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长远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承汉六年的春天,当魏国还在四处用兵,苦于如何突破益州封锁的时候,晋国已经开始走了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除了长安,荆州,蓟城三地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兵员外,其他地方开始进行了相当规模的裁撤兵员,让兵士开始转而退役,以吏员的身份去参加水利设施和道路等的修建。

晋军几乎没有专门的工事兵,一般兵士皆都参加过工事建造,所以他们对此轻车熟路,也是当初袁熙早就计划好的的兵士转型的路线。

毕竟有后世很多经验教训,若兵士无仗可打,不能妥善安置的话,无论是屯田制还是府兵制,发展到后期都会成为和平时期的祸乱之源。

大规模兵员的裁撤更容易形成动荡,所以如今虽然魏国未灭,但晋国却已经将目光放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

袁熙将裁军的任务交给了诸葛亮,在其施政了几个月后,发现一切过渡平稳,便终于放下心来,开始计划返回蓟城了。

临走前他对诸葛亮道:“长安那边有子龙坐镇,这几年应该没有太大事情,但尚缺内政人才,丞相可酌情擢选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三五年后,才是全面攻打魏国的好时机,到时候还是需要丞相亲往坐镇了。”

“我在蓟城那边,今后几年要尝试新的做法,即将经过的势力拓展到关外,中原甚至江淮的官员以后想要再进一步,都需要去北地历练几年,吃不了的苦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

“每年的官员轮换,便由孔明和伯言分别负责各自治下了。”

诸葛亮听了,答应下来,数日之后,袁熙便坐船北上,甄宓带着小乔步练师送到码头,袁熙对三女说:“今后几年,便辛苦你们了。”

诸女目送大船离去,甄宓见小乔兴致不高,开口安慰几句,小乔轻声道:“妾在邺城有皇后和步夫人陪着,自然是很好,妾只是想起了在寿春的姐姐。”

“接下来的日子,只怕只有跑寿春的糜夫人,能偶尔陪着她说说话吧。”

甄宓听了,心中感叹,自己这位夫君,让诸女坐镇陪都,以代表袁熙行使皇家威严,简直是把夫人当将领使,当真好狠的心啊。

她能隐隐猜到,袁熙做这么,肯定是有目的的。

事实上甄宓猜的没错,袁熙确实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借着这种行为,向天下宣示,女子即使做妾,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位置的。

虽然妻妾制度,他是无法消灭的,但袁熙认为这这种做法从上而下向天下表明,女子能够独当一面,其不是单纯为了附庸而存在,而是有着自己发挥特长的能力和资格的。

如今袁熙和诸位夫人的奇闻轶事,在天下已经流传甚广,其中很多在士族女子间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则都和其夫人们的才干有关。

比如坐镇一地处理政事的甄宓吴夫人,乃至现在的大乔,通宵经学文字乐韵的蔡昭姬,文书整理被晋国朝臣称赞不已的曹宪,上阵冲锋打仗的吕玲绮,都曾经在士族夫人女郎间被广为传唱。

所以晋国慢慢掀起了一股风潮,士族女子不像魏国士族女子那样沉迷于酒宴享乐,而是学习一技之长,亦或钻研典籍,进而形成的现象是,她们教养子女的时候,便具有了更高的素养,配合晋国相对清廉的官场风气,晋国士族之间出现纨绔子弟的几率便大大降低。

这种女子自立自强的风气从士族间形成后,也逐渐影响到了民间,伴随着义学的兴起和技术的发展,下层妇女使用改良的织布机劳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余暇时间教养儿女,甚或开始一同识字的。

对此袁熙颇为欣慰,民间底层受限于于生活条件,大部分人都挣扎在温饱线上,自然不可能有余暇去进行文化生活,而如今仓廪实食而知礼节,民智开化的同时,也开始解放出妇女劳动力,让其参与到更多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来,这便是袁熙一连串行为的用意。

袁熙相信,天下百姓最为宝贵的品质,就是用自身的劳动开创历史,而站在他们之上的士族大家,大部分聚敛的财富,都来自于剥削,这种现实,他暂时是无法完全改变根除的,毕竟封建制的消灭,需要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努力。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涤荡社会风气,让上下形成劳动光荣,自立自强的想法,阻止士族官员快速堕落,方能在晋国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这已经是袁熙力所能及的极限了。

袁熙穿越到这个世界上,一路走来,才发现社会改良如何不易,从经济到体制,从制度到治理,社会政治经济学,是国体内无数因素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最后形成共同作用的结果,远不是几项科学技术的改良,就能三级跳超越时代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试错,才能带领全天下的百姓,迈向那能看到一丝曙光的未来。

而如今他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完成了大半,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了。

除了被逼入益州的魏国外,剩下的外患中,南蛮不足为惧,而最后也是袁熙最不放心的,还是鲜卑部族。

中鲜卑被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上百个部族,在袁熙先前的计划中,这些部族会自相残杀,互相吞并,同时因为食物不足,会频繁骚扰相邻的东西鲜卑部族,从而让草原一片混乱。

而最初的时候,草原形势确实是如袁熙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但之后的走向,却产生了稍微的不一致的地方。

袁熙为了让东西鲜卑不能顺利吃下中鲜卑的零散部落,确实也做了一些暗地牵制的工作,让步度根和素利束手束脚,无法全力去做这件事情。

然而袁熙的力量,却不能影响到数百万鲜卑人的所有部落,于是在交战吞并之中,慢慢出现了数个不受东西鲜卑控制,侵略性和组织性很强的新兴部落。

这些部落的特点是,以前就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被鲜卑诸王掩盖,所以名声不显,直到中鲜卑柯比能身死,各部落陷入大混战,在不断的残杀吞并中,出现了几个快速增长壮大的势力。

这些势力不听东西鲜卑号令,而是占据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频繁攻击吸纳弱小部族,在短时间内就强大起来。

这也是部族兼并的正常现象,弱者想要活下去,便只能不断变强,同时兼并其他势力,而较弱的要么被淘汰杀死,要么为了活下去而依附强者,然后通过争斗残杀,剩下来的便是最为强大,最适合生存的那批人了。

这就如同养蛊一样,在一大群毒虫自相残杀之后,活下来便会出现数个蛊王,而且经历了生死搏斗,其侵略性更强,也更为凶残无情。

袁熙接到蓟城那边的传信后,才明白自己还是有些大意了,草原部族之所以很难被完全消灭,不就是一直沿用这套模式,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能最后活下来的,自然是淘汰了弱者的最强者。

这种相比于之前的人数更多的松散部族联盟,已经是完全是为了生存杀戮而存在的的巨大威胁,自己先前觉得,鲜卑会在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实在是有些幼稚了。

人类部族这几十万年都是这么杀过来的,不仅没有灭亡,还在不断的战争中进化发展,形成了如今的人类社会,战争不仅会毁灭人类文明,也会促进人类社会快步发展,走向未来。

而不适应这种残酷现实的国体和民族,必然会遭到淘汰,要么被人灭族,要么被人奴役,就像后世五胡乱华,女真入关一样,寄希望于敌人的野蛮落后而苟安,正是大意轻敌,走向灭亡的前兆。

于是袁熙在思考过后,果断在消灭魏国和继续对关外草原布局之间,选择了后者,这场草原养蛊之战,晋军不仅要参与进去,还要拿到最大的那一份。

于是在开春的时候,袁熙赶到了蓟城,迎接他的,是他召集起来的官员将领,北地所有的名将势力,几乎都云集于此。

沮授为首的文臣济济,武将则是田豫,牵招,阎柔,鲜于银,公孙家族,高句丽和乌桓诸王代表,都已经在蓟城城门等着袁熙到来。

袁熙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众人齐齐躬身施礼道:“臣等参见大晋皇帝!”

袁熙将手抬起,对众人道:“诸卿辛苦,朕心甚慰。”

“朕召尔等前来,是为了今后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草原大计,既然尔等已经都到了,那我也不耽误了,现在一起去宫堂议事。”

在内宅门口等待的诸女,在听到侍卫过来通传,说皇帝直接去了官邸,让诸位夫人先回去安歇后,不禁面面相觑,苦笑起来。

曹宪笑道:“早该料到是这样了,陛下哪一次不是以公事为先,你们还抱着侥幸心理。”

冯夫人打趣道:“怎么,谁昨晚一晚上没睡好,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盼着陛下的?”

曹宪涨红了脸,气哼哼道:“好啊,揭我的底,曹节,帮我一起胳肢她!”

一旁的曹节连忙退后两步,一脸无辜道:“和我无关,姐姐自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1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