,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鲁肃才道:“臣的家中,曾经就是经商的。”

袁熙哑然失笑,他差点忘了这一茬,鲁肃家中巨富,除了田产外,自然是行商最容易聚敛财富了。

他把并州商族提高粮价的的举动说了,说道:“他们高估了自己能力,这样下去,对于并州的民生影响很不好。”

“所以我想让你们去晋阳平抑物价。”

张昭问道:“是来硬的还是软的?”

袁熙道:“我们以理服人,当然是先礼后兵。”

鲁肃马上就领会过来,皱眉道:“这需要大量的物资和银钱。”

袁熙淡淡道:“恰好我手里都有。”

他让曹节将一本账簿递给鲁肃,“这些够不够?”

“不够我随后再征调一些。”

鲁肃看了,出声道:“够了,除非出现大的变数。”

袁熙问道:“何谓变数?”

鲁肃回道:“那些人要是赌上所有家产收购银钱,让市场无钱流通,同时想办法以物易物,将朝廷抛售的粮食全部收购,让市面缺粮甚至无粮可售,还是有可能击穿粮价的。”

袁熙听了,笑道:“确实是这样。”

“在这个不能发行纸币,金银铜仍然是同价货币的时代,若是缺货缺钱,市场确实有可能崩盘。”

“既然如此,那我便从各地调集一部分金银,看他们能吃下多少。”

张昭提醒道:“并州商族之富庶,我在江淮的时候都有所耳闻,只怕他们台面下的底蕴,会出人意料的深厚。”

“臣闻陛下曾攻打晋阳,但事后却对并州商族宽大处理,陛下之仁义,反而养虎为患了啊。”

袁熙说道:“当时的目标,主要是对付顽固的南匈奴部族,为了让城内里应外合,朕对并州商族提出了相当宽大的政策。”

“虽然雪夜突袭,功劳主要在于冒死攀城的将士,但毕竟并州商族也参与了攻打城门,所以朕遵守当初承诺,不仅没有抄掠城内,还补贴了损失。”

“当初朕想着这些人若有感恩之意,日后能对百姓好一些就算了,但如今看来,却是对牛弹琴,他们之后做的事情,有些早已经越界了。”

“既然他们想要赚钱,朕就让他们赚个够,就看他们有没有吃下去的胃口。”

“朕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他向曹节点了点头,曹节又拿出一本册子,上前交给张昭,同时道:“子敬宅心仁厚,做不得恶人,所以这事收尾,还需要子布做个恶人。”

张昭掀开册子看了几眼,随后面色一变,“这些事情都是他们做的?”

“他们的担子,比江东士族还大!”

鲁肃凑过来一看,便即叹道:“商人被利益蒙蔽了眼睛,这是取死之道啊。”

册子上记录的,是并州这些年提供军需品的账目,因为北地连年用兵,攻打凉州,抵御鲜卑,都征调了大量物资,自然绕不过掌控并州货源的各商族。

当时袁熙也是动用国库银钱,公平采购,但并州商族却并不老实,为了谋取更多利润,做了很多以次充好的事情。

过期的药材,劣质的棉麻,一挖就断的铜铁铲,都被算成了高等级的精品货物,掺杂到了军需品中。

一开始并州商族账目做的很是滴水不漏,且在抽检中动了手脚,甚至买通了一些官员,瞒过了军需官,让这些劣质货品流入到了战场上,间接导致了部分兵士的无谓死伤。

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并州商族却是不知道,早有检事府搜集证据一路追查到了并州商族头上,然后将证据禀报给了袁熙。

张昭看着时间,最早都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心道陛下真的能忍,这时候才让并州商族自己跳出来啊。

他抱着册子,低头道:“陛下准备如何处置?”

袁熙淡淡道:“该杀就杀,不要姑息纵容。”

“我记得当初孙侯被发配到河套平原时候,和不少商族往来不少吧?”

“虽然人已经死了,但是可以深挖一下,到底是谁撺掇孙侯叛逃的,没有人提供路线物资,他怎么会那么容易跑到关外去?”

张昭鲁肃心中吐槽,陛下还真是狠,连死去的孙权都要利用,这真是吃干抹净了。

两人出了皇宫,不禁相对苦笑,本以为来本地是安稳做官的,没想到是因为两人和当地利益牵涉不深,所以被派来查并州商族罪行!

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按照陛下的想法,一步步走下去了吧。

皇宫里面的袁熙则是让曹节拿过魏国的情报,翻看一阵说道:“晋国和魏国贸易,是用什么货币交换的?”

曹节想了想,说道:“魏国这两年货币几乎崩了,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物易物。”

袁熙出声道:“这很不方便吧?”

“而且魏国有什么值得交换的货物吗?”

曹节想了想,说道:“先前北地的账目,都是姐姐做的,妾虽然知道一些,但唯恐有所疏漏,要不妾叫姐姐过来?”

袁熙点头,曹节便出去叫了曹宪过来,她对此非常熟悉,开口道:“曹魏先前占据的,是益州,司隶,以及荆州和凉州的一部分。”

“凉州出产良马,益州出产的是锦缎,荆州则是出产铜器和粮食。”

“尤其荆州的粮食,属于贸易的大头,这些粮食虽然不好保存,但毕竟是救命之物,所以用来交换货物的时候,还是很受欢迎的。”

袁熙奇道:“粮食是大头?”

“这是打仗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他们就这么大肆售卖?”

曹宪答道:“但荆州除了这些,也没有什么太多好卖的了。”

“以前铜器交易,是因为有的地方缺铜,所以需要购买铜器熔铸铜币,尤其是汉南国那边。”

“但这些年陛下用金银货币代替铜币,晋国的铜便多了起来,其自然是流向了汉南,汉南那边地方小,所能吸纳的铜有限,很快便饱和了。”

“而且晋国这边因为一直在从倭奴群岛进口矿石,以后流出的铜只会越来越多,所以连带荆州的铜器也卖不出去了。”

袁熙奇道:“这里面的联系虽然并不曲折,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想通的,这是谁教的?”

曹宪掩口笑道,“一部分是妾自学领悟的,也有时候会请教前些年在蓟城义学授业的黄夫人。”

“黄夫人应该受过诸葛丞相指点,对于经济之道很是了解,妾还没有见过比她更博学的女子。”

袁熙点了点头,继续道:“所以荆州就只能卖粮食了?”

曹宪道:“没错,晋国向魏国兜售的,多是士族喜爱的奢侈工艺品,这都是紧俏商品,除了粮食之外和一些矿石外,魏国一时间也拿不出晋国想要的东西了。”

袁熙心道这不魏国不妥妥成了晋国原料产地了吗,就听曹宪道:“荆州作为曹魏粮仓,粮食除了军用,听说税赋因此更加重了,虽然田地赋税只有十分之二,但是劳役和苛捐杂税一加,收成的十之八九都要上缴,百姓苦不堪言,所以逃荒的人很多。”

“逃荒的人多了,曹魏人口减少,土地反而空了下来,所以尚能支撑,倒是临近的晋国江淮地区因为需要安置灾民,反过来受到一些影响。”

袁熙道:“这是自然,不过长久看来,人口多就是劳动力多,并不是坏事,不然天下人都死光了,天下就能变得更好了吗?”

曹宪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因为曹魏采用了九品公正制,士族豪强纳税很少,所以荆州三郡抵抗还是颇为死硬,怕是要和魏国一路走到黑了。”

袁熙不以为然道:“这样更好,我可没有功夫去拉拢他们,家族成为豪强并不是什么好事,树目越少越好。”

曹宪笑道:“那东安的蔡夫人呢?”

袁熙狼狈不堪,“你消息怎么这么灵通?”

看到袁熙恼羞成怒,曹宪笑嘻嘻把话题岔开,“不过江淮地区的五石散并未完全禁绝,有嗜好此道的士族因为断了来源,甚至开出了几十倍的价格,一时间一瓶五石散,甚至能炒到几十两银子的高价。”

“所以甚至有魏国反过来秘密走私五石散到晋国境内,再转手给士族赚取大量银钱的。”

袁熙冷笑,这些士族嗑药作死,他更是乐见其成,要是士族都这么上瘾短寿,反而是好事了,只怕不出几代家族就要衰亡,正中袁熙下怀。

但让袁熙不爽的是,士族在晋国境内花钱也就罢了,反正都是内部循环,国家百姓最后都会得益,但从魏国那边从财货购买,就成了资敌了,魏国会用这些财货对付晋国,这个口子还是要刹住的。

袁熙脑中冒出一个恶意的念头,反正都是卖,不如自己卖给士族算了?

突然他身体一震,这不就是后世的鸦片战争吗,魏国就像英国,卖给清朝鸦片,然后清政府自己种鸦片对抗,结果尝到甜头后大肆种植鸦片,导致国家产业荒废,就此一蹶不振。

袁熙心道还是前车之鉴的教训,毒品一道,千万不能沾,沾了就是万劫不复,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为今之道,也只能严厉打击走私,才是稳妥之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7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