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本意

书名: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正在孙权召集群臣,商议怎么偷袭袁熙刘备的时候,张张昭却是在长江北岸的皖口和晋国谈判。

先前张昭受命出使,代表吴国来和晋国商谈停战事宜,表面上的原因,是吴国因为和刘备军作战不利,不想再和晋国为敌,所以派遣张昭,想办法在刘备袁熙联手的局面中撬开一丝缝隙。

当然了,其中真正的原因只有孙权知道,他连出使的张昭也没有全部交底,不过以张昭的才智,多少能猜出来一点。

不过张昭既来之,则安之,他因为和孙权政见不合,所、、这两年颇不受待见,张昭也是个脾气死硬的,所以他倒也安之若素,只不过谈判的对象,却让他有些预料不到。

他端起手中的茶碗,遥遥向对面的鲁肃相敬,“子敬因祸得福,如今在晋国身居高位,以后说不定昭还要子敬提携呢。”

鲁肃闻言苦笑道:“子布就不要取笑我了。”

“这难道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吗?”

张昭却是正色道:“我并不是取笑子敬。”

“相比较晋王,我觉得大王才是有些看不清形势。”

鲁肃赶紧扫了一眼,发现张昭的随从都离得很远,但还是急道:“子布说话还是这么不看场合!”

“要是这话传到大王.吴王耳朵里面,你可如何自处?”

张昭喝了口茶,悠悠道:“言语并不能改变战场上的局势。”

“还是子敬以为,若我这边提出更好的条件,晋王和汉南王就能决裂了?”

鲁肃苦笑,“站在吴王立场上,子布可不该说这句话啊。”

“话说真是奇妙,当初我和子布对于是否投曹之事相争,结果最后子布赢了,我却是被晋国羁押,机缘巧合之下,咱们两人却坐到了对立面。”

“如今子布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了呢?”

张昭泰然自若道:“自然是变了。”

“我来之前,曾劝大王彻底倒向晋王。”

鲁肃一惊,随即苦笑:“这还真像子布的风格啊。”

“但我这就想不通了,当初子布劝吴国投靠曹操,其最有力的理由,就是曹操乃是名义上扶助汉室,通过天子号令诸侯,有大义名分。”

“如今子布却是认为吴王要背离曹操,其理由何在?”

张昭出声道:“理由很简单,一是曹操称王后,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

“其挟制天子称王,一切礼制皆离天子只差半步,天下人都看出其野心,自然是没有了正当理由。”

“二是曹操现在败于晋王,几乎失去了夺取天下的可能,以吴国的实力,若是还要和魏国绑定在一起,迟早会落得一个覆灭的下场。”

“我在临行之前,就已经向大王说了这些理由,但大王不置可否,显然是不赞同我的看法。”

鲁肃疑惑道:“为什么?”

“为什么不可能是吴王赞同子布看法,所以才派子布出使和谈?”

张昭摇头道:“不,大王是个颇有骨气之人,他岂会那么心甘情愿屈居人下。”

鲁肃苦笑道:“子布知不知道,光凭这几句话,就能让我猜到不少东西?”

“我如今立场在晋国这边,要是被有心人传了回去,子布怕是不好过了啊。”

张昭淡淡道:“无所谓。”

“子敬应该知道,我是个投降派。”

“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一点。”

鲁肃摇头道:“子布何必妄自菲薄,你若是这种人,当初也不会投到吴王麾下,直接去投曹操不好吗?”

张昭失笑道:“子敬就没有想过,也许我早就暗地投靠了曹操,如今说是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覆灭吴国?”

鲁肃摇头道:“我还不傻,要是子布投靠曹操,现在要做的便是挑动晋吴大战,让魏国坐收渔利才对。”

张昭大笑起来,“子敬果然是智谋之士,要是子敬不离开大王,哪有诸葛瑾陆绩他们的事情!”

“没错,我有自己的立场,不是站在晋国那边,也不是完全站在大王这边。”

“我的立场,就是不想让天下人遭受无谓的兵灾了。”

“如今鲜卑入关,若还是四国大战,只会白白便宜了外族。”

“尤其是若晋国败了,幽州冀州便会被鲜卑侵占,汉室天下,将会变得更加不堪。”

“到时候生灵涂炭,赤地千里,所有开战的势力,都难辞其咎。”

鲁肃眼睛微微睁大,“子布.竟然是扶汉的?”

“这这.”他这才想通了这些年来,张昭种种行动的逻辑所在,也只有找个理由,能够解释张昭为何如此作为。

鲁肃结结巴巴道:“那子敬当初投靠江东”

张昭笑道:“子敬终于是想明白了。”

“没错,彼时中原动乱,我来江东逃难,是因为彼时最有可能扶汉的,江东为最。”

“曹操彼时依附袁绍,而袁绍暗地想要拥立刘虞为帝,显然两人都是汉室反贼。”

“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其先依附陶谦,那是袁术阵营里的铁杆,又后刘备又依附袁绍,怎么看也也不像是个匡扶汉室的。”

“我却没有想到之后他受了衣带诏,又数次攻打许都,想要解救天子,其言行合一,殊为不易,是我看走眼了。”

“彼时我看天下诸公碌碌,要么是野心勃勃的反贼类,要么是安居一隅,毫无大志之流,竟无一二可以相信者,”

“彼时我思虑再三,却想到当初孙侯孙文台虽依附袁术,却是关东联军中唯二敢于攻打董卓,扫除汉室宗庙,饲以太牢者,可以说是当时天下为数不多扶汉的中流砥柱。”

“虽然其后有所背离初心,但已经是当时天下汉臣中的佼佼者了。”

“所以当然我避难过江时,也曾考虑过长江以南,荆州益州江东三地如何选择,最后选了江东,便是有孙侯在。”

“但不想孙侯攻打刘表时身殁,便投靠了其子孙伯符,便是赌他能成为第二个孙文台。”

“即使其有自立之心,我也会竭力劝服于他。”

“但之后的事情,却是我始料未及,孙伯符虽然待我甚厚,却同样英年早逝,让我一腔志向,都付诸流水。”

“江东这地方仿佛是被诅咒了,于是我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大王身上,却没成想大王的野心,却远大于其父兄。”

“当初我劝大王投靠曹操,便是曹操有大义名分,江东所作所为,本身就是叛逆所为,被天下人所诟病。”

“我真正的想法,是曹操和江东联手,先将袁氏这最大最明显的反贼消灭,再想办法调和孙曹两家关系,让其共同扶助天子,再兴汉室。”

“却没有想到世事难以预料,反倒是曹操先忍不住自立,晋王汉南王反而是得了天子密诏,而大王却是一意孤行,坚持要依附曹操和两人为敌。”

“那个时候,我当初的打算,便已经宣告完全失败了。”

鲁肃听完之后,脸上的惊讶之色迟迟没有退去,叹道:“我今日方才明白子布的想法!”

“子布这些年来,心里应该很煎熬吧。”

张昭淡淡道:“所以这次我主动请求出使,便是为了提醒晋国,毕竟在我看来,四国内斗归内斗,但外敌当前,几十万胡人入关,如果这时候还扯晋国后腿,可就是违背了大汉立朝之本了。”

鲁肃看了看四周,“子敬的意思,我算是完全明白了,子敬有如此大志,和我想像的徐州士族不太一样呢。”

张昭淡淡道:“我知道子敬想说什么,先前晋王杀徐州士族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

“但在我看来,只能说杀得好,徐州这地方商业发达,本就有很多见利忘义,狼心狗肺之徒,我也有明哲保身之举,并不比他们高明多少。”

“但我不比他们强多少,但我还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大义所在,如今晋国若是挡不住关外胡人,不仅中原生灵涂炭,徐州也会被波及,所以我必须要过来提醒子敬。”

如果袁熙在场,当会惊讶张昭眼光之准,后世晋国便是没有挡住关外胡人,导致丢失了半壁江山,被迫衣冠南渡,天下崩颓,百姓如草芥,汉人几乎灭族。

张昭最后道:“当然,我什么都没有说,如何想是子敬的事情,这也不算背叛大王。”

鲁肃苦笑道:“我明白子布的想法了。”

“世间浅薄之人,都觉得子布是自私自利,只知自保之人,甚至我当初都有这种想法,如今想来,真是太过可笑了。”

“在此肃替大王谢过子布了。”

他试探道:“子布回去后,必然会受吴王猜忌,且我听说之前听说子布和吴王之间多有龃龉,不若就此留下”

张昭摇头道:“不了,昭做事求个始终,虽然我和大王政见不合,但断不会背叛于他。”

“世人皆谓我首鼠两端,但我就是我,吴国那边,还有我应该做的事情。”

“子敬,就此告辞了。”

鲁肃挽留几句,见张昭执意离开,只得将其送到码头。

张昭也不多话,当即登上船头,对着鲁肃遥遥一礼,就此坐船离开。

鲁肃望着远去的帆影,心里感慨万千,这天下谁对谁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313s