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手段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当初魏军攻下益州,刘璋投降后,益州派世家大族,也几乎都投靠了魏国,这些人以谯周黄权等人为代表。

而东州派,则是荆州益州交界处,在两州都有关系的士族,这些人多是刘璋父亲刘焉的旧部,以许靖,张松,法正为代表。

刘焉做益州牧期间,为了压制益州派,便重用东州派,这种做法和袁绍曹操一样,都是用外来士族削弱当地士族影响力,属于这个时代的常规操作了。

即使是袁熙,也是无法避免这种局面的勾心斗角,所以他才设了两个陪都,让底下的官员也摸不清楚袁熙到底偏向于哪个派系。

而随着如今袁熙地盘增多,麾下的官员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虽然官员派系不可避免,但谁也不敢说自己派系中以地域为标志,这无形算是安然过渡到了平稳时期,从而避免了很多隐患。

但魏国这边就不行了,要是魏国能够统一中原,自然能压制很多隐患,但如今魏国丢失了大片地盘,威信受损,从而很多士族官员对于曹丕的威望,也是心里颇有微词的,甚至延伸到了已经死去的曹操。

这样一来,曹操重用颍川派的做法留下的隐患,便慢慢凸显,原来受到颍川派排挤的士族们便抱起团来,和颍川派明争暗斗起来。

而魏国之中,还有一股势力,便是曹氏夏侯氏宗族,在这其中也发挥了不少作用,其先前有很多人和颍川派联姻,但也有一些刻意和颍川派保持距离的,因为他们察觉到,新帝曹丕和曹操的想法并不一样,仿佛对颍川派并不是全力支持的。

于是曹魏宗族也分成了两派,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对此全部看在眼里的,便是曹丕。

他在曹操的炼蛊之中幸存了下来,手腕仿佛是突破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次单独召见荆州官员,便是他的手段之一。

想要掌控一地,其实是无法离开当地士族豪强的,因为皇权不下乡,若不和本地豪强搞好关系,种田都没法种。

当然,如果将当地豪强杀光了,安排自己人手进去,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只要杀不干净,就会有后患,曹操当初的兖州治就是如此。

曹丕虽然行事荒诞不经,但他还不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尤其是现在魏国急需士族助力的时候,他自然是选择了拉拢怀柔。

这种情况下,曹丕想要让荆益稳定,就必须要得到两派官员的效忠,如今他便是捏着鼻子,也得让这些本来心思不一的官员,暂时聚起来为魏国效力。

因为曹丕早就通过校事府调查过这批成分复杂的人,发现他们立场异常混乱,有投效魏国的,也有暗地同情刘焉刘璋的,更有先前私通刘备,心向汉南国的。

换做几年前,曹丕早就下令搞大清洗了,但之前的许都的经历让他明白,这种举动其实作用不大,对于魏国威信伤害却很大,长此以往人心惶惶,谁还敢全力效忠魏国?

加上这两年战事不利,所以曹丕最初登基时候极为强硬的手段态度,也慢慢软化下来,他寻找的聚拢人心,建立威信的突破口,则是另辟蹊径,即从文学入手。

曹丕深知自己的军事能力,和父亲曹操根本无法相比,而且曹操不仅长于军事,文采更能服众,所以才能以其能力和人格魅力折服麾下官员。

而曹丕则是清楚知道自己打仗不行,便干脆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司马懿,司马懿也是争气,在荀攸过世后,已经成了如今魏国唯一能挑大梁的军政大臣,相比之下,夏侯惇这个大将军,已经成了个只有虚名的空架子。

当然曹氏宗族也做过努力,其现在最大的希望,便是新秀夏侯尚,其先前的战绩也是可圈可点,但却因为和马超走的太近,在韩遂密告马超造反一事中受到牵连,如今也被调回了长安。

接替夏侯惇在凉州路坐镇的,则是曹彰,其对曹丕一直不服,当初被派去凉州的时候,也有大臣私下劝谏曹丕,说曹彰要是割据凉州造反,甚或投靠晋国,对魏国将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对此曹丕则是心中冷笑,他对曹彰这人性格很是了解,曹彰对自己虽然不服,但对于曹操却是极为尊敬。

若魏国强大到一家独大,曹彰还真有可能造曹丕的反,但如今魏国风雨飘摇,曹彰反而不会造反作乱,以毁了曹操亲手建立的魏国。

拿捏到曹彰这种心理,曹丕极为胆大的派曹彰驻守凉州,在平定凉州反乱的同时阻拒晋军,收到极好的效果,起码晋军高干那一路的攻势在到了武威郡后,便戛然而止了。

不过凉州的气候很不好,曹丕得知曹彰这两年已经得了好几次病了,要知道此时曹彰才刚满二十岁,本不该如此虚弱而已。

不过曹彰的病情,也没有多少人在意,毕竟这个时代疫病太过正常了,不说平民百姓,就是世家子弟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恶疾,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

尤其是之前魏国放弃许都,固然有晋国威胁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经历了一场大疫,很多曹魏官员病死,导致人心惶惶,觉得是遭受了天谴,不得不迁都以安定人心。

这场疫病不仅对曹魏朝堂,对曹丕本人来说,也是打击不小,后世的建安七子之二,此世和曹丕关系相当密切的王粲刘祯,皆是病死于这场疫病中,荀攸也是染了病后虽然治愈,但身体垮掉,跟着到了长安后不久就病死了。

许都病死的官员,就有数百人之多,自此之后,曹魏朝堂谈疫色变,至今都没有走出这个阴影,而随着去岁晋国击败鲜卑大军,一个非常离谱的流言从长安四下里面开始流传,而且越传越烈。

传言内容极为离谱,说现在的晋帝,亦或被称为晋王的凶虎,掌握了传播疫病的法术,先前攻打魏国的许都,这次代郡击溃鲜卑,都是他从中散播疫病所致。

这种流言越传越是离谱,一度让长安闻凶虎名字色变,这种情况下,如果晋国再度攻城,可能还没打到城下,城内人心就要崩了!

曹丕通过校事府搜查得知,这谣言的源头,似乎是从太平道方士那里传出来的,他愤怒之下,让校事府全力搜捕,将方士抓起来拷打讯问,因为他觉得,这肯定是晋国的奸细在散播谣言,以祸乱魏国人心!

校事府探子得到命令后,抓了上百有嫌疑的方士,虽然经过刑讯后,得知其中很多人确实参与传播了这个谣言,但中间却没有找到晋国奸细,而是这些方士自发相信这个传言,他们认为凶虎是天上真人,请了天上瘟癀星君助力,来对魏国施法的。

对此曹丕一度非常无语,虽然他吃五石散,但并不相信黄老之道那一套,确切的说他谁也不信,所以才时常有近乎精神分裂的举动。

对于这个年纪的曹丕来说,所要承受的压力早已经远超同龄人,不过当年争夺世子的死亡恐惧,反而造就了曹丕畸形的抗压心态,故而上位以来,虽然屡次面对灭国之危,但也让他磕磕绊绊撑了过来,给他在魏国朝堂赢取了不少威信。

如今他就是在发挥自己长处,文采,和荆益官员谈论经玄,吟诗做赋,他这方面的才能并不逊色曹植多少,而且他叫来的荆益两派官员,都颇为年轻,正是曹丕想要扶植的下一代心腹,如同朱烁吴质等人一样。

于是凭借颓废的性格和神经质的行为,他在把五十散当饭吃的年轻一代官员之中,得到了不少赞誉和崇拜,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威信。

两派的年轻官员们,感受到了年轻君主的热情和诗意,越发心中涌动着景仰和激动,随着君臣对谈的交心,两方也越发投机,曹丕便决定摆设酒宴,庆祝这个难得的好日子。

朱烁和吴质甚至许仪等人赶来,与之一起被带上来的,还有方士们新炼制的五石散,于是作为酒宴欢庆的一部分,君臣们共同进行了一场五石散盛宴。

期间在场众人在浓烈的烟气中,似乎看到了朝堂升于九天,步履踏之云端,众人联手行走在日月之侧,观灿烂星河其中,将建安风骨升华到了极致。

曹丕高高坐在王座上,醉眼朦胧地看着堂下疯狂摇摆的众人,仿佛忘记了这世间的一切烦恼,他一时兴起,于是让宫人叫后宫的妃嫔出来,一起和宫女为宾客们跳舞助兴。

他的随身宦官王常侍听了,心中暗暗叫苦,大王显然是五石散吃多了,这是能做的事情?

但他却是不敢违命,只得去后宫宣命,曹丕的妃嫔们听了,虽然不情不愿,但哪敢违命,只得跟着宫人前驱。

那边宦官常侍却是赶紧跑去郭皇后那边,说了曹丕之命,跪地道:“皇后还是去劝劝陛下吧,这事情要是传了出去,皇家颜面何在?”

郭皇后听了,站起身来,就要去劝谏曹丕,但她走了两步,却是突然停住,思索起来。

过了好一会,在王常侍惊讶的目光中,郭皇后说道:“本宫没有必要去了。”

“这样就挺好。”

王常侍结结巴巴道:“这,这怎么行,陛下的威名岂不是”

郭皇后淡淡道:“为陛下股肱大臣奉酒,又不是什么丢脸委屈的事情,要是陛下让本宫去,本宫也是不会违命的。”

“身为女子,即使是陛下妃嫔,也应为国出力,委屈?外面想进进不来,委屈的人多了去了,想委屈还没这个机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557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