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港口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建安十二年的冬天,是这些年来天下难得的安宁时节,各方势力都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当然,这是晋国主导的,毕竟其他的对立势力,都在处于守势。

而建安的年号,如今也只有汉南国在用,因为刘禅并没有称帝,随之这一年出现的,是晋魏的两个新的年号。

曹魏的黄初元年,以及晋国的承汉元年。

这两个年号都很有意思,黄初显然是应当初黄巾起义的黄天谶语,这是要想要争取太平道的名分。

依附曹魏的太平道势力主持把控了局面,其现在遍布曹魏朝堂,很多官员大臣都笃信黄老之道。

而先前有太平道圣女支持的袁熙,在订立年号的过程中,反而没有太平道的参与,其用的承汉,也多少和黄巾起义中灭尽汉室苍天的宗旨多少有些不合。

加上杨凤离去之后,袁熙并没有随之插手掌控太平道,反而有些放任自流的意味,于是在种种原因下,产生的诡异后果,则是曹魏年号倒像是得了黄巾起义的传承一样。

而晋国的这个年号,严格来说其实并不是那么讲究,也曾有不少官员大臣建议改号,但最后袁熙对群臣说道:“年号如何,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今岁是元年,一切从头开始,却又承上启下,诸位不可忘记前人的努力和牺牲,若没有高祖,便没有之后四百年的华夏。”

“我等当继承先贤志向,让大汉的精神流传下去,这便够了。”

如今的中原,已经是晋魏争霸,汉南随着刘备的去世,已经边缘化,而吴国那边更是讽刺,孙权其实已经制作了车驾礼器,做好了随时称帝的准备,但却是被刘备和袁熙联手打破了幻想,只能在北地吃马粪烤羊肉。

而此时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一路从黄河出海,沿着海路经过广陵,然后继续南下,往会稽郡的东安进发。

东安县治,便是后世的泉州,其历史相当悠久,从周朝便有人定居,秦朝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的居住群落,春秋战国归属越国,已经初具港口城市雏形。

但泉州真正发展起来,是后世五胡乱华时,大批中原士族百姓南下,来到泉州定居,才将此地带动起来,之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才变成了东南沿海的重要海港城市,最后到了宋元更是跃居世界第一大港的位置。

而这个时代的泉州,则还处于比较蛮荒落后的时期,因为远离中原战乱,泉州的城墙并不高,而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远洋航线,所以港口也颇为粗陋。

先前袁熙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当初他打下吴郡的时候,便让吴景带兵,和山越首领联合向会稽方向攻击,彼时因为会稽郡虽在吴国治下,但已经被分割成了飞地,孤立无援之下,很快便被晋国占据。

之后袁熙任命在广陵的刘基任会稽太守,让他和吴景驻扎下来,在沿海建立商路,同时开辟海港码头,其中作为航路最重要转运中心的东安,自然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

如今几年过去,吴景那边报说东安的城墙码头已经扩建完成,袁熙便趁着这个冬天天下太平的时节,来到泉州巡查。

彼时船队在海岸沿线南下,在凌冽的西北寒风吹拂下,船队速度极快,眼看还有大半日就能赶到地点了。

而船舱里面,虽然烧着个炭炉取暖,但冬日的寒冷还是通过窗棂透了进来,以至于里面的人只能裹紧棉被,抱团取暖。

步练师坐在袁熙怀里,红着脸从棉被中伸出手去磨墨,而袁熙一只手越过步练师肩头,在竹简上写着字,另外一只手则是缩在棉被里面,不知道在做着什么动作。

步练师忍不住扭动身子,轻呼出声,她脸带羞恼道:“大王倒是熟练得很,之前没少做过吧?”

袁熙一本正经道:“那是,以前在北地的时候,我常常是抱着小乔取暖的。”

“我初见夫人时,见夫人腰肢纤细,直到后来深入了解,才发现夫人天资不下于小乔啊。”

步练师自然知道这天资指的是什么,她脸更红了,心道只怕天下人谁也不会猜的到,名震天下,威名赫赫的凶虎,在闺房里面却是如此惫懒无赖?

但步练师却不讨厌现在这种感觉,相反有时候反而隐隐有所期待,她醒觉这点后,心里呸了一声,暗骂自己无耻,像是要转移尴尬,她出声道:“听说桥氏两位夫人去皖口上坟去了?”

袁熙说道:“没错,吴夫人带他们去的,只怕过年前后就返回寿春了。”

“到时候咱们绕去南昌,然后就可以北上寿春,和他们见面了。”

“说来这次去广陵,你去了步氏祠堂祭拜,但你生父生母的坟茔,一直没找到?”

步练师脸色黯然,“没有,妾的父母,皆是在曹操屠徐州时候下落不明的,彼时曹兵攻来,步家逃难后失散,妾被叔父带走,妾的父母怕是已经死难,所以妾如今也只能对着牌位追思了。”

“所以妾很感激的大王,能帮妾报了仇。”

“说来大王的夫人中,几乎都是和曹操有仇的呢。”

袁熙自嘲一笑,“从这点上来,我还得感谢曹操不干人事?”

“说起来,曹操对天下百姓确实无情,但他也不是完全不讲情义,起码他对曹氏还是很念旧的。”

步练师道:“是不是大王顾虑我们这些人,所以才远离那位清河公主?”

“妾曾经见过那位几面,其显然是对大王有些情愫,不然也不至于赌气跑去汉东郡那种地方。”

袁熙叹道:“现在的我,要考虑的事情没有那么单纯了。”

“坐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事情反而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官员百姓的想法和安危。”

“六韬说,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天子作为代掌天下之人,行事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代表万民表率的。”

“晋国是以承汉反曹为立国之本,我要是纳娶曹操女儿,这不是在否定晋国本身?”

步练师摇头道:“我倒是觉得大王想多了,清河公主一介女子,谈何能代表曹氏?”

“我总觉得大王另有所虑呢。”

袁熙面色一僵,心道枕边人真不好瞒,步练师本就聪明,在自己身边待久了,早就会察言观色猜测自己心思了。

袁熙害怕曹晴,还是在于后世其敢背叛诬告自己夫君,虽然真相未知,但放曹晴在自己身边,实在是个不安定因素,现在袁熙只希望曹晴在北地呆上几年,能逐渐解开心结,对自己失去兴趣吧。

船舱外面有水手兵士的呼和传来,听声音是船队接近泉州码头了,看来是这几天风力强劲,比预期的要早到几个时辰。

袁熙抽出手来,顺便帮步练师扣好衣襟的扣子,惹得步练师瞪了袁熙一眼。

他掀开被子,虽然两人都穿着衣服,但还是被寒冷的空气刺激的打了个寒战,袁熙站起身,将手边的皮裘递给步练师,说道:“穿多点,免得着凉。”

袁熙本人则是脱下外衣,露出里面的内服来,袁熙感觉更冷了,但他还是皱着眉头,拿起了一旁的皮甲内衬。

步练师连忙上来帮袁熙将内甲套上,然后从后面扣上系扣,然后帮袁熙套上外服。

这还没完,袁熙又拿起一副轻便的锁环甲穿上,然后才是最外面的外袍。

袁熙穿完这几件,这算是完事,步练师已经是额头微微见汗,但这已经是袁熙外出巡视的惯常装束。

这是袁熙这些年养成的习惯,强如孙策都会被人刺杀,袁熙可不会托大,尤其是在会稽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更是要加倍警惕。

船只缓缓靠上码头,袁熙带着步练师走出船舱,看到码头上面,刘基吴景带着一众官员将领,早已经等着。

船只放下舱板,袁熙当先走下船,众人齐齐施礼,口称陛下,让袁熙产生了一瞬间的恍惚。

原来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天子了啊。

他示意众人起身,同时快步向刘基吴景走去,出声道:“诸位辛苦了。”

他看着众人熙熙攘攘拥挤在码头,出声道:“冬日寒冷,诸位不必在此等着,先回城在官邸等着,这边我和太守将军看完码头,自会找你们问话。”

众官听了,便纷纷散去,袁熙在人群里面却看到了一对认识的母子正要转身离开,不由上前几步,出声道:“好久不见,两位安好啊。”

那对母子正是蔡夫人和刘琮,前年刘琮被袁熙封了个平安侯位,然后发配到会稽,因为时间太久,袁熙甚至都忘了这回事,如今见到后,才回想起来。

他不由尴尬道:“夫人和平安侯住的惯吗?”

刘琮已经被冻的不住流鼻涕,但他自然不敢抱怨,只连声说习惯得很,倒是蔡夫人颇为幽怨的看了袁熙一眼,这才敛衽道:“此地之寒,和荆州似乎也并无二致呢。”

一旁的步练师见了,心道这位蔡夫人,九成九和大王私下里面有些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6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