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权利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袁熙对并州商族印象一直很不好,毕竟后世从明朝中期开始,他们就违背法令,暗地勾结女真,买卖明朝严令禁止的商品货物。

其实最初的时候,明朝对女真非常警惕,所以最初的禁卖兵甲,到成化年间禁卖包括铁锅锄头在内的所有铁器,已经算是严防死守了。

但是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以八大商人为首的晋商,不断将包括粮食铁器,药材工匠等在内的大量的战略物资和技术卖往关外,女真因此科技攀升,成为边疆大患,最终凭借明朝末期战乱一举入关。

在这个长达上百年的过程中,并州商族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女真的输血,成为了导致明朝崩溃的重要因素之一,之后清朝也是对并州商族投桃报李,封八大皇商,宠耀天下。

之后在清朝末期,晋商也是闻风而动,虽远在中原,但嗅觉之灵敏程度,丝毫不亚于广州十三行,两大集团一南一北,先是勾结荷兰商人,后暗通英国商人,私自将大量鸦片贩入国内,由此聚敛了巨额财富。

据山西通志记载,山西大商人曹家男女老少皆食鸦片,家中平日存储鸦片达万两以上,家中佣人有三百多人,每年家用开支在十万元以上,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过得不比皇帝差多少。

讽刺的是,鸦片贸易引发的鸦片战争,成了清朝覆灭的重要诱因,可以说是晋商又当了一次王朝掘墓人,只不过自始至终,其动机和手段都极其不光彩。

这也是为什么袁熙对于商业贸易严防死守,将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的缘故,中国人古人早在资本论出现之前的几千年里,就看到了商人失控后对国家造成的危害。

华夏之所以这么数千年屹立不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华夏祖先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尝试过不同的路线,将所有能踩的坑都踩了个遍,见识到了所有人心丑恶,直到最后,才会选择那条能带上所有人一起前进的道路。

袁熙想到这里,对去卑道:“我记得并州商路的货物和利润,并州商族占了大概四分,晋国国家控制的甄家糜家商路占了四分,剩下一二分,是匈奴和零散商户的吧?”

“我听说并州商族对此不太满意?”

去卑出声道:“臣也听说过。”

“他们之中,有人觉得外来的商队不负责当地安全,却能拿走过半的利润,并州商族雇佣武人保护贸易路线,却拿不动更多,确实不太公平。”

这个外来商户,自然也包括糜家甄家商队,其实去卑说的还是隐晦了,并州商族内部,颇有些声音,认为天子不该和民间争利,这种培植妻族商族势力的做法,实不是明君所为。

去卑不敢说,是怕惹袁熙发怒,但以检事府探子之能,这种传言自然是瞒不过袁熙,他手指在桌上轻敲几下,冷笑道:“我还太仁慈了,商人这种被金钱驱使的动物本能,是不可能消除的,不逐利就不叫商人了。”

“光明正大做生意也就罢了,但选择性算账就不对了,我倒要好好拉拉清单了。”

“没有兵士戍边,平定边地,谈什么保护商路,就凭他们的家奴,能打得过谁?”

“是鲜卑还是匈奴骑兵?”

“之前他们还是交着保护费以求平安,现在鲜卑匈奴都老实了,他们便觉得这种情况是理所应当的?”

“晋阳之战死伤上万兵士的抚恤费,我可曾向他们要过?”

“我还是太善了,既然如此,那我也要考虑收些税了。”

“戍边税,车马税,行船税,道路税,有多少算多少,一个不落都加上。”

“这几日我会让市曹司的官员和你一起,好好算算纳税比例,听说他们有些家族家宅花费比我宫里还要奢华得多,那么多钱,不如分给对国家更有贡献的工匠。”

去卑低着头,心道我可什么都没说,这些不长眼惹到了陛下,真是活该啊。

他出声道:“陛下英明,但若是行事太过仓促生硬,会不会让他们心生不满,做出对晋朝不利的事情来?”

袁熙悠然道:“商人获利,所危害大者,不外乎通敌而已。”

“并州商路沿途的势力,匈奴已经归化,羌人没有形成统一势力,所以并州商族要找,也只能找西鲜卑,正好丝绸之路重开,这个机会自然不会被他们轻易放过。”

“我倒要看看,有几个看不清楚形势的。”

去卑心中一紧,心道陛下怕是什么都料到了,就等着被钱财冲昏头的跳进这坑里去啊。

他出声道:“光靠税收的话,会不会被这些人转嫁到其他地方?”

袁熙点了点头,去卑问到点子上了,甄家糜家毕竟是外来户,要论把持当地资源,是不能和并州商族这些地头蛇比的,也就是甄家糜家背后站的是袁熙,所以并州商族才有顾忌,不然两成都拿不到。

袁熙出声道:“你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但我心里已经知晓了,身为天子,也不能强买强卖,行事显失公允。”

“我要是把他们都杀了,自然也可以,但晋朝的名声就坏了,上行下效,法令崩溃,便有秦朝二世覆亡之祸。”

“这样好了,你之后赶回去,和高干一起,邀请各羌人首领谈判,让他们也介入到商路里来,若是其组建联合商队,我会给与相当的支持。”

“江淮司隶的各大士族,我也会让给他们在并州行商的许可。”

“有钱大家一起赚,才能盘活局面,是吧?”

“不过到时候局面会比以前复杂数倍,便要劳烦你和高干居中策应,调和矛盾了。”

去卑连忙答应下来,出去和市曹司官员见面去了。

袁熙站起身来,长长叹了口气,一旁的曹节已经写满了整卷竹简,这才停下笔下来说道:“陛下,有没有要删减之处?”

袁熙笑道:“没有,都是光明正大的话,没有必要给后世隐瞒。”

曹节担心道:“但是要是被外面的人尤其是商人知道了,会不会对陛下,乃至晋国……”

袁熙出声道:“都说商人是最精于算计的,但有些时候,他们也是最不会算的。”

“他们计算商品贸易成本的时候,只计算人力物力,以及收货的花费,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

曹节下意识道:“哪一项?”

袁熙沉声道:“他们自出生起,国家赋予给他们的权利,也是有价的。”

“王朝建立,是无数军士鲜血奋战,无数百姓努力耕耘得来,他们为后人创造了和平的道路,汇聚成国家的力量,这才是最初的本钱。”

“无数人的努力,形成了国家的力量,保障后人生活安定,国家富强,才有了安定行商的局面。”

“所以说从事各行各业,从立国之初,就欠着国家,欠着所有前人的债了。”

“想要还上这份债,便要交税,然后帝王代表国家行使税收的分配权,让所有人都能从中得益,这才是君王社稷之道,这不是君王一人得利,而是返还给全天下人的。”

“没有全天下人的努力,没有工农的生产,商业便无从谈起,所以商人忘了这一点,想要凌驾于百姓取得不属于他的那一份,甚至因此叛变国家百姓,那就是取死之道。”

“我将商队尽可能掌握在王朝手里,尤其是引导权决不能放给民间,便是为此,当然,如果王朝腐化,也会出现恶果,那就是另有一番应对了。”

曹节不自觉提笔写着,突然反应过来,“这些话也记下来?”

袁熙出声道:“当然,不止要记下来,还要编入义学教材。”

“以后每个行商的人,都要知道并且牢记,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真正生产货物的是百姓,而不是他们,商人要做的是重新合理分配财富,让社会运转的更快更好,各司其职而已。”

之后随着晋国官方对于商业论的重新修订,以及并州商业的重新洗盘,不出意料地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并州商族之中,有些人嗅觉灵敏,很快便老实配合行事,但有些人却是很不甘心,想要谋划计策,反击晋朝的政策。

几十个家族族老暗暗聚在一起,他们对于晋朝的行动极为激愤,有人站起来道:“陛下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我们家族上下家小上千口子人,每日花费甚巨,这还要要我们让利,这不是断人活路吗?”

当即有人附和道:“没错!”

“明明我们掌控着当地粮食布匹等必需之物,陛下以为光凭盐铁,就能拿捏住我们的软肋吗?”

有人冷冷道:“别的不行,控制下粮价还是可以的。”

“咱们要不要把粮价提一提?”

有人问:“多少?”

前者道:“五成。”

众人一惊,有人皱眉道:“二成就要出人命了,是不是高了?”

“我们只是借此向陛下谏言,不是鱼死网破的!”

最后商量之下,众人决定将粮食布匹等物,齐齐提升到三成,毕竟并州十之七八的货,都掌控在他们手中,百姓吃不上饭,朝廷也怕再度生乱吧?

不久并州物价上涨,消息很快传到了蓟城,袁熙听到后冷笑起来,打贸易战?

我现在是缺金银货币,还是缺物资了?

他对曹节道:“叫鲁肃张昭入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1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