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八零八章 死斗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司马懿比预计回来的时间,要快两个时辰,因为他在渡河的时候就准备回头了,所以只留下了几十条船来回调动千余老弱兵士,以迷惑赶来的晋军,自己则是带着主力以最快的速度回撤。

这个计划他为了保密,谁也没有告诉,这是因为司马懿认为,晋军传信太快,想要扯动晋军形成空挡,一天时间还是太长了。

于是司马懿只留了六个时辰的空档,这让他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和郭淮合兵,共击剩下的晋军,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将晋军考虑的足够强,也预留了足够反应的时间,可以说是全力以赴。

然而事情的变化还是远远出乎他的预料,等他在拂晓时分返回宛城的时候,却听到了对他来说几乎是最坏的消息。

梁畿徐邈战死,郭淮兵败逃入伏牛山。

司马懿懵了,晋军留下的兵力并不多,短短几个时辰,怎么能输成这样的?

等守将说了前因后果,司马懿才明白过来,梁畿徐邈两人虽然有才,但却是急于求成,以至于中了埋伏,以致身死。

当初司马懿看着两人是可塑之才,才将两人留在身边,然而司马懿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自己太过年轻,战功又远超同侪,以至于和司马懿同龄的梁畿徐邈产生了一个错觉,即只要抓住机会,也能如同司马懿一样建功立业。

他们被司马懿带在身边,还远未知晓面对晋军的可怕时,郭淮的横空出世,让两人产生了更深的误判和错觉,郭淮能做到,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

所以在急功近利的想法驱使下,两人做出了极为冒险的举动,即亲自出城抢功,然后倒霉的遭遇了晋军伏兵,就此双双战死。

司马懿气得狠狠将桌子踢在一边,自己还是经验不足,觉得两人可以信任,却没有在两人面前做出足以慑服两人的功绩,以至于尚未建立起威信,这才导致两人擅自行动!

两人一死,也坑了郭淮,本来即使中计,也能稳守宛城的局面,导致郭淮被迫提前进入伏牛山,相对于退守宛城,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但郭淮这么做,是为了打通魏军回撤的道路,保证司马懿能够撤走而以身犯险,想到这里,司马懿不禁也是心急起来,郭淮这种兼具忠心和才干的部下,才是司马懿真正想要招揽的心腹部下,这人千万不能死,至于死去的梁畿徐邈,只能说他们眼高于顶,自有取死之道。

司马懿立刻做出决定,命令宛城只留少量老弱残兵,自己则是带所有的精锐兵马出城,直奔伏牛山通道,去和郭淮会合。

一边的偏将听了,出声道:“那边晋军已经去追击郭将军去了,大将军此时相助,自然是好。”

“但晋军那一路若是回兵,其可以攻击我们后军,也可以攻击宛城,我们如何应对?”

司马懿面色阴沉,“长安都要保不住了,还要宛城做什么?”

“保住伏牛山通道才是真,若丢了这条路,武关和青泥隘口被人拿了,我们只能葬身于荒山野岭!”

“你想留下来守城也可以,只要撑三天,就可以投降晋军,如何?”

见那偏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司马懿转过身去,对侍卫道:“拉下去砍了。”

那偏将叫了几声,便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司马懿面色冰冷,这偏将刚才犹豫,明显是想着投降晋军了,这时候要是他不立威,只怕魏兵路上都跑光了!

司马懿看着周围兵士敬畏带着犹豫的神色,心道莫非魏国真是大厦将倾,心道自己怕是阻止不了人心颓散了,这种人今天杀了一个,明天还能冒出十个,当务之急,是赶紧打一场胜仗提振人心。

他当即发出号令,领着大部分兵士离开宛城,向着伏牛山突围而去。

彼时黄忠留在营寨里面的守军并不多,守将乃是冀州军旧将陶升,他看到魏军大军出动,还以为是攻打自己的,很是紧张了一阵,但随即看到对方往伏牛山方向而去,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派出两拨人马,一去黄忠,一去诸葛亮处报信。

寻找黄忠的信使不久便消失在伏牛山密林里面,而一个多时辰后,诸葛亮却带着信使率军回来了。

陶升见了,颇为惊讶,诸葛亮解释道:“司马懿佯装渡河,但留下的士兵进入密林时候转了回来,探子从脚印方向发现不对,便来报之于我,于是我便火速赶了回来。”

“昨晚的事情,我已经都知晓了,黄将军做的很好,既然司马懿想断他后路,那我也不耽搁了,现在便领军去追击司马懿。”

“至于陶将军,则是留在这里驻守,等两天后,去宛城那边招降,对面应该会打开城门投降。”

陶升听了将信将疑,但还是老实领命,看着诸葛亮带军急匆匆也进入了伏牛山中。

他心道这下子可热闹了,一条狭窄的伏牛山通道,前后进入了四拨人,这要是打起来,只怕数百里伏牛山,都会变成一座巨大的混乱战场啊。    之后陶升老老实实等了两天,然后带兵跑到宛城去招降,结果让他惊讶的是,对面曹军果然开城投降了。

陶升平白没有动兵,就得了拿下宛城的功劳,自然不胜欣喜,他本是袁绍旧部,武艺非常一般,只不过在黑山局偷袭邺城一战中保全了袁绍家人,所以袁熙后来也投桃报李,在袁氏崩颓后招揽了陶升。

但袁熙麾下,将领都是看军功的,所以陶升一直不上不下,诸葛亮也明白这点,才找个机会让陶升得了个不痛不痒的功劳。

而陶升不知道的是,在他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宛城的同时,伏牛山中正进行着连场大战,其战况之惨烈,为这几年少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最前面开路的郭淮,被一支意料之外的晋军挡住了,郭淮进退不能,只得硬着透着头皮做困兽之斗。

魏军兵士也知道不打败前面堵路的晋军,便没有丝毫逃走的希望,于是也激发了凶性,和晋军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

而督战的郭淮得知对面情况后,则是心早凉了半截,因为堵路的,却是本应去攻打武关的魏延。

对面没有去武关,也没有去青泥隘口,却是在这伏牛山道中等着自己!

这是郭淮最大的误算,他先前得到的情报,是魏延和关平从两个方向进入了伏牛山,其目的必然是武关和青泥隘口之间取其一。

对郭淮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魏延关平去了同一处地方,这样自己就能趁势占据另外一处通道,从而回头去接应司马懿。

最差的情况,就是魏延关平各打一关,对此郭淮也有应对,一是关口未必能这么快失陷,二是他可以寻找弱的一方,偷袭其后路,将其击败,虽然不一定成功,但等到司马懿过来,两边合力,总能有不少胜算。

至于尾随在自己背后的晋军追兵,郭淮并不觉得有多少威胁,大不了自己回头和司马懿前后夹攻,对面还能同时应付两面夹击?

然而他的设想,被突然出现的魏延彻底粉碎,对面显然是在山中埋伏等候自己多时,趁着郭淮急着赶路,在山道两旁发动突袭,一下就将郭淮前后军分隔开来。

但郭淮作为魏军之中少有的将才,也是被激发出了潜力,在他的带领下,魏兵虽然处于劣势,但兵力并不占优的晋军打了一天一夜,迟迟没能拿下郭淮军。

魏延伸出前脚,踏在一块山石上,看着脚下山道上两边兵士列阵冲杀,心里越发烦躁,自己是不是不行了,这么打都拿下不对方一个偏将!

双方兵士如今在只能容七八人的山道上对峙进攻,但其实已经打成了一场烂仗,两边战术都是一样的,都是前排的重甲兵士持着大盾,将盾牌贴着地面,排成一排往前推进,后面的兵士则是推着前面的人往前顶。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是一面盾墙,长枪都插不进去,只能比拼力气,两边的弓箭手怕伤了友军,发箭的时候也很是忌惮,毕竟面对自己这边的,都是友军没有盔甲防护的后背。

这一天来,魏延尝试了好几种方法,都被郭淮破解,魏延自然知道这样耗下去,急的肯定是对面,因为之后最先赶过来的,大几率是晋军友军,但问题就在于,魏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诸葛亮那一路不出意外,要是来得是司马懿呢?

想到这里,魏延再也按捺不住,他抽出腰间的环首刀,对身边的偏将道:“叫上五十个精锐,跟我来!”

旁边偏领听了,赶紧苦劝道:“将军何苦亲身犯险,只要再打一天,对面就肯定支撑不住,那时候再发动总攻不好吗?”

魏延大手一挥,“不行,变数太多了!”

“我不能将希望赌在援军身上,必须要速战速决!”

“不怕死的,都跟我来!”

他平时治军有方,加上出身低微,很受部下爱戴,此时一声令下,部下齐齐呼喝响应,众人跟着魏延提着长刀,一路直冲过去。

对面郭淮见了,知道决定生死的一刻到来了,当即站起身来,高举长刀,喝道:“跟我挡住对面,我们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打退他们!”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5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