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选择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刘协站起身来,他走到窗边,望向天空,黑夜之中天空黑漆漆的,但席卷涌动的云彩,却是铺天盖地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让刘协心中越发块垒郁积,哽咽难言。

他不甘心地闭上眼睛,“族兄,大汉真的没救了吗?”

“朕不甘心啊。”

刘和出声道:“刘氏子弟,谁会甘心呢?”

“此非陛下之责,这等祸患,在很多年前就埋下了。”

“陛下只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好,是力挽狂澜,还是玉石俱焚,我都会追随陛下。”

刘协睁开眼睛,“不,若需罪人,朕一人就够了。”

“汉室若亡,曹魏首恶,朕不会让他们轻易如愿。”

“如今天下相争,这天子之位,已经不是什么荣耀,而是诅咒,若是能力不足者妄取,反受其害。”

“我曾经考虑过,暗发密诏,将天子之位传于刘皇叔。”

刘和听到后有些惊讶,出声道:“陛下这个主意,倒很是别出心裁。”

“如今汉南王正在和吴国相攻,还来解救许都,可以说是匡扶汉室第一人了。”

“但问题是汉南王势力不够强,尚且无法独自攻灭吴国,且处于魏吴领地之间,若是其得到天子之位,怕是会被两国联合剿灭。”

刘协转过身来,“晋王为汉南王盟友,岂会见死不救?”

刘和沉声道:“恕臣直言,晋王这人很不简单。”

“和曾经和晋王共事数年,此人志向远大,绝对是对天子之位有觊觎之心的,而且也绝对不会站在汉室这边。”

“和对于晋王此人,观感一直颇为复杂,其人确实有能力终结乱世,但他也绝对不会那种将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交还给陛下的人。”

“晋王恩怨分明,利益大局也分的很清楚,他有一套自己的施政体系和想法,看似待人谦逊,其实内里极为自信,这样的人物,绝对不会容忍天子之位旁落。”

“若他看天子位落在汉南王手里,只需对魏吴攻打汉南坐视不理,等待汉南王败亡,便可以名正言顺发兵魏吴,将其攻灭后,轻轻巧巧夺取天子之位。”

“说到底,天下实力为尊,现在晋国实力最强,所以自然有最多的选择。”

“天子之位,怀璧其罪,陛下此举,极有可能会害了汉南王,当三思后行。”

刘协听了,苦笑道:“确实也曾有人向我暗示过这种可能。”

“真是,无奈啊。”

“刘氏千万子弟。却无法挽社稷于崩颓,天命已失,代汉者当涂高的日子,看来是到了。”

“既然如此,朕会让它走得轰轰烈烈,方对得起列祖列宗。”

刘和连忙俯身劝道:“陛下万勿冲动,臣等必誓死护得陛下周全。”

刘协长叹一声,将刘和扶起,说道:“族兄,朕对不起你们啊。”

“朕心里有数,你且放心回去。”

刘和拜别刘协,回到自己府中时候,还是忧心忡忡,眉头紧锁,袁氏却是迎了上来,低声道:“君嫂来了。”

她略略结识几句,刘和便入了厅堂,对吴氏拜道:“君嫂前来,可有吩咐。”

吴氏起身还礼道:“见过侍中,妾深夜叨扰,实在惭愧。”

“但眼下妾碰到了些难处,实在是无法自处,这才厚颜前来。”

她将刘璋写给自己的信说了,刘和听完后,便也猜出了刘璋用意,不禁面色转冷,“出卖兄嫂,求荣保命,实在是下流无耻。”

“当初我以为他在益州施行仁政,乃是汉室希望,没想到挡不住曹军投降不说,如今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做如此行径!”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刘焉当初向先帝谗言,设立州牧,将天下搞得分崩离析,实在是汉室倾覆的始作俑者!”

“他自己割据益州独霸一方不说,还私自做天子车盖,攻打长安,与谋反无异,刘氏宗族,怎么出了这么个东西!”

他一时激愤,骂的痛快淋漓,却发现吴氏面露尴尬之色,这才醒悟其亡夫刘瑁也是刘焉儿子,赶紧住口不言。

吴氏咬了咬嘴唇,起身道:“妾有此下场,也是报应,这便告辞了。”

刘和让袁氏拦住吴氏,出声道:“是和失言了,皆是我刘氏子弟不肖之故,如何让君嫂一个妇道人家背起这种罪名。”

“君嫂放心,此事我会尽量斡旋,要是让君嫂被送入宫中,才是我宗室之耻。”

“君嫂且先回去,等我想到解决的办法,便来知会兄嫂。”

吴氏听了赶紧拜谢,她见天时很晚了,便起身告辞,袁氏将吴氏送出门去,这才回来道:“君嫂守寡,看着也是颇为可怜,夫君应该有办法吧?”

刘和叹息道:“其实我也没有把握,益州这一系关系复杂,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情,就像刘瑁之死,里面就疑点重重。”

袁氏本身也是个聪慧女子,她跟着刘和这些年,闻言便疑惑道:“夫君是说,刘璋和此事有关?”

刘和说道:“虽然没有铁证,但是可能性不小。”

“所以我才觉得刘璋做的过分了,这是要将兄长一家人赶尽杀绝的节奏,何至于此?”

“汉室就是因为这种人太多,刘皇叔那种人太少,这才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只能说祸患起于院墙之内,怪不得别人。”

之后的数日里面,魏国朝堂上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却是选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方案,由曹仁作为主帅,于禁先锋大将,费观随军偏将,夏侯衡监军,带兵去襄阳和关羽决战,以争夺荆州归属。

众人心里这个组合真是绝了,几个人全是有问题的。

于禁是邺城之战中,所在防线将晋军漏过去的罪魁祸首,其罪之大竟可当诛,要不是曹操看在于禁有功的份上,说不定早把于禁杀了。

而费观更不用说了,夏侯渊败亡,他作为副将逃走,也属可杀之列。

夏侯衡不懂军事,被派去打仗,说是给其为父报仇的机会,但对面可是关羽,报仇哪有那么容易?

夏侯渊当初是支持曹植的,有人猜测,曹丕这是借机击报复夏侯渊这一支!

堂下司马懿心里嘀咕起来,曹操在世选世子的时候,曹丕并不被众人看好,包括曹氏夏侯氏在内的很多人倾向于曹植,这肯定让曹丕很是不快。

曹丕这人极为记仇,且亲情很是淡漠,这从他敢收曹操姬妾就能看得出来,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必然会想方设法报复回来。

而曹丕要报复曹氏宗族,必然要仰仗外人,其现在走的路线,是提拔被曹操打压的颍川派官员,用来当自己的刀,比如陈群就因此再次得势,其出入曹丕府邸的频率,比司马懿要频繁的多。

想到这里,司马懿心里苦笑,自己这个曹操任命的顾命大臣,反而颇受冷遇,看来这位年轻的魏王,心里早有主意,自己还是韬光养晦,暂时不要触这个霉头的好。

一众官员听完任命,本以为今日朝会就此过去,却有人站出来表奏,赫然是弹劾某位大臣的。

等那人说出名字,司马懿耳朵一红,连忙低下头去,因为被弹劾的,赫然是和自己关系不一般的杨俊。

杨俊,河内人,但不属于弘农杨氏,其师从边让,举茂才出身,受曹操征辟,从县令做到南阳太守,后迁魏国中尉。

因为其行事正直,边让被杀并未对其造成影响,但在曹丕登基后,马上又把他迁去了南阳做太守。

如今南阳决定了是襄阳攻防,此时有人弹劾杨俊,必然是有所因果,司马懿仔细听了几句,马上便醒悟过来,这事情转来转去,原因还是出在曹植身上。

曹操在世的时候,曾私下问过百官对于两人的评价,施行仁政的杨俊自然是偏向于曹植,说了不少赞美的话,这传到曹丕耳中,对此曹丕深恨杨俊。

而这次弹劾的理由,自然不能牵连到曹植,所以杨俊的罪名是识人不明,心怀不轨。

杨俊作为中尉,和相国都有举荐官员之责,在冀州作乱自杀的魏讽,自然也是经杨俊举荐过的,上买你的钟繇都已经引咎辞职,自然也有人盯上了杨俊。

司马懿脸上的冷汗流了下来,他嗅到了一丝不妙的气味,因为当初他也是经钟繇和杨俊举荐的,而且和杨俊的关系还算得上亲密。

朝中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这层关系,钟繇倒台,司马懿至今不知道这是有所预谋还是意外,但事情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牵连上了杨俊,那可很有可能,自己也在接下来的打击目标中!

到底是谁针对自己这一派,这难不成是魏王授意,打压颍川派的势力吗?

还是有人看到了魏王心思,利用其对曹植的忌恨借题发挥,为自己那一派谋取利益?

曹丕听完弹劾后,不置可否,却是转向跪在下面的曹植,出声道:“平原侯,听闻你和杨俊交厚,对此有什么想法?”

曹植听了,便低头回道:“杨俊为人正直,此事必有误会。”

曹丕听了,冷笑道:“哦,那就是说,弹劾他的人,就不正直了?”

曹植身子一抖,这才发现自己上套了,因为方才弹劾杨俊的人,是曹丕的心腹吴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4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