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志向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徐庶出声道:“近了才好,才能让晋帝麻痹大意。”

“现在殿下要做的,就是忍辱负重,迷惑晋国,让其麻痹大意,全力对付魏国,才能有称帝的可能!”

刘禅听了,脸上没有喜悦之色,反而是迟疑道:“丞相,这个帝,非称不可吗?”

徐庶听了,当即跪在地上,痛哭道:“殿下难道忘了先王的嘱托了吗?”

“涤荡天下,兴复汉室啊!”

刘禅赶紧下座把徐庶扶起来,嘟囔道:“孤不敢忘,也从不敢忘啊。”

“但是丞相,孤若要称帝,晋国不会报复汉南国吗?”

徐庶听了,信心满满道:“陛下无须担心,晋国也是有顾虑的。”

“不兴无名之师,只要我们说汉室名号是从山阳公手里接过来的,他们有什么理由打我们?”

刘禅此时年纪虽小,但也有自己的判断,他忍不住道:“但是孤听说,汉室帝号已经被山阳公在许都封禅台上交给了晋帝啊?”

徐庶大摇其头道:“那时候山阳公被魏国胁迫,做不得准,何况他当时虽为前汉天子,但不代表他能将汉室帝号交出去。”

“严格来说,他交出帝号的那一刻,便已经失去了天子资格,大汉正统,已经到了玄德公头上!”

“可惜玄德公没能来得及称帝,他的志向,殿下切勿忘记啊!”

见徐庶如此激动,刘禅不禁咽了口吐沫,涩声道:“孤知道了。”

徐庶雄心勃勃道:“殿下放心,我也是有对策的。”

“晋国也不见得一帆风顺,听说那晋帝这几年生病不少,说不定哪天就暴毙了。”

“陛下尚且年幼,有的是时间和他耗,晋国朝堂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晋帝一死,晋国必乱,到时候就是汉南国的机会!”

“如果晋国兴兵,我们就向天下说山阳公将正统交给了殿下,晋国便成了不义之师,到时候我们再相机而动,帮助晋国内斗某一方,便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寻找机会,一举翻盘也未可知!”

刘禅听完,也忍不住激动起来,“孤也可以做天下之主吗?”

徐庶斩钉截铁道:“一定可以!”

“在此之前,殿下只要韬光养晦,对晋国示好,静待时机就好!”

次日,刘禅便命人写了国书,言说汉南国将会派使节去南昌,等候晋帝大驾。

汉南国知道此时袁熙还在寿春,所以也没有急着动身,而是先把国书送往南昌,那边鲁肃收到后,却没有送往寿春,因为先前他得到消息,说袁熙已经从寿春出发了。

为防止信送的差了,鲁肃干脆直接派船打探迎接,结果四五日后,鄱阳湖那边就传来消息,说袁熙的船已经从渡过长江了。

鲁肃连忙备好府邸,又过了两日,袁熙船队便抵达了城下码头,鲁肃连忙带着一众官员出来迎接。

袁熙见距离自己上次离开,南昌气象更胜,不禁拉着鲁肃的手赞叹道:“子敬办事,实在是让朕放心啊。”

鲁肃连忙谦让了两句,便叫来马车,载着袁熙去了官邸,这也是袁熙巡查惯例,每到一地,先处理政务,了解这几年当地情况。

先前鲁肃早已经命人摆出几条一丈来多的长桌,上面是满当当的上百个竹简,都是这几年南昌的政事汇总,袁熙拿起一卷看了几眼,便即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么多竹简,他也不可能亲自一卷卷看完,便即叫了身边的主播杨修祢衡,帮自己一起择要审议。

祢衡如今经过了几年袁熙高强度的压榨,早已经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而是变成了个一脸苦相的社畜,他老老实实拿着一卷卷书简,不时把摘要誊写在空白书简上。

那边鲁肃却是趁机拿出汉南国国书,呈给袁熙道:“这是前日汉南国送来的,他们不知道陛下来得如此快,所以至今未至,不过应该也快了。”

袁熙拿过来查看,等扫到人员名单的时候,不禁失笑道:“还都是熟人啊。”

他翻来覆去看了两遍,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些古怪,便对鲁肃道:“子敬先前应该看过了,觉得这封信正常吗?”

鲁肃听了,说道:“臣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啊?”

“陛下觉得其中不对?”

袁熙摇了摇头,说道:“我也说不清楚,因为刘禅现在变成什么样子,我也不清楚。”

他想了想,招呼杨修过来,说道:“德祖,帮我看看这封国书有没有问题。”

杨修看完之后,沉思了许久,出声道:“好像,确实有些不对。”

“这行文没有问题,但是人选.”

他突然一拍手掌,“这人选不太对。”

鲁肃疑惑道:“哪里不对?”

“我真没看出来。”

杨修指着刘协三人的名字,“山阳公,糜竺,蔡瑁。”

“这三个人在汉南国官员中,和陛下关系都非同一般啊。”

祢衡那边却是抬头随口说道:“女眷?”

此话一出,鲁肃杨修皆是差点吐出血来,你怎么不鸣则已,一鸣找死?

袁熙没有计较,而是说道:“德祖言之有理,出现一個甚至两个,要说意图是和我拉近关系,都算正常,但是全员三个都是这样,就有些意思了。”

“毕竟是两国谈判,有和事佬,也有和晋国有旧的,但关键是需要一个能够维护汉南国利益的主导之人,而如今这三人中,谁来扮演这个角色?”

鲁肃沉思道:“还真是,三人其实都对汉南国颇为忠心,但位置都有些尴尬啊。”

袁熙点头道:“没错,据我得到的消息,山阳公大部分时候都不参与朝政,而是广开义诊,救治百姓。”

“糜竺因为糜芳和糜夫人的事情,为了避嫌已经推了实职,只留了个虚职。”

“蔡瑁也是如此,荆州家族之中蔡家得罪了其他几个家族,汉南占据荆州三郡,为了拉拢其他家族,也没有重用蔡瑁。”

杨修心道不住如此,蔡夫人母子还在陛下手中呢,所以蔡瑁注定是无法再像在荆州时那样得势了。

他出声道:“要么是刘禅对他们极为放心,觉得他们三个忠于汉南,要么就是觉得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掀不起风浪,这种任命,只是单纯想要讨好陛下的。”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我不觉得汉南国上下,都变成了卑躬屈膝的谄媚之人,若真是这样,他们早就投了晋国,到时候在晋国庇护之下,岂不是不用操心就能过上安稳日子?”

袁熙沉声道:“德祖是说,他们其实还有想法,图谋不小?”

杨修出声道:“虽然不能完全肯定,但十有八九便是如此。”

袁熙知道杨修此人虽然军略政务,都比不上沮授诸葛亮,但在揣摩人心一道上,却是超然众人,也只有当初的郭嘉,才能和杨修相比。

想到郭嘉,袁熙不禁暗叹可惜,郭嘉前几年就高老辞官了,说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袁熙苦留不住,最后还还是给郭嘉封了个侯位,之后郭嘉便流连于勾栏瓦巷,听曲喝酒,享受生活去了。

对此袁熙倒是很看得开,谋士都有自己的高光期,不可能一辈子都有奇思妙计,郭嘉跟着自己那些年,做的事情比很多人几辈子都多,也算很对得起自己了。

如今杨修代替的,便是郭嘉的角色,其从细微之处揣测别人想法,成功率相当之高,眼下袁熙心里已经认同了杨修的意见,便问道:“德祖认为,汉南国想要做什么?”

杨修毫不犹豫道:“短期来看,就是在陛下面前蒙混过关,长远来看,其图谋的,也只有一种可能。”

“便是汉南国能否存在下去。”

“他们显然明白,这和陛下的长远大略,其实是有冲突的。”

杨修不用挑明接下来的话,袁熙也是心领神会,便点头道:“我明白了。”

“德祖认为,关云长有没有参与此事?”

杨修想了想,说道:“臣虽不是很了解关将军,但根据其和陛下相识的经历猜测,有这种可能,但不大。”

“他受过不少陛下的恩惠,偏偏陛下没有给他回报的任何机会,导致这已经成了他的枷锁,所以这些年他只能埋头攻打南蛮,和陛下断绝往来避嫌。”

“要是他参与了此事,必然想办法报恩于陛下,至少会写封信来提醒才对。”

杨修这一番分析下来,在场众人皆是心悦诚服,齐齐赞道:“不愧是德祖,见微知著,体察人心啊。”

袁熙长长出了口气,笑道:“看来这次会面,是很难谈出什么结果了。”

“算了,反正我一统四海的心思,全天下路人都知道了,汉南国有此应对,也在情理之中。”

“先和他们见个面,慢慢谈,慢慢来吧,反正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也并不急着一桩两桩。”

他和众人看到晚上,才看了一小半,主要是江东地盘太大,事情太多了,江东横跨荆州扬州交州,上虽然很多地方荒凉的很,但事情并不少,尤其是涉及到山越人,情况更是复杂,严格来说鲁肃这边做的事情,不比诸葛亮陆逊轻松。

袁熙见众人都已经疲惫不堪,便让其各自回去休息,他回到府邸,听说糜夫人已经赶过来了,正在和夏侯氏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4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