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赶路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袁熙甄宓一起,引着吴夫人登上铜雀台,三人走了数百级台阶,才到了高台之上。

铜雀台是曹操打下邺城后,为了之后受封魏公魏王造势,昭示天命而建造的,一同造的还有金虎冰井三台,谓之邺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台高十余丈,有屋数百间,楼宇连阙,飞檐斗拱,气势恢弘,可以说是极为浩大的工程。

这十余丈的台基,都是夯土而成,耗时数年,靡费的人力物力甚大,直到曹操丢掉邺城,三台也只有铜雀台建造完成,其他二台都是起了地基,就没有财力继续支持建造了。

袁熙多少能理解曹操的想法,曹操明显是想摆脱许都的影响,想要吧邺城魏国都城,毕竟这地方属于魏郡,春秋时期魏国所在,也是曹魏昭示天命之地,自然要建奇观呼应了。

只不过曹操和袁熙两边都没有想到,出于种种意料之外的因素,魏军会在冀州崩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曹操离开邺城使用火攻时,走得太过仓促,铜雀三台都没来得及完全破坏,只是顺手点了两把火,但铜雀三台多为土石,火势很快便灭了,所以得以保存下。

之后袁熙让人稍作修葺,便可以居住了,他也不是拘泥不化之人,总不能再把高台拆了吧。

三人在铜雀台才绕了小半圈,吴夫人已经走的微微见汗,她抬头看着眼前几座数丈高,七八层的重楼,其楼宇之间还有飞桥相连,不由出声道:“太奢华了,江东士族喜建高楼华栋,皆远不如此台。”

袁熙笑道:“是吧?”

“相比咱们在蓟城的府邸,我们简直是土包子进城。”

这话逗得两女忍不住笑了起来,甄宓出声道:“大王祖上四世三公,要说土包子,我们这些家族都到土里去了。”

袁熙望向高台下的邺城街道,叹道:“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差点灭族。”

“这个天地其实很冷酷,行差踏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曹操的遭遇告诉我,人要时时刻刻居安思危,不要得意忘形,不然会被现实教做人。”

“当我初入城时,看到这铜雀台奢华景象,是想要拆掉的,不过考虑拆掉更耗费人力物力,便作罢了。”

“不过我也借此警告自己,万勿被奢靡生活迷了眼睛,导致败亡,曹魏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啊。”

三人一边说着,一边来到了重楼跟前,只见其绕着一圈红墙,里面青石铺就,远处有座石井,两个女子正在费劲地转着辘轳,在井边打水。

袁熙三人走得近了,甄吴两女才发现竟是大小乔,不由出声招呼,大小乔见了,连忙点头还礼,口中道:“夫人见谅,这筒水不好打,等妾打上来再见礼。”

两人足足转了一盏茶时间,才将水桶转了上来,随即转动机扩卡住绳子,这才费劲力气将水桶移了出来。

两人满头大汗过来见礼,吴夫人还礼后,才出声道:“这井怕是很深?”

小乔噘着嘴道:“何止,铜雀台高,风景确实好,但这用水是地下的井水,打水极不方便。”

“本来台子就十丈了,加上地底井水的高度,要足足拉十几丈才能将水打上来。”

“每天这用水打水,就把人累的半死。”

吴夫人知道袁熙府中,婢女比一般家族少得多,各位夫人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打水打扫等事情,这要放在其他家族,肯定会被人取笑,但袁熙现在位高权重,其他士族自是不敢非议,还有争相仿效者。

袁熙笑道:“这不是挺好,打水锻炼,每天多活动,对身体也是很好。”

大乔回道:“大王说的是,前些年妾身姐妹还偶尔得病染疾,这两年却是没有病过,元化先生的养生之道,还是很有用的。”

小乔愤愤道:“这铜雀台就是曹操没事找事,他不用亲自打水,自然乐得享福,这怕是光打水,每天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

众人见小乔娇憨的样子,都笑了起来,袁熙更是指着远处横跨连接高楼的两道云桥说道:“你还别说,说不定曹操你觊觎你们两个,才建的铜雀台呢。”

甄宓奇道:“这是什么道理。”

袁熙一本正经道:“你们可曾听过曹操命人写的铜雀台赋吗?”

见众女点头,袁熙才憋住笑,“里面有两句,曰揽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didong),这明显是曹操觊觎两位夫人美貌,日思夜想,才建了这座铜雀台啊。”

众人忍不住齐声笑了起来,大乔掩面,小乔气的跺脚,“大王如此身份了,还取笑妾!”

“还蝃蝀,我要是见了那曹操,先挖个地洞,再一水桶砸他下去!”

她这才记起来曹操已经过世,犹自恨恨道:“曹贼死了,普天同庆,最后这铜雀台还不是便宜了大王,哼哼哼。”

袁熙叹道:“三座高台,只怕是万千百姓生命铺就的,也不是久待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万丈高台,也总有崩颓垮塌的一天。”

“脚踏实地,亲近万民,才能睡得安稳,让王朝存续久一些,而且等天下平定,邺城这位置也就失去了其战略意义了。”

众人都知道袁熙这是说将来邺城是不会成为国都了,甄宓说道:“蓟城确实关键,但关外胡人只怕不会善罢甘休啊。”

袁熙回道:“天子守国门,江山丢了,天子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这边会尽快将魏吴平定,然后想办法在有生之年,解决关外隐患。”

他转向大小乔,“不过这之前,你们回皖口祭祀先父的事情要耽搁了,皖口马上就要打仗,你们去也不安全,便暂时在邺城待一段时间。”

大乔轻声道:“夫君要去江淮了吗?”

袁熙点头道:“吴夫人既然回来,我也安心了,过几天就动身。”

吴夫人脸上现出失落之色,“妾这次把事情办的差了,我也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绝情。”

小乔之前也听到了消息,愤愤不平道:“确实是狼心狗肺,哪有刺杀自己生母的!”

见吴夫人神色更是不豫,袁熙安慰道:“为了争夺天下,有时候是要放弃不少东西。”

“但我一直认为,天子也是有人性的,不然连自己家人都不爱,又何谈爱黎民百姓?”

“孙权的路已经走歪了,我会打醒他。”

吴夫人心下稍安,她说了皖口的情况,说道:“彼时妾离开的时候,吴军攻势并不猛烈,一方面是陆都督应对有方,另一方是听说汉南国攻势极为猛烈,两边死伤极为惨重,日夜江水都漂浮着尸体,大部分江水甚至都红了。”

“相比之下,皖口这边的吴军几乎没有主动采取过几次像样的进攻,这和大王水军将领是鲁子敬和蒋公奕多少有关,陆都督也没有强逼他们出击。”

袁熙点头道:“这是我授意的,他们家人还在江东,据说过得不怎么好,我也不想让逼得孙权太急,做出伤害他们家人的事情来。”

“我这边真正的主攻方向,是放在了江夏和丹阳,魏延黄忠已经到位,只不过暂时没有发动而已。”

“现在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我现在便发信,让其配合玄德公,全面攻打吴国。”

“后日我便南下寿春,你们在这里安心等着,邺城也有很多事情,你们几位要是有空,可以协助王后处理内务。”

吴夫人和大小乔听了,连忙起身应答,虽然她们知道袁熙又要离开,但这次担心程度远不如以往,因为这些年来,袁熙每次都是得胜归来,让最初忐忑不安的他们,也将其视做了理所当然。

数日之后,便到了启程的日子,袁熙离开邺城,从水路先入黄河,然后经由海路去往寿春。

彼时汉南国和吴国已经全面开战,孙权倾全国之力征召丹阳兵,并将抓来的山越人几乎全部派上了战场,对此严畯阚泽等人劝谏,说若是逼得山越人太紧的话容易生乱,而吴国现在的情况,已经派不出多余兵力平叛了。

孙权坐在朝堂上,见群臣议论纷纷,不由心中烦躁,怒道:“这个时候,孤哪有功夫去管山越人?”

“我倒是要问问你们,为何孤派了两万援军,还是无法打退刘备?”

众人心道这不是很明显吗,不就是因为大王你找人暗杀了张飞吗。

其实这事情做的,连江东有些官员也觉得不讲究,江东这边很喜欢诈降用计,前有黄盖,后有朱然,但这种行为在中原却是不多见,因为背弃举主的人并不多,还会受到不少质疑。

这也是为什么张飞当初中计,其中虽然确实有自大的原因,但他也确实没想到吴国会出尔反尔,公然刺杀自己。

对此刘备更是咽不下这口气,战场上打败仗也就算了,既然吴国不讲究,那他就帮吴国讲究。

正在群臣议论纷纷之时,殿外却传来急报,探子冲上来报道:“禀告大王,山越反叛了!”

孙权初时不以为意,“他们年年反叛,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探子报道:“是几十处地点同时反叛!”

“而且上万晋军从东边吴郡进攻吴国边境,已经打到丹阳了!”

“什么!”众人都是大惊失色,吴郡和吴国边境很多都是山地,很难行进,所以吴国没有做太多防备,而是都放在了长江一带,如今对方竟然选择从山地进攻?

与此同时,袁熙的船队没有去寿春,而是直接到了广陵,其进军路线临时从淮河改成了长江,便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吴郡。

对此前来迎接的步骘不解道:“大王为何如此匆忙?”

“难道南面战事不利?”

袁熙叹道:“不,我怕我再不赶过去,吴国就要被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4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